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一切顺其自然吧”的安慰反而更反感?

人的一生,难免遇到挫折,失败,可是面对着挫折与失败,有几人甘心屈服?为了东山再起,我们很需要他人的建议,这个时候,如果对方的建议就是一句,你顺其自然吧。

这是何等的消极,失败的人需要的不是顺其自然,而是需要你最诚恳的建议,批评,和鼓励。这一句顺其自然就等于随波逐流,任凭命运的捉弄,有了这一句话,人生的价值何在?意义何在?

三国时期,刘备命运多舛,为了宏图大业,雄霸一方,三顾茅庐,如果诸葛亮一句,你顺其自然,那么还会有三国鼎立吗?如果诸葛亮说了这句话,还会有命吗?

我小的时候,顽皮捣蛋,考试成绩不理想,如果我的老师说一句你顺其自然吧,那么今天的我可能就是废柴,我的老师从来没说过这句话,而是一次次的批评,鼓励,我才能学有所成。

也许现实中,我们也会遇到失败者向我们请教,我们没有理由推诿,只有真诚的把我们知道的成功经验和盘托出,多个朋友多条路,没有必要用一句顺其自然,来否定他人的积极性。

这个世界需要友谊,坦诚和互助。

为什么听“一切顺其自然吧”的安慰反而更反感?

“一切顺其自然吧”是一句无奈和不愿意继续争取的安慰话。

这句话对于那些本想放弃找理由的人,是最好的理由。但对那些仍想继续努力的人来说,是最让人反感的安慰。也就是一个消极人去安慰一个积极努力的人,用得是消极安慰的语言。这必然会让积极人反感,因为方向相反,背道而驰。

为什么听“一切顺其自然吧”的安慰反而更反感?

一切顺其自然是一句安慰人的话,人们在奋斗拼博中生存,失败与挫折在所难免,

有的人失败了,你说这句话他她当然反感,这不叫我放弃吗,如果放弃了又怎么会东山再起,所以很多人都是从失败中从新站立起来的,当然就有不少人反感你这句话了。

为什么听“一切顺其自然吧”的安慰反而更反感?

我来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切顺其自然吧”,我们时常这样说,为什么却又非常反感别人这样的安慰?

对于自己个人来说,没有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的事情,怎么可能发出顺应天意的叹息。生活中需要我们坚持的事情有很多,我们看到过太多太多的鸡汤,大多都是让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学会坚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然而呢,现实中,我们的坚持并没有得到想要的收获,以至于我们处理这些问题只剩下麻木、机械的执行。对于挫折的无力,我们只能发出“一切顺其自然吧”这样的感叹。这是对生活的妥协,碍于自己的能力不得不做出的妥协。

但是,这种妥协真的是一种彻底的放弃吗?并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被改变,我们是仍然相信自己的,所以说,这种妥协只是一种处理的方法,我们仍有去解决问题的想法。也因此,别人“一切顺其自然吧”的安慰,其实是彻底否定了我们的这种想法,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沉浸在别人的安慰中,只会让自己更麻痹而已。

从另一种角度来说,我们之所以对“一切顺其自然吧”的安慰反感,是我们的自尊心在作祟,别人的安慰是出于好心,但对于那些好强的人来说,这句安慰就像是在贬低你,赤裸裸的讽刺你的能力不足,否认自己曾经做出的努力,所以会对这句安慰反感。

顺其自然,可以当做一种处理方法,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我们相信自己的前提下。

为什么听“一切顺其自然吧”的安慰反而更反感?

一切顺其自然,是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容易令人沮丧。这种宿命论的观点在菲利普津巴多的《时间的悖论》中有所介绍,他将人格时间观分为三大类型,每大类中又有两小类型:

两种现在导向型:现实享乐主义者、现实宿命主义者

两种过去导向型:积极过去型、消极过去型

两种未来导向型:未来目标型、未来超验主义者

具体如何解释我就不详细说了。说一切顺其自然的,就属于现实宿命主义,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这就是命,任你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实,这种人则属于消极主义,容易让人失落,灰心,在现实中任人宰割,却不自知,把这当成自己的命。这种当下宿命主义的观念在中国劳苦大众中很是流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