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大槐树还有吗?可以介绍一下它吗?
山西省洪洞大槐树,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至今到明朝有600多年了。
明朝时期,连续的战乱,导致省内缺少劳动力,很多耕地肥沃的土壤荒废,山西在战乱中受影响较少,而且山西有大量的劳动力,却没有足够的土地。
明朝初期,为了稳定政局,增强国力,朱元璋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移民屯田,开垦荒地”,当时明朝的时候,所有的移民,都在这个大槐树下集合。
山西做移民的地方最合适,不仅山西人丁兴旺,而且风调雨顺,其他省人也来到了山西,因此山西地少,人多,生计难,又从山西输出大量的人口,前往河北,河南等地,所以在大槐树下集合移民。
当年的大槐树,已经不在了,石碑大愧树还在,石碑一共高一丈零五,宽两尺四寸。
汉代种的树,明朝长得悠悠葱葱,明朝末年在旁边汾河发生了一场大水,把大槐树和广济寺冲毁了,只剩下石碑。
山西洪洞大槐树还有吗?可以介绍一下它吗?
很小的时候,就听家里老人说我们祖上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的,洪洞大槐树就在心里扎根了。后来长大离开家,曾遇到过一些山西人,尤其是去年遇到一个山西洪洞县的哥们,跟他聊起了大槐树。他笑笑,说一个符号而已,劝你别去看了。
1.大槐树移民是咋回事?
明朝初年的大槐树移民,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次官方组织的移民事件了。持续时间长达50年,涉及1230个姓氏。据统计,今天13多亿人口中,至少有1亿人是当年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次大规模移民呢?
中华大地经历了元朝近百年残酷野蛮统治,加上各类自然灾害,元末明初的几十年战争,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中原地区的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已经十室九空,连地都没人耕种了。
这时的山西,却因为没有作为战场,加上又风调雨顺,人口增长很快,且有大批灾民涌入。为了恢复生产,从朱元璋开始直到儿子朱棣统治期间的50多年里,不断从山西强行迁移人口去京、冀、豫、鲁、皖、苏、鄂、湘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
2.当年大槐树今何在?
当年大槐树的位置,具体在今天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根据史料记载,这颗大槐树是汉朝时栽种的,至今有1800多年历史。在600多年前的那次大移民事件发生时,已经是一颗有着1200年历史的古树。由于树龄长长得又茂盛,周边人们都将大槐树作为地标,后来在移民后随着岁月久远,人们可能已经记不得自己的故乡具体在洪洞县哪个地方,但是都记得那棵大槐树,所以洪洞大槐树就成了1亿人对先祖的标记。
今天,在洪洞县有个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景区内有一棵看起来很粗壮的大树,旁边有个碑写着“大槐树”三个字。很多人在这里参观拍照。千万被被眼前假象欺骗,这不是原来的大槐树,只是个仿冒的艺术品而已。不要停留参观,继续往前走。
原来的那棵大槐树早就在清朝的一次洪水中被冲走了,现在在景区有个“古大槐树处”的碑,就是当年大槐树生长的地方。在碑的旁边还有几棵大槐树,也立有石碑,上面写着“二代古槐”“三代古槐”。
据说这“二代古槐”是从当年被冲走的那棵一代古槐树的根发出来的,距今也有400多年历史。“三代古槐”则是从“二代古槐”的根系滋生出来的,也有近百年历史。
这些一代一代生根繁衍的古槐树,正像是那些从大槐树下被迁走的移民,在中华大地上一代代扎根发芽到处繁衍。
在看本文的人,有多少跟老张一样,是大槐树下走出的子孙后裔呢?
山西洪洞大槐树还有吗?可以介绍一下它吗?
此刻正在手机前的你,不管你是哪里人,也不管你身在地球哪个角落,只要你是中国人,你的先祖很可能就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
所以在中国民间,特别是中国北方,世代都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
在今天,全球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人的先祖是来自洪洞大槐树下。所以这里也是中国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
那么,你了解这段历史吗?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当初从大槐树下到底走出去了多少人?你家先祖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吗?现在这里的大槐树还在吗?
带着这些问题,接下来便随我一起,共同踏上一段寻根祭祖之旅。
先简单了解一下关于“山西洪洞大槐树”的基本情况。山西南部有个洪洞(tóng)县,这个地方在西周时期名叫“杨侯国”。后来秦朝统一六国后就开始设县,名为杨县。到隋朝时就改名为洪洞,沿用至今。
洪洞县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天下故乡,华人老家”。因为这里是中国历史上从宋朝一直到清朝几次大移民的祖居地。
洪洞县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叫做广济寺,建于唐贞观年间。在寺庙旁边,有一株现在被称为“根祖”的大槐树,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几次移民就是从这株大槐树下集合,然后走向神州大地。
山西洪洞大槐树,是怎么成为“天下人的故乡”的?北宋末年,女真大军攻克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有部分宋朝皇室幸免于难,南迁建立了南宋政权。同时,包括洪洞的在内的许多北方百姓也纷纷南迁,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人口大规模南迁,也被称为第三次衣冠南渡。
此后,到明朝朱元璋、朱棣当朝的半个世纪,就组织了长达数十年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大迁徙。
在这几十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就发生史上最大规模的官方移民18次,百姓们纷纷从这里出发,迁往江苏、安徽、北京、河南等全国共18个省,500多个县市。移民涉及1230个姓氏。
经过600多年的繁衍生息后,从大槐树下迁往全国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全球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所以这里才被称为“天下故乡,华人老家”。
古代移民在大槐树下集合出发
为什么要从这个地方移民到全国去呢?在这里,我们重点以明朝洪武、永乐年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大迁徙来说。
1、战乱和屠杀使中原各地十室九空。
宋朝灭亡之后,由少数政权元朝统治了中国。元朝的统治时间只维持了98年,也算是一个比较短命的王朝。
到元朝末年的时候,国内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同时还天灾不断,民不聊生,使河南、河北、山东等中原地区道路几乎被尸体阻塞,人烟断绝。
于是全国各地反抗元朝暴政的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同时元朝统治者也出动大量精兵对农民起义进行残酷的镇压。
元朝统治者的军队每攻下一座被农民军占领的城池,就会肆意屠城,杀得中原大地血流成河,十室九空。史料中诸如以下的记载多不胜数——
《元史脱脱传》:(元丞相)“脱脱破徐州,遂屠其城。”
《元史顺帝本纪》:(元军)“粮绝劫民财、掠牛马、民强壮者令充军,弱者杀而食之。”
《元史顺帝本纪》:(元军)“拔其地、屠其城。”
在十几年的战乱和元朝统治者的残暴屠杀之下,河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地的百姓被杀得十不存一。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江苏诺达一个扬州城,当时就被杀的仅剩余18家!
这时的惨烈是毫不夸张的十室九空,在所有历史文献中,无不用“赤地千里少人烟”这样的句子来记载。
2、天灾不断,中原地区人烟几近灭绝。
元朝末年,除战乱之外天灾又是接连不断。黄河、淮河多次决堤,使中原各地百姓死亡无数,许多城邑村庄沦为废墟。
中原地区几乎每年都有特大洪水灾害,“连年水旱、田禾不收”、“禾不入地,人相食”。与此同时,中原各省及南方诸省又爆发瘟疫大灾,造成大量人口死亡。
以上种种,不收兵乱屠杀就是洪灾、瘟疫,使中原地区和南方诸省百姓非亡即逃,致使到处都是无人区,田地荒芜,寸草不生。
洪灾
3、其他地方都是荒疫兵乱时,山西却成了世外桃源。
由于天然的地理条件,在中原地区发生兵乱和天灾时,山西很少受到波及。当时的山西大部分地区都是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同各省相比,山西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旺。
元人钟迪《河中府修城记》:当今天下劫火燎空,黄河南北噍类无遗,而河东一方居民丛杂,仰有所事,俯有所育。
上面这段记载中说的就是山西。朱元璋刚统一中国,建立明朝时,当山西的人口有403.万人,比河南河北两个省的人口加起来还多。
所以,在元朝灭亡,明朝刚刚建立时,为了恢复各地的生产建设,维护统治。朱元璋便制定了从山西移民到各地屯田的战略决策,便把它看做“此正中原之急物”。于是一场声势浩大长达50余年的移民大潮就此开始。
朱元璋 剧照
从洪洞大槐树下到底迁出去了多少人?他们都分布在哪里?1、洪洞大槐树成为移民集散点。
一开始,明朝廷号召山西百姓移民到各地去的时候,即使给出了再多福利,但中国人固有的乡土情结是不情愿背井离乡的。
无奈之下,明朝廷不得不采取哄骗加暴力的手段,以洪洞大槐树为集合点,将人们或骗或押至这里,并以家庭为单位将他们编队,再用绳子将所有人拴在一起,然后集合出发。
出发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先民们齐刷刷的看着大槐树,三拜九磕,痛哭流涕。多少人泪洒大槐树,多少人一步三回头。就这样,一路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远离了故土,如同蒲公英种子洒向四方。
因为当时先民们的手上都是被官兵绳子绑住的,所以有人想上厕所时就会让官兵解开绳子。而这,就是“上厕所”之所以被称为“解手”的由来。
先民们泪别大槐树下 剧照
2、大槐树移民的分布。
从各种史料文献中的记载来估计,仅明朝洪武到永乐年间的50多年里,从大槐树下迁出去的先民就高达上百万,还不算北宋末年及明永乐之后至清朝时期的陆陆续续的迁移。
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及笔记史料记载,大槐树移民的主要分布点大致如下——
河南的123个县市;北京、天津、河北的142个县市;山东109个县市;山西104个县市;江苏、安徽、湖北、湖南316个县市;陕西、甘肃、宁夏182个县市;黑龙江、吉林、辽宁171个县市;浙江、福建、江西227个县市;广东、广西、贵州248个县市;四川、内蒙古、青海274个县市;云南、西藏、新疆210个县市;海南、台湾111个县市。
由此可见,大槐树移民的分布之广。除此外,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洪洞大槐树移民路线图
山西洪洞大槐树还在吗?现状如何?到今天,第一代大槐树早已作古了。相传第一代大槐树是在汉朝时种植,据《洪洞县志》记载:其“树身数围,荫遮数亩”。明朝的几次最大规模移民就是在这颗大槐树下。到明末时,这颗大槐树连同它旁边的广济寺都被洪水冲毁,然后干枯了。
但是,在第一代大槐树的旁边,又同根生出了第二代大槐树。二代大槐经过400多年的光阴流转后,在解放前就已渐渐干枯。
1974年,渐渐干枯的第二代大槐树被大风吹倒,洪洞县政府拨专款将其整修,然后将它树立起来,并为它做了完善的防腐措施,以作为移民的见证。
与此同时,在第二代大槐树的旁边同根生出的第三代大槐树也在茁壮成长,到现在已亭亭如盖,枝繁叶茂。
第三代大槐树
现在,大槐树已经成了数万万中华儿女心中共同的乡土情怀了。这里已经成为了国家5A级景区,以及全国以“寻根”、“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到这里来寻根,祭祖的习俗还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一年的4月,这里都要举办一次浩大的“寻根祭祖节”,中国九州大地乃至全世界的大槐树移民后裔都纷纷云集于此,表达着对大槐树故乡浓浓的爱和深深的情。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文化节
最后的话。大槐树的根,其实深扎在无数中华儿女的心中,它是中国人民对祖先的信仰,对故乡的向往,是中国孝道文化最好的体现。
所以,无论经过多少年的风吹雨打,无论世事变幻,沧海桑田,只要中华民族的根还在,魂还在,文化还在,这颗大槐树都永不会消逝,它将亘古长存!
山西洪洞大槐树还有吗?可以介绍一下它吗?
山西洪洞大槐树没有了!完全没有了!现在大槐树景区的那棵树,是钢筋水泥做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棵树树干是钢筋水泥做成,他的叶子是绿色的布片做成,一年四季都是绿色,从观赏来看,是一个不错的建筑工程。
至于这个建筑工程造价有多少?我不是土木工程预算专业的,但我感觉随便找个公园的太湖石假山应该都比他贵多了吧!
这是1959年的老照片,后面那颗树,传说中的大槐树,并不比其他树大多少,这样的“大槐树”北方哪个村都有那么几颗。
明朝初年的移民行动,人口稠密的山西,向北方大部分地区输送移民。移民都要在洪洞的一块空旷地登记造册一起走向四方,中间如果逃亡,可能会被处死。骨肉分离的时刻,人们记住了这课大槐树,以及在树上不断哀鸣的乌鸦们。
所有民谣唱到“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大槐树移民中,产生了这些说法
“解手”,就是上厕所,因为为了防止逃亡掉队,移民被捆着上路,需要上厕所才解开绳索。小便就是解小手,大便就是解大手。
“背手”“连手”北方人都喜欢背着手走路,因为当初大槐树移民时都是背手捆绑的。好朋友叫做“连手”,因为同路走当然是最亲密朋友了。
“瓣状甲”小脚趾分两半,据说是大槐树移民用斧头剁开方便将来认亲,结果纷纷效仿,成了普遍现象。这种说法明显不对,但瓣状甲和大槐树移民有很大相关性。(钢筋水泥的大槐树,依旧是人们寻根问祖的圣地!)
大槐树移民,大约发生1373年到1417年,距今刚好600年多一点,这颗树龄超过600岁的大树,怎么会凭空消失呢?
洪洞地处汾河谷地,清朝顺治8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大槐树被冲走,原先承载移民记忆的那颗大槐树再也没有了。
今天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最早建设于民国三年(1915),修建者是大槐树移民景大启等人。也就是说,大槐树纪念地,要比大槐树晚二百多年!
至于今天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不仅找不到活的直径超一米的大槐树,连民国时期的古建筑都没有,大部分的建筑和植物建设于改革开放后。
作为山西人,我觉得还是应该实诚一点,向全国人民宣告,这里没有古建筑,也没有古树,只是大槐树移民的共同记忆体。
几年前我在云南旅游,和几个上海人聊山西旅游,他们说最坑爹的就是洪洞大槐树,全是现代建筑,什么都没有,白跑一趟。后来他又说,不过平遥古城比丽江古城强太多,平遥古城到处是古建筑,是一个活着的古称博物馆,而丽江,完全是小商品一条街和艳遇酒吧集散市场。
我告诉他,如果看古建筑和古树,最好的选择是晋祠,超过千年的古建筑和古树,比比皆是。
当然,我没有告诉他,晋祠也吹牛。晋祠说自己某棵树是周槐,完全是胡说八道,因为春秋末年太原才成为汉人的城池,晋祠最早可能建设于司马懿当晋王以后!
山西洪洞大槐树还有吗?可以介绍一下它吗?
还在的
在很多北方朋友估计常常听到祖辈们说起这么一句话:“咱们祖上是明朝初年从山西迁过来的”。的确,很多北方人的祖籍都是在山西地区,尤其是山东省,许多山东人的祖上都是从山西移民而来的。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红巾军纷纷起义反抗元廷。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红巾军大多都是活动在南方地区,如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等等,但其实红巾军是最先由中原地区兴起的。
至正四年,黄河决堤,元顺帝决定征调民夫抢修黄河大堤,这件事而原本被元顺帝当成自己的德政,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但事实证明元顺帝的这个决定是非常错误的,因为汉人本来就对元朝的统治极度不满,你还特意把几十万人聚到一起,这不是找不在嘛!
果然在修河堤的时候,民夫们在河岸挖出了一个独眼石人,上面刻着:“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石人的出现使得民夫们开始躁动,随后在韩山童和刘福通带领下,轰轰烈烈地红巾军起义在黄河岸边正式爆发了。
随着中原地区陷入动乱,南方也跟着掀起了红巾军起义。面对着江南地区的乱局,元军虽然急切的想去平叛,但由于元军主力被中原地区的红巾军牵制着,导致元廷对于江南望尘莫及。
这个时候中国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局面,一方面北方的红巾军在跟元军战斗,另一方面南方的红巾军在自己内斗,整个神州打得昏天黑地。
相比于南方的战斗,北方的战争更加惨烈,数十万元军和红巾军在中原大地上激烈厮杀,双方伤亡都非常惨重,并且加之黄河、淮河泛滥,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吃人的惨剧,整个北方陷入了巨大的灾难。
后来元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平定了中原地区的红巾军,但此时朱元璋也基本统一了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随后便派遣徐达和常遇春出师北伐。此次北伐明军受到了中原百姓的热烈欢迎,北伐过程也非常顺利,明军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攻占元大都,将蒙古人赶出了中原。
在统一全国之后,明朝政府开始着手恢复发展经济。但经过常年战乱,此时的中原地区已如天地初朦,百里无人烟。
为了恢复人口,明朝政府决定从山西地区往外迁移人口。得益于地形的阻挡,山西在元末的战乱中受到的波及较小,因此人口也相对较多,据统计当时山西的人口有400多万,比河北河南加起来还要多。
于是从明洪武二年至永乐十五年,在近50年的时间里明朝政府组织了18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行动,涉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陕西、甘肃、辽宁、湖北等多个省份。(此次移民涉及地区)
中国人一直有着安土重迁的思想,若不是走投无路,一般是不愿意离开自己家乡的,所以自愿迁往外地的人并不多。不得已之下,明朝政府只好强制每个家庭必须出人去外地。据传当时许多移民先是被集中到临汾的洪洞县,然后从这里被分配到全国各地。
在洪洞县有一颗大槐树,由于这个树非常大,具有很好的标示性,因此政府选择这颗树为出发地点,大量的移民被汇集到这颗树下,然后从这里前往自己的新家园。(洪洞大槐树)
时过境迁,许多移民的后代逐渐忘记了自己在山西的祖籍地,但是这颗大槐树却深深地刻在了历代山西移民的记忆中,上百年来全国各地前往洪洞大槐树祭祖的人络绎不绝。2008年6月7日,经山西省政府申报,大槐树祭祖习俗被正式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洪洞大槐树寻根大典现场)
山西洪洞大槐树还有吗?可以介绍一下它吗?
有幸来回答这个问题。
2020年的夏天,我陪着89岁的父亲来到了山西洪洞大槐树,来寻根问祖。
据导游讲,现在的大槐树是第二代和第三代,原来的大槐树早就随着洪水逝去了。在园中的是由钢筋水泥重新浇筑而成。园中建筑仿古,风景宜人。结合当时移民的场景,编演很多情景剧,以便游人观赏,以表现当时移民祖先对故土的不舍之情。
大槐树的移民从明代洪武年间开始,陆续向全国各地强行迁民。至永乐年间有史可查就有十七次之多。遍及全国范围,而姓氏之多近700有余。是我国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迁民工程。要问我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而大槐树上的老鹳窝就成了先祖们的口传心授的一种对故土的眷恋情怀。
至于划甲处的雕塑更是对当时的重现和无奈倾诉。至于为何划甲并无历史依据和说法。只是在从山西移民的小脚趾甲是两瓣进行论证。到现在为止,我的小脚指甲已经看不明显了。
在河北一带,管去方便称为解手。据说就是在强行移民过程中,每个家庭或是成员都被官家绑着,想要方便就向官家报告要求解手。从此,解手一词便成为上厕所的代用名称,并流传沿用至今。
为了达成老人的心愿,以便找到祖上的堂号。便在问讯处打听,是否有原来的历史和资料。由于时代过于久远,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明。常言道;人凭路引官凭印。在保定的图书馆,和清苑县志中也没有相关记载。借回答问题之机会,想问问有没有张氏同族宗亲,来自山西洪洞县老鹳窝;詹徽=挥(音误)社九甲人(詹徽挥社应是堂号)。但后去清河张氏先祖挥公堂,查询并无此堂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