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原来儿女都是债”你怎么看?
在医院照顾老父亲住院,发现隔壁床也住着一个叔叔,这位叔叔头发全白了,一天时间,除了吃饭喝水,都在闭着眼睛,我在医院的时候没有看到他的孩子和妻子探望,我在心里想,是不是亲人都在外地?后来才知道,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父亲住院以后,每天我做好中午饭,就会尽快赶到医院送饭给父亲吃,旁边的这个叔叔有一个中年的男护工在照顾,叔叔脑子很清晰,只是因为心衰严重,双腿无法行动,身边必须有人照顾才行。
每次到了吃饭时间,男护工都问叔叔想吃什么?然后男护工再出去外面买叔叔爱吃的饭菜给他吃,这个男护工还算负责任,也很细心。
吃完饭,我剥了一个香蕉给父亲吃,随手拿起一个香蕉剥好递给旁边的这位叔叔,叔叔推辞了几次,最后接下了我的香蕉,从这以后,我每天去病房都会和他聊天,有时候他的护工不在,我给父亲喂水的时候,也会给他递上一杯水,也许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温暖到了叔叔的心,他和我讲了他们家的情况。
这位叔叔姓曾,曾叔叔是从一个很好的单位退休,每个月有6000多的退休工资,老伴从年轻开始就做生意,收入也不错,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38岁,小女儿33岁,都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曾叔叔头脑灵活,虽然说是在固定单位有工作,可他在早些年买了土地,建了三栋房子,其中有一栋被拆迁了,补偿了好几套房子,剩下的两栋房,每栋价值600万,现在每栋房子租金一年都有十多万,这收入是相当不错了。
曾叔叔那个年代日子都很苦,自己通过努力打拼,挣下了一定的家产,因为他吃的苦比较多,所以舍不得让孩子吃苦,从小曾叔叔对两个女儿就很宠爱,甚至是娇惯,两个女儿需要什么?他都尽力地去满足她们。
家里条件好,曾叔叔的两个女儿从小没吃过什么苦,从学校毕业找工作,都是曾叔叔托人帮他们找的工作,两个女儿结婚的时候,曾叔叔给她们每人都买了一套170平方的房子,每个女婿都买了一辆30多万的轿车,可以说相当的风光,女儿的生活也相当安逸。
两个女儿结婚以后,下班还是回娘家吃饭,吃完饭才回自己家,后来两个女儿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因为要工作,两个女儿的孩子都是曾叔叔和老伴带大。
有一天,曾叔叔在家里突然就昏倒了,大女儿和女婿把他送去医院,后来检查出曾爷爷心脏有问题,而且心衰很严重,那一次住院治疗以后,曾爷爷恢复的还不错,就出院回家休息了。
曾爷爷最大的爱好是遛鸟,每天提着他的鸟笼到公园和一群养鸟的老人吹牛聊天,开开心心的。
可出院还没多久,曾爷爷感到胸闷,肺部也不舒服,总是喘,于是又赶快到医院治疗,这次曾爷爷又住院了,还是一样的结果,心衰更加严重,医生交代他,只能在家休息,避免过度运动。
前两次住院的时候,曾爷爷自己还有力气走路,自己在医院能照顾自己,后来他的病情越来越严,两年时间,现在彻底无法自己行走了,腿已经萎缩的很细,生活不能自理。
因为经常发病,曾爷爷每年住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多,家里经济条件不错,就请了一个24小时的男护工专职照顾他。
曾爷爷在医院躺着,有24小时的男护工照顾,两个女儿都不来看他,总是有各种理由,孩子上学要照顾,或者就说工作忙,老伴喜欢打麻将,也不愿意过来照顾,曾爷爷心情不好,出院回家就会冲家人发火,表示自己的不满,一家人关系越来越糟糕。
前年曾爷爷的小女儿看上一套房子,打算买来投资,当时曾爷爷正在住院,他女儿破天荒地来到了医院,让曾爷爷给她拿钱,她要买房子,曾爷爷说等他出院再说,后来女儿不高兴了,很快就离开了医院。
曾爷爷出院以后,小女儿又来到家里找曾爷爷要钱买房,直到拿到钱以后才高高兴兴地离开,一句都没问曾爷爷的病情,曾爷爷心里很难过,想不到自己从小宠大的女儿这么冷漠,就只认钱,曾爷爷觉得自己就是像欠他们债一样。
小女儿买了房,大女儿知道以后,又说曾爷爷偏心小女儿,让曾爷爷也给她钱买房,为了不让大家产生更大的矛盾,曾爷爷说也给了大女儿一笔钱,和小女儿的一样多,这件事总算平息了。
这两年,曾爷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在家里经常发病,也许家人都失去了耐心,女儿在医院给他请了一个全年的护工,办了出院又继续办入院,一年到头就这样。
曾爷爷就常年在医院里生活,对于他来说,回家成了一种奢望,说到这儿,曾爷爷哭了,他对我说,他去年一整年就回家呆了六天,又被女儿送到医院,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吃顿饭,不要大富大贵,即使穷一点,他也开心。
听着曾爷爷这样说,我也是很心酸,人老了,真的很可怜,也很无奈,我不断地安慰他,好好配合医生治疗,你女儿一定会接你回家的。
说到两个女儿,曾爷爷总是摇头,他说,也许他从一开始就错了,太娇惯她们,女儿觉得理所当然,所有的一切都觉是父亲欠她们一样,永远只在索取,不懂得回报,曾爷爷就像永远在还债,而且永远都还不清。
题主问:很多老人,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原来儿女都是债,你怎么看?
的确是这样。
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养育孩子永远都是在付出,父母对孩子是那样的大爱,努力尽好自己的责任,同时,在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只要自己的儿女过的好,父母都很高兴。
当父母把孩子养育长大成人,自己也渐渐老去,身体就开始出问题,人老了,各种疾病找上门来,如果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生活更加的凄惨。
有句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长期照顾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对儿女也是一种考验。
也就是在此时,老人亲身体会到了太多的无奈和心酸,养儿不一定防老,生病了,可以看清人性,养儿女一辈子都是在还债,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希望每一个人都有感恩之心。
写在事后:
希望所有的老人身体健康,有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作为儿女,一定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当父母老了,需要儿女的时候,希望你能像父母在我们小时候对我们一样的呵护,不要嫌弃他们,是他们给了你生命。
父母恩大于天,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
“很多老人,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原来儿女都是债”你怎么看?
“很多老人,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原来儿女都是债”你怎么看?
中国的父母亲们,很多老人,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才产生这个子女原来都是债的想法呢?
一、中国的父母亲一生其实都没有为自己好好活过中国父母亲们的人生价值和快乐幸福,建立在为自己的子女好好付出,到自己老了,再由子女养护和感恩,这种复杂的交换心态当中的。是一种不可取的人生观。
我们的一生,尤其是中国人的一生,都生活在对未来的期盼中。
总认为自己现在不好,生活不济,而未来一定会好起来。
也许,中国的父母们对子女期望过高,期望他们成人成才,长大后脱胎换骨,变成龙凤,为自己争光。就是这个心念,才导致中国的父母亲们,一生负担了太多不必要的期盼,负担了那些完全没有价值的对子女们的祝福和渴望。
二、养儿防老,是个腐朽的、不合适宜的、没有任何价值的人生观养儿防老,这是中国文化中一个糟粕,子女依赖父母长大了,就该好好独立自主地生存,父母亲也不要去过度的干预他们的生活。他们本身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生。这本身就是天经地义的人生选择权。
而中国的父母亲们,一生都认为自己的子女,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一切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来行事,子女在自己的眼前,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才好似的,要听话的孩子,而不要独立自主的孩子。
这种控制欲望,其实是根本不现实,根本不符合生命发展的需求。
父母亲总希望他们子女们长大后,过得比自己好,得到很多财富金钱,成为人人羡慕、嫉妒的那种人,心态可佳,用心良苦。但其实是过分的期待。
三、现实中父母亲们的付出和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的东西,落差太大父母亲们付出很多,期待子女成人,并得到美好的生活。希望他们自己在晚年时,可以得到子女们的照顾和安慰。
但是,这个愿望是不是就如父母亲们期待的那样,随着子女们长大,渐渐实现了呢?
现实生活中,你只要仔细看看周围的人,其实都没有这样等到美好的结局。
相反,父母亲们虽然付出了很多辛苦和艰难的努力,但等来的结果,事实却是正好相反的。
父母亲们越来越衰老无力,疲惫不堪,而子女们却越来越欲壑难填,过度的负担压力,难以支撑他们的物质生活所需。
所以,子女不得不向父母亲们索取老家、金钱、遗产和其他可以变卖后供养他们更好生活条件的资产。
甚至父母亲几个养老钱,都不放过,紧紧盯着索取出来,要求支持他们,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中国父母亲们,经不起拐三拐四的那些不孝子女们的蛊惑,上当受骗,乖乖地把自己的养老金给供养给子女。
然后,自己就变成无家可归、无亲可依、有病忍受着委屈也得活下去的老人,晚年时无人照顾,任由岁月风吹雨打。这就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亲们的真实的现实生活写照。
所以,中国的父母亲们,到老了,才明白这件事情。真是明白得太迟了。
真实醒悟得也太迟了,一生都没有看透这个人性的自私自利。多么无知和愚蠢啊。
所以,中国的父母亲们,对待子女上,看似一个比一个慈悲,其实是一个比一个愚痴无知。
一生经历了多少风雨,最后却一个个栽倒在自己的子女手里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
还是奉劝我们这些中国的父母亲们,从年轻时就狠下心来,不要过分地付出,不要一生难么多地无知愚昧地付出自己的一生打拼所得的金钱,多多留住充足的养老金,只依赖自己,不要依赖自己的子女。
四、从现在起,改变自己人生观,养老观,还不算迟中国的父母亲们,你们在健康的时候,要多多为自己着想,多多地为自己的老伴着想。
想想你们的晚年和未来吧,想想你们这些无人照顾、衰老惨淡的晚年吧,可怜可怜自己。
现实,其实是很残酷无情的。不要再无知了。不是你们的女子不那么孝顺,而是现实生活需要子女们想办法解决他们生存下去的问题。
你们是千辛万苦培育子女成了人,但他们还依然需要解决自己的许多问题。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人生道路。自己的路,就让他们自己去走。
从此再不必过度牵挂他们。这样,他们他们也才能学会坚强。
所以,了断这些今世缘吧,不求子女他们的回报,不求他们怎么前来孝顺你。才是最好的父母。
只下定决心,不再和他们那样纠缠不休,牵扯不断地给自己造成晚年时候那么多的苦恼、心痛和麻烦。
摆脱摆脱了,孩子们,不要再给你们的父母亲制造这么多的苦恼和烦心事,让他们只安心地度过那些衰老、病痛的晚年吧。
五、不要期待子女的孝顺心,也许还可以收到意外的欣慰作为父母亲,也不要心中总是不平,认为自己吃了很多苦,就该享受生活,享受自己子女的孝顺。这些想法其实很不好,很累人的。
作为儿女的下一代人,该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有一种说法认为,自己的亲眷就是前生的冤亲债主,是跟着自己来讨债来的。
这种看法,其实不对,并不怎么好。
尤其是儿女,由于父母亲生前操心太多,负担了太多,所以父母亲老了后,总是心理上不平衡。
认为自己的子女对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和爱心,一生没有好好关心过自己的酸甜苦辣,心中生起这种感想,也是正常的。
作为子女要多多体谅关心才是。要时常记得自己的父母拉扯大自己,是相当不容易的一件事。要有报恩之心。
这个世界上,由于多种原因,知道报恩的人,其实在现实中不是那么多。这就是生活的原生态。
我们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常常忏悔自己,在父母亲活着的时候,多多给予财富、金钱和情感各方面的补偿,让老人过得开心和舒畅,才是为人之道。
“很多老人,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原来儿女都是债”你怎么看?
不是债务,而是义务!
法律规定,赡养未成年儿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又规定,父母的财产儿女是苐一继承人。抛开法律,文明社会以来,不都是父养儿,儿孝老吗?旣然是传统,又形成了法律义务,就不能称为债务。而是亲情之间的自然付出。
那为什么许多父母到人生终点会觉得养儿女是还债呢?其中多数情况是家庭关系出现了问题。或者是儿女不孝,或者是家庭矛盾,或者是父母期望过高。总之是达不到父母的理想水平,才会使父母觉得儿女回报不够。
父母对儿女从小开始,一是避免过于溺爱,二是不要过度期望“望子成龙”。过度溺爱,一切替儿女包办。長大了很容易成为“巨婴”,适应不了社会,也难以自己过好生活,还可能“啃老”一辈子。这样的儿女,真的是父母一辈子的债务。过度期望“望子成龙”,狠不得自己的美好愿望,统统让儿女替自己去实现。千方百计严管,千方百计为儿女上最好的学校,千方百计上各种补习班。一旦愿望实现不了,父母的失落感无疑会很深,也容易产生其它想法。
做为父母,关爱儿女,希望儿女有个美好前程,这很正常。然而更应该适应平常人的生活,毕竟象牙塔的顶端只有极少数。做平常人最主要的是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彼此多一点理解和沟通。能做到这一点,就不会有债务感了。
“很多老人,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原来儿女都是债”你怎么看?
(原创)这是真理!
明白的越早越好!早一点醒悟,人就会早一点释怀,早一点解放自己,让自己早一点过让想要的生活!快乐幸福,顺心如意……一切的生活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儿女的债永远都还不完!所以,尽完责任,留给自己想要的,感恩家人,留给自己时间,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不枉人生此行!
“很多老人,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原来儿女都是债”你怎么看?
不是人生太残酷,而是自己的理想太美好。儿女本不是债,而是你自己把他当做了债。
走到人生的终点,仍然没有看清楚,真是人生的悲哀。
如果说儿女都是债,这可是许多人盼来的,花费无数代价换来的,千辛万苦克服种种困难创造出来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许多人使出了浑身解数,贡献了满腔热血。说明一开始,人们没有把它当做债,而是家庭的希望,幸福的未来,快乐的源泉。
后来,后来不堪回首,希望破灭,幸福渺茫,源泉中涌出的不是快乐,而是无尽的艰辛和烦恼。计划没有变化快,理想没有现实来得实在。
许多家长往往会说,“是我上辈子欠你的”,眼睁睁看着希望变为债务。“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把儿女当做债务,债务久而久之就理所当然,心安理得,真成了债务。债务可能没有什么球本事,但知道“欠债还钱”。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一拍即合,心心相印。天作孽,尤可活,因为它没有儿女,人作孽就只能自作自受了。
敢说“不”,的确需要勇气,需要智慧,而许多中国人恰恰不习惯。“我不欠你的”,就连我自己也经常说不出口。许多债权人应运而生,耀武扬威,咄咄逼人;许多债务人躺枪,莫名其妙就成了债务人,而且许多还是十分“虔诚的债务人”,任劳任怨,死而后已。临死了,还是心甘情愿的认可自己债务人的身份。可悲!可叹!
如果物极必反,反其道而行之,把儿女当做债务人、冤家,总想在儿女那里讨回来一点什么,这又走进了另一个极端。一个家庭,总是在清算谁欠谁,作孽啊!
儿女是家庭的财富,但父母不要做“守财奴”;儿女是生活快乐的因子,不是等价交换的商品;儿女是生活的希望,不是生活的全部。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儿女有儿女的生活,双方都给点自由,给点空间。每一代人都为下一代人活,人类什么时候才能够为自己活一把呢?
临到人生的终点,其实真正明白了一点:每一个都把自己活好,才是健康的生活,进步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理想的生活。
“很多老人,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原来儿女都是债”你怎么看?
“儿女都是债”是铁的事实。
很多老人走到人生终点才明白,这是因为走到终点才体验到人生的悲哀。
俗话说得好不到黄河心不死。人没到终点,凡是能动之人没有闲着的。他们要继续为后代卖力,让儿孙好起来,拼命干活。
一旦到人生终点,得到好的回报的人少之又少。并不是说儿女不好,事实上,一旦病了不能自理,一是儿女没时间长期侍候,即使有时间的时间太长了也不行。有句俗话叫“长病无孝子,久病妻也嫌。”所以,不能自理之人活个五年十载确实不敢恭维。
故而,儿女是债就是事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