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会降低生育率吗?
延迟退休对于生育率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一些人觉得延迟退休会影响老人给子女看孩子,这样年轻人就更不愿意生儿育女了。这样的想法只是想当然。
目前,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时间越来越长,选择婚姻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初婚、初育年龄在不断变大。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海男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分别为30.3岁和28.4岁,上海女性的初育年龄为29.0岁,已经高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
我们单位女性仍然是50岁退休,近年来连续退休了三个大姐。一个大姐时不时的到处出去旅游,没事跳跳广场舞;一个大姐天天蹲家里,给老公孩子做饭;另一个大姐去学了面点手艺,重新找了份工作继续干着,都没有孙子孙女可看。实际上,她们的养老金水平都不高,每月只有1500元到2500元左右。
按照我们国家的规定,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是必须退休的。虽然也有所谓的退休返聘,但是除了一些私营个体企业,多数企业还是不愿意雇佣老年职工。说实话,很多人的工作状态处于一旦家里有需要随时可以辞职的类型,就跟已经退休后继续工作的大姐一样。如果需要她照看孙子或者照看老人,她随时会停止工作,没有事情是不可解决。
我们国家实际上有很大一批人员属于自由职业人员。2019年全国就业人数是77471万人,但是参保职工数量只有31177万人,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高达60%。按照我们退休条件的规定只要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可实际上,国家制定的延迟退休的思路是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
小步慢走,意味着退休年龄的延迟将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会慢慢适应新的退休条件,特别是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对于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一系列举措的实施。
弹性实施,指的是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非常有可能对失业下岗职工维持现在的退休年龄。因此,那遇到家庭需要仍然可以随时选择下岗失业,办理退休。目前,中组部、广东省等一些延迟退休的政策都是以双向选择为主,自愿退休为兜底。
强化激励,主要实行的是晚退多得。通过提升灵活就业人员等不愿意延迟退休群体的养老金,鼓励大家晚退休。越晚领取养老金,养老金待遇会越高。
可以说从以上角度讲,延迟退休对于老年人看孩子的问题并没有太大影响。
实际上,延迟退休反而让女性的就业时间更加充裕。现在不少女性是高学历,毕业以后如果50岁退休,实际上工作时间一般不足30年。没生育一个孩子至少需要2~3年的恢复期。如果是30岁的女博士,再结婚生子自己的职业道路相当于白白断送。如果延迟退休,女同志将会有更加充足的职业发展时间,也会有更多的女同志成为企业的高管、国家的高级干部。
凡事分两面,延迟退休真的不一定会影响生育率。生育率的降低,主要还是生育意愿降低和育龄期龄女性大幅减少导致的。按照2020年国家统计年鉴显示,正在退出生育期的40~49岁年龄段女性有6020万人,而逐渐进入生育期的15~19岁的女性只有3276万人,这么悬殊的差距,生育率不下降才不正常呢。
所以,有些情况不一定是表面那么简单,延迟退休不是生育率降低的主要“元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