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所谓的仁义道德是不是自己骗自己,为什么?
我发觉很多人都不读书,或者不认真读书,总以为仁义道德是统治者提出的,并且用来巩固自己的利益与地位的。
实际上,现实情况与你们了解的恰恰相反,因为仁义道德恰恰是古代一些圣人提出的,他们提出仁义道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么就是约束皇权,约束上位者。
你们见过有人称赞一个平民百姓有德吗?你们见过有人要求一个平民百姓去仁慈吗?
告诉你,都没有?
在古代人家只称赞统治者或者上位者有德,人家只要求统治者与上位者对百姓仁慈。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古代没有人道主义这个说法,古代皇权或者上位者掌握着天下的生杀大权,在当时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约束他们的权力,所以古代圣贤才对上位者提出了“德”的要求,提出了“仁”的要求。
目的就是用德与仁来捆绑他,让他成为有德之君,仁爱之君,也只有这样才能受万人敬仰,国家爱戴。
大家为什么敬仰他?
因为他有德?
徳是什么?
徳为路之本意,职之真意。
徳就是职责上要做的事情,或者说你做的东西符合职责本意的要求。
皇帝什么?
皇帝是天子,做天子孩做的事情,做好天子应做的事情你就是有德。
徳是针对上位者在是否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是否到位的评价。
由此,德不是针对普通人的,是社会对上位者认真履行职责的期待,上位者认真履行自己的职位,那么他就是有德,他认为的为万民办事,谋福利,自然会受到万民敬仰。
很多人认为德是统治者对民众的要求,这完全就是扯蛋。
当然了,很多统治者把自己伪装成有德之君,目的是为了欺骗民众,收割民心,从而巩固统治。
反过来数量,一个君主无徳,自然无法得到万民的敬仰,一个上位者无徳,自然无法得到下属的拥戴,所以不管是君主,还是上位者,在众人面前就算装也要装做有德之人,而这个装就是社会对他的约束,他不得不接受社会对他的这种约束与监督,不然就会动摇他的统治。
所以说,徳都是下对上提出的约束与要求,而不是上对下提出的约束与要求。
仁同样也是一样的,只有君主与上位者才有空间去使用“仁”,因为他们掌控者众多人的命运,他们施展一个仁心,把各种治国政策放得宽松温和一点就能改变很多人命运,也能让更多的人在生存与生活上过的宽松一点。
由此“仁”是上对下的仁慈,你普通人对谁“仁”?普通人有什么空间施展“仁”?
仁和徳都是下对上的期望,把仁和徳理解成上对下的要求是很无知的,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嘛,人家掌控者对你的生杀大权,是你在期望人家对你仁慈,还是人家死亡你对他仁慈。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百姓期望皇帝对百姓仁慈的说法,没有皇帝期望百姓对他仁慈的说法,这不符合逻辑。
当然了,皇帝与上位者施展仁术都是为了收买民心,至于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上位者与上位之间的竞争,简单的说说就是上位者面临着别人的挑战,或者说两个上位者在竞争中收取民心对他的支持。
很多人天天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也有很多人天天骂仁义道德,但气绝大多数这样的人,他们连仁义道德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可笑的是他们竟然把仁义道德理解成统治者对百姓的要求,用仁义道德来约束百姓,给百姓上精神枷锁,这直接让我懵了。
在古代,皇权就是天,天就是一切,周公提出以徳配天,就是用德来控制天,约束天,支配天,不让天任意妄为。
有时候我真不知道,到底是我读的书是假的,还有些根本没读过书。
人类所谓的仁义道德是不是自己骗自己,为什么?
仁义道德,
自我约束,
完善人格,
万事有度。
心中阳光,
举止大方,
持经达变,
万古流芳!
人类所谓的仁义道德是不是自己骗自己,为什么?
人类所谓的仁义道德是不是自己骗自已,为什么?仁义道德这个词已经很陈旧了,现在再提这个词很有点搞笑。
不可否论,作为儒家的一整套道德规范的仁义道德,在封建社会确实起到稳定社会,安定民心,促进社会生产起到较大的作用。
而到了封建社会后期,仁义道德阻碍了社会变革向前发展,得到改革人士的批判。再到了五四新文运动中,仁义道德被进一步批判而否定。
虽然仁义道德被否定了,但其精华的核心内容一直被肯定和更新发展。例如”仁“举张的仁爱变成了爱人民爱大众,‘义“举张的义气变成了正义公义,“礼“变成了有礼,礼让,‘智“变成了智慧,“信“变成了诚信守约等。
综上所述:仁义道德的糟粕确实是自己骗自己,而其精华是应该继承和传扬的。
人类所谓的仁义道德是不是自己骗自己,为什么?
拥有中国式思维,了解本意就可以了,其实很简单。
凭感觉讲(个人即兴的说)
就字论字就可以。
“仁”一个“亻”+一个“二”,就是两个不同水平的人相互尊重,保持合理的距离(“二”是平行的),可以认为这就是本意,一个董事长与一个员工要相互尊重,一个妈妈与一个孩子也要相互尊重(不溺爱,不干涉)。这是文明的基础。
你在那里大声听音乐干扰别人,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人家付出劳动,你给别人微薄的工资,更是对别人的不尊重。
由此理解,“义”就是一个人脚踩大地手举天空,是社会的顶梁柱,缺了“义”天会塌下来。
“道”是人走的途径,是相通的路径,按道路走就会顺风顺水,心情愉快。
“德”就是“得”,得到的意思,你按道理来做事,就会丰收满满,幸福安康,享受美好生活。
所以,以上的感悟是让人们得好处的方法,是大智慧,是聪明人的表现。
人类所谓的仁义道德是不是自己骗自己,为什么?
不得不说的话:一,反仁义道德者,有二种人一一一种,反的不是“仁义道德”,而是假仁义假道德,口里仁义道德,行里反仁义道德之人;第二种,追求“绝对自由”和隨心所欲不得实现,认为是仁义道德绑架了他;殊不知是仁义道德保护了他一一让他免受或少受无道德之人,不仁不义之人的伤害。二,试想,若是人间没有仁义道德,与动物何异?爱人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不讲仁义道德,亲情友情爱情何在?遑论幸福快乐?三,可見,真的“仁义道德”有功而无过;假的仁义道德可耻;欺世盗名者卑鄙。四,拙见:真的仁义道德就是良知,不是名词术语。行者个人得福,社会和谐,人人受益。
人类所谓的仁义道德是不是自己骗自己,为什么?
读一读鲁迅的《狂人日记》就知道中国两千多年历史所鼓噪的仁义道德是什么了,就是两个字:吃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