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资金,怎样做到复利15%增值?

你不是股神,怎么能够知道股神的寂寞。

巴菲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11岁就拿着他从6岁开始积攒的114.75美元投资了股市的三只股票。巴菲特的投资从1965年到2018年的平均收益率是18.7%,但是净资产增长了10,918倍。

另外,索罗斯曾经的战绩也是29年30%的回报率。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风险最大的投资,就是收益最高的方式——股票投资。

可是,全球数以亿计的股民中,也就只有一个巴菲特,一个索罗斯。想成为股神真的太难了。

对于普通人来讲,如果这100万可有可无,确实可以投资到股市中尝试。如果这100万是辛辛苦苦一辈子的积蓄,那么还是请珍惜,远离股市。我国普通散户投资盈利的概率被称为“一赚二平七亏损”,只有10%的人能赚钱。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散户的频繁投资,导致了亏损概率变大。如果说我们每年都重新投资,实际上有90%的感觉会亏损。但是如果对于某只股票坚持8~10年以上的投资,有99%以上的概率能够盈利。,除非你投资到中石油这样的特殊股票。

巴菲特也说过,如果11岁时他没有自己投资,而是将114.75美元通过购买标准普尔500基金的方式进行长线投资,然后将每年的分红进行复利再投资,那么到2019年1月这笔基金的税前价值将是606811美元,这是5288倍的收益。

投资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心态。如果说自己能够谨慎选择投资股票,长期持有几十年,说不定真的能实现年化收益率15%。可是,让我国普通散户的做法,基本上很快就是亏本逃走的,也就很难实现翻本的可能。

所以,我们并不是没有实现年化收益率15%的可能,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战胜不了自己的心灵弱点。

100万资金,怎样做到复利15%增值?

很高兴回到这个问题。

要获得复利收入,根据巴菲特的理念,必须长期持有一个股票,让利润奔跑,让复利再复利。

一、首先要确定你这100万是自由资金,短期内不使用或者不是借来的,这样的话,你才有可能实现上面讲的这个理念。

二、选股非常重要,选个未来成长,也就是说按照复利来计算,每年15%,如果选对了的话,也许每年就是一倍了,那就是100%。

三、从目前股票市场来看,那些翻倍的牛股都是一些优质公司,其中医药股翻十倍股是最多的。当然,如果能买如茅台,那么你长期持有,那何止是15%的复利呢?

四、10年10倍股,你觉得收益是多还是少呢?复利回归一下:10年10倍,即是十年年均复利回报率为:25.89%

10年下来,你的资产会增加10倍,如果期初你投资100万,期末就是1000万。如果复利15%,约500万收入。

那么,5年10倍呢?复利回报是58.49%。

在过去第三个完整十年周期里,共有可比较上市公司股票1371只,其中达到5年10倍水平线只有4只,而达到10年10倍的却有343只。

五、下面这些都是一些十年十倍的股票。

如格力电器、恒瑞医药、伊利股份、中国国旅、牧原股份、立讯精密、华夏幸福、爱尔眼科、东方财富、科大讯飞、片仔癀、古井贡酒、长春高新。

如果将时间追溯更前,当时市值超500亿的公司当中,十年涨幅超十倍的公司有海通证券、苏宁易购、贵州茅台、西山煤电江西铜业、万科A、中信证券、海螺水泥、保利地产、华侨城A。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十年前的十倍牛股集中的行业具有跟社会经济相关性,也就是说,近十年来哪个行业火爆出现的10倍股就更多。

那么未来十年是什么行业呢?

这个需要不断的摸索,参考、咨询。不过炒股跟党走,关注有关政策,那你就会选对十倍股。

总之,要想获复利15%作为普通人丨,炒股是唯一的一个途径,至于其他的,我不敢苟同。

关注我,共同进步,谢谢!

100万资金,怎样做到复利15%增值?

你好,我认为:如果年均复利10%,那就是百里挑一的水平;年均复利达到15%,那就要千里挑一。

  • 我们要知道:股市的铁律是1赚2平7赔,如果复利那么容易达到10%到15%水准,那还有人会把钱存银行买国债或是炒股吗?
一、复利的力量:100万元按照15%的复利,30年后资产是6621万元

理财界的复利众所周知,它的力量无可厚非,股神巴菲特也是把它视为理财的利剑。

如果你这个100万的资本,按照15%的复利计算,1年后就会变成115万,3年后就会变成152万,5年后就会变成201万,7年后就是266万,10年后则是404万,15年后就能达到813万,20年后就是1636万,25年后变成了3292万,30年后就可以达到惊人的6621万元。

也就是说,100万的本金,理财仅仅是15%的年均收益率,30年后,你的资产可以增值60倍,这种稳健增值,一定是无数人的美好目标吧。

其实,在当下的稳健理财产品中,5年期的国债收益率4%左右,货币基金禾银行理财收益较高也就是5%左右,集合信托和资产收益率较高的8%左右。

如此看来,即使你理财手法多高超,也是很难稳健的做到复利年化收益在15%的。

二、我们要认识到:任何年化收益超过5%的投资,都算是高风险的

曾经有位财经界的意见领袖,他就警示投资大众,说:任何收益超过5%的投资,都是属于高风险的。

这无疑就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毕竟网上的各种投资理财骗局,多如牛毛,大家多少都有所耳闻的。

  • 这些年见过的投资者其实也很多,大部分的投资客都是跌宕起伏的,少有常青树的,要是复利都能达到10%到15%,人人都是巴菲特,人人都财务自由了。

想要高收益,你得接受三个方面:

1、承受高风险,对投资人的素质要求也高,不仅要有一定的经验,还有有耐心,有句话说,股市一调值千金。即使炒股也会耗费大量的精力,高压下才有可能高收益。

2、高的投资门槛。假如巴菲特来托管你的资金,你能放心吧?相信市场上都有类似的很多投资机构,你用100万也能买到它们发行的,只是中间要隔开好几层的管理费,再赚钱的项目最后剩的都不多。当然你可以选择直投,那就是高投资的门槛。

3、低流动性。如果做信托的都知道,两年期肯定会比一年期的普遍收益更高,如果时间成本不核算进入,你放弃了流动性,哪能换来高收益。

三、你就拿着这100万,我给你一些投资的建议

通常来说,我们的投资资产可以大体分为三类,分别是流动性资产、特定投资资产和保障性资产。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三类的正常收益范围吧。

  • 1、流动性资产:就是可以做到随存随取,以备不时之需的一种资产配置。安全性高,收益率普遍都是比较低的。

比如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35%,货币基金利率一般是在3%到5%,国债的逆回购,收益率在3%到5%之间,有时候出现10%那就是逆天收益率。

  • 2、特定的投资资产:属于中低风险,这类的投资产品也是比较多的。

比如票据理财收益率在3%到8%,信托的收益率在7%左右,100万起投,周期要1到3年,p2p的收益率在7%到20%,可是风险性就比较高了。

  • 3、保障性资产:一般是指保险,包括你的社保个商业保险等,重点是商业保险。

保险的功能重在保障,带有一定的理财功能,但是流动性比较差,收益和安全性都是一般的。

比如万能险一般是承诺在2.5%到3%的收益保底,平时的收益也就是4%到5%吧。分红险的年收益则大概在4%左右。

总之,你想要做个出类拔萃的投资者,实现年复利在15%,这种难度不亚于考上清华北大。不过你可以放心,这个参与者超过1亿的大市场,热爱投资并努力提升自己投资能力的人比例很少,多数人能够维持在10%收益就挺不错的,只要你能够努力实现年化在收益10%左右,就永远有钱赚了。

100万资金,怎样做到复利15%增值?

100万元资金,想做到15%的福利增值,短期内或许可以,长期来说几乎不可能。

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管理的基金,据说40年复合收益率达到了19%以上,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奇迹,除了投资技巧之外,还和最近几十年全球经济高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普通人想做到这样就难上加难了。

都说复利是世界的奇迹,它的威力就像原子弹爆炸一样,但是世界上真正的复利投资产品只是一种理想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找不到,因为要实现复利必须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利率固定,二是每年重复,这看起来很简单的要求,实际上根本找不到。

比如一年期银行存款,我们可以看做是按一年为周期的复利计息产品,但是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却是不断变化的,在好的时候利率可能达到5%,在差的时候可能会变成负利率,如果再考虑货币贬值,想通过银行存款实现资金升值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当你的资金量足够大的时候,这些资金就会影响到利率,比如巴菲特管理的资金如果再按19%有的复合利率增长,它就会影响到联邦利率,甚至影响到股市投资收益率,这种复利的神话也就结束了。

所以,回到题目中的问题,100万元资金要想实现每年15%的复利增长,只能投资于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比如股票、基金、期货等等,但是这样的产品一年投资收益达到15%比较容易,两年、三年也还有希望,想连续多年保持这样的收益率就难上加难了,像巴菲特这样的属于极个例,而且巴菲特还能坚持几年现在也不好说。

建议你还是脚踏实地,制定合理目标,通过投资理财能够保证资金正常保持收支就可以了,否则很可能会造成损失。

100万资金,怎样做到复利15%增值?

收益率15%股票基金做得好能达到,但是你说复利15%,比较难,因为股票基金波动比较大

100万资金,怎样做到复利15%增值?

可以持续做到10%的复利已经很厉害了,至于15%那更牛了;要想做到复利15%只能买入股票,那么要承担更高的风险,大多数基金经理都做不到年15%的复利,在美股股灾后期买入美股标准普尔的ETF,在美股熊后期卖出可实现,美股熊市一般半年左右,牛市很长,和我大A完全不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