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退休金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
我们的退休养老金是以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为基础,如果缴费时间短、缴费基数低,养老金待遇也会低。
养老金最低的情况是我们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最终按照养老金计算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地方都会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考虑哪些因素?最低工资标准,指的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给劳动者的正常工资报酬。
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当考虑,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情况等因素。
最低工资的制定,主要是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为其家庭提供保障。现在已经有不少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超过了2000元。
退休后的养老金如何计算?其实退休后的养老金,已经无须考虑个人扣缴的社保公积金负担费用,也无须考虑劳动者因上班而产生的交通和生活上的消耗,仅仅需要考虑赡养退休老人自己产生的负担。
按照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如果是按照60%的基数缴费(大多数地区的最低缴费基数是60%,个别地方也有40%的情况,深圳市甚至是按照最低工资缴费),缴费15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基础养老金。大多数地方的社平工资或者说养老金的计发基数普遍在6000~9000元之间,如果是6000元,基础养老金能够领取720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除以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现在退休,一般个人账户的余额都有三四万元,我们50岁退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是计发月数是195个月,60岁是139个月。如果个人账户余额是3万元,50岁退休每月只能领取155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相加是875元。
所以,退休后的养老金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工资标准是正常的。
不过,为了解决退休老人退休金较低的问题,国家在推动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时候也会综合考虑,十四五规划明确国家要提高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再加上退休年龄变晚会给予一定的激励,这样退休老人们领取的养老金也会更高。
退休后的退休金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
首先,我们先了解几个概念:
一、符合退休条件,最低缴费年限的退休最低工资:a、缴纳社保最低线—15年;
b、最低缴费基数;
c、最低缴费档次。
以2020年适龄退休人员为准,地区采用三四线城市。
大概退休金在800—1000元左右。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的定义:
最低工资标准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据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高正常劳动的标准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以每月21.75天,8小时/天,计算工资,包括法定假日照常支付工资。不包括加班费、奖金等。
最低工资标准含社保、住房公积金等。
以2020年全国统计的最低工资在1580元(安徽)——2480元(上海)。
三、最低生活保障金
以2021年统计为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平均标准为:694元。
全国有4311.1万人为低保户。
通过最低退休金、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定义与数据分析。少数人最低退休金有可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而高于最低生活保障金。多数人最低退休金高于最低工资标准。实际上最低退休金和最低工资标准不是比较对象。
因为,领取最低退休金是在不工作的状态下,不劳动照常领取。
最低工资标准是在工作状态下,需要在劳动状态下,领取的劳动报酬。
退休后的退休金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
当然,不仅低于,而且是大大的低。
人社厅4月26日发布了截止于2020年3月31日全国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标准2200元,最低1270元。
以吉林长春为例,近两年的最低工资标准都是1480元。
我妈前几年花6万多元,一次性补缴15年的社保,刚退休时每个月不到800元,随着几年的增长,也只是刚刚达到最低工资1480元。
而我同事去年退休,按最低档交了15年社保,退休时只领了996元的养老金,就连1000元都没到,就更别提当地的最低工资了。
为什么退休工资会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呢?领多少钱养老金,主要看缴纳多少年社保,按什么标准缴纳,社会平均工资是多少以及什么年龄退休几个因素。
比如李大爷年满60周岁,社保交满15年,总计缴了119340元,其中个人账户余额为47736元,当的社会平均工资为6000元的话,李大爷退休时每个月能领到1063.42的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6000+6000*0.6)/2*15*1%=720元;个人养老金=47736/139=343.42元。
最低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支付给员工的最低工资,可以说最低工资指是一个指导线,但这个指导线也是为了保障劳动的合发权利不被侵害。
而在设定这个金额则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维持劳动者本人最低生活的费用,即对劳动者从事一般劳动时消耗体力和脑力给予补偿的生活资料的费用。
2、劳动者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
3、劳动者为满足一般社会劳动要求而不断提高劳动标准和专业知识水平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标准,二者的形成原因不同,用处各不相同,所以两个其实没有太大可比性。
退休后的退休金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
如果说退休后的退休金是最低退休标准的话,则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
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强制发布的单位必须为其在职就业人员正常劳动期间应当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换句话说,就是我在你单位正常工作期间,你发给我的报酬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因此,同样是最低水平,退休待遇低于在职人员待遇就非常正常,也是公平合理的体现。如果在职拿到的最低收入还不及退休最低待遇,反而是不公平了。
目前最低工资标准情况截止到2022年4月,全国31个省市最低工资标准从每月最低1650元到最高2590元不等,31个省市最低工资标准平均标准为1980元。具体如下图:
目前退休待遇最低标准情况按照现行社保政策,60%缴费15年后退休拿到的退休金都是当地最低待遇,即使按照2022年60岁退休来测算,其退休待遇最高也只有2200元左右、而最低1000元不到,平均1300元左右。详见下图:
最低工资标准与最低退休待遇对比情况从以上最低工资标准和最低退休待遇来看,很明显最低退休待遇要比最低工资标准低不少,通过对比计算,全国除了西藏特殊情况外,其它30个省份最低退休待遇比最低工资标准都要低300元以上,最多的要差近1000元,平均都要低670元左右,相当于最低退休待遇只是最低工资标准的65%左右。详见下表:
最后总之,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比在职时拿到的工资低是正常的,也是公平合理的,反之则是不公平的了。
退休后的退休金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
我就题主提出的问题,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先亮明个人看法:退休金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两个适用对象、政策目标完全不同的概念,相互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别把两者扯在一起,胡乱比较。为什么呢?
首先谈一下退休金问题。严格地按照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所谓的“退休金”,应称为养老金或基本养老金,其适用对象是:所有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参保人。在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由社保局按照在职期间缴费情况依法核定的养老保险待遇,用于保障退休之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本人也从此彻底退出了工作岗位,不再参加具体工作,彻底回归家庭过上了退休后的生活。
就具体的人员类别来说,包括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各种类型的企业退休人员,还有一部分参加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就其实质来说,养老金是由政府强制参加或者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由参保人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承担缴费责任的长期养老储蓄存款,只有退休之后才能开始使用。基本的政策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也就是说:多缴少得固然违背政策初衷,少缴多得也为社保政策所禁止。从时间概念的角度看,是个人在在职工作期间必须持续地缴费,为退休之后的老年生活需要不断积累资金来源,是标准的先缴费、后享受。通俗地说:是年轻时储蓄年老了用。政府在养老金问题上的定位是:给予每一位参保人一定的财政资金补助。严格地说:工作期间的缴费水平与养老金待遇之间,严格地按照社保政策办事,具有非常明确的因果关系、正比例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不同具体工作岗位的参保人,其养老金差别是很大的,高的很高,低的也非常低。原因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养老金待遇低,从根本上说,是在职期间缴费水平低、缴费延续时间短的必然结果。如果为此心理不舒服也好,眼红他人的也罢,即毫无意义,又毫无用处,也只是自寻烦恼而已。
其次,谈一下最低工资标准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很显然,国家授权省级人民政府确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最低工资标准。因此,各省人民政府都会按照本地区的生活费用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决定适时地调高本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
为了落实好劳动法的规定,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3年12月30日发布了《最低工资规定》,对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做了详细的规定。按这个规定,所谓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简单地说,如果支付的劳动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是违法行为,会受到人社部门的处罚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因此,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实际上是一项保障劳动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必须强调的是:我国是一个大国,各省市自治区各方面差别比较大;即使是同一个省内,各地区情况也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最低工资标准有非常突出的地域化特征。请看最新的全国各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退休后退休金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对于一个具体的个人而言,养老金待遇的高低水平,即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又与本人在职时所从事的工作行业有关,还与本人自身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有关,最直接的是与本人和用人单位双方的缴费水平和缴费时间长短密切相关,退休时按社保政策依法核定就可以了。它不过是一个“多因一果”事件的最终结果,个人只能接受,政府也无法宏观调控。总之一句话:养老金是己经退休老人余生的日常生活来源。
而最低工资标准,则是劳动者从事实际劳动期间的劳动报酬的最低限额标准,只要劳动者的工资报酬不低于这个标准,从法律的角度说,就合理、合情、合法,不存在任何问题。
因此,把这两个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完全不同的问题硬扯到一起,胡乱地比较一番,即没有相应的政策依据,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就极端情况而言,养老金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也是十分正常的,它只表明:此人在职期间参保缴费标准很低,或者缴费时间很短,仅此而已。
退休后的退休金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
退休后的退休金会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吗?目前我们的退休金都称为养老金,既然是养老金就不属于工资,不属于工资就不会和最低工资做比较,没有保底的功能,也不会有最高的限制,所以养老金不纳税,这就是养老金的特性。
从养老金的特性来分析,养老金是完全有可能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所谓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一般是以省级为单位,作为指导和调节本省工资最低标准的参照,只具有参考价值,没有实际使用的价值,因为按照现在劳动力市场的标准,如果要比照最低工资标准去招人,选人,我估计这类企业是会垮掉的,一般不会有人愿意去干这份工作。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来决定的,也和需求挂钩,当劳动力出现过剩时,劳动力的价格可能会出现下降,当劳动力的供应出现不足时,劳动力的价格也会攀升,这和商品的价格是一致的,所以将劳动力作为一种商品来比较,这是工资收入的一种最好的诠释。国家之所以要制定最低工资标准,这也是一种对劳动者的保护,当低于这个标准时就意味着违法的,这也是一种兜底的政策。
但养老金不同,国家没有对养老金实行兜底的政策,完全依靠自己的缴费贡献来计算养老金。领取养老金的人不属于劳动力,领取的是养老金,而不是工资,所以是不受最低工资的保护的。养老金的高低只能和自己的贡献挂钩,这种贡献体现在在岗时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和自己个人账户的积累。退休前贡献越大的,比如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的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就会越高,实际养老金是在岗时自己工作成果、对社会贡献的一种回报,虽然这个比喻不太准确,但是也有这个意思。
由于缴费基数不同,缴费年限不同,个人养老金就会出现差距,这也是一种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公平与效率的体现。我们不能把一个按照300%缴费的人和按照60%,甚至按照40%缴费的人来做比较,也不可把一个缴费30年40年的人和缴费15年的人来做比较。缴费300%的人,至少他在岗时的工资都会超过当年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300%,这样的人是属于少数,少数代表的是精英,而按照60%缴费的是大多数,大多数代表的是普通群众,虽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精英起的是带领群众创造历史引领者,开拓者。
从全国来讲,全国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水平不到3000元,从3000元这个数字来看已经很高,因为大多数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达不到3000元,现在最低的工资标准在1500元左右的地方还不少。但是很多灵活就业人员大多缴费年限只有15年,基本上都是按照60%来缴费的,所以很多人办理退休后养老金在800元左右,1000元左右的比较多;还有部分在民营企业工作的朋友,由于频繁的跳槽,能够在自己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时,养老保险缴费能够达到15年已经是了不起的事情,所以这部分人退休后,每月养老金能够超过1000元的,已经算是很对得起观众了。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养老金低于当地最低职工工资标准的情况,的确是存在的,但是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没有可比性。最低工资是属于保护职工利益的一种措施属于政府部门履行的责任;养老金主要是和个人在年轻时的缴费贡献紧密相连的,既是一种政府行为,更多的是一种个人行为,政府只负责制定规则,参保人属于执行规则,只要规则是平等的,养老金的高低就只能和自己的贡献挂钩,这就是养老金的本质,所以养老金低于当地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是完全合理的,也是合法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