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缴纳社保,这是为什么?
我就是这样的人,我是缴灵活就业保险,一个月自己出1167块,看清楚是自己出。
而我现在也没有工作,我已经失业6个月,主要是身体原因,得病了暂时还不能上班。
我不知道这个病需要多久才能康复,但是上班短期肯定不行,或许很多人会说,你自己都没有收入了怎么还买社保?
我一开始也停了社保几个月,当时刚生病心里想的也不多,就想着社保我不在公司里上班,一个月自己交1167块,也太多了。
当初在公司里缴纳社保,一个月才只要缴费350块,这相差700多块,实在有点犹豫不决。
还是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想法,断交社保3个月后,我有次去医院拿药,之前拿药我基本上只需要付100多块钱。
我一直以为这个药只需要100多块,那次去医院拿药的时候竟然需要交300多块。
我连忙问药房怎么这么贵,这时候药房说你医保卡不能用,里面还有2000多块冻结。
卡内社保余额不能交费,公共医保也刷不出来,只能自费买药。
我心疼的交了300多块,回来后就和老婆说起这个事情。
老婆一听就骂我猪脑子,说我现在虽然不上班了,可社保不能停,一定要坚持缴纳下去。
我也并不是没有收入,我在头条写问答一个月也能收到1500左右,这也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工作。
我一个月才只有千把块钱收入,还把钱全部拿出来买社保,由此可见我现在的生活标准有多低。
听了老婆的解释后,可以说我是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把社保缴纳进去,原因很简单。
一、社保包含医保
社保是和医保绑定在一起的,不缴纳社保,医保就没有办法买进去。
我现在本身就没有收入,何况自己还生病,没有医保,我去医院看病就得自己掏钱。
万一有个大病,那不是会因病致穷么!
二、社保缴纳满15年后才有退休工资
我现在还年轻,就算这几个月没有收入,一旦身体恢复好就可以上班。
年轻挣钱多少会比老了容易,这时候自己交社保,抓紧时间把15年社保最低缴费年限缴满。
毕竟我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情况,如果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为了怕吃苦,就随意停缴社保,那如果自己年龄大,失业了怎么办?
等到60岁退休的时候,没有养老金,虽然说子女会赡养我,但是这个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我自己有养老金,多方便!
或许像我这样的人非常多,自己失业后没有什么收入,就把社保停了,我觉得这种方式不可取。
正因为失业后没有收入,更不能停缴社保,这个是自己现在生活和未来生活的一个保证。
可以说是现在买单,未来使用,趁着年轻,无论是公司的350一个月社保缴纳,还是个人灵活就业社保1167块,应该坚持缴纳下去。
朋友们你们觉得我说得对我,我现在生活质量的确下降了很多,但是我也要努力缴纳社保!
手机打字不易,感谢您的点赞支持!谢谢!
很多人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缴纳社保,这是为什么?
我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每个月收入不到2000块钱,还每个月咬牙交社保760块。
我因为要兼顾上学的孩子,找了一份兼职工作,上班时间自由,有空上全天的班,没空上半天或者不上班。
公司不给兼职人员买社保,收入也相当低。但我再过几年就40岁了,所以尽管老公失业快两年了,还有房贷的压力,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重担,但我还是咬牙从去年开始交了社保。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我只选择交了最低档的养老险,医保太贵了没交,买了农村的新农合。
我为什么这么坚决交呢?那是因为我身边有两个很典型的例子:
例子一:我大姑夫妻在工厂做了十多年,因为工作强度比较大,五十多岁的时候实在吃不消了,加之两个儿女也都长大成人了,就辞了职回老家种地。
工厂不是一开始就买社保的,到他们辞职也还只买了7年,离缴满15年还差8年。
大姑夫妇想一次性补齐,但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说不可以,得按月慢慢缴,什么时间缴够十五年什么时候开始领。
大姑夫妇本来想放弃自己缴的,毕竟一半时间还没缴到。当时大姑父是52岁,大姑是51岁。男性是60岁退休,如果继续缴的话大姑父可以在退休年龄前缴完,60岁就能正常领退休金。但女性是55岁退休,大姑缴完就是59岁了,要少领4年的退休金。算来算去感觉划不来。
并且保额年年都在涨,两人的缴费不是一笔小数目,现在又回家种地了,他们怕把打工存的10几万块钱都缴完了也还没够15年,要继续缴也只缴大姑父一个人的。
大姑说得好像挺有道理的,但他们的儿子女儿极力反对,坚决让他们两个人都继续缴,以后缴不上了由他们兄妹负担缴。
儿女有这样的决心,老两口也不好坚持了,然后就弃了医保只继续缴两个人的养老保。医保缴费年限长,他们选择农村一年一交的新农合,两个人加起来一年也只要几百块钱,住院能报销80%。
转眼10年过去了,现在大姑父夫妻都在领退休金了,两个人加起来每月能领二千多,足够他们花销了,在乡下种点菜,养几个鸡,清闲舒适得不要不要的。寒暑假儿女都会把孩子送回来跟他们小住,小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滋润。
例子二:这个是我堂姑,我堂姑父是教书的。早年教师收入很低,并且我堂姑父当年还是民办教师,收入更低。堂姑独自带着儿子在农村种地过日子,非常辛苦。
后来堂姑父转正了,薪资待遇也越来越好。唯一的儿子也工作成了家。辛苦了一辈子的堂姑随堂姑父进了县城,给堂姑父做做饭,打打牌,开始“享福”了。
刚进城家里很多亲戚都劝堂姑买份养老险,这样老了也有点经济来源。堂姑很不以为然地说:“浪费那钱干什么,孩子爸以后会有退休金的,教师的退休工资不低,够我们花的。”
“他的是他的,你的是你的。”有亲戚不放弃地劝说。
“他的就是我的!我跟他辛苦了那么些年,他敢不给我花?再说我还有儿子呢,自己生的还能不养我?”
见她那么坚决,众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前年暑假,离退休还有两年的堂姑父在冲凉房摔了一跤,说没就没了。
堂姑“享福”的日子也算到头了。虽然有一笔丧葬抚恤金,但送走堂姑父后也没余下多少了。没有经济来源的堂姑看着手上的钱一点一点地减少,心里慌得很,想去和儿子住,儿媳妇不乐意了:你当初只顾自己“享福”,不愿帮着带孙子,现在我自己妈妈把孩子看大了,你又想进我的门,晚啦!
农村的泥砖老房子年久失修也不能住人了,60岁的堂姑想找工作,哪那么容易?
现在在县城租了间破旧的老房子独自生活,熟人给她介绍了份工作——晚上在医院陪床,全年的夜班。
我想我大姑和堂姑就是有社保和没社保的区别吧,若买了社保,老了至少也能有个饭钱。
总之,养老险是最基本的保障,是老了后的饭钱,是尊严。
那些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咬牙缴纳社保的人,我想大多是和我一样的想法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非常感谢耐心读完的小伙伴们。
很多人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缴纳社保,这是为什么?
我今年37岁,以前的想法一直是存钱养老,身边发生了几件事让我改变看法才决定交社保,我在三年前开始交社保目前已经交了30多个月,虽然每个月都要交几百块的社保费,但是我心里也感到更踏实了。
我工作的地方不给交保险,单位里的人有的自己交社保,有的人挣一分花一分没给养老做打算,我身边的朋友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全额交社保不合适,他们宁可把钱投资或者存银行也不买社保,当时我是赞同朋友的这种看法,也是想着自己存钱养老,直到我接触几件事才下定决心买社保。
邻居家儿子34岁,是个特别好的小伙子,不仅为人和善还特别有礼貌,遇到谁家需要帮忙他都第一个上前,小伙子的父母人也很好,看到哪个邻居都笑脸相迎。对于小伙子34岁还没有女朋友这事我们都很不解,小伙子不仅身材高大、善解人意工作也很不错,怎么就找不到女朋友。
和小伙子的父母接触一段时间后,我们聊起这事才知道,原来小伙子之所以没有女朋友的原因是他父母没有退休金。
小伙子家原本住在城郊,前几年因为家里动迁给了一笔钱,他们一家三口才搬到我们这里,小伙子在20多岁的时候就处过几个女朋友,最后谈婚论嫁的时候都因为小伙子的父母没有退休金而告吹。
这几年小伙子的父母着急了,他们逢人就托人给儿子介绍对象,还说自己动不了时会去养老院不给儿子增添负担,奈何现在的姑娘都很现实,谁都不想找父母没有退休金的男朋友。
我们整个楼里都知道小伙子的父母没有退休金,也没有人再给他介绍对象,最后小伙子的婚事只能搁浅了。
仪表堂堂的小伙子就因为父母没有退休金而找不到女朋友,我都很替他惋惜,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说还没有遇到有缘人吧,从这件事上坚定了我交社保的决心,毕竟我女儿也上初中了,如果我女儿长大后因为我没有退休金而耽误她找男朋友,那我后悔不都晚了吗。
我们单位以前的做饭阿姨刘姨做饭很好吃,她人也很干净利落,就是脾气不好一点屈都受不了,每天只管自己做饭这摊,多一点活都不干。我们工作的地方人不太多,员工吃饭就在后厨放张桌子,后厨的塑料凳不多,一起吃饭时每次都是站几个坐几个,老板娘从库房里找出来几个落灰的凳子,安排做饭刘姨把凳子刷出来给我们坐。
凳子拿过来两天刘姨都没刷,老板娘问起来她就说忙着做饭没空干别的事,背后她和我们念叨“老板娘就是见不得她闲着,看她闲一点给她把时间安排满,以前多安排的工作都做完了,这又找出来这些脏兮兮的凳子,如果这次她再把凳子给刷了以后保不齐还会给她安排什么活”,所以做饭大姨的意思就是只做饭,其余的事一律不管。
我们也不好去评断谁对谁错,老板娘给做饭刘姨安排的活也是厨房里的卫生问题,这回让她刷几个凳子也挑不出来什么,但是刘姨就是不刷,最后事情整僵了,刘姨主动提出不干了。
我们都知道刘姨之所以这么硬气,就是因为她有将近3000块的退休金,独生女儿还给她买穿买戴,她来我们厂里做饭完全是因为家离我们厂近,做饭又是她强项,她退休没事做打份工挣点零花钱,从刘姨的穿戴上就能看出来她不差钱,打工完全是出于找个事做所以她才能这么硬气。
刘姨不干后,接班做饭孙阿姨是从农村过来打工的,她才51岁看起来又老又黑,孙姨和上个做饭刘姨完全不同,她说话特别卑微,做事也抢着去做,只要有人说句菜不好吃她就紧着解释,弄得我们怕她太敏感吃饭时都不敢多说话。
孙姨刚来时做饭找不准,她怕做多了剩下老板会不高兴,她总是最后一个吃,而且是我们剩多少她吃多少,如果没有剩余她就饿着,她这么做为的就是不留剩饭让老板对她印象好一直留她在厂里做饭。
听孙姨说起,她们夫妻俩年轻时一直在老家务农,现在年纪大了干不动体力活就进城打工,他们都没有退休金家里还有两儿一女没有结婚,孙姨不仅要给儿子攒钱娶媳妇还得给自己挣养老钱,她没啥文化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所以才特别珍惜这份工作,为了让老板留住她,不仅把厨房那一块弄好得空时还帮着老板收拾办公室,老板的花也是她负责侍弄,对我们也是非常客气。
两个做饭阿姨一对比,就能看出到老时有份退休金有多重要,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交社保的决心。
我小姨一辈子都住在农村,她没有养老金现在上了年纪身体也添了毛病,打工也找不到合适的只能在家里养些鸡鸭和种点小菜为生。小姨父去世前治病花了很多钱,小姨把家里的钱都花了还欠了一些钱,大表弟是妻管严他不敢多管小姨,还不想帮我小姨还债,小姨为了儿子两口子不闹矛盾把债都自己背了。
小表弟的老婆是独生女,他结婚时两家共同拿钱在县城买的房子,小姨和姨父从没住过一天小儿子的婚房,就连小姨父在县城住院时,小表弟都没让小姨去她的新房住过一天。
小姨身上没钱,两个儿子又不管她,她身体不舒服只能挺着,我看出来她走路没有力气带她上医院检查,小姨检查出来有血压高和冠心病的毛病,骨质还有些疏松,我给小姨开了一些药让她按时吃,并嘱咐她过段时间再来复查。
待小姨身体好一些时,她为了挣钱只身一人来到我们这里打工,她因为年纪大身体又不好,换了几个工作都没有合适的,在我家住了一段时间不得已又回到老家去。
小姨在老家找个照顾老人的工作,虽然她把工作说的很好,我去看过她一次还是能看得出来她做的很吃力,我给她留了一些钱她不要又塞给我,最后我偷偷的把钱塞在她包里回到家才打电话告诉她。
小姨在电话里哭得很伤心,我知道她的难处,身体不好一把年纪还得四处打工,两个儿子因为她没有退休金都不想养她,所以小姨不敢歇着,她要趁着自己还能动多攒些钱留些养老。
看着可怜巴巴的小姨,我心想:如果小姨能有份养老金她儿子也不会不养她,即使她两个儿子不管,小姨自己有养老金也不会过的这么狼狈,以至于生病都没钱去看,拖着病体还得打工挣养老钱。
看着小姨的境遇我想到我的晚年,我一定要趁着年轻给自己存钱更要交社保,等年老时有份养老金看病有医保,那样即使孩子顾不上照顾我,我自己有钱月月领养老金就算住养老院也会有尊严的活着,一想到这我马上把交社保提上日程。
2008年的时候我就在社区办理的大医保,每年只交300左右,费用不贵看病还能报销,2019年我正式办理社保,交的百分之60那档,当时每个月只需交479元,随着每年递增目前社保已经涨到每月685元,虽然社保费每年都增长我也没有后悔交社保。
今年我37岁,按我们这边的政策我应该55岁退休,我打算一直交社保到退休,到时我就能有21年工龄,这个时间工龄数不算多也不算少,我相信到我退休时领的养老金怎么也能够我吃饭了,这些年里我再趁着年轻多攒些钱,争取以后不给女儿增添经济负担。
结合我交社保的心理活动,我来谈谈很多人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缴纳社保,这是为什么?
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让晚年生活老有所依、老有所依,宁可年轻时过得苦一点晚年生活过得也要有尊严。
自己缴纳社保的人,通常都没有正式工作,属于灵活就业或者是打零工的中年人,人到中年有老人和孩子需要养,自己又没有正式工作,本来挣的就不多还要拿出一部分钱用于交社保,这对谁来说都是一种负担,更会在无形中增加一笔家庭支出,为了晚年时有退休金可领不得已只能降低生活标准。
在此之前我担心延迟退休,也想过无数种方案应付养老,有每月固定存钱、买房用于出租、买股票买基金买国债定期存钱,这些办法我都尝试过,最后为了安全起见交了社保,不仅如此我还给自己定下每月存钱的标准。
我这么做的目的不仅仅是满足养老,还为了积攒财富给孩子减轻一些压力,让下一代过得不至于像我们这么累。
好在我老公在国企工作,他有五险一金不用操心社保的事,他退休时的工龄有30多年比我能多开不少钱,我们又没有车贷和房贷即使每月交685元也不至于太累,这钱也算给自己攒下了,到我退休时可以按月领养老金不用指望孩子养老,一想到这我就觉得这钱花的值得也不用过分纠结了。
我要奉劝已经步入中年还没有交社保的朋友一句话“年轻时即使过得再难,挣钱也比年老时容易,年老时没有退休金没有医保指望儿女养活才是真正的苦日子”“先苦后甜总比先甜后苦要好,为了自己的晚年幸福,为了不给儿女增添负担,年轻时一定要把社保给交上,不然等到年老时没有退休金再后悔就晚了。
很多人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缴纳社保,这是为什么?
除了完全以灵活就业人员形式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外。
这种坚持以灵活就业人员形式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大部分是国企下岗职工。
这一代下岗职工,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
以男性下岗职工,60岁退休为前提展开讨论:
以沈阳市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间为1992年10月开始。大部分是2000年左右下岗的。
2020-60=1960,1960+18=1978,1992-1978=14既有14年视同缴费年限。
2000-1992=8即有8年实际缴费年限。
2030-60=1970,1970+18=1988即有4年视同缴费年限。2000-1992=8即最低有8年实际缴费年限。
因为大部分下岗职工有视同缴费年限,下岗前也有实际缴费年限。
大部分下岗职工家庭紧衣但不是缩食,坚持自己缴纳养老保险,为了是60岁以后有基本生活保障,不给家中唯一孩子添麻烦。
少部分下岗职工是兄弟姐妹、退休父母、孩子帮助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前六七年前,沈阳市社保局有一次阶段性政策,可以一次补缴养老保险,很多家庭是家庭成员、退休父母共同集资,筹钱缴纳的。
后期沈阳市没有一次补缴政策了。最近,沈阳市对于到达法定退休年龄人员,如果欠费。可以补缴,按一年算,每月补缴3500元钱,补缴1年3500×12=42000元。养老金每月会增加600-700元,按增加650元计算,650×12=7800,回本周期为:42000/7800=5.384615385≈5.4年。
这种补缴看起来合适,实际上,只有一年计入缴费年限,即所谓缴费年限只增加一年,对于未来养老金调整,每月最多只增加2元,一年增加24元。
如果一次性补缴42000元,最少可以补缴7年养老保险,增加6年缴费年限,对未来养老金调整会提高多一些。
所以,建议友友们,如果当地有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还是尽快办理。现在是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的波动期。抓住机会。
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是按历年欠费额补缴的,补缴后,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回本周期不太长,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项。
很多人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缴纳社保,这是为什么?
这些人是正确的选择
许多人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缴纳社保,这是这些人有长远眼光。
不管是缴的职工社保,还是缴的城乡基础养老,都应往远了看。
从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来看,缴费的目的是对养老有个保障。
趁着有劳动能力,有一定的收入,拿出一笔钱给自己养老作储备。正如有些老年人所说,“过河钱”。啥叫过河钱?就是养老钱。
可是有的人没有长远打算,“开资三天乐”,吃喝玩乐有钱,缴社保没钱。到老了看到别人能领“劳保钱”挺眼馋羡慕后悔了。到时候后悔也晚,直拍大腿也没用。
可能对下岗职工缴社保有些难度,因为缴社保费逐年提高,会形成一定的压力。
有些人放弃不缴社保了,抱着超过15年就能办退休就行的心理。
到了退休年龄,继续缴社保的,和中断缴社保的,缴费年限不一样,领的养老金也就差距大了。
再说国家每年对企业职工调整基本养老金,都有工作年限这一项,每年养老金也会拉开差距。
缴社保有压力的人怎么办?
除了能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缴社保以外,降低生活标准也是不错的选择。
从眼前来看,虽然生活标准有所降低,是暂时的。比如豪宅别墅先缓缓买,有住的就行。宝马奔驰车先推迟几年买,有车骑有车开就行。别总想着穿貂,有衣服穿就行。
把节省的钱,把从牙缝里挤出来的钱缴上社保,到老了养老不犯愁,好日子在后头。现在艰苦点能克服,到老了不用艰苦,享清福多好。
很多人宁愿降低生活标准,也要缴纳社保,这是为什么?
为了老有所养。
趁年轻还能蹦哒,降低生活标准,逼自己存一笔养老金,老弱无能失去劳动能力了,才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养老金不能让人大富大贵,只是最后一道养老屏障。人老了,能力一年不如一年,还需要提前为自己谋划才行。大家都明白靠儿靠女不如靠自己。如果儿女不孝,老人至少有钱养活自己。即使儿女孝顺,也很少有人能像发养老金一样按月给父母发生活费零用钱吧。
孝顺的儿女也有无能为力自顾不暇的时候,老人自己有钱,给孩子减轻了负担,活得才硬气。
有人说,我自己存钱养老,不买社保。这种想法太幼稚。首先,这钱能存得下来吗?一旦要用啥紧钱,还不拿来花了?其次,即使你存了几万十几万养老钱,即使孩子不像苍蝇盯粪一样盯着这钱,一缸死水能舀几年?而社保就是源头活水,只要你还有一口气在,就有钱领。
有的铁算盘担心没领回本就死了,不划算。这是典型的小事精明大事糊涂。你这么会算,不早发财了吗?还用计较这点得失?“没领回本”的钱,政策怎么规定的我这里不说。你只管有尊严地活着,不手心向上就行,死了的事就少操心吧。
我的父亲,1933年生,农历8月满了88周岁,上半年我都还在为他的养老保险奔波。5月份交了18000+,6月份第一次就领了3——6月4个月,每月领1000+。因为百年过世后,还可以领15个月,相当于父亲领第一次钱就“赚”了,还不说以后每年都要增加。
换做别的聪明人,一定会考虑投入与产出吧。我才不管那么多呢!现在父亲自己有钱了,再不用像以前那样由我每月给零花钱了。
父亲的一些老伙伴就因为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没买。哪知10月份系统关闭了!现在想买也没门儿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