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差距那么大?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我们可以发现养老金差距确实可以体现在养老金计算公式上

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

机关事业单位计算公式也是包括以上三部分,但是还额外多了一项职业年金

多出来的职业年金部分,是补充养老机制。一部分国有企业也有企业年金,不过由于企业年金的建立是企业自主为主,所以很多私营个体企业时没有这样的制度的。如果没有年金制度差不多养老待遇会减少约1/4到1/3左右

(年金制度可能由于个人比较长寿,领取完以后就没有了,这一点跟养老保险是不同的)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乃至全国都是一样的。

基础养老金跟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年限以及社平工资挂钩。事业单位职工一般来说工作时间长,缴费年限长;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指数也会更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高低跟积累有关。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缴费基数高,积累的也会更快一些,但是由于缴费年限短,确实这一部分待遇赶不上企业职工。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也是如此。

过渡性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也会根据职务级别核定,一般超过1。企业退休人员一般没有视同缴费指数(一些地区直接按照1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待遇最高的地方。

实际上过去,养老制度仅仅是国有企业拥有。私营、外资经济和个体劳动者是不享受有关退休待遇的。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后才将这些群体纳入养老保险。 这个时间是1991~1995年。所以说,现在很多人的缴费年限比较短,而且缴费基数低,养老金待遇也低。

总体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关事业单位视同缴费年限时间越来越短。最终全部转化为实际缴费年限以后,大家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会完全相同,只不过会多了年金待遇。

机关事业单位是属于一类较好的工作岗位,就跟各个互联网大厂和金融企业一样,工资高、福利好。有条件的年轻人可以努力一把。

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差距那么大?

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待遇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待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前说的是双轨制造成的,但并轨后,其差距仍然存在,而且差距还未缩小。其差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分析一下,大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养老金核算的双轨制造成的差距。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核算办法是一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企业率先推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进行改革。这样,企业职业核算养老金的制度就与机关事业单位不同了。两种制度核算养老金,必然就会产生一定的差距。

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是根据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及视同缴费的情况,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规定的办法计算出来的,一般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如果是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话,可能还有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后核算出的养老金水平大致相当于在职时工资的40—60%左右。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中的老人(2014年10月前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的核算办法与企业退休职工是不同的,他们是以其基本工资乘以一定比例来核算养老金的,这个乘以的比例是以工龄来确定,工龄35年以上的比例为90%,工龄30年至35年的比例为85%。

即使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相同,按这种双轨制计算出来的养老金肯定也是不同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员工就会比企业员工的高。

二、缴费基数等相差较大造成的差距。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实行与企业职工一样的养老保险制度后,双轨制并轨了。如果完全按照新的办法来核算养老金的话,两者在养老金上的差距应当会缩小,但由于在工资收入上存在的较大差距,要使养老金之间的差距缩小还比较难。

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在当地是处于中上水平的,是属于较高工资收入的人群,月收入会较高,普通职员达到每月6000元是正常的,有职务的人员达到八、九千元甚至超过1万元都是正常的,而企业员工则不同了,除了少数行业、少数人的收入可能高一点以外,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工资收入都不高,有的还拿着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最低工资标准超过2000元以上的很少),属于工资收入较低的人群。

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以工资为依据的,工资收入高,缴费基数就高,个人账户余额就高,加上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缴费上是就高不就低的,而企业员的缴费往往不会太高,有的还会就低不就高,因此,尽管采用一样的办法来计算养老金,但由于缴费基数上的差距较大,养老金的待遇就会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工作较稳定,不会失业,不会中断养老保险缴费,而企业职工则不同,可能会有失业的情况发生,失业后也有可能会中断养老保险缴费。一些灵活就业人员也可能因为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中断缴费。这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缴费年限就会长些,一些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就会短些。缴费年限长短不同,会体现在养老金上,缴费年限长的养老金就会高一些,反之就会低些。这就造成了差距。

三、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指数值不同造成的差距。

机关事业单位刚实行养老保险制度不久,目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还属于“中人”( 2014年9月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后退休的人员)。这些“中人”退休时,除了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外,还会有过渡性养老金。

有过渡性养老金是可以理解的,就像一些1996年前参加工作的企业退休人员一样,也有过渡性养老金,这是对以前没有实际缴费、计算出的个人账户养老金较低的一种补偿。

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企业退休职工的“中人”用的是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一般都按1来确定,也不分企业领导和普通职工,不分是工程师还是工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用的是视同缴费指数,这个指数是根据退休时的职务、职级来确定的,职务职级高,指数就大,计算出的过渡性养老金就高。一般人员退休时,其指数都会大于1,有职务就更高,如副高职称的教师退休时,其指数就会达到2左右。

计算时,指数取值的不同,就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过渡性养老金较高,使之与企业员工在养老金上也就有了差距。当然,这种差距在“中人”全部退休完了以后也就不存在了。

四、有无年金方面造成的差距。

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在企业实行的是企业年金制度,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是职业年金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内容虽有些不同,但都是对养老保险的补充。

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都强制实行了职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制度的规定虽出台较早,但不是一项强制实行的制度,是需要企业与职工一方集体协商确定后才会在企业建立的制度。一般的企业出于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考虑,是不会去主动协商建立这样的制度的,因此,大多数企业职工是没有企业年金的。

退休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会按月领到一笔职业年金,而多数企业员工是没有企业年金可领的,在年金收入上他们的养老待遇也会有差距。

在年金上会差多少呢?目前机关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制度已实行近7年了。如果机关事业单位一员工以每月8000元为基数缴纳职业年金,到2021年10月60岁退休时,7年累计的个人账户余额为8.06万元(不计利息),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职业年金580元。

从现在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时间越晚,其缴纳职业年金的时间就会越长,退休后得到的职业年金就越高。假如一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2014年10月开始缴纳职业年金,平均月缴费基数为8000元,在2044年10月60岁退休时,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就会有34.56万元(不计利息),退休后就会按月领到2486元的职业年金,如果算上职业年金个人账户的利息,每月能领到的职业年金就更高了。企业如果没有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退休后企业职工是没有年金可领的。

那时,没有企业年金的企业退休职工,只能看着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比自己多领这些2000多元的职业年金了。 在年金上的差距,也就造成了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养老待遇上的差距。

综合以上情况,企业退休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养老保险上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双轨制核算养老金、缴费基数有差距、缴费年限有差距、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有差距、年金制度是否实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机关事业“中人”全部退休完了,如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工资一样高的、缴费年限一年长了,企业职工也像机关事业单位一样实行了年金制度了,那么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养老金待遇上就不会在差距了,或者说,差距就很小了。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以上是个人了解的情况及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差距那么大?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虽然都是属于城镇职工社保,但两者在待遇上确实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原因如下:

一、缴费不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不但缴费档位一样,最低标准是60%,最高标准是300%。最低缴费年限也都是15年。但在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经济效益不佳,职工工资水平较低,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丶缴费金额都比较低。比如缴费基数平均只有60%上下。机关事业单位由于享受的是财政拨款,从业人员的工资有保障,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标准都比较高。比如缴费基数平均都在100%以上。由于缴费基数、缴费工资上的差别,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待遇也就自然会存在不小的差距了。

二、养老金的构成不同。201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为了不让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待遇吃亏,国家把他们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的正式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并用一笔过渡性养老金作为补偿。这样,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基本养老金便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而企业单位由于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几十年了,目前退休人员中大部分都是“新人",而“新人"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由于养老金的构成不同,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肯定不相同。

三、养老金计算方法不同。企业职工退休时,社保局根据他们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缴费金额等数据,统一套进养老金计算公式,一项一项计算出养老金待遇。而10年过渡期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中人",他们退休时要采取新办法和老办法对比的方法计算养老金,限高保底。由于养老金的计算方法不同,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的养老金自然存在差距。

总之,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标准、养老金构成、养老金计算方法等等方面的不相同,必定会造成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后养老金待遇上的差距。当然,这些问题国家都正在逐步解决。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养老金差距会逐步缩小的。

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差距那么大?

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差距那么大?我认为,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职工退休养老金差距那么大,大到目前差距仍以倍数计算,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具体讲,既有养老金计算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工资收入水平方面的原因。

先分析与解读基本养老金计算方法上的原因。从表面上看,养老并轨改革以后,机关事业职工与企业职工一样,在计算与核定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上,是大体统一与基本相同的。但是,实际上的差异与区别,仍然是十分明显与巨大的。比如,退休待遇双轨制,造成并导致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职工,在初始退休待遇上的巨大落差始终存在,实质并轨的预期目标任重而道远;视同缴费指数上的政策分野,导致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职工,在基本养老金计算与核定结果上的落差不断加剧,差距鸿沟越填越大,企业职工的视同缴费指数值,继续几十年一贯制,仍然按照整数1在忠实地执行着。

再分析与解读机关事业职工平均收入水平上的原因。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机关事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在明显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之中。而且,实际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是大大高于企业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而由于企业工资收入水平的决定与形成机制,与企业效益密切关联。而机关事业的工资收入来源渠道,则完全由国家财政负责买单。由于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职工,在工资收入水平的巨大差距,必然造成并导致机关事业退休养老待遇上的“多缴多得”。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差距那么大?

是这样的,企业职工跟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与的都是职工社保,而且也是根据个人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等来计算养老金的,当然,对于2024年以前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属于退休中人,在养老金计算方面会采取新老办法结合的方式,这就跟企业退休职工会有明显的差别。

不可否认,企退人员跟事退人员的养老金存在一定的差距,像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也就是一两千块钱,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大多数在三千元以上的水平。

造成养老金差距的原因有这么几个: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相对比较长,而且缴费水平一般也会比较高;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除了基本的养老金,还有职业年金等补充性的收入,整体的养老金水平就会比较高。

@社保当家,感谢你的阅读。

企业职工社保与机关社保怎么计算退休金?为何差距那么大?

答:企业退休金,国家允许交60%,单位很少考虑个人得失,能少交就少交,但是从95年开始,每年交养老金都是个人掏腰包,真金白银,事业养老金从开始交都是单位交,单位效益好,最高交300%不用个人拿钱,现在交可能是拿个人部分。

现在退休工资企退是按60%计算,当然少了,事退至少10O%还有100多%当然多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