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篡位后,为何要杀光了自己的儿子?

不给自己王位留退路

王莽并没有杀光自己的儿子,但是主要的几个儿子的确是死于他自己的手上,而王莽杀子也不代表着没有给自己的皇位留后路,因为王莽还藏了两个庶子在民间,可谓是老谋深算,只不过被刘秀的势力打入了长安,有多少继承人也已无用,实在不能力挽狂澜。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俗话也有大义灭亲。

而新朝皇帝王莽,却是这两个矛盾的综合。

王莽,西汉的终结者,一个具有争议的皇帝,是篡位者,但是纵观的他的前半生,他被称为道德圣人,时人都为王莽的慷慨和伟大而歌赞。但他后来本性暴露,不仅篡位,而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王莽一生的污点不少,其中杀儿子是最让人诟病的一点。

可是王莽杀儿子,并不是完全滥杀,有的是大义灭亲,有的则是为了自己的帝路,以杀儿子为代价,屠杀西汉皇室的剩余力量,虽然有虎毒不食子之说,但也有着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战术。

严格来讲,王莽直接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长子王宇、次子王获,四子王临,而王莽一共有四个嫡子,其中唯有三子王安没有记载被王莽赐死或是杀死,属于历史上的打酱油人物,但有野史记载,王安看到三个兄弟纷纷被父亲病死,自己被吓得疯疯癫癫,然后重病致死,和当年汉惠帝被吕后吓到重病高度相似。

作为东汉初,被称为当年刘邦所斩杀的那条白蛇的转世身,王莽这个人的确很具备传奇。

年轻时出道,王莽不以能力崛起,而是以道德。王家当时有太后王政君,而历任大司马的几个权臣,也全是王莽的叔叔伯伯。为人正直,甘于奉献,孝顺尊卑的王莽获得家族内部一度好评,于是王莽在24岁时就进入了汉朝廷的政治中央,此时的汉成帝是王莽的表兄弟,王莽得以在年轻时快速积累政治资本。

之所以后世有声音说王莽篡位不为富贵,那是因为在王莽三十岁这一年,作为外戚的王家势力达到了顶峰,王莽更是被封为了新都侯,侍中之职,本来应该大富大贵,显赫京城的王莽,却是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经常捐钱救济世人,常常捐到自己破产,家里都揭不开锅,门客、朝廷官员去他家拜访,发现他的老婆王氏穿的尽是缝补过的衣服,这种行为在西汉还不会被人质疑是沽名钓誉,当时的儒学道德才发展起不久,王莽作为儒术下一个道德模范,的确收获了很多人发自内心的崇敬。

终于,表面圣人,背后小人的王莽偷偷淘汰掉了淳于长,王根死后,王莽接任大司马,成为汉成帝朝王家出任的第六位大司马。

但可惜的是,随着汉成帝驾崩,汉哀帝登基,也不知道是汉哀帝看出了王莽的演技,还是汉哀帝天生就不喜欢王家外戚,汉哀帝又借助了自己皇后家的力量,王莽被冷落,只好退休回家,这正是这次退休,王莽的二子就被赐死。

汉代对于奴仆的人权还是较为重视的,当时没有天子犯法,同庶民之罪的说法,但是即便是贵族,随意杀死奴仆必然要获得重罚。而王莽的二儿子王获就是这样,为人暴戾,杀死了家奴,对于王莽来讲,这不就完犊子了吗?

自己在外面赚声誉,二儿子在家很快就给他败掉了。对于这种情况,的确很难抉择,如果从轻处理,王莽的道德好评起码要掉光,唯有从重处罚,才能顺水推舟,转祸为福。但从重处罚就是要把王获给弄废或者弄死啊,代价这么高,王莽能愿意吗?

他愿意。

作为野心家,王莽顺水推舟,让王获自杀谢罪。此事一了,天下为之震动,大家都知道大司马王莽的二子因为杀了家奴被赐死,对于贵族来讲,他们钦佩王莽的大义灭亲,对于底层人民来讲,他们感到了王莽一如既往的亲切感。这便是王莽的转祸为福之计,王莽逼杀王获,的确为王莽重回中央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不久后,百姓和大量官员请命,请皇帝恢复王莽回中央,汉哀帝也无奈,这大概是汉代第一个被道德绑架的皇帝,于是王莽回到中央,但也没有被重用,还没等王莽再次使招再拿权力,汉哀帝就真的是哀了,才当皇帝七年,年仅二十五岁就驾崩了。

后来即位的是汉平帝,汉平帝是个小娃娃,才九岁,面对这种情况,王莽真正可以开始摆布大汉朝,操控皇帝了。

为了再次避免外戚干政,王莽进行了一次很高级的操作,把汉平帝接过来以后,他不允许汉平帝的母亲卫氏过来。就是这样的行为,直接埋下了长子王宇之死的祸根。

王宇之死又属于西汉末期大案“吕宽之乱”。

作为王莽的长子,王宇也是把谨慎演绎到了精髓,他觉得父亲这样令年幼的汉平帝和母亲分隔两地实在太残忍,最重要的是,害怕汉平帝长大后报复王莽,于是王宇就劝王莽,要不就把他母亲接来吧,王莽自然不可能听取他的意见。

当王宇一筹莫展时,他的大舅哥吕宽就献策,吕宽说,要不咱们搞点灵异事件来吓唬吓唬你爹吧,让他知道冥冥之中此事不可为,王宇一听一拍手,这可是个好主意啊大舅哥,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吕宽沾沾自喜,为自己的睿智点了个赞。

后来他决定泼狗血到王莽家门口,但是却不小心被王莽的人发现了。

是的,睿智的吕宽居然想出泼狗血,不是什么巫术,也不是道术,而是泼狗血!最重要的是还被发现了,这个剧情比狗血还要狗血,因此吕宽此事引出了王宇,王莽老操作,赐死大儿子,这样都还不算狠的,因为儿媳妇肚子里的孩子还没出生,王莽让儿媳妇呆在牢里,等孩子出世了再杀掉。

死了嫡长子,按照王莽的本性肯定是亏本的啊,他干脆找事情来发难赚回本,于是借着吕宽之乱杀了上百个汉室还有自己家族、朝廷的重要人物,这件事情本来不大,但是王莽活生生地变成了类似于巫蛊之祸的大案,和逼死太子的汉武帝操作如出一辙。

还没等王宇生前所担心的,父亲这样虐待汉平帝会不会被报复,王莽就已经筹划登基了,汉平帝年仅十四岁就死了,死因极有可能是王莽下的黑手,而太子刘婴也就是孺子婴被王莽以年纪太小,等长大了再登基的理由卡住了,未过多久,王莽自立为帝,建新朝,年号始建国。

当皇帝了,自然要立太子啊。

大儿子、二儿子都被杀了,三儿子王安此时可能已经有点不正常或者死了,那么王莽的嫡子就只剩下了四子王临,王临捡了个大漏。但是开不开心是不知道的,因为两个兄长的死历历在目,伴君如伴虎。

果然,太子王临不知道抽什么风,明知道他爹铁石心肠,做事不讲父子情面,他居然还敢去私通原来母亲的侍女,最重要的是,私通之后,这个侍女和他说,当年她与王莽也有过一段,这可把王临吓坏了,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把王莽先给弄死。

可惜计划还没实施就暴露了,一票想造反的全部被弄死,王临死之前还很有骨气,表示不和两位哥哥一样自己吞药而死,然后拿出一把剑,给自己唰了一下,潇洒地死去。

世人此时一看,皇帝你大义是大义,但是你也大意了啊,你儿子都没了,你以后还得有继承人啊。

王莽对此疑惑笑笑不说话,于是立马从民间拉回两个藏好的庶子,也就是王兴和王匡,其实王莽还有没有别的儿子大家不清楚,因为王莽亮出两个儿子以后示意我一点都不慌,儿子特别多的一副模样。

还没等以后谁登基的问题尘埃落定,王莽的新朝就被绿林军攻破长安,脑袋都被人砍了下来当收藏品,而剩下的两个儿子,也是在乱军中被斩杀殆尽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王莽篡位后,为何要杀光了自己的儿子?

王莽并没有杀光自己的儿子!

王莽和他的原配夫人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他的这四个儿子都没有什么好的结果。第一个被杀的是他的二儿子王获。当时王莽被汉哀帝罢免了官职,到了新野的封地里蛰居。而就在这个时候,王获竟然杀了一个奴婢,这在西汉并不算是很大的罪过,王莽却逼令王获自杀。结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人都赞赏王莽的大义灭亲。这只是王莽大义灭亲的开始。

第二个被王莽大义灭亲的是他的长子王宇。汉哀帝去世后,王氏家族卷土重来,控制了政权。王氏家族捧出了一个年仅八岁的小孩刘箕子为皇帝,他就是汉平帝。汉平帝即位后,王莽等人并没有允许汉平帝的母亲跟随者一起来到长安。王莽的长子王宇觉着这未免有些不近情理,将来汉平帝长大后,肯定会对自己家族不利。王宇和老师吴章商量之后决定,让王宇的大舅哥吕宽深更半夜弄点儿狗血洒到王莽家门口,吓唬一下王莽。然后,再去劝说。结果,吕宽被抓了个现行。王莽大怒,不仅杀了吕宽、吴章等人,还杀了儿子王宇和儿媳。当时儿媳怀有身孕,生下了孩子之后被杀。

第三个被王莽灭掉的是第四个儿子王临。王莽即位后,王临被任命为太子。后来王临在宫中和一个叫原碧的女人私通,被王莽发现。王莽将王临赶出皇宫。王临给母亲写信抱怨父亲,他说大哥和二哥都在三十多的时候被父亲杀掉了,自己也快三十了,估计也该被父亲杀掉了。这封信最终落到了王莽的手中,王莽大怒。王临试图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结果被王莽识破,王临也自杀身亡。

王莽的第三个儿子王安,身体不好。就在王临死去不久,王安也病故了。

除了这四个孩子,王莽在新野的时候,还曾经 生了几个孩子。这些孩子都年幼,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这几个孩子的下场如何。想必也是死于兵荒马乱吧!

王莽篡位后,为何要杀光了自己的儿子?

王莽先后逼杀了自己的3个亲儿子。

他一共有6个儿子。其中,有2个儿子是他与侍女所生,很长时间没有公开。

4个与正妻所生的儿子中,1人病死,另外3人都先后被他逼令自杀。

以至于到最后,王莽不得不公开与侍女所生儿子的血缘关系。

那么,王莽为何要先后逼死自己的3个亲儿子呢?

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可以让我们对封建社会权力的本质有更多的探索。

逼死次子:权名利的转换

王莽避居南阳时,次子王获擅杀了一个家中奴婢。

当时的社会,奴婢的地位非常低下。依据当时的汉律,主人只要提前向官府通报,处死奴婢就合法了。如果不提前打招呼就处死奴婢,处罚也不重。

所以,王获之罪,无论如何都是罪不至死!

可是,王莽还是逼令王获自杀!

这是一场权名利的交易。

当时,汉哀帝即位,重用自己祖母、母亲的外戚势力以及与自己有特殊关系的董贤,打压王家,王莽回到南阳封地。

王莽仕途受挫,但他深知当时权力的本质。

当时,要获得权力地位,主要有两个途径:1、组织的信任、提拔;2、良好的名声。

两汉时,社会对“德”崇尚到了极致。

没有什么科举制度,所以,选拔官吏,靠的是“孝廉”。

由于“天人感应”,因此,是否有天灾,取决于高官是否“德不配位”。

王莽当时就是因为与天子的微妙关系而被迫回老家的,天子有意提拔自然是指望不上了。

通过猎取好名声,以名换权,是他唯一的选择。

因此,在隐居南阳时期,王莽迫不及待地利用一切机会,制造轰动效应,获取好名声。

当时的社会,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奴婢数量激增,奴婢问题已经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王莽以奴婢问题杀子,获得了社会有识之士和普通百姓的推崇和赞赏。

另一方面,当时的天子,重用的是与自己有“断袖之癖”的董贤,以及名声一般的祖母、母亲一系的外戚。

天子重用者“德不配位”,王莽这种有德之人,天子居然不用!

因此,王莽退隐的3年里,“吏民上书冤讼莽者以百数”,给汉帝制造了很大压力。

公元2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

“天人感应”,这是在位者“德不配位”呀!

迫于舆论压力,天子被迫让王莽重返京师,王莽遂得以重回权力中心!

其实,王莽退隐南阳期间,与3个侍女分别生下了3个子女!

显然,王莽绝不是真正的“道德圣人”,他隐瞒与侍女所生子女,高调逼杀亲子,正是政治作秀,以求得以名换权!以权换利!

逼死长子:狗血引发的惨案,王莽不容触摸的底线

王莽回到长安不久,汉哀帝死了。

王政君、王莽拥立了只有9岁的中山王刘衍为帝,是为汉平帝。

但是,王莽为了防止汉哀帝重用自己家外戚的历史重现,不允许汉平帝的亲生母亲卫氏一起到长安陪伴天子。

王莽的长子王宇,担心这样作将来会遭到报复,不利于王家。

因此,王宇让人送书给卫氏,要卫氏上书元后(王政君),打感情牌。

当然没有效果!

王宇的老师吴章深知:王莽这个人迷信,制造“灵异事件”吓唬王莽,然后,吴章再借此劝说王莽。

因此,王宇便让妻兄吕宽在夜间把狗血洒在王莽宅邸大门上。

岂料,吕宽办事时,被“保安”发现了。

王莽大怒,处死若干人,逼王宇自杀,又把已经怀孕的儿媳妇关入大牢,待生下孩子后处死。

王宇的罪真有这么大吗?非要处死?

他触犯了王莽的两个底线!

1、企图破坏王莽独揽大权的企图。

当年,王莽等人拥立汉哀帝,汉哀帝即位后,重用自己祖母、母亲的外戚,王莽被迫回加隐居几年,这段教训是深刻的。

好不容易杀回来,王莽当然坚决反对再有外戚来分其权!

王莽与王宇父子的分歧,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独揽大权,还是分享权力以求平衡?

当然,如果仅仅是分歧,父子尚可争取沟通解决。

但是,王宇做事的方式,已经使沟通不再有任何意义。

2、王莽不容分享的“迷信特权”。

在获取权力的过程中,王莽不断利用迷信、制造迷信。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在迷信面前,理性往往根本无法阻挡,人们往往被迫“就范”。否则,王莽当初也不可能逼汉哀帝召他回长安。

王莽如此,其子有样学样,也玩这招,自然十分危险。

这次被抓了个现行,下次万一得逞怎么办!难道王莽真的要交出权力吗?

杀!

值得一提的是:王宇的儿子王宗,后来也有样学样,画了自己穿天子衣冠的全身相,刻出“肃圣宝继”等字样的印章,玩弄符命,也被王莽逼杀!

逼杀四子:家丑!

王莽称帝后,四子王临被立为皇太子。

王临面对的,是杀死了自己好几个儿子的父亲。

王莽面对的,是背叛过自己之人的兄长、叔叔。

这关系好难处,还是分开点好。

于是,公元20年,借着一场大飓风,王莽借题发挥,鬼扯了一顿“天人感应”,把王临改封到了地方作诸侯王。

不久,王莽的皇宫病重,王临不能探望母亲,写信给母亲,说了不少怪话。

信被王莽截获,王莽疑心王临有不轨之心,遂下令:查!

这一查,查出家丑!

王莽的夫人有一个婢女叫原碧,长得十分漂亮。

她与王莽、王临都有暧昧关系。

王临既割舍不下感情,又担心被王莽发觉,遂联络原碧等人,试图谋杀王莽。

家丑不可外扬!

王莽让知情人悉数“消失”,然后···逼死了王临。

后续:没有必要考虑接班人

不久,王莽的第三子王安病死。

王莽承认的4个儿子,都没了。

王莽被迫把一直隐瞒的,当初与侍女所生的两个儿子王兴、王匡拉了出来,封侯。

不过,王莽没有再立太子。

当然,对王莽来说,考虑接班人问题是“多虑”了。

公元23年,新朝覆灭。

王莽,曾被认为是“道德圣人”,他借此谋取权位,篡夺帝位。

可是,从他家中之事看,他不过是一个擅长作秀的演员。

退隐南阳时,他一面与侍女生下子女,一面以“道德圣人”的姿态逼儿子自杀!

夺取帝位后,皇帝、太子,同时与皇后的同一个婢女保持暧昧,引发家丑!

当初,以王莽为圣人,推着王莽走上权力巅峰的士民,或许想不到:他们,都被欺骗了!

推崇道德是好事。

可是,同样需要警惕的是:那些钻空子,用表演换取名声,用名声换取权力的人!

王莽篡位后,为何要杀光了自己的儿子?

王莽杀掉自己的儿子与传说中武则天扼杀自己女儿的目的相同,都是为赢得权力;有了权力,就有了财富、名誉、美女或者男宠、地位,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王莽摒弃了亲情观念,牺牲了自己的亲骨肉,或者说把亲骨肉也当成了可以换取权力的工具,在他心目中,为了皇帝宝座,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牺牲掉的!

王莽的二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奴仆,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根本不是大事,弄个暴病身亡的证据,再赔点钱即可了事,而赋闲在家的王莽却抓住机会,大做文章,逼自己的儿子自杀以谢天下来彰显自己的高风亮节,随后此事在朝廷上下被传得沸沸扬扬,都为王莽的大义灭亲而欢呼;舆论压制下,汉哀帝迫不得已,重新启用这个“道德模范”。

哀帝死后,年幼的汉平帝继位,王莽掌控了朝廷实权,他公然禁止年幼的皇帝与自己的母亲和舅舅相见,这让有悖人性、伦理之举让大儿子王宇看不下去了,就私下帮助皇帝的母亲,想用邪术吓唬住王莽;可做事不密,王莽又逼大儿子服毒自尽。

王莽四儿子王临则死得其所,他明目张胆地给父亲戴帽子,与王莽漂亮的小妾私通,又怕王莽知道后对自己下黑手,就与小妾密谋杀掉王莽;而王莽正被各地的农民起义搞得焦头烂额,正决定以身体孱弱、行事荒唐废掉王临的太子职位;王临却以为东窗事发,写信向母亲求助,结果信送到了王莽手里;王莽立即下令彻查,四子通奸和谋逆的事立现,人证物证俱在,管它什么太子,立即干掉!

几天后,三儿子王安也莫名其妙地死了,猜测是被吓死的,因为哥哥和弟弟被心狠手辣的父亲干掉了,惶惶不可终日之中,他的小心脏骤然停止了跳动。

王莽篡位后,为何要杀光了自己的儿子?

王莽就是太想干好了。客观上讲王莽是一个有伟大理想和抱负的人,其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改革的设想其实很超前的,有点类似空想社会主义的架构和规划。

若实现这个理想和抱负,势必需要进行顶层设计,那就只有站在权力最高层。王莽不仅有思想,非常有才干,极为自律,他充分利用姑母为皇太后、自己身为外戚的有利时机,一方面要博取皇太后和皇帝的信任,获取更大的权力和地位,另一方面也要赢得民心的拥护,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自己极为简朴,即使贵为王公,也无姬妾,贵为天子也极少嫔妃,甚至他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时候,王公大臣拜访他时间,他的夫人穿着简朴,众人以为府中管事妇人,后知为王公夫人,众人皆惊。可以说,在走向权力最高层的过程中,王莽很努力,也确实做到了。皇太后信任、民众支持率很高。其中废掉两个皇帝,窃取汉王朝都很成功,群臣很拥护、豪强很支持、民心很安定。

可他思想过于超前,真正的想法大家理解不上去,即使在他登上权力顶峰的路上,自己的儿子也不懂他,总在发挥着负面的作用。为了树立公正的形象,他不允许王氏家族染指权力,长子王宇为维护家族权益劝说不行,就用鸡血恐吓,王莽捕杀参与者,逼王宇自杀。次子王获连”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都没把握好,竟然杀死了自家的奴婢,为了树立公正无私的形象,王获被王莽处死。三子王安生来就是白痴,自杀而死。四子王临则是看上了其父王莽的女人,被王莽知道后造反被处死。自此,等王莽真正当上了皇帝,已经没有子嗣。

站在权力顶峰的王莽开始锐意改革,推动社会进步,颁布了一揽子改革举措。但思想太超前,大臣、豪强和民众都跟不上。再有改革不就是利益再分配嘛,跟不上便触到了这些人的利益,改革的各项举措没有落地,对百姓来说没有得到好处,对大臣和豪强来说却又触到了根本利益。再加上天公不作美,连续大涝大旱,广袤的中原大地赤野千里,天下大乱,民心思汉,最后恢复了汉家江山,王莽也生死国除。

细思起来,王莽真的很拼的,舍子为国,舍身为民。可惜无人没懂他,可惜他拥有篡逆之实,背负了篡逆之名,可惜他命运不济天不成全,总之,可惜!

王莽篡位后,为何要杀光了自己的儿子?

王莽并没有杀光自己的儿子,只能说他在篡位前后,因为三个嫡亲儿子涉嫌犯罪而大义灭亲地痛下杀手。至于另外一个嫡亲儿子,实际上是自然死亡,属于英年早逝。另外,王莽还有几个庶出的儿子,并非死于王莽之手。

要细说王莽杀亲的过程,篇幅显然会有些过长,在这个回答里,我只是简要说一下王莽杀亲的前前后后,至于具体细节,我会通过图文发布在头条文章里,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要说,王莽以身作则大义灭亲,实在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法制实践的第一人。

王莽第一次大义灭亲。

王莽辞职隐居在新都的时候,他的二儿子王获有一次喝醉酒,因怒乘醉,杀掉了一个奴仆。

按当时的社会潜规则来说,像王莽这样的名家高门,儿子在家里杀了一个奴仆,绝非什么大罪。但王莽内心非常不安。踌躇良久之后,王莽痛下杀手,最终逼迫儿子王获自杀以谢罪。

王莽六亲不认大义灭亲的做法,让朝廷上下以及民间百姓对他的印象又多加了几分。汉哀帝不得不为这位前大司马重新考虑分配职位的事情,不久,就把他从封地调回了京城。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年仅九岁的汉平帝继位,王莽趁机重新掌权,至此揭开了王莽篡权的序幕。

王莽第二次杀亲。

王莽的长子王宇,认为父亲王莽对平帝母亲及近亲属远放他乡禁止进京的处置,不合伦理,他认为日后平帝长大掌权之后,肯定会寻思报复,王家以后肯定会因此遭受大祸。

王宇这个人是个实干家,他为了替父亲分忧,便立刻开始行动起来,怂恿平帝的母亲卫氏,要求进京。王莽当然坚决不同意,怎么可能让她们进京,养虎为患虎大伤人的事情,王莽在史书上读到太多了。

王宇听说父亲阻止了卫氏进京,就和他的老师吴章及大舅子吕宽密议,要在王莽家门口搞出点怪力乱神的迷信事情,吓唬一下王莽。

谁料,事情还没搞出什么眉目,吕宽就被抓,而且不打自招,于是王宇阴谋计划的事情立刻败露了。王莽思虑再三,决定再次“大义灭亲”,命人把首犯大儿子王宇抓入大牢,一狠心,派人拿着一碗毒药,逼迫王宇喝下。杀了王宇,王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连儿媳妇吕焉也不放过。

王莽杀掉犯罪的侄子和孙子孙女。

居摄元年(公元6年)正月,王莽以皇帝仪式举行了祀天、迎春和大射典礼,由此,王莽像模像样做起“摄皇帝”来。

此时,他的侄子王光,又因为私怨发生了雇凶杀人的事情。后来王光害怕王莽追究,和母亲一起自杀了。

王莽的亲人子孙可谓不长记性,儿子辈死伤惨重,孙子辈也开始“前赴后继了”地往上赶。

王莽的长子长孙王宗,可能是闲的蛋疼,居然让人画了一幅自己穿着皇帝礼服的画像,还私刻了三枚皇帝的印章。这两件事情,随便拿出一件,也能定个阴谋篡位的罪名,都是灭族的大罪。

王宗事发后,只得步老爸王宇的后尘,主动自杀。不久,王宗的姐姐王妨又在家里擅杀婢女。王莽得知后照例大怒,勒令孙女自尽。

第三次杀子:怒杀王临。

公元8年,王莽篡位之后,夫人王氏由于失子心痛,不久便得了大病。王莽日理万机,就派自己的皇太子王临去照看王氏。王临精力旺盛,在老妈的病榻前也不闲着,顺便和宫女原碧勾勾搭搭。这个原碧,此前也被王莽临幸过,这样,王临这种行为,就是大逆不道了。

恐惧之下,王临想起父皇对自己哥哥、侄子的杀心,于是心一横,就和原碧密谋,想先下手为强把老爸给“做”了。不过,王莽似乎能未卜先知,居然在王临下手之前,把王临贬谪到洛阳去当王子了。

不久,皇后去世,王莽对皇后身边的人大加勘验、审查,于是发现了王临的事情。王莽生气之余,让人带着毒药,又逼迫儿子王临自杀。这王临不愧是当过太子的人,还挺有种,觉得喝毒药死得不痛快、不过瘾,于是从狱吏手里借来一把利刃,自刺而死。

杀了王临,王莽当然还不过瘾,一如既往地斩草除根,对儿媳刘愔也没放过。

也就在当月,王莽最后一个嫡子王安,刚刚被封为皇太子,却也英年早逝,得病而死。

至此,王莽正妻王氏所生的四个儿子,全部命丧黄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