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你都听过什么吆喝声?

小时候和外婆一起住在乡下。

常听到,拿鸡蛋换杏哦(一个鸡蛋可以换三个杏,我就会等着鸡下蛋,拿给卖杏的老人,换三个小杏。卖杏的就会去供销社,把鸡蛋卖掉,一个鸡蛋的钱可以买5个杏,这样卖杏的从中赚2个杏的钱)。

货郎的声音是:拿废品烂棉花换针换线了。就会急匆匆的跑回家,把外婆梳头时掉的头发,从墙洞里,一缕一缕的找出来,再把外婆放起的烂棉花一起拿了,换针,换线,顺便再换个糖豆。现在想起递给我糖豆的手还会反胃。

每到春节前,就会有:废铜烂铁换榆皮面(榆树皮磨的面,掺在玉米面里,包包子,包的包子不容易散),如果有麦子面,谁还要榆皮面?

小时候的吆喝声,还会在梦里响起,这吆喝声,陪伴着我度过了童年。

看现在的生活,想要什么,轻而易举的事儿。无论是吃的用的,全是哪个年代想都不敢想的,感谢我强大的国。

小时候你都听过什么吆喝声?

我现在65岁了,看见提问,想起了童年,想起了爸爸妈妈,想起了小时候的火伴,小时候身边的那些人,想起了我童年时的老家,可息,那些过去在身边的人,都不在了,过去的小火伴们,也各奔了东西,过去的老家,变了大样,那时的吆喝声,我历历在目,拿头发,换糖吃,喝浪挑子,拿鞋底,换打针,换小针,换付线,鞠锅,鞠冫盆,鞠碗,摸剪子,抢莱刀,记忆最深的吆喝,就是林村的一位老太太,挑担子吆喝着,拿粮食换羊提,一毛五一个,后面跟着一群小孩,都想吃,可没钱买的情景。过去,哪能给现在比呀,国家发展快,现在都过上了,有吃有喝的好日子,特别是,现在的童年,想吃有,想玩有,只剩下天上的星星,没摘下来了。

小时候你都听过什么吆喝声?

谢谢邀请。家住东北农村,回想起从小听到的吆喝声就像听到了已逝去的童谣,更像看一部带有划痕的老电影,穿越在时光的隧道里 …

隆冬的早晨,天还黑着,冷得要命,人们还蜷曲在依然温暖的炕上鼾睡…。一声声地“收尿了!”由远及近,睡眼朦胧的大人们急忙披上衣服睡眼朦胧地提着攒了一夜的尿桶出去换一盒火柴…。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个吆喝声。那时是集体主义,那时种地不上化肥,那时的火柴盒是木材做的,一盒才几分钱…

“五色颜料!”带着山东腔、摇着拨浪鼓的货郎吆喝声在我童年也不时地出现。他们都是关里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的主要是针头线脑、头绳胭脂、各种颜料一类的东西。就像郭颂唱的《卖货郎》一样:“哎.....打起鼓来,敲起锣来 ,推着小车来送货 ,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啊… ”。那时候,农村热闹少,孩子们听到拨浪鼓声就跟着跑,可能是大人怕小孩乱跑或者怕哭着喊着要买东西,就编出来很多类似“拍花”的故事。说有专门拐卖小孩的,他们手上抹了药,往小孩脑门一拍就乖乖跟他走了…

还有“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还有“冰棍”的吆喝声,还有“收破烂”的吆喝声,还有“卖豆腐”的吆喝声…

那个时候,我们那里豆腐都是到作坊里买,都是公家开豆腐坊。后来我上中学的时候就有了个人做豆腐上街里吆喝卖的。东北卖豆腐的吆喝声很有特色,“豆”和“腐”之间拉得很长,“腐”字发音很短很急促,而且“腐”不念“腐”,念“发”,声音十分洪亮,就像黄宏的小品卖大米,很远就能听见。

我的初中数学老师是个男老师。有一天上课他给我们讲个故事:说有个吴大帅(吴佩孚还是吴俊升就不知道了)骑着高头大马正在街上走,突然有个卖豆腐的一声“豆腐”把他吓了一大跳,立即下令让卫兵“把他抓起来枪毙!”卖豆腐的吓得屁股尿流魂飞魄散连忙下跪求饶,吴大帅瞅瞅脸都白了的卖豆腐人说道:你吓我一跳,我也吓你一跳,放了吧!老师的故事讲完就到了中午学生放学、家长做饭,顿时屯子里出现了无数个卖豆腐的,“豆腐”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我听到邻居刘婶骂道:这帮小兔崽子,这是中啥邪了,害得我白跑好几趟!

脑海里的各种吆喝声,仿佛把我带回了蓝天白云、草绿水清、炊烟袅袅的故乡,又听到了傍晚池塘里的蛙声、树枝上鸟儿的啾啾声、孩童们的嬉闹声、教室里的读书声,还有妈妈唤我吃饭的叫声…

小时候你都听过什么吆喝声?

小时候特别喜欢听爆米花的吆喝声音,这种声音好听,是因为听到这样的声音就是快过年了,过去过年小孩子没有那么多零食,到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会抄一些葵花籽,爆米花,爆米花机还可以爆蚕豆。

小时候你都听过什么吆喝声?

嘻嘻~我小时候听到的,我学一下,粉友们就会知道我是哪儿的!

[祈祷]羌剪子来磨菜刀~

[呲牙]豆~腐,打豆腐来~

[作揖]钜缸钜锅~换盆底~

[可爱]编拨蓝簸箕~

小时候你都听过什么吆喝声?

哈哈第一个记忆犹新的就是这个声音.牛奶冰糕,冰糕三分。那个时候人们挣得工资又少所以价格很便宜的,第二个是这个声音,敲锣的声音,谁打酱油儿.酱菜厂哎酱油儿来啦啊!第三个想起来的是这个弹棉花吆喝声,弹花弹套的嘞来呀啊!弹棉花的声音很好听,烫烫的去抢起趟趟的去抢起。当然啦还有很多别的地方也会有很多各种带着方言的吆喝声,嘿嘿,我想这可能跟当地的方言有关系如果带上方言的话,吆喝出来会是千姿百态,不是本地的人极其难听得懂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