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骑行,骑山地车合适吗?

长途骑行,骑山地车最合适!

山地车因为其外胎较宽,负重量相对较公路车大,与地面的接触面大,摩擦也较大,所以稳定性好,安全性能高,无论是光滑的柏油路,还是沙土路或羊肠小道,都可以涉水而过,还因其内胎充气量大,有一定的弹性,遇到颠簸路段、或凹凸不平的路段,稍减速就可以冲过去,而公路车就不可以这样过,就必须下车,必须“车骑人”才能通过。

尤其遇到地面松软或沙石路段,山地车因胎较宽,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只要技术好一点就可以通过。而对于公路车,因为其轮胎很窄,接触路面面积较小,那么车轮接触路面部分的压力就增多,松软的路面或沙石路面承受不了其压力,是不能骑行的。

骑行长途的日子,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下雨、修路、改道等都是家常便饭,所以,唯有山地车才可以克服这些困难,使我们的长途骑行相对安全了许多。

2018年,我们一行四人骑行北疆时,有一个骑行圈里有名的美女骑友,经常骑一辆公路车,听说曾经骑行过川藏线。她与我们一起骑行北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的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白沙湖时,也是骑一辆公路车。

在乌鲁木齐至布尔津县这一段路上,因路况好,她占尽优势。但是进入边境地区以及乡村路段时,速度就大打折扣,哪怕路上一个小石头就可以让她减速,甚至下车推行,所以一路上我们总要等她。而且出发晚一点或休息晚一点,因光线不充足,路面情况看不清楚,所以速度总是很慢,骑得心惊胆颤。影响了我们的骑行速度。

而我们山地车,几乎对路况没有选择,管他什么坑坑洼洼、石子、树枝等直接压过去,而遇到小河、小溪,我们也是不下车,直接冲过去。

还有一个乌鲁木齐的骑行达人,有一天我们骑行一路时,因为他骑的是3万多的公路车,我们在通过一路沙石路时,基本上不影响速度,直接碾压通过,而这个骑行达人,却要下车将他的公路车扛上,我们等了许久他才和大家汇合。

所以,如果骑行长途,还是山地车靠谱!

长途骑行,骑山地车合适吗?

我三年多骑行44000多公里,目前一辆公路车,一辆山地车,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合适!

公路车主要是短距离骑行,山地自行车主要是冬天和长途骑行。三年多来我从铜川用山地车骑过成都,从成都骑过318川藏线,川藏线全程没搭车用时21天到达拉萨;山地车骑过青海湖;山地车环过海南岛……公路车从铜川经延安到榆林府谷县,来到了沿黄观光路的起点……

我的骑行经历告诉我还是山地车适合长途骑行,特别是象川藏线这类自虐型长途骑行,东西带少了肯定不行。当然如果是骑京杭大运河的话完全可以骑公路自行车。

长途骑行,骑山地车合适吗?

我从17年开始骑长途,17年用的山地车,从济南骑行荣成成山头,往返用了十一天。我的最大感受是,骑山地车硌屁股。因为山地车的车座很窄,骑长途非常的不舒服。如果你骑行短途当天往返一般感觉不到,如果你骑长途就不同了,长途骑行平均每天要骑行十个小时,而且天天要这么骑,正常骑行的第二天屁股就不敢着座了,很是受虐。18年骑行鲁西南我就换的旅行车,那感觉是好多了,旅行车车座是宽的,基本上是不硌屁股了。只要你有力量骑就行了,骑在公路上即省力车速又快。19年从山东济南骑到辽宁省沈阳市用了六天半的时间,用的就是旅行自行车。今年春天骑行江苏省用了十一天的时间,也是用的旅行自行车。最后一天骑行了二百二十公里,从临沂骑到济南的家中。

总之,骑长途用旅行自行车是最好的选择。

长途骑行,骑山地车合适吗?

山地车骑行长途太合适不过了,我就是自己组装了一台山地车,十年来它伴随我走遍了祖国大地。优点是,1,通过性好,什么路都行,这几年我骑它走过草原上的自然路,土路,砂石路。2,故障少,选用的部件中等偏上,几乎没有什么故障,3,车胎比较好修理。4,载重量大,我是重装骑行,携带帐篷,睡袋,锅灶,食物。一般在35公斤左右,一点问题都没有。

长途骑行,骑山地车合适吗?

长途骑行的话山地车可以选择的路况更宽一些,而且对自己的托运物品会更容易一些,我自己比较喜欢骑公路车,一般10天以内的出行,这样不必带太多的衣服和相关物品,更主要是只带好骑行相关用品工具,还有衣服,水和电子设备就好,这样骑起来会很轻松,一天骑80-130公里也不累,公路车会比山地车无论是爬坡还是时速上都有优势

长途骑行,骑山地车合适吗?

长途骑行,以山地车为最适宜。

一,山地车坚固耐用,载重量大。长途出行,必须装具齐全,还要携带必要备用物资,比起平时骑行,携带物资较多,重量成倍增加,这时山地车的最大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二,山地车适用各种路况。长途出行,平原、山路、戈壁、滩涂、湿地等都可能遇到,路面情况复杂,山地车直把、胎宽、胎纹粗等特点能适应各种路况,骑行安全方便。

三,山地车骑行舒服。山地车前轮一般都有减震装置,操控方便,加上轮胎宽,能减轻骑行者的疲劳酸困感,骑行舒服。

因此,对于长途骑行首选山地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