华夏文明几千年,历史上有没有哪个家族是兴旺一千年不败的?

我想,看到这个问题,多数人首先会想到孔氏家族。因为自汉高祖起,孔子八世孙就被封为奉祀君,食禄袭荫。并且到了宋代,由皇亲自敕封为衍圣公,直至民国。

可是我个人一直觉得,历朝历代对孔氏的推崇,主要是基于封建帝王的统治需要。无论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还是宋代的封官晋爵,抑或是清代赐予“皇城骑马,御道行走”,无不为了推及“三纲五常”、“克己复礼”来束缚臣民,从而教化出“温良恭俭让”的忠臣顺民,以保江山永固。而一旦袭封了“衍圣公”,他只需做到对皇权的依附,无论有无成就,都可以获得无上的荣誉和令人乍舌的奉禄,且世袭岡替。

以至于,为了永保这种优厚的待遇,逢朝代更迭,江山易主之时,衍圣公总会率先俯身迎合,鲜顾节操。例如元军灭宋、清军南下时,皆主动上贺奏,以示孝忠。

相比起来,我觉得另一个家族更值得说一下,那就是颜氏家族。

颜氏奉“复圣”颜回为始祖,至今也已七十余代。家族自颜回起,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含、颜延之、颜之推等,数百年间屹立不倒,声名显赫。尤其是颜之推身历四朝,感悟朝代兴衰更替,精心编写“颜氏家训”之后,颜氏后人以此家训律己传家,修身治国。魏晋时期,瑯玡王氏,陈郡谢氏从声望到权势都高出颜氏许多,可是颜氏家族秉承“颜氏家训”法度,一直长盛不衰。“颜氏家训”也被后世奉为家训之祖。

到了唐代,颜氏走进更加辉煌的时代。通过科举入仕者达一百多人,五品以上官员四十余人。师鲁、师古、杲卿、真卿等皆颜之推后人,也成了颜氏家族的骄傲。杲卿真卿兄弟官列公卿却大义凛然,以身殉国震烁古今,成为万世楷模。

到了宋真宗时代,封颜回为兖国公,后改为复圣公。颜氏家族开始系统编篆祖谱,并以“颜氏家训”为家族必须恪守的祖训。所以自宋以后,颜氏始终有着独立完备的谱系和族规,兴旺不衰。

到了清代,颜氏依旧昌盛。类似于曲阜颜氏“一母三进士”和广东“一门四督抚”的现象全国有很多。且繁华过后,子孙作奸犯科,忤逆不道者几不可寻,实为大族中罕见。维持家风,恪守家训成了一代代颜氏后人当尽的义务,世代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从广义来说,颜氏家族也是中华民族的浓缩,中华民族屹立千年不倒,正是由无数象颜氏家族这样的勤劳勇敢,敦厚善良的族群细成,也必将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长盛不衰!

华夏文明几千年,历史上有没有哪个家族是兴旺一千年不败的?

天道循环,没有持续一千年兴旺的家族,能够留存下来的家族都是不败的。

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沧海桑田,社会不断变迁。自秦统一全国后,先后经历的王朝有50多个,皇位也是由不同的姓氏和家族轮流来坐。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使是同一朝代,新皇帝登基后,大臣的命运往往也会变化的。

任何开国皇帝都希望江山永固,盼望一姓皇帝贯穿古今,同时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有的炼仙丹,有的封诸侯,有的杀功臣,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徒劳的。

同时,我们中华民族又是极有韧性的,这也体现在各个家族中,虽然历经磨难,仍然倔强生存,活着就有希望。

子孙自有子孙福,谁也不能后知五百年,努力做好当代的事,尽力教育好子女,无憾矣!

华夏文明几千年,历史上有没有哪个家族是兴旺一千年不败的?

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纵观历史,朝代可替,皇帝轮换,惟有家族历久长存,家族存在和延续,繁荣与昌盛,都与家庭教育和家长的示范作用有关,常言道“忠厚传家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在宗族传承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家族传承文化。家族历史文化不仅是物质财富,同时也是精神财富。家族文化承载着伦理规范,塑造着人格精神,维系着社会秩序。并在家族传承的过程中,文化得到延续,文明得到传承,血脉得到遗传。象苏州范氏、江浙钱氏都是千年兴旺的家族。

北宋名臣范仲淹,文武兼备,高风亮节,他提倡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先忧后乐思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范仲淹是范氏家族的奠基人,范氏一门三相,都秉持了他的为人处世之道,其治学、治家、治政,立德、立功、立言的思想堪为后世楷模,他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高尚情操令人敬佩,他的“俭以养廉,恕以成德”的崇高品德成为范氏门风,为后世子孙秉持并发扬光大,时隔千载,仍光彩闪耀,可谓家族门风之典范,范仲淹的事迹典故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后代福荫久长。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后来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四岁时范仲淹随继父迁至长山,励志苦读于醴泉寺。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这就是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

范仲淹忧国忧民,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从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关心政治,每遇国家大事,总是慷慨直言,由于他直言敢为,曾经三次被贬:1029年,范仲淹因谏言刘太后还政,被贬;接着又在废郭皇后上书谏言,二次被贬;1035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上《百官图》劝诫,三次被贬。范仲淹三次被贬,每贬一次,时人称“光”(光耀)一次,又有了范仲淹三光风范的故事。

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时,范仲淹向朝廷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主张,并首先从改革吏治入手,他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地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销”了他们的职务。当时他的同学富弼见他毫不留情,便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了!”范仲淹说:“他一家人哭,总比让他们祸害千家万户,造成那些人家哭好得多吧!”又有了范仲淹一笔勾销的故事。

范仲淹任苏州知府时,在姑苏城内买了块地。准备建宅定居于此。当时,懂堪舆的风水先生说这块地风水极好,在此建房能保后辈子孙世代发达。范仲淹听后却陷入沉思:与其让自己一家子孙发达,不如让百姓大家后辈发达。范仲淹首先想到的就是兴办教育,希望让更多人家的子弟有读书上学的机会,有望学有所成改变命运。因此,他决定将这块宝地捐出兴建书院。著名的苏州书院应运而生,一时间盛况空前,影响遍及全国。以致“天下郡县学莫盛于宋,然其始亦由于吴中,盖范文正以宅建学”,范仲淹确实功不可没,至今江苏省苏州高级中学,仍是范仲淹惠及后人的恩泽。这是范仲淹兴办义学的故事。

范仲淹还把他的所得俸禄购置田地,作为族人公产,称为义田,义庄田地的地租用于赡养救济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供给他们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度,使范氏子孙免遭饥寒之苦。并且他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他去世之后,他的二儿子宰相范纯仁、三儿子尚书右丞范纯礼又续增规章条例,使义庄维持下去,一直到清朝宣统年间义庄依然有田五千多亩,且运作良好,共持续了八百多年。这是中国历史上以个人力量举办的慈善机构和社会福利事业,范仲淹是有开基立业之功的,这又是范氏义田的故事。

华夏文明几千年,历史上有没有哪个家族是兴旺一千年不败的?

姬氏家族、王氏家族、裴氏家族、崔氏家族、杨氏家族、孔氏家族等。

1、姬氏家族,我们把起点放在周朝始祖后稷(皇帝后裔),也叫姬弃,生活的时期,终点放在东周被秦国所灭的时间,这个时间段远远超过1000年,姬弃大致在生活在公元前2300年,而东周是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姬氏家族就兴旺了2000多年的时间。

2、王氏家族,其中以太原王氏兴旺时间最长,起点在秦朝大将王翦,终点在唐朝末年公元884的王铎遇害。太原王氏始祖是周灵王的太子姬晋,灵王去世的时候,姬晋已经郁闷而亡了,继位的是他的弟弟,然后姬晋的儿子宗敬看着周朝衰微,就避居到太原,当地的人叫他们家王家,后面的子孙们也就用王来作为姓氏,后世子孙人才辈出,遍布各地,到了宗敬的18世孙王翦开始兴旺,王翦和王贲父子都是秦朝名将,为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功勋,王贲的次子王威留在了老家,汉朝时担任了扬州刺史,终汉一朝,经学传家,名望很高,东汉末年的王柔、王泽两兄弟都地位显赫,魏晋时期,王泽的儿子王昶做到了司空,在九品中正制的加持下,太原王氏高官不断,一直到隋唐时期被列为五姓七族高门之一,一直到唐朝末年,党争不断,民不聊生,黄巢起义,战乱不断,家族就衰微了,期间太原王氏充任的5位宰相,3人被杀,1人被废。从王翦公元前224年统兵进攻出国开始到公元884年王铎遇害,太原王氏家族兴旺了1106年。

3、裴氏家族,其中以闻喜裴氏家族兴旺时间最长,起点在汉朝裴盖,终点在五代。裴氏的始祖是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赢非子,周僖王时,第六世孙陵被封为解邑君,去掉邑从一个衣就是裴字,后人就用裴作为姓氏。汉朝裴盖担任侍中(公元前100年左右),家族开始兴旺,一直到后周时期的裴羽去世(公元955年左右),前后1055年,裴家才开始衰败,但是在宋朝裴家又出了3位宰相,可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裴氏家族在历史上出了宰相有59人,大将军有59人,副国级的中书侍郎有14人,正部级的尚书有55人,副部级的侍郎有44人,其它诸如,常侍有11人,御史有10人,节度使有25人,刺史有211人,太守有77人,公爵有89人,侯爵有33人,伯爵有11人,子爵有18人,男爵有13人,产生皇后有3人,太子妃有4人,王妃有2人,附马有21人等,正史上立传的有600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4、崔氏家族,崔氏发家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崔明,崔明为避齐景公时的政治斗争,到了鲁国,担任世卿,世袭罔替,秦国统一天下后,崔明的十六世孙崔意如继续担任秦国的大夫,崔意如的两个儿子分别定居在清河和博陵两地,两支都发展的相当不错,博陵这边在汉朝的时候就是儒宗文林,东汉灭亡以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累世高官,请河那边前面虽然没有博陵辉煌,但是厚积薄发,一直到五代时期都出宰相,我们可以把起点放在崔明时期(大约在公元前490年),终点放在后唐李嗣源时期的宰相崔协身故(大约在公元929年),就这个时间就跨越了1419年的历史长河,崔氏仅在南北朝时期就有10人担任宰相,获得爵位的有26人,唐朝时期担任宰相的有27人,五品以上的官员有400多人。

5、杨氏家族,杨氏家族以弘农杨氏兴旺时间最长,我们把起点放在家族第一位丞相杨敞,他的妻子是司马迁的女儿,终点放在后周飞山王杨再思去世,期间杨氏家族高官不断,杨敞就是汉昭帝时期的丞相,谥号敬侯,儿子杨秉,孙子杨赐,重孙杨彪,玄孙杨杨震,再到杨震的儿子杨奉,一直到西晋著名三杨,北魏杨播兄弟,包括隋朝的皇室家族,唐朝的武则天的母亲等等都是杨氏家族,一直到唐朝末年五代纷争,传到第28代杨再思手上依然爵高官高,杨再思死后被宋朝皇帝追封为威远侯。杨再思的众多儿孙们也很争气,依然在延续着家族的辉煌,都是当时的大官。我们暂且还是把终点放在杨再思去世的这一年,因为杨敞发家大致在公元前86年,而杨再思去年是后周显德四年,也就是公元957年,这个时间就已经超过了1000年。

6、孔氏家族,这个家族老牛了,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从孔子开始,一直到封建王朝结束,都很牛,至圣先师不是白叫的,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孔子到孔子的儿子孔俚,孙子孔伋,一直到第九代孔腾,家学渊源,将儒家学术推广开来,期间在学问的加持下,都被优待,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世袭罔替,独尊儒术过后,他们家族更是如日中天,皇朝各个家族换着来,但是他们家族却一直被历代皇朝、皇帝恩宠不断,一直到民国二十四年,最后一位衍圣公主动请求政府裁撤世袭罔替的爵位,时间跨度近2500年!

此处没有列出的还有李氏家族,从秦国司徒李昙到他的儿子李崇,再到汉朝李广,唐朝皇室,中间不光高官不断,还出皇帝;还有韦氏家族,从西汉时的担任丞相的韦玄成,一直到五代后蜀的宰相韦庄;还有杜氏家族,从西汉御史大夫杜周到唐朝末年的杜牧;还有卢氏家族、沈氏家族、萧氏家族等等,兴旺时间都持续超过1000年了。

华夏文明几千年,历史上有没有哪个家族是兴旺一千年不败的?

华夏文明五千年,名门望族星罗棋布,数不胜数,而兴旺千年不败并不多见。在风景秀美的庐山脚下,在清波碧浪的鄱阳湖胖,号称天下第一家的江州义门陈,从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并数次受到皇族表彰,至今一千多年。

义门陈,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东桥镇一个巨大的陈氏家族。陈氏祖先陈旺,于开元19年因当官在德安县太平乡兴家置业,到唐朝中和四年,数代同居一百五十多年。

唐宋江州义门陈,创造了3900余口,历经15代,330年聚族而居,同炊同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成为古代社会家族的典范。家族过于庞大,让统治者有其危机感。为不让聚居势力过大,宋仁宗在文彦博等重臣上疏建议下,以让义门陈作为忠孝道德典范,教化民风为由,将义门陈分迁全国72州郡(144县)。从此,一门繁衍兴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分散出去的义门陈都挂有义门世家的匾额。

义门陈创立之后,人丁兴旺。公元947年,义门老幼700余口,到公元997年的50年的时间,人口增加了一倍。义门陈代代出英才,一代更比一代强。历代为官400余人,受封42人,在京高官30人。公元1026年,《陈氏家法》收入国史馆,公元1062年义门陈达到人口3900余人。

义门陈千古流芳,跨两朝历时三百三十年,受唐宋数位帝王赋诗赞誉。唐僖宗御诗《赞义门陈氏》:

金门宴罢月如银,

环佩珊瑚出凤闛。

问道江南谁第一,

咸称惟有义门陈。

随后又赐盈联“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

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赠“聚族三千人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宋太宗还有一次御书:

一犬不至百犬不食,

牢内异物皆效义。

一犬突起百吠齐怒,

寨中同声共护门。

《中华姓氏通书》称

义门陈氏天下奇,

百犬同槽奇中奇。

义门陈的家训:“忠孝为本,礼义为先,耕读传家,诗书济世”。人人行孝义,个个知礼仪。千百年的义门陈弘扬忠义孝悌,传承孝道治家,奉行文明和谐,满门重义重德。

义门子孙,分而不散,千里万里,心系故土。岁岁回归,祭祀先人。这种念祖之情具有强大的聚集力,是一种深厚的家国情怀,是一份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族史上是一个闪光点,具有重大的影响和地位。

大美德安,最美家风。如今的义门陈,是世界各地义门后人的朝圣地。一年一度的全球义门陈氏文化旅游节,已成为德安旅游产业的一块金字招牌。

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江西九江成立了义门陈文化研究学会,出版《义门陈文史考》等学术著作。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录制了电视专题片《义门传奇》。义门陈曾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江州义门陈,天下第一家。百犬同牢传千年,义门陈氏义当先。一门风范留青史,千载追思亲意绵。

华夏文明几千年,历史上有没有哪个家族是兴旺一千年不败的?

阿吉知道两个:一个是儒家圣人孔子的家族;一个是道家天师张道陵的家族。

孔子的家族从春秋时期传到如今依然经久不衰。(孔氏家族大约有2500多年历史)

张道陵的家族从东汉传到如今仍然屹立不倒。(天师家族大约有将近2000年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