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弘、李贤?
李弘和李贤,是真的惨,而李旦和李显兄弟俩,因为不太聪明被放过了。
弑子之母,古来是鲜有的,即便是皇家的关系漩涡,母子感情永远是最真的,但有一类人却能把这种母子情感淡漠化,那就是女性野心家、政治家。
古代集野心家、政治家两个身份于一体的女性,严格来讲就只有武则天一人,所以看待武则天,更应该把她看成一个纯粹的政治家,要抛开她身上的母性成分。
人家说皇后是“母仪天下”的,可有一天,皇后想当皇帝了,她还能母仪天下吗?
公元653年,武则天生下她和李治的长子李弘,这个儿子,是武则天接下来两年和李治原配皇后王氏争夺皇后之位的资本。
两年后,两岁的李弘被进封为“代王”,武则天也成功地被立为皇后,李弘的身份再次晋升,成为李治的嫡长子,次年又被立为太子,对于太子,李治走的路线和李世民一样,集朝廷文人的智慧,来灌溉这个大唐帝国未来的苍天大树。
李弘因此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培养,年少便精通国学理论,未满十岁,又让人编著《瑶山玉彩》,已经颇有当年李承乾的风范了,其实若是一直发展下去,李弘的前途是无限的,父母对他也是寄予厚望的,几乎没有什么阻碍。
但问题是,当时的李治,并没有看起来那么体面。
通过废王立武拿回了大权后,李治发现武则天的政治能力也不差,加上自己身体抱恙,因此便把武则天放到台前来代表她处理政务,虽然李治并列“二圣”是在公元674年,但从武则天成为皇后起,大权已经牢牢被武则天掌握了。
当一个女人拿到权力,她会无动于衷吗?
本来是想让武则天当政治代理人,可李治却发现,他被武则天“裹挟”了。
“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
武则天开始拉拢自己的势力,在朝堂上展开了狠辣的手段来排除异己,久而久之,李弘的行事风格和武则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
李弘有才,但是性格仁厚,武则天雷厉风行,虽是个后宫,可即便是杀错,跟她做对的,她都不会放过。
公元671年,李弘监国,因为他的两个姐姐义阳公主、宣城公主还未出嫁之事,和武则天有了第一次明确的矛盾。
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的母亲乃是李治所宠爱的妃子萧淑妃。
萧淑妃因为当年和王皇后一起构陷过武则天,被武则天记恨,武则天当上了皇后之后,开始报仇,逼着二人“自缢”身死,对于这件事,满朝文武、李治本人不敢说一句不是,此时武则天的利爪已经很明显了。
而李治的两个女儿,也因为武则天的缘故,一直被幽禁在宫中,没人敢管没人敢问,直到李弘监国,李弘非要管一管,上书唐高宗,说自己可怜的两个姐姐还没出嫁,希望能给她们找到一个好归宿,有了李弘的开口,李治顺势解决了俩女儿的人生大事,便立即答应了。
或许李弘是有意的,在萧淑妃被杀如此久之后,才想起两个姐姐,也许李弘是真的无意的,纯粹为姐姐们的遭遇同情,但不管怎么说,李弘已经挑战到武则天的权威了。
随着时间增长,武则天身上那股母性已经渐渐消失了,在这位野心家、政治家的眼里,只有利益和关系,毫无疑问,李弘是她政治道路上的一个大障碍,虽然武则天此时也没有明确自己要当皇帝,但矛盾已经存在。
公元675年,李弘因病去世,李弘的死亡,不是“暴猝”,此前是已经有过患病征兆的了,所以李弘的死,一直被视为自然死亡,跟武则天没有关系。
只是关于李弘,有一个巨大的疑点是,为什么刚二十岁出头的他,会病死?
而在李弘去世的前一年,武则天“裹挟”着李治,让李治效仿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确立“二圣”,李治没有办法,只能立武则天为“天后”。
天后这个称谓,可谓是古来未有,李治已经因为年纪和性格的原因没有再翻身的机会了,但是李弘却有,而这个机会,和武则天的利益方向是相悖的,这也自然可以成为武则天敌视大儿子李弘的一个动机。
因此唐宋时期,文人和一些官员,都觉得李弘乃是武则天“毒死”的,所谓李弘患病身体差,都是武则天一步步推动的。
公元675年,李治还一度想“禅让”给武则天,行为荒唐至极,那么李治真的那么傻吗?能解释的,就只是武则天的手段越来越强硬了,李治已经难以招架了。
李弘之死,究竟和武则天有几分责任,说之不清,但是李弘之弟,武则天的二儿子李贤,确确实实,死于武则天的安排下。
在李弘死后,李治没有在悲伤里被武则天完全掌控,他还有和武则天的二儿子,同样受到良好培育的李贤,不久之后,李贤坐上太子之位。
李贤走的路线,和李弘高度相似,只是李贤多了一份敏锐和猜忌,没有像李弘一样对人敞开心扉。
而这样的李贤,有城府,有身份,反而是武则天需要百分忌惮的,因此和李贤的“斗争”,武则天压根没有必要暗着来,直接明着来。
因为权力继承的问题,李贤和母亲发生了大碰撞,武则天多次占据上风,先是拿李贤的“身份”说事,在宫里自己传播李贤不是她亲生的谣言,又安排术士明崇俨进言武则天,说李治的三子和四子更有富贵之相,故意挑拨离间。
武则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赤裸裸地逼着李贤犯错,李贤虽然苦恼,但还是没有犯错,一直隐忍着。
直到明崇俨被暗杀,武则天以明崇俨之死发难,调查太子李贤,而后又有人恰好举报李贤藏有大量制式盔甲,武则天立马就派人查了出来,赫然一个唐朝版的“巫蛊之祸”,李贤也是因此被扳倒了。
成功后的武则天以李贤意图谋反为由,废为庶人。
若说李弘之死不明不白,再从李贤之下场反推,就可以看出武则天对待儿子们的方式了,李弘人好说话,所以死得不明不白,李贤不好说话,那就只能遭到武则天的迎头痛击。
李贤被废后,武则天如愿立了那个她觉得最适合的“李显”为太子,之所以说李显最适合,就因为李显根本就没有当皇帝的能耐,纯粹就是一个被养废的羔羊。
在李治驾崩后,被流放的李贤依旧没有被放过,武则天安排自己手下的酷吏“丘神勣”逼死了李贤,李贤最终在巴州无奈自尽,武则天这也算是除去了一个心腹大患。
但李贤之死,仍旧不是武则天“虐待”儿子们的终点。
在李显登基后,李显很急切地想要摆脱武则天的掌控,以至于目的暴露太早,被武则天提前打压,不久之后,李显被废,因为他出言不逊,说要把江山送给岳父,武则天废掉了李显后,立了自己的小儿子李旦为帝。
那么李旦是个聪明人吗?日子好过吗?
李旦是个聪明人,可是日子依旧不好过。
武则天和武家人看到李旦唯唯诺诺、百依百顺的样子,十分质疑李旦的内心想法,于是武则天强行杀害李旦的两个宠妃,试探李旦的态度。
谁知道李旦当作没有这件事情发生过,隐忍能力让人忌惮,武则天也没有再试探下去。武则天所杀害的李旦的两个妃子中,其中有一个正是后来唐玄宗的生母,这也是为什么唐玄宗后来废掉祖母武则天的帝号,又把在洛阳的“天枢”给拆掉的根本原因。
总而言之,做武则天这样的女人的儿子,是可怜的,武则天是个异类,以女身想要掌控江山,他必须要不断以社会统治者主体男性不断为跳板,一次次地蜕变,所以做她的儿子,只能是做她的工具,没有情谊可言。
最可惜的是,还是李弘和李贤,他们两成为了母亲皇帝之路上的一具骸骨,都说虎毒不食子,这样的武则天,到底还算是老虎吗?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弘、李贤?
杀女儿,灭儿子,都说虎毒尚且不食子,武则天为什么却要这样做?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在古代,这种杀亲夺权的事件常有发生。李世民为了皇位,将兄弟斩杀在玄武门,逼迫李渊让位皇权。为了避免政变再次发生,李世民废掉了李泰和李承乾的权位,李治才得以出头,是为唐高宗。
李治初登大宝,被长孙无忌等权臣集团操纵,根本无法正常行使权力,于是才有了武则天出场的机会。武则天并非天生就心狠手辣,而是在权力的角逐中演化而成,为了那枚至高无上的皇冠,她可以抛弃一切世间的伦理道德,她可以踩着李治上位,也可以将母爱泯灭殆尽。
在史书中,李弘、李贤就是死于武则天之手,那么武则天为何要杀自己的亲儿子呢?
两个儿子太过优秀
武则天能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名正统女皇,这绝非偶然,除了少数的运气成分,其余全靠武则天自身的能力和才华。我们不可否认,李治和武则天身上的优质基因,也遗传到了李弘、李贤身上,正是因为优秀,才会触到武则天的霉头。
史料记载:
“又命宾客许敬宗、右庶子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中舍人杨思俭即文思殿摘采古今文章,号《瑶山玉彩》,凡五百篇。书奏,帝赐物三万段,余臣赐有差。”
假若李弘、李贤才能平庸,那就无法成为武则天的眼中钉,或许就不会被杀。李弘被封为太子,高宗对其寄予厚望,并极尽宠爱。李弘生性仁厚,颇有才华,还曾经和一些许敬宗等学者共同编写了《瑶山玉彩》,高宗很高兴,赏赐了大量锦帛。
史料记载:
“甫数岁,读书一览辄不忘。”
李贤的才能还在李弘之上,他从小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博闻强记,高宗对李贤也是极力栽培。李贤和多名学士一同注释了范晔的《后汉书》,李贤处理政务也是一把好手,朝臣多被李贤的才干所折服,称赞不已。
如果让这两个儿子其中任何一位继承大统,那么就可能成为武则天通往权力巅峰的拦路石,要想避免此事,武则天必须提前下手,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李弘、李贤成了武则天上位的绊脚石
如果李弘、李贤甘愿成为武则天的傀儡,那么武则天也不会杀他们,但这两位不甘心逆来顺受,总是在给武则天找麻烦。
史料记载:
“义阳、宣城二公主以母故幽掖廷,四十不嫁,弘闻眙恻,建请下降。武后怒,即以当上卫士配之,由是失爱。”
义阳、宣城公主都是萧淑妃的女儿,武则天当上皇后之前,是在唐高宗的授意下,被王皇后招进宫的,而当时萧淑妃正是王皇后的竞争对手。王皇后想借用武则天,打压萧淑妃,但没有想到,武则天太过强悍。得势之后的武则天,将萧淑妃、王皇后全部废掉,并将其剿杀在后宫。
义阳、宣城公主既然是政敌的女儿,武则天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或许因为种种原因,义阳、宣城公主被软禁在后宫。义阳、宣城公主早到了出嫁的年龄,但是没有武则天的命令也无法嫁人。李弘见两位姐姐太过凄惨,就给她们求情,武则天得知消息,顿时火冒三丈。
李弘的所作所为,是仁厚之举不假,但也同样是和他的母亲作对,如果放任不管,李弘将成为武则天最大的麻烦,于是武则天才动了杀心。
李贤和李弘如出一辙,总是站在武则天的对立面,李贤擅长处理政务,心思仁厚,有耐心有魄力,是未来皇帝的不二人选。朝臣对李贤越是支持,武则天就越焦躁不安,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让李贤坐稳了太子位置,那么武则天该如何上位?
按威胁的大小,李贤比李弘的威胁更大,所以武则天派人散布谣言,说是李贤的母亲并非武后,而是韩国夫人。这样一来,太子并非皇后所生,那么就说明李贤不是嫡长子,既然如此,废掉太子就可以顺理成章。
之后李贤被扣上了谋反的帽子,在高宗末期,大权早已掌握在武则天手中,高宗为儿子李贤说情,但武则天不予理会,仍将李贤贬为庶民。公元684年,武则天派人,逼李贤自杀。为了权位,武则天可以从容地大义灭亲,我们不清楚她的内心是否坚硬如铁,但从她的行为上看,没有一丝母子感情。
理论上讲,母子的感情是最深厚的,大多的情况是母慈父严,所以很大程度上,孩子更多地依赖于母亲,偏偏武则天是个例外,她对亲生儿子痛下杀手,毫无顾忌。
为了权力武则天已经毫无顾忌
武则天的上位之路十分坎坷,她不像某些帝王运气那么好,他在太宗朝,做了十二年才人,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前途和发展。之后被迫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前途更是黯淡无光,好在命运之神并没有放弃武则天,让她和高宗再次相逢,才有了之后的武则天。
我们现代社会,女性地位空前提高,甚至隐隐有超过男性的倾向,但在唐朝,那可是彻底的男尊女卑,要想在男人的权力场上争出个高下,不下狠手是绝无可能的。
为了她的权力梦,武则天开始变得阴险狠毒、无所不用其极。在二次进宫之时,武则天就下定决心,要斗倒王皇后。公元654年,武则天生下女儿安定思公主,一次,王皇后来前来看望,离开后,武则天竟然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
武则天将此嫁祸给了王皇后,从此高宗才有废掉王皇后的打算,可见女人狠毒起来,真的很可怕。权力就好比毒品,一旦上了瘾,就再也无法戒除,武则天看待权力甚至超过了她的生命,所以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只要是“工作需要”,武则天便可以轻易抛弃他们的生命。
李显、李旦吸取了哥哥们的教训,变成了乖宝宝,这才保住了性命。或许李弘、李贤可以成为优秀的君王,但他们碰到了孱弱的高宗和强大的武则天,冥冥之中命运掌握着一切,李弘、李贤终归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弘、李贤?
为改朝换代斩除障碍。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弘、李贤?
根据史书记载,单是至亲,武则天前后共杀死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四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亲甥女,而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争宠争权,实现她的皇帝梦。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总是和集残忍与聪明、疯狂与冷静于一身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她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政治手腕,同时又心狠手辣,非但任用酷吏以强硬手段经营着她的武周王朝,甚至就连尚在襁褓中的亲生女儿也可以残忍地扼死。
说起武则天,她漂亮,有野心,工于心计,醉心权势,胸怀机谋,信奉佛教,荒淫奢靡……然而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就是她的残忍无情。为了争权夺利,为了巩固她的统治,她可以将爱情、亲情等全都抛诸脑后。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弘?历史上的李弘血气方刚,有仁义之心,但是却在最好的年华24岁时突然死亡,民间传言是武则天杀了自己的儿子,那么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身骨肉呢?
一直以来权力都是最有吸引力的东西,很多人都会为了权利变得冷血无情。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叫做“最是无情帝王家”,很多人为了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皇位,可以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杀掉,很不幸的是武则天的儿子就成为了其中的牺牲者。
此时武则天已经稳坐钓鱼台,坐稳皇后宝座多年,坐上太后宝座时间也不短,野心勃勃的她对皇位也觊觎良久,自然不会允许任何人出来威胁她的权利,她的地位。所以为了更好的控制权力,登上皇位就杀掉了自己儿子。
还有就是太子李弘年轻气盛、血气方刚、愚昧无知。李弘在后宫游玩时,撞见了两位“天仙姐姐”——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太子心疼他们,请求武则天将她们风光大嫁,这也触犯了武则天的底线。
在权力的引诱还有萧淑妃的女儿的冲突下,武则天就多了杀掉儿子的想法。大诗人骆宾王《讨武曌檄》中有“弑君鸩母”四字记载。总之,“毒杀”、“鸩杀”这些用词都可以证明太子李弘最大的可能就是死于亲生母亲的“摧花毒手”。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贤?因“明崇俨案”而杀李贤。
李贤在武则天4个儿子中是比较出色的一位,文武双全。武则天做皇后时几乎独揽朝政,很多大臣出于儒家“女人不得干政”的传统思想都反对她,他们聚集在太子李贤身边,渐渐形成一个反对武则天的政治势力,为武则天所不容;再,李贤听信谣言,认为武则天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于是母子反目,武则天先下手为强废掉了李贤,唐高宗死后,又将他赐死在流放地巴州(今四川省巴县)。
具体案情经过:
朝中有个名叫明崇俨的人,此人因“符咒之术”深得武则天的宠信,他曾私下对武则天说李贤神似唐太宗。有一日,明崇俨家中进盗,其被盗贼所杀,武则天怀疑是
太子李贤所为。于是派人前去东宫搜查,结果在东宫的马棚里搜出铠甲数百,对此,李贤当然不会承认,可是不想被他的男宠赵道生背叛,出来指证太子。唐高宗李
治虽然想救太子,可是苦于“人证物证”俱在,对面又站着个武则天,终究无力回天,结果太子李贤被废为庶人,永淳二年(683)又被迁往巴州(今四川巴
中)。文明元年(684)唐睿宗李旦继位,武则天临朝听政,她派遣丘神绩前往巴州搜查李贤住宅。丘神绩到巴州以后,将李贤囚于室中,逼其自杀。
李贤是武则天亲生的儿子,她当然是爱儿子的,否则不会培养他又让他做太子。然而和皇权王位相比,亲情不堪一击。武则天对阻碍自己夺取最高权力的人,从来杀之绝不手软,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子,也不例外。
武则天为什么这么狠心?因为在皇权面前,不要说是儿女了,就算任何东西都是可以牺牲的。这些牺牲的东西以后可能还会得到,可是没了皇位,那可能连生命都会失去。
我本人是非常喜欢武则天的。我觉得一个女人能够玩转政治,还是在古代,真的是一件相当厉害的事情,我可能就算拯救了全宇宙,我也做不到这个事情。
先说武则天杀自己的女儿这件事情吧,其实就是武则天为了扳倒皇后做出的事情,因为李治虽然是帝王,但是也不相信一位母亲会对嗷嗷待哺的孩子下手,不光是李治,任何人都不会相信,所以,武则天利用这点,扳倒了皇后。
再说武则天杀自己儿子的这件事情,相比小公主来说,李弘和李贤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了,幸运的是可以活到这么大,不幸的是什么都知道了,还要被自己的亲娘杀害。
其实这两个儿子死去的原因很简单,武则天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位踏着无数人上位的帝王,上位之路相当血腥,所以,她也是不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干涉自己,比男性帝王更加不能容忍。
所以,面对干涉自己和自己意见向左的儿子们,只能杀了。先杀李弘,打算杀鸡儆猴,想不到李贤看到哥哥的惨状依然不知悔改,继续和自己作对,没办法,只能忍痛割爱了。
所以,我就觉得不光是武则天,历朝历代的帝王对于自己的儿子们都是这样的,爱是一回事,但是更多的其实就是为了延续,继承人也是嫡长子或者自己觉得合适的。
皇权面前是不可以讲究亲情的。就像唐代皇子们从来不能喊帝王是父亲,也不能自称儿子是一样的,只能喊自己是几皇子,我觉得这也是从侧面告诉我们,皇权面前只有君臣,没有亲情。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弘、李贤?
对武则天来说,亲姐姐,亲儿子,亲女儿又算得了什么,在她心里权力才是第一位。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可这位女皇帝的上位太过于狠辣,以至于违背了伦理道德。武则天武媚娘为了权力杀过自己的姐姐,又为了权力杀掉了自己的大儿子李弘和李贤,为了从李氏手中夺取权力,李显和李旦被立后又被废,最后,武则天干脆撕掉伪装自己称帝。这个女人,简直就是踩着亲人的尸体走上了帝位。
传说公元635年,当武则天三岁的时候,门外来了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就是袁天罡。袁天罡云游至此想在此讨口水喝,他定睛对武则天的母亲一看,觉得武夫人光彩熠熠颇有贵相,于是说“夫人定生贵子啊”。武夫人高兴的拉出武元爽、武元庆,袁天罡说“官可三品,保家主也”。武夫人又拉出了大女儿武顺,袁天罡啧啧叹息:“此女贤贵,但却克夫”。武夫人又抱出了穿着男装的武媚娘,袁天罡大惊失色地说:“此子贵不可言,若为女子,可为天子”。武夫人心想,媚娘就是女儿身,从古至今,哪有女子当天子的道理。
唐太宗去世后,武媚娘被唐高宗李治收入囊中,这个命途多舛的女人开始了她的权力游戏。她在害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之后,又害死了她的亲姐姐韩国夫人武顺。唐高宗晚年,李治病危,帝国的权力开始倾斜到这个强势的女人身上,一切阻碍她权力的人都会遭到强有力的报复,即使是她的亲生儿子也不例外。
李弘是武则天第一个儿子,李弘自幼聪慧,性情柔和而又极具仁爱之心。他四岁被封为代王,九岁被封为皇太子。当他的老师为他讲起《史记》中商臣弑君时,他认为这段历史太过残忍而不愿意听,他的老师认为他太过仁慈给他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作为太子就是要懂这些道理才能够治理朝廷。当两军作战有士兵逃跑,按照《唐律》这些人都要被处斩而且相关人员要连坐,但是李弘认为处斩不可废,连坐就太过苛刻,于是劝说唐高宗废掉了这部分律法。
唐高宗李治对这个宅心仁厚的儿子非常疼爱,他认为如此仁慈贤明的太子,将来一定会成为贤德的圣王。高宗把朝廷的政务交给李弘处理,委派朝中元老重臣辅佐太子监国,可这一下就把武后的权力给夺去了一半,武后对她的大儿子逐渐心生嫌隙。后来,东宫一阵噩耗传来,太子李弘突然暴亡了,无病无灾的他,究竟分了谁的奶酪而被置于死地?
李弘去世后,他的父亲唐高宗李治追谥他为“孝敬皇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他爹追封的皇帝。
李弘去世后,武则天第二个儿子李贤被封为太子,这个李贤可不是个一般人,如果他真的即位为太子,那么开元盛世可能要提前到来。李贤长得玉树临风,颇有仙风道骨,是李治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李弘一出生,就被李治封为潞王,自幼聪慧的他,能够对经世侃侃而谈,对天下时势颇有一番真知灼见。他喜欢结交文人墨客,著名的唐朝才子王勃就是他的座上宾,在唐高宗李治的推动下,他奉命编纂《后汉书》成为史学界一本集大成之作,对中国史学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哥哥李弘去世后,李贤被李治封为太子,他代替李弘参与朝政,期间三次监国成为国人瞩目的储君。李贤不仅对朝政颇有一番见解,而且有勇有谋,朝中大臣纷纷称赞李贤的治国才能,认为他有太宗之智,是当之无愧的储君人选。唐高宗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对李贤赞不绝口,他为这个优秀的儿子而感到骄傲。但这一切遭到了武则天的猜忌,处处难为李贤,不断地敲打着李贤,对你没听错,就是亲妈武则天在处处难为着自己的儿子。
唐调露二年,武则天以谋反之名,废掉了太子李贤,给出的罪状甚至荒唐而不能服众。有人认为,武后之所以废太子,是因为太子李贤溺爱男宠。但事实并非如此,李贤只是对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十分钦慕,至于一些流言蜚语颇有抹黑之嫌。不过大家最赞同的一种说法,就是李贤的迅速崛起,制约了武后的权力,招致亲妈武则天的猜忌,最后干脆被废除。李贤被废后,李显和李旦先后成为皇帝,但稍有建树就被武则天废除,这也验证了这个观点。
李贤被废,就放巴州,已经登基成为女皇的亲妈武则天还不放心,命令酷吏丘神勣前往巴州,逼迫儿子李贤自尽。我们已经很难想象,被亲妈武则天逼死的李贤该有多难过。但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李贤真的登上皇位,那堪比太宗在世的李贤,一定会创下大唐另一个盛世。
我是@历史方位 ,为您奉上精彩的历史解读,感谢您的点赞和关注!您的一个简单的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武则天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亲儿子李弘、李贤?
熟读唐史的人知道,武则天退位后,继位的是唐中宗李显。这个李显生性懦弱,最后被自己的女儿和妻子联手给毒死了。
李显和自己的两个哥哥李弘和李贤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正因为李显懦弱无能,反而因祸得福,混到母亲武则天退位,还当了皇帝。也正因为两个哥哥李弘和李贤过于贤能,挡了母亲武则天称帝的路,反而过早的遭到毒杀。
武则天作为皇后,称帝的最大障碍就是唐王朝的合法继承人,也就是自己的儿子当朝太子。
李弘是武则天长子,显庆元年被立为皇太子,自幼孝顺仁德,因上书为萧淑妃的女儿求情,为武则天不喜。唐高宗因病,令李弘实习朝政,饱受赞扬,高宗岁有禅让之意,武则天眼见儿子有碍自己夺取王位,故派人把李弘鸩杀了,年仅24岁。
李贤是武则天次子,当太子的哥哥李弘无故猝死,李贤继立太子。 唐高宗多病,令李贤多次监国,得到朝野内外称赞。 后李贤被诬谋逆被流放巴州。武则天称帝,逼令儿子李贤自杀,年仅29岁。
纵观武则天这两个儿子,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为人贤能,执政能力强,饱受赞扬,在朝中有强大支持和基础。也就是说这两个儿子是“能”死的,倘若是一对痴儿傻子,定然能得个善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