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几十年来舰船的航行速度提升不大?

船舶的速度是可以达到300节的,虽然最快鱼雷的速度只有180节,但是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的军舰速度只维持在30节左右?

第一、船的速度不能太快,如果太快的话就是飞机了。

航空节有一句真理明言:“只要推力够大,砖头都能上天”。

从理论上讲,让军舰跑的更快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给军舰装上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就可以了,但是推力太大的话,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军舰会飞起来。

就当今人类的技术而言,让小吨位的军舰飞机起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大不了把火箭发动机装在船上就可以了。但是要让大吨位的军舰飞起来,当前人类还做不到。

船之所以是船,那是因为它是在水里游的,而不是在天上飞的。如果船在天上飞了,那肯定不叫船了,而是叫飞船。

由此,船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速度限制的特性,速度过快就会飞起来,而飞起来后就不能再叫船了。

第二、速度太快会导致船难以控制。

如果船的速度太快的话,就算没有达到飞机来的速度,那么船在前进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失去控制。

不知道大家看过冲锋舟吗?

看过冲锋舟的人都知道,当冲锋舟加尽油门前进的时候,船头会翘起来。由此当船的速度快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船头就会像冲锋舟一样翘起来,大家认为这样在大海中航行安全吗?

当然了,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那就是把船做的更窄,更长,利用杠杆原理让船在高速下的不会发生上翘。

从理论上讲,只要把船做的足够的长,那么再快的速度也不会发生船头上翘的情况。

但是船做太细、太长并不是好事。

第一个就是抗风浪能力差,因为船变长后,浪花从侧面拍打船体的面积就会增大,从而对船的作用力增加。如此一来会让船因为受到海浪的拍打而船脱离航线,如果拍打不均匀的话,还会让船改变航向。

当然了,船太长了,转弯就会变的非常困难,更重要的是,人类需要为这些船修建更长的码头来停靠。

第三、维持30节左右的航速,是出于经济性考虑的。

前面说了,军舰可以做到300节的航速,苏联的“里海怪物”航速就达到300节,除此之外我国的022军舰也达到50节的航速,由此船增加船的速度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军舰只开30节左右?

原因是开30节航速的时候最经济,因为只开30节的航速要比开40节航速节省60%的燃料,这就是各国军舰一般只开30节的原因,主要是钱的问题。

另外商船的速度,一般不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省钱。

船利用水的浮力承载货物,再利用水流动性强、摩擦力小的特点,稍微增加一点推力就能前进,从而让船舶在运输在成本上比其他的运输方式更低,这河运以及海运存在的意义。

如果要让船跑快起来,就需要克服船头受到的水阻力。从力相互作用的角度上讲,船头给水增加更大的推动,水也会给船头增加更大的反推力,由此船开的越快,水的阻力就会越大,这是是不经济的做法。

相反的,船的速度越慢,水的阻力就越小,由此减少航程的燃料支出,节约运输成本。

为什么几十年来舰船的航行速度提升不大?

您好,首先我很好奇您具体问得是那种船只,因为舰船可以是广义,也可以是狭义。那我就拿舰这个舰船狭义来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对广大军迷来说,肯定知道一战时的超无畏舰凭借燃煤高压锅炉已经可以达到21.22节的航速,而“海军假日时期”,即使是以性能不佳的日本扶桑级战列舰,也在半油半煤驱动的情况下达到22节航速扶桑级(请注意这是它43年型,只有一个烟囱,证明以燃油为主,速度达到23.5节)

而以速度闻名的胡德号已经达到了33节以上,美国航母萨拉托加号更是在海试时,把4万吨的舰体加速到35节。二战后期的几艘日本驱逐舰,在日军极端思想(脑 残)😂的驱动下,把巡洋舰引擎放到驱逐舰上去,据说能达到可怕的40节!而如今的驱逐舰顶多只能达到34节。航母也在30节上下。问什么呢?

首先,这和战斗模式不同有关。

一战,二战的海战,大都是炮战或者鱼雷战。这意味着更高的航速就更可能快速近敌或者逃脱。俗话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大舰巨炮的时代,即使是战列舰也难逃被击沉的命运,因此也许只有快才能在海战中更好的生存。举个例子。俾斯麦之所以被击沉是因为它被打残后转向困难,航速降低。那么,如果它逃跑时就能跑50节呢?🤔也许只能开200KM/h的剑鱼雷击机就难以攻击多次了吧,甚至一开始的炮战就没人能打准它(那时没有测速仪,开火全靠炮长目测,因此对方速度越快,对预判要求越高。)因此,战舰航速在当时是很重要的!

而现代呢?当有了卫星,雷达,声呐,除非能把战舰开出飞机的速度,不然根本不可能在暴露且无被动防御的情况下不被导弹,现代鱼雷命中。因此,更好的隐蔽能力和防护能力(不是装甲,指雷达,反导系统等)成为更主要的方面。受造价,武器位置空间等制约,航速因此被放在次要位置。

再来说说影响航速的根本问题——推进系统

这是普通螺旋桨,也是舰船最常见的推进器。二战时多为3到4叶,如今为了减少噪音,页数由7到11片不等。但是,叶数多并不是代表推力强,反而因为倾角小,推力更低!

要想加大航速,加快转速不就行了吗?还真不可以随便加!因为速度太快,浆片末端就会超速,与水形成空泡,从而给桨叶带来结构上毁灭性的影响。严重影响强度的同时还容易损失推力。因此,当今用螺旋桨的战舰大多都在30节上下。除了更经济,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桨叶速度的限制。

当然,更强大的推进装置也是有的,这就是泵射推进。通过喷射水流达到加速的目的,由于没有桨叶(外露的)。速度更快,推力更强。然而,泵射和螺旋桨相比就如同喷气机和螺旋桨飞机。跑车和面包车。除了推力大,无需舵以外,几乎没有优点。耗油量大,噪音高,结构复杂,维修难度太大,可靠性不佳,最最关键的是,这玩意要在舰体打洞,吸水,再加压,泵射!这意味着对舰体设计难度是极高的,空间上也特别占用地方,因此大型战舰基本不用。 而类似于玛丽女王2号和新近的皇家方舟号,用的是吊舱式的发动机,在寸土寸金的舰上,为攻防系统腾出更大空间俨然成了新的风向标,再次体现出航速在目前已没有那么重要了。

小型军舰之所以使用泵射推进,是因为泵射推进于螺旋桨相比更灵活。而且小型军舰几乎不出远洋,能最大限度的把泵射推进扬长避短。

再介绍一下苏联人的黑科技,200节的空化鱼雷。 200节,就是350km/h 高铁的速度!

具体细节我也不知道,大概只是该鱼雷在空化器使用后雷体产生气泡保护,劈开海水减少阻力,以达到高速。然而只是一次性产品,战舰根本不可能用!

其实,除了一线水面战舰,还有很多舰船是提速了的。

例如补给船和潜艇。

补给船在二战时大多都是商船改装的,速度也就10节一下,快速油轮如美军的T3,2万吨,也就15节。如今,随着补给船的专业化,我大天朝的5万吨级补给舰也能达到20+的航速。这10节,意味着能跟上一线战舰,意义可与跑到40节的兔子驱逐舰不同😂

潜艇更不用说了,以前条件制约,水上航速顶多18节,水下最快也就8.9节(德国那种氧化氢推进的是应急动力,不算🙂),如今随着电池电力更大,核反应堆小型化,潜艇以能够达到30节的水下速度。

因此,不是舰船速度没加快,而是部分舰船不再以速度为首要目标,更强大的火力和防护,更多的舰体空间才是目前造舰的首要。压缩了空间,缺没减慢航速,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加速吧😄哈哈

为什么几十年来舰船的航行速度提升不大?

技术还是有提升的,不过提升比较有限。

航速取决于动力和船型,战后其实航行速度还是有一定提升的,特别是燃气轮机等技术和小水线面双体船等等技术上都更为多元化。如果我们考虑到目前主要的舰艇吨位和其航速,我们可以发现动力技术确实有较大提高。除了导弹快艇可以达到50节以上的速度外,比如快速运兵船等新型舰艇出现也给舰艇的发展带来了新颖的变化。不过整体上看船用动力在热机阶段上已经到达了比较极限的状态,从蒸汽机到蒸汽轮机到柴油机到燃气轮机等等都属于热机,目前似乎很难再有能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只能看看船用电力技术能否实现进一步突破。

关键问题是,舰船需要持续提高速度吗?

曾经,航海垄断了世界范围内大部分跨洲运输任务。直到20世纪50年代前,邮轮始终是北大西洋航线的运营主力。大量的邮轮,类似著名的“泰坦尼克”号,都承担着从欧洲向全世界运输货物的重任。然而,飞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当年繁忙的北大西洋航行上活跃着的快速邮轮逐步被来往的商业飞机取代,飞机的成熟和大规模民用化导致了航运业从人员快速运输的领域中退出——船舶速度再快也快不过飞机。典型例子,北大西洋航线的运输纪录保持者是“合众国”号邮轮,用时3天12小时12分钟横渡大西洋,极速为38.38节,平均航速达到34.51节——这一速度还没有飞机的起飞速度快。

速度不再是航运业所追求的重点,经济性和舒适性才是。对于航运业而言,人员运输集中于豪华邮轮上,侧重于舒适性。而货运则更讲究经济性,毕竟不是所有货物都需要快速运输,世界上大部分货物运输仍然依靠海运。普通商船十几节的航速就足以满足货物的运输需求,再快就会打破现有的经济性优势,用航海模式追求速度已经是非常不经济的了。相应的,放弃快速而突出大量从而实现规模经济,这是货运业的发展策略。

对于军用舰艇而言也是如此。过去的军舰需要考虑在炮战中抢T字头,因此对于航速有着更大的追求。而飞机,特别是舰载机的出现让海战模式成为海空一体战,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已经完全展示出来。舰载机时代否定了海军水面舰艇抢夺阵位的需求,因此军用舰艇一般也不再追求高航速并承受由于高航速带来的损失——数倍于同类型号的动力、适航性不足的长宽比、弱于同类型号的自持力等。快速的任务有飞机和直升机可以实现,军用舰艇主要还是侧重更大的舰体空间来实现更多样的装备选择,从而能有更大的任务弹性。

主流水面舰艇长宽比从10下降到8左右,就是放弃了追求高航速

因此,是飞机的出现促使舰船放弃了航速发展的模式,转而追求舒适性和经济性。航速没有以前那么重要,要快速可以直接乘飞机。

为什么几十年来舰船的航行速度提升不大?

没有必要太快。

目前最快的军舰是美国的自由级濒海战斗舰。航速可以达到47节合大约87公里/小时。

这对一艘3000吨级的传统军舰来说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

但是现在鱼雷的的一般速度可以达到110公里/小时的速度,船还是跑不过最慢的打击武器。

况且如果继续提高速度,那么整体的油耗就不划算了,船只的续航能力就会大打折扣。那么就一般而言如果不是航行速度上数量级的提升那么对船速的过高追求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就自由级濒海战斗舰来说,并不要求远洋作战,对续航能力的要求也就不高了,因此可以设计成一直高速舰艇在近海防卫、缉私、反偷渡等领域作出一番贡献。相反如果是远洋作战的驱逐舰或巡洋舰要求那么高的速度,补给船也是跟不上的,只能自己携带大量燃料从而会压缩作战空间。例如将导弹仓库改成油库吧,咱们冲上去开炮就可以了?手动滑稽~

为什么几十年来舰船的航行速度提升不大?

应该问这方面专家,

为什么几十年来舰船的航行速度提升不大?

速度在范围内,安全在控制内,必须做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