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近日拒绝就《伊核协议》开会,有什么考虑?

伊朗拒绝美国核武会谈是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在美国不解除经济制裁的情况下接受美国的谈判,相当于伊朗输。

美国人在没有解除经济制裁的情况下,要求伊朗举行核谈的举动和特朗普政策是一脉相承的。

可以说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在行为上依然属于“压迫伊朗”的行为,所以伊朗不接受很正常。

因为在没有解除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伊朗一旦与美国进行核谈,那么就会陷入极度被动的状态,相当于伊朗在核问题上向美国低头,也就是认输。

其实拜登政府在没有解除对伊朗经济制裁的情况下发出谈判邀请是具有欺骗性的,会造成伊朗无法获得与美国相平等的地位进行来进行谈判。

第二个、以色列当前也在搞核研究,伊朗不接受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双标行为。

伊朗和以色列是有矛盾的,并且双方在中东有些非常激烈的竞争关系,他们两个谁都不希望对方拥有核武器。

但现实情况是:

伊朗因为搞核研发,受到美国与西方国家的联合打压,并且被迫签了很多协议。而以色列现在搞核研发,西方国家至今没有对此发出正确的声音,这对伊朗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由此

在西方国家没有在中东核问题上平等的对待伊朗之前,伊朗必然不会再接受与西方国家进行任何核谈判。在这一点上你可以理解为伊朗在争取核研发上平等权与公平权。

假如美国与西方国家在以色列研发核问题上,不采用与对待伊朗相同的态度,伊朗不但不接受谈判,反而还会针锋相对的回应。

毕竟以色列可以搞核研发,而同在中东的伊朗不能,这对伊朗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以色列拥有这种权力会对伊朗构成重大的心理压力。

美国如果真相解决伊核问题,就应该放下双标。

(网传的以色列核设施)

第三、美国在搞全球新的供应链,解除经济制裁对伊朗意义已经不是太大,为此,伊朗已经不急着与美国进行谈判。

由于美国与伊朗存在长期矛盾,所以美国在搞新供应链的时候,必然不会把伊朗纳入其中。如此一来就算美国解除了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伊朗也未必能在未来的经济中获得太多解除制裁后的经济利益。

再加伊朗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制裁时期,他的经济在长期的制裁下得到了调整,伊朗大部分人已经适应了在美国制裁下的生活,所以伊朗当前的政治压力已经没有刚开始时那么大,所以现在已经并不急着与美国进行谈判。

反观美国,现在他要尽快的处理好中东问题,以腾出手来搞其他大动作,由此在时间上美国比伊朗急切。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越有耐心,那么在以后的谈判中,对伊朗就更有利。

以上三点就是伊朗拒绝美国发出核谈判的主要原因,伊朗现在继续挤压美国耐心,同时也小心的避免与美国在短期内爆发激烈冲突,毕竟回光返照的美国也是有力气的。

说句难听的,美国衰落谁都看的见,美国现在搞新的全球供应链,只是颓败之下挣扎以及试图扭转局面而已。

但是世界上没有人会希望美国再向过去那样的强大,包括美国的盟友也同样如此,现在美国的盟友重新聚集在美国身边,不是出于拥护,而是想榨干美国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为他们争夺更的利益。

就如今美国现在的情况,它衰落的速度要远比大家估计的快,只要5—7年时间美国的颓势就会显露无疑。

大家不信话,大可以在留言,收藏,等那时候来对我进行批判。

伊朗近日拒绝就《伊核协议》开会,有什么考虑?

伊朗近曰拒绝就《伊核协议》开会,是正确的!伊朗大致有三方面的考虑:

1,拜登刚刚对叙利亚亲伊朗武装组织下了手,并且在此之后,拜登也没有就与伊朗谈判,亮出任何筹码。因此,此时伊朗与美国谈判,不是时候!

2,拜登上台后,喊出了美国要重新领世界的口号。也就是说,拜登政府在全球事务上,要亲力亲为,不打算再过于借用盟友的力量。

然而,美国袭击了叙利亚亲伊朗武装以后,以色列马上跟进。这就表明,拜登的中东政策,并没有得到美国的中东盟友的支持。也就是说,美国现在还没有搞定其中东盟友,伊朗现在选择与美国举行会谈,为时尚早!

3,目前,美国内政没有理顺,美国内政依然处于混乱状况;美国新冠疫情依旧严重;美国经济依旧一团糟;美国社会撕裂状况,没有缓解;特朗普也并未放弃闹事的打算…。

显而易见,拜登面临的压力很大,拜登政府一时半会,很难取得什么象样的政绩。拜登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干出一桩亮眼的大事,并且以此来维持美国选民对他的支持。

从目前看,对于拜登来说,实现让美国重返《伊核协议》,是最容易得手的政绩。估计,伊朗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因此伊朗希望通过强硬的表态,来迫使拜登对伊朗作出一定的让步!

伊朗近日拒绝就《伊核协议》开会,有什么考虑?

伊朗哈梅内伊当局还在气愤之中,不是说美国要退出《伊核协议》就退。

现在的拜登提出要重签《伊核协议》就得坐下来开会?难不成伊朗是美国占板上的肉吧?

伊朗自巴列维王朝的覆灭,一直就是站在反美的最前沿,至今也没将石油合污到美元中去,那一股骨气杠得高高的。

美国制裁伊朗,使得伊朗的经济压得喘不过气,可是伊朗将这艰难时势也扛下了,问题是以色列和美国多次对伊朗重要人物的暗杀,例如苏莱曼尼,例如法赫里扎德等,这让伊朗的脸往哪搁啊?加上以色列一再地打击伊朗在叙利亚的军事基地,这些伊朗还记忆犹新,不是吗?

美国既然对伊朗做到这个份上,伊朗便想到,没有《伊核协议》的束缚,迅速将核武器研发出来,岂不更让美国和以色列受到严重的威胁?至少伊朗对美国的制约多了一个筹码。伊朗当然也知道美国最害怕的是中东ISIS掌握了原子弹,这就会对美国产生更严重的威胁,无疑,美国911事件之痛尚在眼前,难道伊朗拥核美国不思量吗?更何况中东是那么乱哄哄的一片。

伊朗不坐下来开重签《伊核协议》的会议,至少也是对美国打出的一张牌。如果拜登要拨乱特朗普设的坑,伊朗明的就是想美国向伊朗妥协,所以信心满满地拒绝了这次会议。

伊朗近日拒绝就《伊核协议》开会,有什么考虑?

谢邀!开会!开什么会,对于伊朗政府来说违反(伊核协议)的又不是自己而是美国,现在美国政府想重新加入这个世界核大国经过马拉松式的磋商,各退一步签署的(伊核协议)俱乐部,拜登政府还挟带着私货塞进(伊核协议),伊朗政府当然不会上这个当,如果伊朗按美英法德的意愿如约到场开会,不言自明伊朗就是做贼心虚,如果伊朗坚守住底线不与会,就可足以证明自己没有违反(伊核协议)书的规定,这就是伊朗政府采取的明智策略的慎重考虑,可以说是明人不做暗事,风吹浪打心不惊。

签署这个划时代的(伊核协议)各国皆大欢喜!美国前总统说退就退来获利,如今新政府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占领(伊核协议)道义上的制高点,可谓是别出心裁倒打一耙继续的指手画脚来从中谋利,伊朗当然不会爽约。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美国想重归(伊核协议)大家庭,不用费那么多的周章,只要宣布撤消特朗普时期的重新对伊朗的制裁,就一了百了,用不着再摆鸿门宴或是设圈套,美国伊朗的死结在美国手上,时间正义在伊朗政府这边,反正美国的制裁这么多年伊朗都挺过来了,不争那一朝一夕,止损形象的只有美国政府自己。

以上是我个人的见解。

伊朗近日拒绝就《伊核协议》开会,有什么考虑?

谢邀!拜登上台后就主动提出美国要重回《伊朗协议》,并表态仍继执行特朗普对伊朗实施制裁不变。伊朗对拜登此举表态认为没有达到伊方要求。拜登对伊朗表态十分不滿,于是就下令对亲近伊朗在叙利亚武装民兵组织进行空袭打击。难道拜登他对伊朗使用这种以强欺弱的不择手段,就能吓怕了伊朗了吗?那么,从伊朗近曰拒绝就《伊核协议》开会之举,就是给他拜登一个圆滿的回答。

伊朗近日拒绝就《伊核协议》开会,有什么考虑?

伊朗当然有伊朗的考虑,谁也不能把伊朗当猴耍!伊朗当然有伊朗的底线,那就是美国必须首先解除对伊朗的制裁,然后再谈别的。伊朗此举,那就是不能让拜登总统的“阳谋”轻易得逞。伊朗明确拒绝欧盟的提议,也就是拒绝参加“P5+1”会议,等于是给拜登外交的第一把火🔥泼了一盆凉水。

拜登急于想重返《伊核协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阳谋”呢?只要体现在四个层面上。

①拜登最最主要的目的,仍然是国内——是为了所谓的拨乱反正。也就是清除所谓的特朗普余毒,要把特朗普时代错误的外交政策矫正过来,当然包括伊核协议。表面上看,拜登此举所外交政策,其实还是内政——去特朗普华,不遗余力地抹掉特朗普的色彩,防止他的反弹。

②拜登想要以实际行动来重新凝聚盟友之人心,重新领导世界。当年特朗普不顾其他五个大国的强烈反对,单方面擅自废除了伊核协议,欧洲三大国英法德并没有跟着美国乱跑,顶住了压力,坚决地留在了伊核协议之内。现在拜登想要恢复伊核协议,等于是自我改正错误,给了这些盟友以足够面子。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总得拿出点实际行动吧,重返伊核协议就是最好的抓手。

③拜登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他是想公私兼顾,要出了这口恶气。拜登在八年的副总统任期内,唯一的外交成果可能就是伊核协议了。谁成祥被特朗普一句话就给废了。拜登能咽得下这口气吗?所以,拜登想要以实际行动能恢复和巩固自己的外交成就,不显山不漏水地予以报复特朗普,谁说这不是另类的假公济私呢?

④拜登重返伊核协议来以此作为突破口,重新在中东布局。就像当年特朗普撕毁伊核协议一样,所谓的调整中东政策。拜登作为老牌的政客,恢复伊核协议只是一个翘杠而已。美国轰炸叙利亚境内的伊朗支持的民兵组织,对沙特开刀公布记者卡舒吉的死因,等等,是一个最明显不过的信号了——敬酒不吃就吃罚酒。拜登也是在打一套组合拳啊!

可是啊,伊朗已经与美国对抗了40多年,虽然这几年在美国的立体式的极端制裁之下,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现在是雪上加霜,内心特别渴望与美国与欧洲国家改善关系,这也是伊朗的生存之需啊。但是伊朗有其最基本的底线——美国首先要解除对伊朗的制裁。你美国再怎么号称世界头号大国,总不能把伊朗当猴耍,想要退出伊核协议的时候一句话,现在又要恢复伊核协议,哪能那么容易啊!美国想重返伊核协议再次受阻,再一次证明了美国已绝非当年的那个美国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