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俄罗斯在受到美国威胁撤军委内瑞拉时,俄再发强硬立场将会继续派驻军队?
瓜伊多已经定下在4月6号进行“夺权运动”,目前正在到处扇动群众,还发表了演说,内容是“他组建的新政府将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解决吃饭问题,让每个人都吃饱饭。”
“让每个人都吃饱饭…………”这个目标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团结一致搞发展,几年时间里就可以解决,瓜伊多这是卖拐了啊。
他们反对派,反对了十几年,让国家动荡,不让国家专心发展,是他们自己制造了这个问题,然后用他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作为条件欺骗人心,这就是传说中的欺世盗娼。
就像现在的伊拉克一样,美国制裁了萨达姆十多年,制造了伊拉克贫穷,然后推翻萨达姆后,解除经济制裁,伊拉克经济马上增长八倍,然后一群人在那里欢呼说这就是民主。
有一句老话说的好“解绳还需系绳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困境是他们搞出来的,他们当然能解决,解决后还要让那些被他制裁出的困境中受苦受难的人感恩戴德,只能说他们可能觉得这个世界读书的人少,好欺骗!
瓜伊多应该说他组建的新政府可以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霸主,不然都是玩弄政治,愚弄民心。
由于瓜伊多准备进行夺权行动,而美国又支持瓜伊多,在这段时间内,委内瑞拉的局势将会进去一个紧张的阶段。
而这个阶段是马杜罗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由此俄罗斯在这段时间内想不对美国强硬都不行。
俄罗斯只有通过发表强硬的态度,才能让马杜罗和他的支持者团结一致,无后顾之忧的应对瓜伊多的挑战!
如果俄罗斯在这个时候表现的懦弱,会让马杜罗以及他的支持者士气涣散,在应对瓜伊多挑战时不敢施展手脚,有可能会陷入更多的被动状态,到时候说不定还真让瓜伊多成功了。
美国目前在委内瑞拉的纲领就是“和平过渡”,而瓜伊多发动的这次夺权运动就是实现“和平过渡”的最后机会。
假如瓜伊多在这次运动中失败,那么美国的“和平过渡”计划就宣告破产。
一旦美国的“和平过渡”计划破产,那么接下来美国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放弃推翻马杜罗,另外一种是使用武力推翻马杜罗。
但是这两种选择都会让美国面临困境,如果放弃推翻马杜罗,那么意味着要抛弃瓜伊多,这会影响美国的国际声誉,以后谁还敢跟他混,听他的教唆。
可是美国要动用武力推翻马杜罗也没那么容易,一个是俄罗斯已经有军人在委内瑞拉,美国选择武力干涉,俄罗斯也会跟进。
另外一个是国际社会反对使用武力干涉委内瑞拉,不但欧洲不同意,连利马集团内部的拉美国家也不同意。
可以说,这可能是瓜伊多最后一次推翻马杜罗的机会,如果这次失败了,瓜伊多很难再有机会推翻马杜罗。在这么关键时刻,不但俄罗斯要表现强硬,所有支持马杜罗的国际朋友都会有所表示,也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帮马杜罗最大限度的抵消来自外部的压力,同时对瓜伊多施加相应的压力。
瓜伊多威胁如果不成功,他将会启动宪法187条,引美军进来干涉。你怎么看待俄罗斯在受到美国威胁撤军委内瑞拉时,俄再发强硬立场将会继续派驻军队?
可以说,美国试图全方位施压,促使委内瑞拉变天这事,被俄罗斯给截了胡,这是美国反应激烈的原因之一。其二是,俄罗斯这次公然军事进入美国的传统后花园,类似于古巴危机事件,让美国变得极为不适。
美国在委内瑞拉原计划是以外交、舆论、经济、政治、内部破坏等非战争手段促使委内瑞拉实现变天,虽然天天喊着军事介入,但更多只是作为一个军事讹诈手段而已。然而,俄罗斯捷足先登,抢于美国之前将军事力量进入到委内瑞拉,基本上来说已经破坏了美国的政策进程。
99人军事小组人数虽然不多,但代表的是俄罗斯的国家意志。
这99人将有效的缓解马杜罗受到的美国军事等各方面压力,也将促使委内瑞拉军方军心稳定。基本上而言也能抵制美国精心在委内瑞拉制造的舆论、心理、外交等各方面压力。
◎俄罗斯在委内瑞拉问题上立场强硬。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此举,会使美国在选择军事介入方案上,变得投鼠忌器。因为美国要是组织军事力量介入委内瑞拉危机,俄罗斯也有可能派遣更多的军事力量介入,虽然在委内瑞拉,俄罗斯处于客场,处于劣势。但在美俄眼中,全球一盘棋,俄罗斯在全球其他地方拥有许多遏制美国的筹码。
俄罗斯此举更重要的是让南美国家如哥伦比亚、巴西开始慎重考虑要不要提美国打头阵了,南美国家不惧委内瑞拉,但俄罗斯的分量和国家意志,是他们需要考虑和顾虑的。
也就是俄罗斯基本上以区区99人的军事小组影响了当下委内瑞拉危机博弈中天平的倾向。这就是美国为何会反应如此激烈。
当然,美国强烈反弹,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罗门主义。美洲是美国的美洲,美国对这个观念根深蒂固。拉美左翼层出不穷,实际上和美国的该理念有很大关系。美国可以在乌克兰搞颜色革命,可以考虑在乌克兰建立军事基地,但俄罗斯甚至其他非美洲国家就不能在美洲有影响力存在,这就是美国的逻辑。
这是几百年来美国根深蒂固的逻辑。所以当俄罗斯突然军事出现在委内瑞拉,美国方面的第一反应就是愤怒,这种条件反射就跟狮子护食时的反应是一样的。
◎俄罗斯后续将接连出招以表示其在委内瑞拉的强硬立场。
至于俄罗斯方面强硬的表示,一旦委内瑞拉政府有需要,则将继续向委内瑞拉派遣军事力量。这只是俄罗斯和美国打口水战的日常对话而已。当俄罗斯第一批99人军事小组出现在委内瑞拉,俄罗斯该行为就已经向美国表明了俄罗斯介入委内瑞拉的决心,既美国一旦选择军事方案,俄罗斯将继续投放兵力。
委内瑞拉局势倘若真发展到了美国要军事介入的情况,俄罗斯是否真会继续投放兵力和美国硬碰硬,这个实际上很难说。但在处于双方战略试探阶段的当下,态度是必须明确且要强硬的,气势上是谁也不能先被压倒的。你怎么看待俄罗斯在受到美国威胁撤军委内瑞拉时,俄再发强硬立场将会继续派驻军队?
我们认为,这次完全是美国人找错了恐吓的对象:自1990年建国以来,俄罗斯不是被美国吓大的,而是在与美国的对峙打斗中,由弱变强一点点成长壮大的。
在委内瑞拉危机中,俄罗斯号准了美国人不敢出兵的脉,所以在一开始只是看热闹,并没有直接介入。但在几次大规模停电事故发生后,民怨沸腾,马杜罗政府已经有些惊慌失措,让普京闻到了死亡的味道。尤其是巴西总统朝拜特朗普后,原来一直反对军事干涉委国内政的巴西军方首脑,也去美国拜码头,开始祭出军事威胁的论调,让俄罗斯必须未雨绸缪,不得不防备巴西和哥伦比亚这些打手们,在中了美国的蛊惑后而胡来。
于是,普京派出百名官兵进驻委内瑞拉进行试探,果然如冷水滴入滚开的油锅,引发油滴飞溅。但如果认为这一百人是抗击外国入侵的,那就是开玩笑了。毕竟他们是人,既不是金刚侠,也不是美国队长,里面还有负责网络安全的技术人员。但派兵后的变化还是有的,至少委军方的S300阵地开始重新调整部署,面貌换新颜,威力大增。这才是美国最忌讳的变化,给美国突然袭击制造巨大困难。
更有传言,派来的士兵里有不少是来自叙利亚前线。世人皆知,叙利亚是美国人的伤心地,在占尽优势后,由于俄罗斯人的强行介入,在短短四年就出现历史性反转,让美国的投资全都打了水漂,如意算盘被砸碎。
可叙利亚毕竟离美国很远,周围还有沙特土耳其和以色列继续替美国捣乱,所以即使叙利亚国内真稳定了也翻不过天。但委内瑞拉就在美国人的后花园,按照白胡子博尔顿的说法,整个西半球都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岂能容俄罗斯人看上一眼"?
而现在已经不是看了一眼那样简单,而是俄罗斯竟然派了大兵进驻,怎么能不让美国人心慌意乱?
但忙中出错,博尔顿把古老的又极其反动的“门罗主义”,从坟土堆里请了出来。而这不仅让俄罗斯不认账,就连欧洲西方国家也有怨言。因为当年美国就是打着这个旗号,把欧洲势力也赶出了西半球,让西班牙等国至今还咬牙切齿,咒骂美国的贪婪。
所以,俄罗斯就是看准了这个缝隙,派兵进入委内瑞拉,既打压美国人的戾气,也警告巴西等周边国家不要胡来,甚至还替老牌儿欧洲国家出气,让他们也对普京挑大拇指:够爷们,赞👍。
我们一直认为,在与美国的博弈中,俄罗斯擅长打巧战,打神经战。普京知道自己的国力无法与美国硬拼,也知道委内瑞拉国内局势很复杂,本就一时难以解决。更知道,如果美国被逼急了,真要翻脸操刀上阵,上帝也拦不住它的疯狂和癫痫。
所以派出这一百人是点到为止。请相信,俄罗斯绝不会派自己的人,替马杜罗打仗,只是希望通过刺激,让美国人清醒一下,这世界还不能是美国人一手遮天。
普京希望特朗普能够认识到:委内瑞拉危机终究要靠委内瑞拉人自己解决,外人指指点点,就是添乱。外人越俎代庖,就是引火烧身。
你怎么看待俄罗斯在受到美国威胁撤军委内瑞拉时,俄再发强硬立场将会继续派驻军队?
对于美国反感俄罗斯派驻委内瑞拉的军队很容易理解,毕竟这让美国试图推翻马杜罗政府的计划遇到了严重阻碍。俄罗斯军队的出现就已经让马杜罗获得了更多的人身安全,尤其是在21日瓜伊多的幕僚马雷罗被捕,导致刺杀马杜罗的行动彻底失败。面对这样的形势俄罗斯要保证马杜罗不被暗杀,阻挠美国推翻马杜罗政府。▲扎哈罗娃
因此俄罗斯在本月24日派出近100名军事人员进驻委内瑞拉,同时带去了35吨物资,至于这些物资是军事还是民用就不得而知了。显然俄罗斯的行动大大出乎美国意料之外,这也大大的打乱了美国的行动计划。那么美国表现的恼羞成怒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甚至指责俄罗斯是军事入侵。搞笑吧,俄罗斯是被邀请去的,怎么成了军事入侵?▲安-124运输机
美国驻委内瑞拉特别代表艾布拉姆斯3月29日警告俄罗斯等国,不要向委内瑞拉派遣军队和输送军事装备。而在这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副总统彭斯在27日也发表了措辞强硬的指责,并且要求俄罗斯撤出在委内瑞拉的军事人员。因此在28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强硬表态,“俄不会撤出军事顾问,只要马杜罗政府需要,俄将继续在该国派驻军事顾问”。
俄罗斯之所以要这样强硬,就是要通过强硬的态度来恐吓住美国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俄罗斯派驻的100名军人不会参与委内瑞拉的内政,但是一定会帮助委内瑞拉提高国防能力,尤其是俄罗斯的武器装备操作与战术运用。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委内瑞拉保卫国家领空领海以及领土的安全,同时还能保证马杜罗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安全。
另一方面只要马杜罗政府不倒,美国的目的就无法达到。毕竟美国不采用非常规手段或者军用手段,那么马杜罗就会相对安全。而对于国内的瓜伊多而言,显然没有军队的支撑也闹不出太大的乱子。那么俄罗斯的目的就是显而易见,就是保护马杜罗政府,这样才能保证俄罗斯在委内瑞拉的利益,同时也能破坏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马杜罗
显然美国对于俄罗斯派驻委内瑞拉军事力量极为反感,就已经说明了俄罗斯抓住了美国在委内瑞拉问题上的要害。那么恐吓和胁迫美国方面,自然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那么发出一些威胁性的话语也就不足为奇了,只不过是在委内瑞拉问题,美俄的缠斗才刚刚开始。(淡然小司原创)欢迎大家留言评论,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怎么看待俄罗斯在受到美国威胁撤军委内瑞拉时,俄再发强硬立场将会继续派驻军队?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古代官员官大于民的特权,但用这句话来形容美国“霸权特权”也很贴切。美国在全球范围地都建有军事基地,甚至核武军事基地,为何就不准许其他国家建军事基地呢?国际法中哪条哪款只允许美国建立军事基地的呢?难道只有美国需要安全其他国家不需要安全吗?
美国欲借实力威胁俄罗斯退出委内瑞拉,但它忽视一个重要问题:俄罗斯具备在三十分钟的时间内用导弹毁灭美国和欧洲的实力。仅凭这个能力,俄罗斯就没有理由惧怕美国的威胁。
俄罗斯真正担心的是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经济进“狼群围困”,为了不得罪美国,俄罗斯忍了很多年,从叶利钦到普京,在执政之初他们都没有放弃加入西方阵营,但西方特别是美国不会接受一个拥有独步天下核导武装的俄罗斯。不管俄罗斯走亲西方之路还是走自己的路,西方都不会接受俄罗斯,正如梅德韦杰夫前两天说的,“西方和美国永远不会接纳俄罗斯”。
正因为看透西方的本质,三次申请入北约未果的俄罗斯果断放弃“捧西方”的政策,并从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事件开始走自己的强国之路,并公开与西方说不(给美国和北约划红线)。强大的俄罗斯只有不对西方鞠躬,西方才会承认俄罗斯的利益。如今的俄罗斯的权力中心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才强硬驻军委内拉。只有给得寸进尺的美国和西方势力一点颜色看,他才知道北极熊也是惹不起的。
俄罗斯已下定决心与美国抗争到底,哪里有需要,俄罗斯将会出现在哪里。俄罗斯只要用敢战的姿态对得美国的军事霸权才能达到束缚美国双手的目的。可以预见,以后美国的手伸到哪里,只要受到邀请,哪里将出现俄罗斯的身影。
美国终将为了自己的利益与俄罗斯妥协,不然美国将寸步难行。美国想任意在世界上呼风唤雨的时代或将因俄罗斯的强硬而终结。叙利亚和委内瑞拉斗法已经揭穿了美国纸老虎形象,新的世界秩序或将重新建立。
大家还记得去年发生在沙特的“记者卡苏吉被害事件”吗?当时倍感压力沙特王储就曾经邀请俄罗斯驻军沙特。王储为何产生邀请俄罗斯驻军沙特的想法呢?原来沙特王储看到美国和西方始终都不敢跨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和叙利亚划定的红线之故。而今天马杜罗也正是看上了这一点。当然,作为能源出口型国家,委内瑞拉的命运与俄罗斯非常的相近,要想不被美国和西方摁位命脉,只有起来抗争,当俄罗斯真的生气之时,美国和西方列强也只能退缩。
(全文完)欢迎评论关注点赞!
你怎么看待俄罗斯在受到美国威胁撤军委内瑞拉时,俄再发强硬立场将会继续派驻军队?
100名俄罗斯军人和一个俄罗斯将军,虽然人数不多却极具象征意义。
这既是俄罗斯为了履行2001年与委内瑞拉的军事合作,在该国寻求军事基地。也是为了表达对马杜罗政权的支持,对他提供军事保护。
实际上,只要俄军往委内瑞拉一站,美国对委内瑞拉发动军事干预的事情基本上就不会发生。当然,军事干预委内瑞拉连美国国会都不赞同。在俄罗斯向委内瑞拉派遣军人后,欧盟,巴西和美国对俄罗斯进行了指责,他们声称俄罗斯是在“入侵”委内瑞拉,要求俄罗斯从委内瑞拉撤离。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委内瑞拉事务代表艾布拉姆斯在29日警告俄罗斯,要求他们撤出委内瑞拉。而国家安全助理博尔顿也在推特上威胁俄罗斯,称美国会采取一切手段让俄罗斯从委内瑞拉撤军。
实际上,俄罗斯进入委内瑞拉并不违反国际法,俄罗斯受到委内瑞拉政府的邀请进入该国,程序正当。如果俄罗斯的行为叫做“入侵”,那么美国在全世界的上百个军事基地又如何解释?在俄罗斯,不管是左翼,统俄党还是右派,不管是高层政治家还是普通民众,都认为应该支持马杜罗政权。原因很简单,俄罗斯在委内瑞拉投了很多钱,提供了不少军事援助,马杜罗一旦被推翻这些东西就付诸东流了。更何况委内瑞拉是全世界知名的亲俄国家,俄罗斯保护委内瑞拉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为自己的朋友站岗。
所以,在俄罗斯政界,保护马杜罗是当仁不让的共识,俄罗斯政治家们在其它问题上可以撕来撕去,但在委内瑞拉问题上一致对外。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利亚.扎哈罗娃说了,俄罗斯不会因为其它国家而改变立场,只要马杜罗有需要,俄罗斯将继续派遣军队为他提供保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