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在重庆酉阳还是湖南常德?

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的桃花源?

湖南省常德桃花源旅游区,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

桃花源是旅游胜地,全票128元/人,放时间:8:30~17:30四季皆宜。桃花源景区有:五柳湖,奏溪,桃花山,秦谷,桃花源古镇,桃川万寿宫,桃花源记大型实景演出等。

桃花源在重庆酉阳还是湖南常德?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桃花源,远离纷争之地也;世外桃源,言下之意,出世之地,而非入世之土。而今之桃花源,无论重庆酉阳,湖南常德,皆早已人口稠密,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然而,作为一个常德桃源县人,我还是替家乡说两句吧。其实对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归属,常德人是有底气的。原因很简单,“武陵人, 以捕鱼为业”嘛。常德市桃花源地处武陵山脉,紧邻洞庭湖平原,水系发达,鱼米之乡,且久有武陵郡之称。这个地方的人,不叫武陵人,哪个地方的人,叫武陵人?中国还有第二个武陵山脉吗?

再者,以捕鱼为业,必定水流深稳;有山有水有河流,还得山清水秀,这个地方显然是丘陵与平原的接壤之处。而常德,正是洞庭湖平原拥抱武陵山脉的地方。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岂是想山寨就能山寨得了的?

然而,常德人需要反思的是,为什么就是被山寨了呢?“常德桃花源为什么会被人山寨?”,这是一个比争名分更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没人山寨张家界?没人山寨凤凰古镇?你一早做得好,名副其实,还会有人山寨吗?还不是因为自己之前做得不够好,所以会让人觊觎桃花源的名号!

但愿,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吧。期望最近常德人的努力,不会再让陶渊明泉下羞愧了。否则,一篇流传千古的《桃花源记》也是帮不了忙的。

桃花源在重庆酉阳还是湖南常德?

你们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在哪儿吗?湖南常德?重庆酉阳?No!就在我们大辰溪!震惊吧?听我们辰溪网友“田园牧歌”娓娓道来吧。

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记述的“晋太元中”桃花源,风景如画,宾至如归,“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千百年来成为人们的心灵家园,以至于很多地方迁强附会,争认桃花源。

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记述的“晋太元中”桃花源,风景如画,宾至如归,“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千百年来成为人们的心灵家园,以至于很多地方迁强附会,争认桃花源。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在寻找“桃花源”,希望能一睹“桃花源”的风采。桃花源也一直存在于人们的梦中。从古地域特征、水文特征、地形地貎、人文特征来看,辰溪的田湾就是人们梦中的“桃花源”。

一、从古地域特征来看

首先,发现桃花源的是乘舟捕鱼为业的武陵人。秦设武陵郡,相应的区域就是今天的大湘西地区。但几经变迁,以武陵为名的区域相应缩小。多种史料记载,东汉时,辰溪相单程起义,东汉朝庭先后派遣威武将军刘尚、谒者李嵩、伏波将军马援三征武陵。这时的武陵仅指今天的沅陵,泸溪和辰溪的沅江两岸。威武将军刘尚至武陵后军营就设在辰溪的潭湾,潭湾至今留有刘尚城遗址。刘尚战死在辰溪潭湾,葬于辰溪县城对岸大酉山;马援战死沅陵壶瓶山。东汉三征武陵的主战场就在沅陵、泸溪、辰溪的沅江两岸。东汉时认定的武陵就是今天的沅陵、辰溪、泸溪的沅江两岸是无疑的。距此三百三十年后的“晋太元中”的武陵就是指这一区域,辰溪县的田湾正好处在这一区域的中心地带。况且沅水河段从辰溪至沅陵县城这一带河流相对平缓,适合个人乘舟捕鱼为业,沅江其它河段多水流湍急,个人乘舟捕鱼为业难度很大。

二、从地形地貎特征来看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一记述说明渔船只能到山洞门口,从洞口隐约见出口若有光,山洞长度应有300米左右。

从田湾到孝坪镇至沅江边有一条小溪,从孝坪流入沅江全长约五公里,水流平缓,适宜行小渔船。这条小溪在田湾段称为干溪,发源于田湾镇县场的高山地带,因田湾一带属石灰岩地形,晴天水渗透到地下,溪是干的,雨天小溪才能见水,而小溪流过田湾洞子后,在孝坪一方则溪流澈澈,常年不断,是鱼类生活的天堂。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从沅江至孝坪洞子门口,这一溪段还能行小渔船,常能捕到各种鱼类。因当地属产煤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大量开采煤矿,致地壳受到影响,水位下移,2000年后沿孝坪镇这一段小溪也变成了干溪,现在已经小船不能通行了。

孝坪洞子长约300余米,是孝坪通向田湾的唯一通道。从孝坪通往田湾的洞口自然形状是极狭窄的,只能容纳一人爬行进入,进入洞内后逐渐宽敞,符合“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记载。 位于田湾一侧的洞口高达20余米,宽约40米。该洞大概是直的,全长约三百米,从孝坪一侧的洞口见田湾一侧洞口,“仿佛若有光”是自然的。

抗战初期,国民党第十一兵工厂迁入孝坪,当时这个洞非常神秘,无人敢通行。为了运输方便,联通通过田湾的湘黔公路,蒋介石亲临视察,决定了拓宽孝坪一侧的洞口,修通孝坪至田湾的公路,保证抗战弹药的运输。所以现在位于孝坪一侧的洞口能通行车辆,但对比田湾一侧洞口“豁然开朗”,仍然小得多。

田湾坪地有三千亩良田,有源源不断从县场等高山地带流入的泉水的自流灌溉,这里旱、涝保收,自然条件足以养活上千人口,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好地方。且四面临山,故自称“来此绝境”。 

田湾虽近辰溪,但自西汉至1953年前一直属沅陵县辖区。由于特殊地理位置,这里沅陵看不到,辰溪管不着,自然成了远离战乱,是没有兵役、赋税的天堂,“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所以,当捕鱼者离开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从族群特征来看

千百年来,孝坪田湾一带的原居民是瓦乡族人。据相关资料记载,唐代以前,湘西人烟稀少,虎豹成群。相关专家调查,瓦乡族是春秋时期从陕、甘迁入湘西的一个民族。他们自称“果雄翁”,对内交流讲瓦乡话,自称“讲乡”;对外交流讲汉话,称“讲客”。这是一个神秘的民族,在湘西多个少数民族中,是唯一不会巫、蛊术而至今保留独特语言体系的民族。可以认定这个民族不是湘西的原居民,正好吻合“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说。现在仍有大量的瓦乡族人居住在田湾附近的板桥乡、船溪乡,保留独特的民族风情。在孝坪、田湾一带的基本汉化了。

瓦乡族人的热情友好、豪爽大方,至今仍保持这一优良传统。如果你现在有幸走进瓦乡族人的家里,肯定能享受贵宾待遇,不亚于进了一次桃花源。

沅江从辰溪至沅陵河段长一百多里,其间数百条小溪汇入沅江,古人要想从这一百多里的数百条小溪再上溯五公里找到“桃花源”,无异于大海捞针。所以古人从此后再未找到“桃花源”,情有可原。

渔人虽“处处志之”,但当时是四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但“太守遣人随其往”时,应是六月雨季后了,每年雨季,这条狭小的溪流集雨面积宽,溪水暴涨,“处处志之”肯定冲得无影无踪。

因此,从古地域特征、水文、人文、地形地貎等综合要素来看,辰溪县田湾就是当之无愧的桃花源。

桃花源在重庆酉阳还是湖南常德?

鄙人考察对比过重庆酉阳桃花源、湖南常德桃花源。论历史上名人吹捧,当数常德桃花源。然进行综合评判,则酉阳桃花源更接近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是酉阳在古代九州之中属于荆州地域,并非梁州地域。酉阳自古西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建县以来,一直属于武陵郡,切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二是酉阳桃花源位于武陵大山之中,便于避世,切合“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三是酉阳桃花源与《桃花源记》描述意境极其吻合,《酉阳直隶州总志》记载其“与渊明所记桃花源者,毫厘不爽。后世因桃源隶湖南,求其地而不得,遂以所谓逃船洞当之。而洞在大江之滨,自战国时,楚师入滇以来久为通衢,何至见而复失?通儒用是斥其附会,或并以《桃花源记》为先生之寓言。”《四川通志》也载“酉阳于汉属武陵郡之迁陵地,渔郎之所问津,安知不在于此?”……理由还有若干条。

桃花源在重庆酉阳还是湖南常德?

人间仙境桃花源是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作者虚拟的一个美境,这里的人间天堂,作者当时应以湖南常德桃源县一处风景民风作题材书写,后人有,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但年代久远,作者又没有注明地址,重庆酉阳也类似桃花源的地方,这并不奇怪,是美好的向往,我个人觉得,我们的国家现在处处是桃花源,人人安居乐业,人们都幸福美好的生活。

桃花源在重庆酉阳还是湖南常德?

【桃花源】在湖南桃源县城西南十五公里水溪附近,传说因晋陶潜所作《桃花源记》而得名。该处依山面水,芲松翠竹,风景优美,唐时已建有寺宇楼阁。宋代以后,从沅江畔至桃花源山出现大量建筑群。明清两代,历经兴废,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行修缮,增建旁阁。现后景观有集贤祠、挑花观、蹑风亭、方竹亭、《桃源佳致》碑等。【集贤祠】始建于唐,原为靖节祠,供陶渊明像,宋以后增祀韩愈、苏轼、王安石等,改名为集贤祠。现存祠宇为清代重建,祠内壁上嵌有《桃花源记》石刻。【蹑风亭】为两层方亭,回廊环抱,造型美观。【桃源佳致】碑系唐刘禹锡手笔,原碑已毁,现存碑为清光绪十八年纂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