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全国农民都不种地了,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在农耕时代,统治者普遍认为“农民种粮食是国本”,因此也就有了“仓廪足而知礼仪”这样的观点,当时的普遍政策是“重农抑商”。如果天下大灾导致粮食生产不足,统治者还要反思自己的罪过,甚至下“罪己诏”这样的命令。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知识方面的累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出现了科学技术爆炸,人们的生产力大大提高。原先的八九个农人可以供养一个脱产者,现在变成了一个农人可以供养上百个脱产者。一个美国农民,生产的粮食、蔬菜、肉类可以供养98个美国人和37个外国人。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达不到这样的程度,主要还是由于生产集中化达不到。但是我们在一些粮食生产集中区,比如东北、西北、华中、华南等地看到一些国营农场或者种粮的大户,可以一下子种植几千亩上万亩。一些种粮大户,国家每年甚至发放的种粮补贴都达上百万,再加上国家的粮食收购保护价要比国外粮价高出一大截,种粮食还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天下熙熙为利来,天下攘攘为利往。有足够的利益,何愁没人种粮食呢?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粮食收购保护价几来也没有多大变化,主要是根据消费者价格指数做着适当调整。对于很多普通农民种粮食成了种之无利,弃之可惜的业余爱好。一年365天,拿出十几天时间照料就可以收获一茬粮食。虽然卖给粮库没有太多利润可图,但是很多人觉得吃自己的粮食还算安心,多余的粮食自然而然就卖掉了。毕竟人们现在收入高,打一个月工三四千元的工资,能够买一两吨粮食呢。
目前的粮食行情是相对稳定的。国家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足够供各类粮食消耗6~12个月。当然,粮食价格稳定是国家的调控目标。当真出现了粮食价格大波动,国家也不会置之不理。一方面会通过释放储备粮的方式平抑价格,另一方面也会扩大进口来满足国内粮食需要。关于粮食价格上涨的可能后果,大家可以参考一下2019年开始的猪肉价格波动。
2019年下半年开始,猪肉价格迅速上涨了2~3倍。实际上,生猪的存栏量仅仅下降了1/4而已。但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实施,投入大量政府储备肉,国外进口猪肉量提升了一倍,我们用一年多的时间控制了猪肉价格的上涨,预计到2021年末我们就能吃到20元以下的猪肉了。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数据,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粮食消费量越来越低,2013年还是148.7公斤,2018年下降为了127.2公斤。
粮食既有储备成本也有储备时间。只要有人在生产粮食,粮食的产量没有太多的影响,所有的粮食都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流入市场。而且大家要相信科学,即使人们失去了种粮的意愿,也绝对是不均衡的。不可能某一年粮食种植的好好的,第二年所有人都不种粮食了。国家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政策。只要有足够的利润,城里人回乡下种粮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就无需担心农民不种粮食大家吃什么的问题了。真正农民不愿意种粮食的时候,国家就会调整政策了,确保社会的粮食供应。安心。
如果未来全国农民都不种地了,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如果未来全国农民都不种地了,将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①农民翻身当干部丶工人。②干部丶工人下岗种田地。③两者都不种,有可能人无粮饿死。
如果未来全国农民都不种地了,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对于你提出来的的这种假设,我认为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有点杞人忧天的意味,其理由如下:
一是现在虽说部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种田成本高,或者是一些非农生产占用农田现象严重,出现一些弃耕,抛荒现象。虽说这些现象的存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土地流转,一些种粮大户规模化承包种植,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止非农生产占用农地和抛荒,弃耕行为,正在逐步扭转。
二是随着科技进步,科学种田知识的普及,病虫害防治和良种的推广,粮食亩产量大幅提升,全国的粮食总产量得到保证,并逐年提升。
三是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产业化的普及实施,大大地提高了耕作效力和减轻了劳动强度,并增加了粮食单产。这一现象的出现,不仅仅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
四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不会出现无人种田的现象。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始终放在首位,国家对此也尤为重视,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国家对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投入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投入的资金,一年比一年多!
五是加大了对于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力度。现代农业,科技含量高,与传统农业存在很大的差别,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来实施。
六是市场调节之手,也不会出现无人耕种现象。假如出现粮食短缺的极端情况,粮食价格会随之出现居高不下的局面,这样一来,种田有利可图,消费成本增高,一方面会调动粮食种植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会促使和减少粮食浪费的情况,通过市场调节之手,也会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连锁效应。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种田辛苦,利润微薄,非农占地,抛荒弃耕规象存在,引起重视,这是必然的,但用都不种田,吃什么?这个问题,我是不赞同的!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如果未来全国农民都不种地了,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这个问题很简单,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向发达国家学习的主要方向。
社会要发展,民族要兴旺强盛,国家必须要从农耕社会,向工业化文明社会转行发展,现在我们国家正处在,农耕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度的十字路口上,所以,人们怕农民都不种粮食,人民没有饭吃,是可以理解的焦虑心情。
根据我们村的实际情况看,农民沒有抛荒土地,因为,现在农民种地,机械化水平都很高,从耕到收都有农机来作业,农民只是拿种子化肥到地头,春天种上秋天收获就行了,所以,现在种地都很省事,也沒有像以前那样,体力劳动很严重,如今的农村土地,大部分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农民在种地。
另外,还有一部分不种地的农民,就像我这样随儿女,到城市定居,他们基本上都把土地,流转给了有农业机械,年轻一点的农民耕种。
总之,在我们这里,不像有些人说的抛荒那么严重,因此,我认为社会只要稳定,只要和平发展,按照目前看,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我还是持乐观态度。
(原创于2021年1月1O日)
如果未来全国农民都不种地了,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要怕没人种粮,也不要怕你到时没的吃的!目前农民种粮热情不足,耕地大量撂荒,主要原因还是粮价长期低迷,种粮比对效益差,农民仅靠经营自家三、五亩承包地不足以改变家庭经济面貌,面对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农村中年轻一代只好涌向城市打工挣钱,追求更高收入,追求更美好生活,将耕种承包地的义务留给老一代农民,能种多少种多少,能打多少粮就打多少粮,这一点也不奇怪,乃市场经济规模使然,也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的各有关国家出现的普遍现象。有的国家解决的好,在保持城市繁荣的同时,也克服了乡村的衰落,用很少的耕地养活了整个国家人民,远的不说,比如我们的近邻日本。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多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首先是适当提高国内粮食收购价,让种粮有较高收益,让农民得利,而且种的越多收益越高,以刺激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鼓励耕地向种粮大户、种粮能手转移,培育一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经营理念的职业农民,只要政策对头,让有志种粮的专业农民高于出外打工所得收入,就不害怕没人种粮的问题!二是要解决种粮农民的后顾之忧,他们的最大忧虑还是辛苦一生,一无所有,老无所养,尤以50岁以上的农民尤甚。他们过去累死累活地种地务农,自己忍饥挨饿还要交公粮,缴农业税,对国家是有贡献的,现在他们老了,逐渐干不动活了,而子女又在城市打拚,自己又没什么收入,生活成了问题,网络上有不少地方农村老人老无所靠、孤苦度日的报道,个人建议国家大幅度提高65岁以上老年农民的养老补助金,让他们凭自己的经济收入能过上体面的养老生活,减轻儿女赡养老人的经济负担,改善代际关系,还可将生员流失濒临废弃的村小学改造成民办公助的农民养老托养所,对本人自愿,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集中托养,自已掏一点、儿女掏一点作为生活费,乡镇以公益性岗位形式解决三几名做饭、打扫卫生等服务人员费用,所长由村支书直接兼任,乡镇卫生院和村医主要为老年农民服务,如此一来,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便可解决,以后的专业农民就会扎根农村,安心种地务农,再也不会去城市谋生养老。三是粮食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应当实行专营,建议像经营石油一样,国家成立几家专营巨头公司,以收储、加工、销售国产粮为主,粮食定价权收归国家发改委。国内市场有缺口时从国际市场进口,但在销售时实行统一价格,用经营进口粮食的赢余平抑国内收购粮食的亏收,销售价倒挂时,实行粮价明补,防止进口低价粮冲击国内粮食生产,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只要解决好这几点,粮食生产是有保证的,国人大可不必为粮食安全心慌担扰!
如果未来全国农民都不种地了,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只有无知的人才能提出这么无知的问题。如果全国农民都不种粮,大部分农民就会被饿死。而其它行业的人还会正常生存。
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须品,没有粮食,人类就无法生存。如果全国农民都不种粮,其它各行各业也必须抽出一部分人来种粮,种粮是人类生存中最简单的劳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技能,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其它行业的人,即能工又能农,即能保证自己吃饱饭,还能保证工商科教医…的发展,而农民由于文化及能力的局限性,大部分农民只能农不能工,最终饿死的只能是自己。
其实,无论工人、农民及所有行业的人,都是相互依存的,缺了哪一行业,人类都不会正常生存,没有必要拿出一个行业来夸大其多么重要,也沒有必要拿一个行业的贡献去贬低其它行业的贡献,更没有必要散布什么先有鸡后有蛋,这么无知可笑扯淡的谬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