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说下一步的中东局势及走向会如何?
目前美、伊这轮新的冲突,最多就是让伊拉克陷入混战状态,不会波及到其他地区,也不会引发波斯湾地区的大动乱。
美国杀死伊朗最重要军事指挥官苏莱曼尼,伊朗也放出了很多狠话,扬言报复,很多人也许觉的中东要变天了,其实事情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严重。
美国针对的只是伊朗在伊拉克的力量,试探重新夺回伊拉克的控制权而已,并非要与伊朗全面开战。伊朗扬言报复,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对美国以及国际社会的明码要价。
总的来看,美国并不想与伊朗大动干戈,而伊朗的确受到了损失,需要给国民一个交代,也需要美国以及国际社会给予他足够的损失补偿,所以伊朗放狠话是很正常的。
如今中东局势是否升级的主动权在伊朗手里,伊朗采取什么样报复的行动,决定未来中东局势的走向。
但是伊朗如果使用激烈的报复行动,有可能导致美、伊朗全面开战。与美国全面开战对伊朗并没有任何好处,因此就算伊朗报复美国,对不会使用那种会导致局势上升为战争的手段。
以伊朗过去一一惯的作风,他会使用一种既可以让美国难堪,又可以让国民出气,还不会引起全面战争的手段。在历史上伊朗就几次通过扣押美国人质,让美国下不了台,因此假如伊朗一定要报复美国的话,那么使用“人肉票”是最好的方式。
当然了,伊朗不会随随便便的去抓几个美国人,现在最有可能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合理的俘虏美国士兵,然后进行羞辱,或者是“合理”的击落美国的一些“违规”飞行的飞行器,或者是小船艇。
但是无论伊朗怎么报复,都会限定在美国能够忍气吞声的范围之内,不会超出这个范围的。
伊朗目前最迫切的事情是恢复经济,恢复与全球的自由贸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借着苏莱曼尼的死,伊朗的确需要放一些狠话,并且制造中东局势一定程度上的紧张感,这种紧张感有可能会上级到让中东随时爆发战争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迫使世界上一些国家突破美国霸权的压力与伊朗恢复正常的经济贸易。
在中东战争爆发给全球各国带来的损失面前,各国才会忽视被美国制裁所带来的损失,也只有这样各国才会为了避难受到更大损失与伊朗恢复经贸合作。
伊朗能够利用苏莱曼尼的死,达到这个目的,这得看伊朗怎么操作。假如世界各国不主动配合伊朗的话,伊朗最终也只能吃下这个哑巴亏。
大家说说下一步的中东局势及走向会如何?
美国指责伊朗革命卫队是恐怖组织,一个主权国家的武装力量和正规军,怎么可能是恐怖组织,相反特朗普授权国防部,在没有经过国会同意的情况下,罕然对在伊拉克境内的伊朗圣城旅指挥官斩首行动,杀害了苏莱曼尼,这是赤裸裸的恐怖主义行径!
对形势误判,会把国家拖入战争的泥潭,沙特很可能是伊朗的出气筒,如围点打援,加大力度支持胡塞武装,敲打以色列,打击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暴发局部冲突,一切皆有可能,虽然第三次世界大战已具雏形,以美国、以色列为首的轴心国和以俄罗斯、伊朗、伊拉克为首的同盟国,虽然水火不相容,虽然都不是省油的灯,但美俄核武都是数一数二的,和外星人又不是亲戚,干嘛要毁了自己,把地球让给外人!因此拳打脚踢的局部战争在所难免,但是世界大战打不起来!
大家说说下一步的中东局势及走向会如何?
随着伊拉克“人民动员力量”再次遭到袭击,接下来伊拉克作为博弈点,美伊关系将会更加紧张,而苏莱马尼在中东的情报网络和代理人(组织)将可能发动低烈度、范围广的局部报复与冲突!
美伊在伊拉克斗下去,俄罗斯、土耳其自然不会无动于衷的,而利比亚、东地中海的局势也会因为美国专注于与伊朗缠斗而发生更多的变化!
1.最新报道伊拉克的“人民动员力量”有3辆车的车队遭到袭击,造成6人死亡。但“人民动员力量”否认有领导人遭遇袭击。而在前一日的袭击中,伊朗“圣城旅”最高指挥官苏莱马尼、伊拉克“人民动员力量”的副指挥官穆罕迪斯也被暗杀!要知道,“人民动员力量”在伊拉克是控制区域最大,武装人员最多的组织!
2.美国不想失去在中东的影响力,而随着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遭到围攻,为了能够稳住跟脚,必然需要一个强势的反击,尤其是在面对土耳其一再妥协,被土耳其踩着红线落地S400,特朗普的总统形象太软弱了,这样下去,美国在中东的打手以色列不满意,而犹太人集团必然也不满意特朗普,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强势反击了!
只是,这种反击带来的后果,估计白宫推特首席特朗普都没有预估到!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马上发文说是“致力于缓和局势”并找英国和某大国通报,表明美国的态度。是不是有点儿怪怪地?
3.谈谈中东未来的局势发展吧:
(1)美国不想太软弱,伊朗不能太软弱。这种情况下,本来作为伊朗希望“伊核协议”能够继续存在,而美国需要强硬表现来获得特朗普自己的利益集团的支持,为了大选年。所以,伊朗哈梅内伊接班人苏莱马尼被暗杀,必然会反制,有限制、可控制的有底线的反制!而美国已经在增兵750人到中东的基础上,有快速部署3500人到中东,甚至未来双航母或者三航母到达波斯湾周边也不要大惊小怪。
(2)也就是说:不论美国还是伊朗,这个时候不会直接停下来,甚至走到谈判桌的。美国国内大选形势不允许,伊朗及地区的民众愤怒让伊朗领导人不可能就此罢休。而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人民动员力量”、也门胡赛武装甚至其他国家的武装组织,是否能够全部听伊朗的话,甚至有组织会有过激行为,也实属正常!
(3)俄叙联军对于伊德利卜的收复会加快,而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的反对派武装估计也厄运难逃了!而对于发生在伊拉克的美国与伊朗的缠斗,伊朗、俄罗斯不会袖手旁观的。即使极端的想法,发生了美国与伊朗面对开战,其实长远来看美国是真正的陷入了泥潭!所以,美国不会也不敢直接与伊朗开战的!
(4)因此,代理人战争或者冲突将不可避免!而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就不好找了!要知道,当年打击极端组织,苏莱曼尼是绝对的悍将,还与美国并肩作战!
(5)欧洲此刻不会站出来帮美国说话的,而俄罗斯与欧洲国家的“北溪-2”号工程或许会迎来逆转,甚至快速推进!
理由很简单,如果苏莱马尼在中东和全球的情报网络和代理人实施行动,估计特朗普的商业帝国时不时有爆雷就成为可能,甚至出现人质绑架也不是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就需要跟普京协调,让普京作为中间人与伊朗进行说和。而俄罗斯也可以趁机跟美国进行利益交换,“北溪-2”就真的可能加速了!
(6)土耳其在利比亚和东地中海将可能趁机加速布置,为未来获得更大利益而冒险出击!
拭目以待!
大家说说下一步的中东局势及走向会如何?
如何把握错综复杂的中东和平进程 每当人们谈到"中东",脑际中浮现的总是"战乱与流血"。的 确,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且复杂多变。国外一些学者把复杂 的中东局势喻为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就是来自中东地区的资 深学者和分析家也认为,没有人能预料到中东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例如,去年底叙利亚、以色列恢复了中断多年的谈判后,国内 外媒体都作了重头报导,有的报刊称其为"拉开了实现中东全面和 平的大幕",也有的甚至称"中东和平正在迈过最后的一坎","20 00年是实现全面中东和平的一年",在媒体看来实现全面和平似乎 已经指日可待了。然而叙以只进行了两轮"程序性"谈判,第三轮 谈判被无限期推迟。1月底开始的巴以关于"最终地位"的谈判尽管 有美国的介入也同样无果而终。而2月初因以色列军人在黎巴嫩南 部受到袭击,以军对黎巴嫩的贝鲁特等城市的电厂和民用设施进 行轰炸,此后又对真主党在贝卡谷地的基地进行了空袭。中东局 势出现近乎"戏剧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中东问题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均有其 客观发展规律。由于中东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其非 理性成份和多变性,但并非完全无规律可循。那么,以下几个方 面则是认识、了解、把握当前中东和平进程发展态势的主要因素 。 关于阿以冲突的分期问题 虽然阿以冲突是一个尚未完结的矛盾冲突进程,但对延续长 达半个多世纪的阿以冲突进行整体考察和分期研究将有助于把握 阿以冲突的发展态势,使我们对阿以冲突发展动向的分析更客观 、更贴近事实。 根据阿以冲突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其发展进程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时期):即全面对抗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政 治解决阶段。 一、阿以冲突全面对抗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分治决议"、1948年以色列国的成立和随 即爆发的巴勒斯坦战争揭开了阿以全面对抗的序幕。这一时期的 特点是阿以双方在政治、经济方面针锋相对的斗争:在1950年召 开的阿拉伯联盟理事会上通过了共同防御条约,明确规定了阿拉 伯对以共同立场,在1967年召开的第四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 进一步确定了对以色列的"三不政策"(不承认,不和解,不谈判 )。 在军事方面的激烈对抗,包括著名的四次中东战争:1948年 的巴勒斯坦战争,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1967年的"六·五" 战争,1973年的"十月战争"。 在这一阶段阿拉伯国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阿以冲突发展 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阿以冲突战略相持阶段(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埃及 前总统萨达特1977年底的耶路撒冷之行,打破了阿以双方长期全 面对抗的格局,开始了部分直接谈判。阿拉伯国家对"埃以媾和" 先是采取抵制和制裁措施,进入80年代后逐步放弃了长期坚持的 对以"三不政策",实际上就是默认了以色列的存在及其在1948年 战争期间占领的土地。阿拉伯国家在对以立场上的现实主义历史 性转变,对冲突发展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以色列仍然采取强 硬立场,甚至在1982 年发动侵略黎巴嫩战争(又称第五次中东战 争)。阿以冲突也由此进入一个冲突与谈判交织、斗争波澜起伏 的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初期,阿拉伯国家仍处于阿以冲 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后期产生角色易位,以色列逐步成为矛盾 的主要方面,主导着冲突的发展进程。 三、阿以冲突的政治解决阶段(90年代初至今)。以1991年 10月在马德里召开的中东和平会议为标志,阿以冲突进入了政治 解决阶段。阿以双方都认识到战争和对抗无法解决阿以冲突,从 而使双方对冲突的立场均有程度不同的变化:阿拉伯国家进一步 表明愿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解决冲突, 以色列也愿意"有条件"的谈判。虽然阿以之间小的冲突至今不断 ,但酿成大规模战争的因素已明显减少,特别是作为阿以冲突矛 盾的主要方面--以色列对阿战略的转变,使政治解决冲突成为这 个阶段的"主旋律"。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始的中东和平进程不是阿 以双方的应急策略调整,而是阿以冲突进入第三阶段后的逻辑发 展。因此,就其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有着不可逆转性。 以色列对阿总体战略 在长期的冲突、斗争中,以色列由西亚一隅的小国发展成为 中东地区的强国,特别是它同美国结盟的外交战略使其综合国力 得到"扩展",一改过去被动挨打的局面,成为阿以冲突矛盾的主 要方面,在中东和平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分析以色列对 阿拉伯总体战略对把握中东和平进程走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阿以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阿拉伯国家(就整体而言)远 远超过了以色列,即以色列处于劣势。但是如果就每一个阿拉伯 国家同以色列进行比较的话,以色列则处于优势地位。以色列深 知在力量对比上的这种微妙关系,特别是阿拉伯各国在自身国家 利益上的"差异性",所以在对阿总体战略上,无论在处于全面对 抗的战争环境中还是在复杂的和平谈判中,始终坚持对阿拉伯国 家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曾几何时,以色列"各个击破"的战略 在阿以冲突的战场上屡试不爽,在和平谈判中也已经多次尝到了 甜头。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的开始阶段(即确定阿以和谈的程序 阶段)以色列一直坚持同有关阿拉伯国家进行"分组双边谈判", 反对阿拉伯国家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以此来消弭阿拉伯国 家的整体优势,并使自身在"整体"力量对比中的劣势转化成在分 组双边谈判中的"优势"。此后在同阿拉伯国家的具体谈判中,以 色列为了自身国家利益始终坚持强硬立场,当同某一对手的谈判 受阻或陷入僵局时,便寻求在同另一对手的谈判中实现某种进展 或突破,从而形成对其他对手的影响和压力。去年底叙以恢复谈 判便是"故伎重演" ,而今年1月底启动的巴以关于最终地位的谈 判也恰恰是在叙以第三轮谈判无限期延期的背景下开始的。 阿拉伯国家虽然清楚得看到了其中利害关系,但终因阿拉伯 世界是由20多个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其对以政策和立场也因自 身国家利益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如果说在阿以全面对抗时期阿拉 伯国家还能够保持相对一致的"统一阵营"的话,1978年埃以签定 的"戴维营协议"则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严重分裂。90年代阿以冲 突进入政治解决阶段后,尽管阿拉伯国家之间也常有协调,但再 也无法组成对以"统一阵线",整体优势自然也就消失殆尽。 自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以来阿以和谈已经进行了9年,约旦与 以色列签定和平协议、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后,阿以和谈还剩下3组 双边谈判(即巴以,叙以,黎以)。在3组谈判中,以色列对任何 谈判对手都处于优势地位;在阿拉伯方面,叙利亚是最强的,黎 巴嫩由于同叙利亚保持着"特殊关系", 其对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叙利亚,巴勒斯坦则是比较弱小的。就此意义而言,任何 其他分组双边会谈的进展都将在客观上影响巴以谈判,使巴勒斯 坦方面承受更大的压力。 目前影响和平进程的主要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影响着阿以和谈进展,是分析中东 和平进程发展态势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阿以和谈面临的棘手问题。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以来阿 以和谈也曾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包括巴 以相互承认并签署了《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原则宣言》(1993年) 、《开罗协议》(1994年)、《奥斯陆宣言》(1994年)、《塔 巴协议》(1995年)、《希伯伦重新部署协议》(1997年)、《 怀依备忘录》(1998年)、《沙姆沙伊赫协议》(1999年)等一 系列重要协议,以及1995年以约签定和平条约、实现关系正常化 等。但从总体来看,已解决的基本上属于相对次要的"外围"问题 ,而遗留下来的问题则是更棘手的核心问题。例如巴勒斯坦在本 土建国与其疆域划定问题、耶路撒冷问题、戈兰高地问题、水资 源问题、巴勒斯坦难民以及犹太移民定居点等都是十分敏感的问 题,涉及到阿以各方自身国家利益,必然是锱铢必较,本身就增 加了谈判的难度。有的问题(例如耶路撒冷问题,它不仅是犹太 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伊斯兰圣地,涉及到世界穆斯林的情感问 题,阿拉伯国家还专门成立了耶路撒冷委员会)恐怕还不完全是 双边谈判可以解决的。 ——双方在力量对比上悬殊造成的困难。弱者在谈判中没有 讨价还价的筹码、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强者同样很难心甘情愿 地交还曾经用武力、甚至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夺取的土地等既得 利益。尽管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支持, 1988年在阿尔及尔宣布建国后已经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正式承认, 但却苦于没有实力:迄今为止尚未明确其疆域、没有正式定都, 也没有正规的军队,甚至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 也正因为如此,阿拉法特多次宣布要在巴勒斯坦本土建国。而巴 勒斯坦问题恰恰是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巴以谈判中将涉及诸多 敏感、棘手的问题。这种"理与力的背离"状况,使巴勒斯坦在这 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法律程序上的障碍。1980年以色列议会曾通过立法宣布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一年后又通过了在戈 兰高地实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从立法上完成了对两地的"吞并" 。1999年1月,以色列议会又三读通过"戈兰高地法案"。该法案规 定,以色列从戈兰高地的任何撤军行动都必须得到议会批准并经 过全民公决通过后方可实施。以色列是实行议会民主制国家,也 是中东地区法律体系比较健全、民主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那么在 阿以和谈中所涉及的耶路撒冷问题和戈兰高地问题就必须面对以 色列业已存在的立法和法案。这就意味着以色列如果不通过新的 立法(至少是立法修正案)或全民公决,任何一届政府也无法解 决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问题。而在目前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仍很 强大的情况下,恐怕很难顺利清除法律程序上的障碍。 ——以色列执政联盟面临司法调查的麻烦。今年1月27日以色 列总检查长宣布,就以色列执政联盟"只有一个以色列"涉嫌在去 年大选中非法收取巨额捐款一事展开司法调查。自然也使人们想 起当年右翼势力为了牵制拉宾,对其夫人在国外存款(据说只有 2万多美元)问题进行调查。此前,以色列国家审计总长向议会提 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巴拉克和他的助手利用某些"非赢利组织 "筹集竞选经费,严重违反以色列有关法律。并据此要求对"只有 一个以色列"联盟处以1370万以色列谢克(约350万美元)的重罚 。有报导说,实际上以色列各政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非法筹集竞 选经费"问题。但在中东和平进程正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对以 色列执政联盟进行司法调查,就很难排除"党派斗争的色彩"对和 平进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当然它也反映出以右翼在国内仍有相当 大的势力。 此外,还应该看到,尽管美国是推动和平进程的主要外部力 量,但它既无法做到"大包大揽",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无意如此。 更何况克林顿总统任期已近尾声,美国国内通常称此类总统为"瘸 鸭",不仅指政治路程不会走太远,其政治影响也要"打折扣"。 ********** 综上所述,去年叙以谈判在中断多年后再次恢复、今年巴以 关于最终地位的谈判再次启动,使陷入僵局的和谈走出"死胡同" 、"和平列车"继续前进,当然是好事。但是,由于目前面临的问 题个个都十分棘手,所以叙以谈判因安全安排和戈兰高地撤军承 诺等方面的分歧严重而中断,巴以双方先后进行了约20次关于最 终地位的公开或秘密谈判也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客观地讲 ,中东实现全面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叙以谈判、还是 巴以谈判都有许多十分棘手的问题有待双方通过谈判、讨价还价 、妥协才能解决,期间的艰辛、曲折、甚至反复在所难免。而现 有时间表期限内恐怕很难全部解决文中提及的所有棘手问题,如 果能达成某种框架或原则协议就已经是十分可观的成果了。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
大家说说下一步的中东局势及走向会如何?
美国定点在巴格达机场清除掉了伊朗革命卫队一位举足轻重的将军,让美国和伊朗剑拔弩张的僵持局面,进入了战争的前奏。如果美国和伊朗双方继续这样"礼尚往来"地硬拼下去,那中东的局势及走向极可能就是伊朗战争的爆发,美国将纠集其盟友国家,即以色列、沙特及亲美的海湾国家,对伊朗进行海陆空立体攻击,旨在推翻伊朗现政权。而德黑兰政府也不会坐以待毙,会倾举国之力进行抵抗,与之遥相呼应给与支持的有叙利亚政府军、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武装、黎巴嫩的真主党及巴勒斯坦军事力量、也门的胡塞武装,或许还有阿富汗的塔利班。而这一局势走向,正是国际社会不希望看到发生的。所以,在国际社会的努力斡旋协调下,如果美国和伊朗能自我克制的话,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那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但是,从目前伊朗的强硬态度看,避免大战发生的期望还是不易乐观的。
大家说说下一步的中东局势及走向会如何?
和平中掺杂着冲突,看世界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向好和平就可持续,如果经济下行,冲突将不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