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把两个聪明的儿子杀了,留下两个智商一般的儿子?
“弑子才可篡位”,这是一代女帝武则天得以登基为帝的根本逻辑。
但是一下子把自己的儿子都杀完,这合适吗?
要知道,唐高宗李治不仅是和武则天育有儿子。
李治一生一共有八个儿子,除了和皇后武则天所生的李弘、李贤、李显、李旦外,他还有李忠、李孝、李上金、李素节四个儿子,最重要的是,这几个儿子都要比武则天所生的四子年龄更大,这就意味着,李治皇位的继承权,未必一定会在武则天的手中。
在唐高宗的中后期,武则天“摄政”成为事实,而皇帝尚在世,后宫摄政的情况绝无仅有,即便是隋文帝的独孤皇后,二人都是互相议政,而不是皇帝被皇后压制。
但摄政终究是摄政,李唐的江山,不可能被一个后宫所篡夺,武则天想要再进一步,她需要一个儿子来过渡。
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唐中宗以及唐睿宗,他们两人是武则天皇权的“过渡器”,作用甚大,若是当年李显与李旦都被武则天翦除,那么武则天将会在唐高宗驾崩之后,立即遭到李唐的反击,胜利的可能性为零。
而杀“李弘”以及“李贤”,这被视为武则天“恶毒”的一个标志,正所谓虎毒不食子,但武则天就是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这样的事情。
其实被追封为孝敬皇帝的李弘究竟是不是武则天所杀,这件事情一直是千古谜题。
但李弘当年曾经被唐高宗“秘密”传位,此事确为事实,在公元674年,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圣”,二人共同执掌江山,人称为“二圣”。
这是史无前例的,比独孤皇后所站的位置更高,而刚好就在一年之后,也就是公元675年,李弘离奇暴毙,史载“猝死”。
这一年,李弘随驾洛阳,就是这次途中发生不为人所知的事情,李弘因此而死。
但从唐高宗李治对李弘的“悼文”以及追封的规格可见,李治的确想着提早传位给李弘,目的极有可能是摆脱武则天的“捆绑”,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弘早逝。
不说历史的真相如何,最起码可以肯定的是,年少便能力超群的李弘若是成为皇帝,的确会挤压武则天的地位。
李弘和唐朝的历代储君一般,聪慧敏捷,而李治的后期,已经深深后悔给予武则天如此高的权力,能够牵制武则天的,就是他们的儿子:太子李弘。
李弘之死,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武则天。
李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不可能是武则天皇权的“过渡器”,反而是针锋相对的敌人,结合后来武则天登基来看,李弘之死,是一种必须、必然,而是否为武则天从中设计所杀,难以考究。
站在唐高宗的角度来看,李弘的死,既是他的丧子之痛,也是他皇权安全过渡的一次落空。
但唐高宗还不至于绝望,因为他还有嫡次子李贤。
李贤能力并不亚于李弘,在李弘去世后,李治紧接着将李贤立为太子,李贤一共当了数年太子,而且还数次监国,监国的过程中,获得了李治的高度满意。
可也因为李贤的“能力”展现,为他惹来了杀身之祸,要杀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生母亲武则天。
公元679年,这是李唐转折巨大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唐高宗已经被武则天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太子李贤因为种种“罪名”,被武则天强行废为庶人。
李贤被废,并不是什么不可考究的时代谜题,正是武则天一手推动的,而期间李治多次“求情”,武则天一概无视。
这个时候,李唐江山已经失控了。
之所以没被杀,而是被废,这也可能是武则天的“缓兵之计”。
当李贤被废后,武则天的目的已经达到,她再次实施了障眼法,将三子李显立为太子。
这个时候的唐高宗即便再不情愿,他也无法反抗了,或许唐高宗在心里祈祷着,武则天只是为了找一个好控制的儿子,而不是篡位吧,甚至可能说,李治的心中,没有后宫篡位的想法。
直到公元683年,李治驾崩,李显因此登基为帝,史称唐中宗,而武则天则是顺势成为太后,实际地位是摄政太后。
李显登基后,武则天迫不及待做的一件事情是:杀害李贤。
虽然李贤以各种理由被废,但章怀太子,一直都是个能力极强的人,武则天忌惮二子多年。
虽然李贤被废为庶人,可问题是,李显对兄长十分注重,而且李显也已经表现出对武则天的“反抗”,所以武则天打蛇要打七寸,他和儿子的皇权进行了斗争,率先对李贤出手。
李贤最后被丘神勣在途中“逼”得自尽,而丘神勣乃是武则天手下著名的酷吏,他收到的,自然是武则天的命令。
因此李贤之死,就是武则天一手推动的,也是武则天策划的,当除掉了章怀太子李贤后,李显、李旦就任由武则天炮制了,因为这两儿子,非常好对付。
除掉李弘、李贤,这是武则天必要做的,留下李显或者李旦,这也是武则天必要做的。
唐高宗虽然晚年势弱,但要知道,武则天从未真正做到江山“改名换姓”,用后来狄仁杰的话来说,天下人忠诚的是李唐,而不是武周,所以若是李治垂死一击,武则天也将万劫不复。
于是,“缓兵之计”,是武则天最好的办法。留下李显,这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最后的默契,唐高宗也以为武则天会点到为止,可事实却不是如此。
很显然李显是有一定政治眼光的,他深知父亲被武则天所“镇压”,于是他急切地摆脱武则天控制。
李治给李显留下了裴炎顾命,本来裴炎是李显战胜武则天的一个重要可能,却被李显自己“作死”给导致浪费掉了。
李显操之过急,嚷嚷着要让他的妻子韦氏家族势力干涉朝政,为的就是摆脱武则天和裴炎。
裴炎见此,知道李显无可救药,本来是应该和武则天斗争到底的他,和武则天联手废除了李显,李显被废为“庐陵王”,而李显被废,也是武则天完成权力过渡的最后阶段。
可武则天还是不能够直接登基,她还要一定的机会,来剿灭天下反对她的势力。于是她再立皇帝,这个时候,她已经只剩下一个儿子了,那就是唐睿宗李旦。
李旦因此即位,可李旦这皇帝十分憋屈,常常要担惊受怕,见到武则天要下跪磕头。
就连妃嫔被杀,李旦都毫无反应,对此极能隐忍,其中唐玄宗之生母,就是死在武则天的“白色恐怖”下,这也是唐玄宗痛恨武则天的一个根本原因。
在公元688年,武则天终于找到机会,以一系列的事件挑动天下人的底线,大唐的忠臣们、宗室们看到了武则天想要称帝的荒唐野心,纷纷起兵要击败武则天。武则天等的也是这一次“决战”,要不就是一战功成,要不就是功亏一篑、万劫不复。
而很显然,幸运之神眷顾了武则天,武则天依靠多年以来强大的力量,纷纷粉碎了各路大军的进攻,李渊诸子、李世民诸子,几乎都被武则天斩杀殆尽,李唐元气大伤,彼时契丹还因此入侵大唐,趁机挫败了大唐多次。
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篡位,夺走了儿子李旦的皇位,李旦自愿“禅让”,改名为“武轮”,成为一个被废的皇帝,一个妥妥的“工具人”。
所以总结来说,武则天四个儿子,一生都被武则天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这四个人的命运是悲哀的,强有强的悲剧,弱有弱的苦恼,令人想不到的是,成为自己母亲的棋子,虽然李显、李旦最后拿回了皇位,但终究留下一段残酷的事实,让人无法共情,为之惊惧不已,偶然想起,只剩无可奈何。
这皇家的血,到底还是冷些。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武则天为什么把两个聪明的儿子杀了,留下两个智商一般的儿子?
武则天杀自己儿子,只是因为当时自己的儿子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与儿子是否聪明能干无关。至于后两个儿子,已经没有必要杀掉了,否则武则天也不会放过。
大儿子李弘,接受了父亲的禅位,但马上不明不白的死掉武则天大儿子死在唐高宗李治上元元年(674年),这段时间是武则天逼迫李治让位给她最紧迫的一段时间。不但李治武则天被称为天皇天后,武则天还上建言十二事提出了治国纲领,另外还以亲蚕的名义独立接受百官和外国使节的朝拜,李治一旦答应让位,这位未来的一代女皇就能成为摄政皇后。与之前的二圣临朝不同,摄政皇后是可以大模大样坐到含元殿正中处理国事的真正执政者,而非要隔一层帘子。可惜如意算盘被宰相郝处俊破坏了,或者说李治心里也不想,借着大臣反对没有让武则天如愿。
武则天欲求得不到满足自然心情不好,心情不好自然就要让别人也不高兴。先是把与李治关系很好的常乐公主的女儿、三儿子李显的妻子囚禁并饿死在冷宫中,给李治和支持李治的李唐宗室一点颜色看看;其次,把李治的两个女儿,原来被武则天迫害致死的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下嫁给两个普通的宫中卫士,一点点脸面都没给李治留。
李治对此毫无办法,他已经失去战胜武则天的信心了,只能让儿子李弘提前继位,“我斗不过你,让我儿子来!”可惜当时武则天的气场实在太强了,这个就差继位手续就能当上皇帝的李弘,“薨于合璧宫之绮云殿”,不明不白的就死掉了。
合璧宫在洛阳,一般李治武则天出巡东都洛阳,太子是要在长安监国的。这次李弘跟随到了洛阳,就是李治要传位给他。但东都洛阳是武则天经营多年的地盘,李治的一举一动武则天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报告。于是,在得知李治要传位给李弘之后,李弘就不明不白的死掉了。
在李弘死后的制书中明确有这样的文字:“将逊于位”,准备把皇位禅让给李弘,李弘当时“既承朕命,掩欻不言,因兹感结,旧疾增甚。”就是说李弘接受了李治的禅让,但也因为情绪过于激动,忧惧交加而旧疾发作而死。李弘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这是唐代绝无仅有的,证明了李治禅位的真实性。
当时如果李弘继位,李治必定当一个放弃所有权力的太上皇,而武则天只能放弃临朝称制权力在幕后当皇太后,一代女皇上位之路将多很多波折。
所以,李弘的死,给了武则天缓冲时间,能够一直临朝称制到李治死去。而同样因为李弘的死,武则天可能也怕过于激化与李治的矛盾,放缓了逼迫李治的步伐,这才有了李治最后十年唐王朝的相对平静。
必须要说明,李弘原来身体确实不好,其死亡未必是武则天下的手。但这段时间李弘这个书呆子被国事、家事压得喘不上气,武则天的压力加速了其死亡过程,说李弘死在武则天手里也不为过。
(再说一次,武则天从来没有和李治并排坐的机会,都是在旁边用个帘子挡着的)
二儿子李贤,太子位置被废,又被母亲派人杀死李治的最后十年只能说是相对平静,因为武则天又废掉了他们的二儿子李贤的皇太子位。对此李治已经没什么反对的余地了,毕竟儿子只是被废掉,命还在,而且新的太子仍然是自己的儿子,这是李治与武则天达成的协议或者是默契。武则天在等李治死掉,李治同样也在等武则天先死掉,结果李治输了,于是他们的二儿子也死了。
当时武则天刚刚废掉了三儿子李显的皇位,原因就是李显有从自己手中夺权的企图。而李贤在流放地被武则天派出的丘神绩杀死,应该是怕反对派以拥立李贤为名让自己失去权力的应激反应。当时武则天也是惊弓之鸟,毕竟丈夫刚死一个多月,自己就废掉了三儿子的皇位,万一丈夫留下什么后手,杀掉李贤也可以拨草寻蛇让反对派暴露出来。
两个没死的儿子,过了提心吊胆的十几年三儿子李显,在李治死后继位为帝。但短短一个多月,就因为要培植自己的势力、从母亲手中争取权力而被废掉皇位,被贬为庐陵王。被贬的十四年中,李显每天提心吊胆,生怕武则天派人来杀掉自己。李显第二次当上皇帝之后,很快消灭了张柬之等复唐忠臣,又消灭了武三思等武家余孽,得以真正掌握皇帝大权,绝对不是个庸人;
四儿子李旦,一生经历太复杂了,母亲原来是自己爷爷的妃子,大哥帮父亲与母亲斗,结果大哥死了;二哥被废掉太子位置,又被母亲派人杀掉;三哥刚刚表现出要行使皇帝权力的意图就被废掉;自己又被母亲放到皇帝位置上,让李旦这个皇帝怎么当?于是,李旦安守傀儡本分,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并多次积极主动的把皇位禅让给母亲,才得以活到母亲死掉。第二次当上皇帝之后,发现自己在太平公主、李隆基面前讨不到好处,就主动把权力转移给李隆基自己退位当太上皇。以上作为,李旦不但不是不聪明,反而可以说是有一定智慧。
总之,李治和武则天的四个儿子无所谓谁聪明、谁不聪明,在武则天绝对的力量面前,这几个小毛孩子都没有什么表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从他们的表现当中,也看不出谁更聪明一点点,都是庸人。这一家子当中,最不聪明的实际上是他们的老爹李治,是李治的愚蠢才让自己四个儿子有这样的凄惨下场。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武则天为什么把两个聪明的儿子杀了,留下两个智商一般的儿子?
武则天为了当皇后、皇帝,先后杀死了自己亲生的女儿及两个儿子,另外还软禁了两个儿子。可见,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人要当皇帝,是多么的不容易。一路上的杀戮,一路上的鲜血淋漓,亲情、友情又算得了什么?在武则天当皇帝的道路上,四个儿子是首当其冲的障碍物,她别无选择,只有清除这些障碍物才能走上皇帝的岗位。下面我们来看看武则天与4个儿子之间的权力游戏,并从武则天幽禁另外两个儿子的情况中更加明白她为什么要处死这两个儿子。
李弘(公元652年一675年),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武则天的长子。公元656年,唐高宗立李弘为太子。他的性格与母亲完全不同,仁孝恭谦,尊敬朝廷大臣,深得父亲的喜爱和朝臣们的信赖。李弘有2位异母姐姐,被武则天幽禁于别宫中,一位二十八岁、一位三十岁,都未出嫁。一次,李弘在别宫见到了两位姐姐,又惊又怜,立即奏请高宗让她们出嫁,高宗马上答应了。武则天知道后,对儿子怀恨于心。
公元675年,李治的眩晕病越来越严重。高宗决定禅位给太子李弘。李弘一直看不惯母亲把揽朝政的行为,一旦禅位,武则天将大权旁落。武则天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派人将李弘毒死在合璧宫倚云殿。李弘死时23岁。李治得到凶讯,悲痛欲绝,下诏谥李弘为孝敬皇帝。
李贤(公元656年一684年),唐高宗李治的第六子,武则天的次子。李弘死后不久,李治和武则天立22岁的李贤为太子。李贤自幼聪明好学,颇有才干,在士大夫中声望很高。可是,李贤与母亲格格不入。正义大夫明崇俨以符咒奇术得武则天宠信,他揣知武后不喜欢李贤,就经常在武后面前说李贤面相不好,不适宜继位。恰在此时,宫中传言李贤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李贤知道这些情况后,深感不安和害怕,终日沉湎于酒色。
公元679年,武则天派明崇俨到长安办事,在途中被强盗杀害。武则天怀疑是太子李贤干的,但一时又查不出证据。后来有人向武则天报告说太子私党赵道生杀害了明崇俨。于是对赵道生进行审讯,赵道生供出是太子让他带人杀的明崇俨。武则天闻讯后大怒,将太子李贤废为庶人,李贤不久就迁往巴州(今重庆市)。公元684年3月,也是唐高宗死后的第三个月,武则天派酷吏丘神勣到巴州逼令李贤自尽。李贤死时29岁。
李显(公元656年一公元710年),唐高宗李治的第七子,武则天的第三子,唐朝的第四位皇帝。公元683年十二月,56岁的唐高宗驾崩。七天后,李显即位,为唐中宗。武则天能容忍李显继位,主要是因为高宗刚死不久,自己尚未完全控制朝廷,加之李显懦弱,容易控制。也算是权宜之计吧。
李显没有两位哥哥的聪明,自从当皇帝以来做了很多荒唐事。有一次,他要提拔岳父韦玄贞当宰相,遭到权臣裴炎的反对。李显大怒,痛骂裴炎。裴炎又气又怕,把这事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听后,没想到儿子这么没出息,决定废掉他的皇位。于是,武则天召百官于乾元殿,命令羽林军入宫警戒,宣布中宗昏庸无能,不能为一国之君,废为庐陵王。然后命令武士将中宗扶下皇帝宝座,软禁在别殿。
李旦(公元662年一公元716年),唐高宗李冶的第八子,武则天的第四子。武则天废掉李贤的第二天,即立李旦为皇帝,为唐睿宗。武则天把李旦安置在别殿,所有的国政都不能过问。此时,武则天称帝的时机基本成熟,她开始做改朝换代的准备。公元690年,武则天把睿宗皇帝李旦改为皇嗣,赐给他武氏,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称圣神皇帝。
所谓"虎毒不食子"。武则天进宫没多久杀死了自己的幼女,后来又杀死了两个儿子,并幽禁了两个儿子,她的残忍也算是登峰造极了。
综上所述,武则天是为了皇帝之位而处死两个儿子的。
武则天为什么把两个聪明的儿子杀了,留下两个智商一般的儿子?
自古“皇家之内无父子,豪门之中无兄弟”,虽说是虎毒不食子,但是在权利面前,狠毒远胜猛虎。
当年为陷害王皇后与萧淑妃,武则天不惜亲手杀死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儿,万没想到最后这只魔掌竟然伸向了自己的儿子。
当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之时,便于李治勾搭连环,并因此有了身孕,回宫之后,便诞下长子-李弘,这个新出生的孩子,给李治和武则天带来了欣慰,因此被封为代王,四岁之时,就被封立为皇太子。但令这个孩子想不到的是,恰恰是这个太子之位,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
李弘自幼宅心仁厚,长成之后,更有李治的爱民之心,天下饥荒之时,上书请求开仓放粮,救济黎民。就连自己母亲的仇人萧淑妃的两个被囚禁冷宫中的女儿,他也设法帮助,令其脱出苦海,远嫁他人。
但就是因为这件事,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武则天恨透了萧淑妃,当年让酷吏来俊臣用“醉骨”之法,将萧淑妃折磨致死。萧淑妃死前发下誓愿,要变为狸猫回来吃掉武则天这只阿武鼠妖。这令武则天记在心底,时时防备,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将仇家的女儿给救了,这无疑是跟自己为仇作对,如今李弘又是太子,他姓李,是李唐的后人,早晚会对自己改唐称帝构成威胁。于是就在675年的时候,李弘被毒死,那年他只有23岁。就这样这个本该成为一代明君的人死在了自己母亲的手中。
李弘死后,比小他两岁的弟弟李贤被立为太子。李贤文韬武略样样兼备,而且异常聪明,满朝文武十分器重他,夸他出类拔萃。但就是这个出类拔萃触动了武则天的权利神经,终于在680年爆发了。
那一年,李贤上书揭发武则天宠信的方士明崇俨,这件事严重触怒武则天。不久后,李贤被废,贬为庶民,发配贵州。后来武则天越发的担心他会杀进宫来,谋害自己,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以反叛为名,逼迫李贤自杀,李贤时年23岁。
自己的两个哥哥都死了,剩下的两个儿子李显和李旦,就老实多了,自此后颤颤巍巍的做人,担惊受怕的过活,生怕下一个轮到自己身上。
纵观武则天的六个子女,被她亲手杀死一个,毒死一个,逼死一个,可见皇家之中无父子这句话太在理。如此看来,还不如生在平民家中踏实!
武则天为什么把两个聪明的儿子杀了,留下两个智商一般的儿子?
虎毒不食子,最毒妇人心,武则天不是老虎,她是女人,而且是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为了权力,她可以牺牲一切,包括杀死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废掉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
武则天很李治一共生了4个儿子,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这4个儿子中有2个直接或间接死在她手下,另外2个也差点被她杀死。
长子李弘,被武则天毒杀李弘生于永徽三年(652年),5岁就被(656年)立为太子。他自幼仁孝,长大后体恤民情,曾给被武则天杀死的萧淑妃的女儿求情,很受李治的喜爱,但却体弱多病,而且跟老妈武则天关系不好,在上元二年(675年)突然暴毙,时年只有24岁。
李弘的死因争议不断。有人根据李治亲自撰写的碑文推断,李弘是死于肺结核(古代称为痨病,属不治之症),但由于武则天一贯心狠手辣,李弘又是暴毙,很多人就把这个锅给了武则天,史书上说是她毒死了李弘。
反正武则天已经是“天下第一恶人”,她头上也不差这一个黑锅了。
次子李贤,被武则天赐死李贤生于永徽五年(654年),哥哥李弘死后,他被立为太子,时年22岁。李贤逆反心理比较重,喜欢歌舞女色,让武则天很不满,多次苦口婆心规劝,还专门进行了书面批评教育,但都不见成效,武则天也很头疼。
这时有人出来告发太子有密谋,武则天派人调查,竟从东宫的马坊里搜出几百幅盔甲,一下子坐实了谋逆的嫌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惹上谋逆大罪,神仙都救不了。武则天一怒之下把李贤废为庶人,发配到巴州居住,但她仍不放心,又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到巴州监视,没想到这个丘大人胆子不小,到了巴州后竟然打着武则天的旗号,让李贤自杀了!
武则天得知消息十分悲哀,把丘神绩贬了官,还追封李贤为雍王,好像此事跟她无关,但不久又将丘绩官复原职,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三子李显,被废后险些被杀李显生于显庆元年(656年),哥哥李贤被废的次日,他便被册为太子。弘道元年(683年)12月,高宗驾崩,他即位称帝,是为唐中宗,时年28岁。
这样看,李显要比他俩哥哥幸运地多,不但递补成为太子,还很快就当了皇帝,但他这种幸运只持续了两个月,就被老妈武则天废了!
太后废儿子,历史上不是没有,但武则天废儿子的理由竟然只是因为皇帝想让自己的岳父当高官,还说了一句气话,结果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幽居房州。
李显被废后一直很老实,没有重蹈哥哥李贤被杀的覆辙,14年后他终于被召回朝廷复立为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李显再次称帝,却在4年后被自己的韦皇后毒死。
一生两次称帝,没当过一天快意皇帝,躲过亲妈的毒手,却死在自己老婆手中,李显的一生真是足够悲催。
四子李旦,被幽居20年险些被杀李旦生于龙朔二年(662年),哥哥李显被废后,被武则天立为皇帝,是为唐睿宗,时年22岁,但他只是一个真正的可怜虫,一开始就被亲妈幽于别官,武则天代儿子当起了皇帝。
李旦一幽居就是20年,在此期间他战战兢兢,却被诬告谋反,险些命丧黄泉,就连武则天决定要把皇位还给李氏时,他都不敢接受,而是让给了哥哥李显。
景龙四年(710年)六月,唐中宗李显驾崩,李旦的儿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准备效法武则天篡夺唐室江山,韦皇后等,李旦第二次即位为帝,但又在两年后禅位给自己的儿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
李旦和他哥哥李显一样,也是一生两次称帝,也是没当过一天快意皇帝,也是躲过亲妈的毒手,最后不得不禅位给自己的儿子,李旦的一生也是足够悲催。
后来居然有人给武则天洗白,说她知道自己儿子个个软弱无能,所以才挺身而出,保护江山和儿孙性命,真可谓毫无廉耻。难道这些人不曾想过,武则天四个儿子的性格软弱和命运悲剧,不就是她这个当妈的一手造成的吗?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武则天为什么把两个聪明的儿子杀了,留下两个智商一般的儿子?
历史是后人书写的,你看到不一定是事实,我没听说过武则天杀了自己儿子。虽然有武则天掐死自己女儿一说,但无人亲眼所见,只是传闻,我也不信,以武则天后来治世的才华与智慧,我觉得她对付王皇后完全没必要陪上自己年幼的女儿,虎毒不食子,如果对尚襁褓的自己的骨肉都下毒手的话,那么对老百姓也不会好到哪去,更不会有后来沿续的开元盛世,如果对天下苍生无怜悯之心,更不会有武则天开创的科举制度。人性是复杂的,武则天一介女流能当上皇帝,肯定有很强势的政治手腕,对反对的人肯定有也杀戳。对历史人物认定要一分为二,不要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