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项羽要是没在乌江自刎,而是回江东重振旗鼓能打败刘邦吗?为什么?
如果有张良、韩信在的话,还是打不败刘邦。
当年项羽要是没在乌江自刎,而是回江东重振旗鼓能打败刘邦吗?为什么?
要是你不做悟空,你一定会战胜刘邦的。
当年项羽要是没在乌江自刎,而是回江东重振旗鼓能打败刘邦吗?为什么?
谢谢邀请。
大局已定个人感觉不会了,大局已定了。如同3000米,一开始同时出发,哪怕有先后,差别在2、3百米之内。现在刘邦已经跑到2900米了,项羽再从头开始跑,撵不上了。
他的对手不会像他那么优柔寡断,不会给他机会刘邦不是念旧情的人,当初的结义,当初的你侬我侬,都是“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再说,鸿门宴也已经把一切都了了,恩断义绝了。
刘邦可是狠起来不要儿子不要妻子不要父亲的主,项羽抓住了他的家小,声称煮了他父亲,刘邦回道吾父即汝父,煮熟了记得分我一块。
真让你回去了,你还怎么东山再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再来一遍,也会是一样的结局。
1.不会用人,不听劝
韩信本来是他这边的,跑到刘邦那了;英布跟他关系明显近于刘邦,被策反了;好不容易身边有个亚父范增,还让你给气跑了,死在归乡途中。
人家那边有张良萧何,樊哙韩信。
2.决断不够
鸿门宴就是不动手,项羽关键时刻的决断连屠夫樊哙都不如。
刘邦想不辞而别,但担心项羽说他,樊哙说“大行不辞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方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乎”。说完刘邦就跑了,跑的贼快,把张良都留那了。
3.好勇无谋,逞匹夫之勇。为帅为将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毕竟打仗要死人,死的都是下层士兵,你愿意武力杀伤,但毕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兵者,诡道。其上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最下攻城。
4.赏罚不分。打仗,他也很仁义的嘘寒问暖,也愿意与人家同甘共苦,一个锅里吃饭,一个勺子喝酒。但人家打仗为了功名为了钱财为了妻小为了华屋美厦,你把持着爵器就是不肯封赏,像将军、侯爵、都尉,或者黄金美玉宫室。“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义”。
5.江东子弟还会跟他吗?还有可用的子弟吗?
ps:图片来自网络,在此鸣谢。
当年项羽要是没在乌江自刎,而是回江东重振旗鼓能打败刘邦吗?为什么?
谢邀。
悟空问答中,提到假设项羽退还江东,还能再起的问题,出现过好几次了。今就此问扯侃几句。
项羽回江东再创业,能否成立,有个分析点是绕不开的,必须先考虑的:性格。
有名人言:性格绝定命运。
项羽乌江自尽时,才28岁。(很多美术作品,把他描绘成虬髯沧桑,年似四五十,是不对的)项羽自当初闯天下以来,一直多是顺风之势,少经坎挫。垓下兀得一场大败,心理压力一时承受之重,对他来说真是难以词表。江边悲风,他想的更多的是,回乡如何面对把子弟交给自己的父老;是老天为何不开眼,让一个厚脸皮的糟老头子胜了我。年青血盛,乍败遇挫,堵到心腔的只能是羞愧万重。而如何冷静、避劫,忍耻复兴,怕在他心中还没占上几分。
临亡前,还对从骑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老天要灭我,不是我不会打仗,不信我杀回去一趟,还可斩将夺旗。说明什么?项羽的政治思想根本就未达到主政天下该有的理念。项羽犹如学校里一体育分满分,其它科三五十来分的学生。
反观东周列国春秋末期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实与项羽之亡形成一个强烈反差。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得复国;项羽顾及羞耻,性直刚烈,一亡了事。两下里同境,结局却大相径庭。
由此展开正答,项羽回江东,能否东山再去吗?
答案是:不能。
在理论上是有,羽之神勇,世之无二。江东还是他的地盘,鲁地还是奉他为王。他若含耻忍辱,再向乡中父老哭穷道饥,重振兵马,与刘帮再来一博,说不定还有雪耻转机。但,这得有个前提,项羽必须改变一下个性,忍辱收傲,向善亲民。大堂的席吃得,小摊的菜也得能座下。这项羽能做到吗?不能,有些人性格有了改变,是因为经历屡次风霜,加之年纪愈长。尤如海边礁石,化棱为滑,任尔风浪,绝不是一夕潮水冲出来的。
还有个因素,项羽也难得翻身。那就是政治老手刘邦绝不会坐看项羽安稳复振。他势盛之时,一定会穷其力,必亡项羽。那怕项羽逃至天涯,也绝不会给对手喘息之机。政治上,心必狠手必黑,这点刘邦深谙此道。事实上,垓下围项羽,刘邦就发出了擒杀项羽者,赏千金封列候的重诺,表达了必至项羽死地的意图。项羽自刎后,众人纷抢,以至互相火并,最终有五个人各得到了项羽尸体一部分。呜呼,一代霸王,沙场无敌,竟至落得无全尸。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性格率直,不通政治厚黑,乃非只是以武力而定。但他败后不苟而活,知耻不回的气节,却也到教无数后人生发了许多感慨赞叹。
当年项羽要是没在乌江自刎,而是回江东重振旗鼓能打败刘邦吗?为什么?
谢谢邀请!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在乌江遇到乌江镇的亭长,亭长劝他上船,说,江东虽小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可回去称王!项羽说,我自会稽骑兵带了八千子弟过江。如今,没有一人回去,我自回去,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有何脸面见他们!随即拔剑自刎而亡! 如果项羽回江东,就是被立为王,有啥用呢?刘邦也不会给他时间,让他恢复称王的,必定会乘胜追击,不消灭项羽不会停止追击的! 多年前,项羽的祖父项燕,同样是被秦国六十万军打败,项燕渡过江后想重新抵抗,不料王翦已经造好船只追杀过来了,楚王被俘,项燕看大势已去,也是拔剑自刎而死!所以项羽即使回去也是无能为力的了!
当年项羽要是没在乌江自刎,而是回江东重振旗鼓能打败刘邦吗?为什么?
不能,借用一句葛优葛大爷在电影《天下无贼》中一句经典台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和叔叔项梁在江东的会稽郡,干掉郡守,起兵响应。爷俩整合项氏子弟以及江东子弟兵8000人渡江北上,拥立楚国王室后裔熊心为楚怀王,然后救齐伐秦,多次击败秦国大将章邯,但是此后因为项梁骄傲轻敌被章邯击杀。
项梁死后,新兴的楚国兵力主要掌握在卿子冠军宋义的手里,随后秦军主力移师河北,进攻赵国,并屠灭邯郸城,将赵王及相国张耳包围在巨鹿,赵国随后向楚国求援。
楚怀王熊心将楚军分为两路,一路为主力楚军由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向北救援赵国;另外一路偏师由刘邦带领向西讨伐秦国。而北上救援赵国的楚军主力由于主将宋义故意拖延行动缓慢,结果半路上宋义被急于报仇的项羽砍了脑袋,夺了兵权,随后项羽带领楚军北上巨鹿,面对对秦朝从长城方向调回的秦军主力王离的长城兵团,以及章邯的主力秦军,项羽表现神勇,他率军破釜沉舟,在巨鹿一战大破王离的秦军,生擒王离,随后在大败章邯,并迫使章邯率领的20万秦军投降。巨鹿大战后,秦军主力尽失,而项羽确立了诸侯之长的地位。
只是由于秦军主力尽在河北,关中空虚,结果刘邦从武关进入关中后,正值赵高弑杀秦二世,子婴杀赵高这一系列秦国内讧事件,于是刘邦远比项羽轻松的多的就攻灭秦国,刘邦还真是运气不错。
项羽在关中分封的天下诸侯
随后刘邦一度要关闭函谷关,要在关中称王,结果项羽一鼓而下,打入关中,刘邦服软,在鸿门宴上示弱,项羽谅解刘邦,随后项羽进入咸阳,火烧阿房宫和咸阳城,屠灭秦国王族。并在楚怀王熊心同志仍然健在的情况下,开始分封诸侯,随后东返楚国“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是项羽真正的人生巅峰(感觉人生达到了......感觉人生.......)
随后项羽遭遇了人生转折,项羽东返后不久,山东大乱,他分封的田姓死的死,跑的跑,项羽被迫赶往山东灭火,随后河北又大乱。他分封的中山王张耳也被打跑......
正当年度最佳消防员项羽同志刚刚灭掉山东大火之际,他的老家彭城又被一直装熊的刘邦给攻占了,项羽急忙从山东回师大败汉军,随后楚汉开始大规模的决战。
五年后,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只身逃亡到乌江边上,面对汹涌不断的汉军追兵,他拒绝了要帮助他的老船夫,最后自刎于乌江边上。
自杀与乌江边上的项羽
1000多年后,晚唐诗人杜牧感怀楚霸王事迹,作诗《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可是项羽渡过江东,就能够卷土重来吗?当然是不能的,当时的江东可不像现在江浙一带的富庶,是真正的地狭民寡,而且此时西汉已经掌握了大部分地区,项羽想要翻盘是决然没有机会的,而后来的九江王英布和吴王刘濞的失败也是一个例证。
九江王英布是曾跟随项梁、项羽叔侄鞍前马后,项羽也对其多有倚重,可是楚汉战争的关键时刻,英布也反叛项羽,可见项羽是真正的众叛亲离。楚汉战争后,英布被封为九江王,韩信、彭越被杀后,英布造反,当时英布左攻右杀,在刘邦大军到来之间已经完全占据江东,但是最终仍然战败被杀。
吴王刘濞是刘邦的亲侄子,在平灭英布的战争中,立下战功,最后被刘邦将江东之地分给刘濞,刘濞很长寿,到汉文帝刘恒时候,带儿子到长安朝见天子,结果是汉文帝的太子刘启失手打死了刘濞的太子,于是刘濞结怨于刘启,刘启接班成为汉景帝之后,吴王终于联合其他六个诸侯国叛乱,这就是七国之乱,此时的刘濞的吴国,可以自己铸钱,可谓是十分的富裕,但是这样的实力,仍然没有打过西汉政府军,最终身死国灭。
七国之乱的形势图
可见在中原完成一统之后,想要依靠江东之地与中原对抗,绝无可能,即使是项羽也不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