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基金定投400元,长期持有,30年后能不能养老?
定投基金看起来很好,定投几十年,然后出现翻几十倍的情况。可是呢,一定要注意基金定投是一种风险投资。
基金是可以解散的。第一,如果连续60日内基金净资产低于5,000万元;第二,如果连续60日内基金份额持有人数达不到200人。这两种情况基金是要求解散的。这指的是公募基金,其实我们能买的也就是公募基金了。
另外,基金成立的契约里往往也约定了基金的清盘时间,持有人大会可以修改基金契约。所以,准备投资几十年的时间,投着投着基金投没了,那就悲剧了。
一个基金持有30年,虽然说有极大的概率是正收益,但是收益多少,是谁也不敢保证的。谁敢保证啊?难道基金亏了,他要往里砸钱吗?
买过基金的朋友都该知道,基金是起起伏伏。2022年以来,基金表现还是比较差的,很多朋友可能亏了钱。如果说我们恰恰在这个时候到达了退休年龄,开始养老。这种情况下你能放心取钱吗?
所以说,基金定投并不是盲目的定投,也是要有一定的投资方向和目标,以及设定好一定的止盈目标的。
关于养老积蓄的问题,可以通过养老目标基金来解决。养老目标基金主要是设定一定的终止期,通过年轻时定投,年老时逐渐退出的方式。在退休年龄以前,形成一笔丰厚的积蓄,而不是还在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中。
养老目标基金定投可以设定一定的年化收益率,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操作实现目标。比如说年化6%,当基金的收益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就会逐渐地退出通过其他低风险的理财方式,逐渐保证收益率。
养老最好还是靠养老保险。说实话,养老保险才是最可靠稳定的保障,社会保险保障的是社会基本,商业保险保障的是个人长期现金流。
养老保险能够有效的应对长寿风险,特别是长命百岁的老人。
国家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参加社会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于灵活就业人员来说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但相对而言,这都是非常有必要。只要我们有负担能力,最好是参加。
职工养老保险的养老金跟社会平均工资相挂钩,而且退休以后还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的增长情况不断调整。比起商业保险要好得多,比起风险投资要稳得多。
所以,首先还是建议先参加社保,然后在社保基础之上再趁年轻投资一些高风险收益产品。
高风险收益产品,要等到年纪大了以后逐渐退出,而不是一股脑的准备投资30年。
每月基金定投400元,长期持有,30年后能不能养老?
可以跟你讲,定投30年应该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因为每年都有涨跌,专家说的复利基本是理想化,很难实现的,但是你说30年后能不能养老,我可以说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只是说基本的生活,不是大富大贵的财务自由。
每个月定投400,一年就是4800,30年的本金大概是15万左右
按年收益率8%的债券收益来算,投资年限到期本金收益和:587260.17,投资年限到期本金收益和:587260.17,资产增加率:307.82%,这已经是选择了风险比较低,收益比较好的债券收益了。
如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沪深300基金来看,成立以来总回报 419%,年化回报10.527%,标准差高达0.264,夏普率仅0.285. 按年收益率10.5%收益来算,那么30年的收益:投资年限到期本金收益和:959395.45,投资年限到期总收益:815395.45,资产增加率:566.25%
30年后能否养老,以上的数据已经是比较真实的,一只基金持有30年是比较困难的,上面只是理论上,因为基金也有风险,如果连续60日内基金净资产低于5,000万元;第二,如果连续60日内基金份额持有人数达不到200人。这两种情况基金是要求解散的。
每月基金定投400元,长期持有,30年后能不能养老?
定投30年,不能一直无脑定投,有时市场不好,也需要主动操作。
打个比方,你在牛市开始定投,没及时止盈,到了熊牛会亏得你怀疑人生。
不过,你能雷打不动,心不慌气不喘继续定投,走过这波熊市,最终回来的概率极大,不过坐过山车特难受。
当然也有极个别基金经历了一波熊市,几年过去还没缓过来。
所以投资基金还是存在一定风险。
每月基金定投400元,长期持有,30年后能不能养老?
我觉得还是不要靠定投买基金养老的好!
我来帮你算一下到底需要投入多少本金你就知道靠不靠谱了?
每个月定投400,那一年就是就4800,30年下来那自己需要投入就是144000,我们就按照每年增加5%利息,那30年就是增加150%。为了方便大家能理解,我们就不用算那么复杂,直接按照本金144000增加150%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本金加利息为36万,计算方式144000×150%+144000=360000。
问题来了!36万真的能养老吗?
我们假设我们60岁退休,按照我们全国平均寿命来算77.9岁,我们算可以活到80岁,那也就是说我们得靠这36万过好20年,这明显还是不行的。
首先
一、36万分花20年真的不多!
36万平均到每一年就是18000元,再平均到每个月就是1500一个月,一天下来只有50,说真的太少了,偶尔想买件衣服或者想给自己改善一下伙食都得把明天的50给预支一下,同时病都不敢生。
二、谁能保证一直年5%年化收益率?
现在国债最稳定也最靠谱五年的也才3.37%.定期就更不用说了能找3%都得把银行跑个遍才挑出个一二出来,也许有人说了买中高风险的基金,一年下来不止5%有的有50%,这我表示认同,不过试想谁能保证那只基金每年增长50%而且增长30年?就算有我想增长三年50%你都赶紧把这钱提出来,生怕晚了点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另外谁能保证30年后这只基金还存在呢?
三、现在1500不等于30年后的一千五
钱不会越不值钱,我们普通人是无法预测的,我们可以根据以往30年来进行推算30年后至少不会越来越值钱这是肯定的,哪怕30年后的物价水平跟现在一样,1500购买力还是满足不了个人需要,除非自己能保证自己到80岁不买衣服不生病,哪怕小感冒也不行。
所以我的观点是:别轻易想靠投400随便买个基金30年就可以够自己养老,这里变数太多了,如果你想老了以后能过上好的生活,我建议还是养老金按时交,同时医疗也按时,交另外如果还有闲余钱可以试试定投自己说熟悉的基金,每个月投个 300-400即使基金投30年下来不赚也不亏也有144000本金,还有养老金个医疗保险保障自己晚年生活过得体面些。
每月基金定投400元,长期持有,30年后能不能养老?
现在我们的人均寿命已经抵达78岁了,未来还会继续延长,估计在20年后,中国人均寿命超过80岁已经会成为现实。那么现在假如30岁每月基金定投400元,在未来30年后,60岁退休之后,能不能让自己成功养老呢?
每月定投基金400元,每年是4800元,30年的本金是14.4万元。如果每月基金按照年化利率5%除以12的月复利进行增长,30年总的收益是19万元多一些,那么30年后,总的本金和收益累计为33.4851万元。这笔钱如果用于未来20年的养老开支,仍然是按照年化5%的利率计算,可以按照等额本息计算出,每个月可以领取2209元。
将数据列出来之后,大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绝对不可能在30年后用于养老保障开支了。因为现在如果一个月领取养老金2200元,都已经是勉勉强强,只能保障最基本的生活开支。如果出现医疗大病,那么肯定是不够的。更别说30年后物价的变动情况,这2200元肯定是非常少的,是否能保证住最基本的生活开支,都要打一个问号?
我们再换位思考下,每月基金定投400元,其实对比一个劳动者每月缴纳的养老保险来说可能都是不够的。养老保险的单位缴纳比例是工资的16%,个人缴纳比例是工资的8%,合并在一起是工资的24%。也就是说只要工资达到了1666元,那么每月的养老保险合并累计就达到400元。那么现在各个城市的劳动者平均工资水平早已经超越了1666元,在北上广深等城市平均工资都已经达到了7000多元,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养老保险每月缴纳都是在千元以上。
德先生曾经推测过,劳动者在进入单位工作之后,如果每个月能拿到社会平均工资,而且按照社会保险要求进行缴费。那么累计缴费30年,未来退休时也基本上能拿到当地养老金的平均数或者稍微高一些。而这个养老金平均数基本上可以保证劳动者退休后,可以满足基础的生活开支以及一些小的疾病的医药费开支。
所以如果想通过定投基金来养老,有可能每月投400元是远远不够的,最少应该投资1000元以上。而且未来还应该随着社会物价的变动情况,进行适当的后续年度追加投资,这样才能保证在30年后能跟得上社会养老的基础水平。
基金定投确实是一个懒人投资的好方法,但是如果需要为养老做好准备,那么首先应该先交一份养老保险,以及一份医疗保险。这可是每个民众养老的第1支柱,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一些年金储蓄的补充养老措施,剩余的钱再去做一些投资理财,为自己年老退休之后添砖加瓦。这样的决策和部署才可能是相对正确的。
每月基金定投400元,长期持有,30年后能不能养老?
一个月定投400元,一年4800元,三十年持续定投,总金额也就是14.4万元。
现在换个角度想这个问题,我们按照每年的定投收益率在5%计算,你每年的收益都全部购买新的份额,你计算一下,三十年后大约可以拿到多少钱,这样就知道能不能养老了。
每个月计算太麻烦,我们就按照每年4800元的定投,每年的收益可以达到5%来计算。
30年之后,你的定投总收益为334851.8元。
咱们且不讨论你的定投基金能不能持续30年的时间,也不讨论收益率是否能够一直维持在5%。
我们就讨论一个问题,三十年之后你手里面有33万元的储蓄,你觉得自己的养老金够不够的问题吧。
按照现在的物价指数,我们大概有一个计算,按照持续的物价上涨指数计算,每年物价上涨2%,三十年之后的物价至少上涨60%。
那么你三十年之后的30万相当于现在的12万元的购买能力,所以你觉得你的30万够不够养老呢?
所以,对于养老这个事情,提前规划是没有错的,但是绝对不是无脑式地选择一种理财方式为自己储备养老金,而且养老金的储备也绝对不能每个月储备400元。
养老规划是需要多放组合的,通过合理的筹划来实现养老的储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