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的参保地分别为省级和市级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自然是级别越高越好。我们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是一下子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而是以通过各个地方统筹试点慢慢建立起来的。
最初的时候很多地方是县级统筹,后来实现了地级行政区统筹,2018到2020年国家要求各地实现了省级统筹。从2022年开始,国家正在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地市级统筹和省级统筹有什么区别呢?一般来说,统一要求是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的计发公式是统一的,但是相应的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缴费基数,都是由各级自行规定。
省级统筹一般指的是省属企业的平均工资来核定的缴费基数上下限,市级统筹指的是某个市的平均工资。一般来说省级统筹的社平工资会高一些。
实行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以后,有关的缴费基数上下限,全部统一为该省的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但是,目前一些省份的养老金计发基数,省直管部门会更高一些。比如说山东省的养老金计发基数,2021年普通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是6893元,但是省直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是按照7229元执行。
不过,相信随着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推进,有关的差别会越来越小,最后形成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缴费费率、缴费基数、计发基数、待遇项目和待遇调整政策等等。
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方案,未来我们将实现“五个统一”。即统一养老保险政策,统一基金收支管理制度,统一建立中央和地方支出分责机制,统一经办服务管理和信息系统,统一建立省级政府考核机制。
不过,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路还长着呢。现在如果选择的话,还是尽量选择省直管企业参保的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