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每月7、8千元,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是机关、事业还是国企退休人员?
退休金每月七八千元,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退休人员都有。如果说是离休人员,这部分老人每月离休费起步得1万以上了,他们是建国前就参加工作的老革命,这样高的待遇是他们应得的。老家的邻居是电业局的干部现在每月养老金确实七八千元,我对象的二姨也是中小学退休教师每月养老金8000多了。
普通企业职工可能每月只有三四千元的养老金,还有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每月只有一两千元,为什么养老金差距会这么大呢?产生养老金差距的主要原因一个是缴费基数,一个是过渡性因素。
缴费基数怎样影响养老金高低的?实际上,我国企业1991年是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终于建立起了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养老保险缴费以后产生的养老金待遇,主要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都能够体现出缴费基数的多缴多得,以及缴费年限的长缴多得。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缴费指数,实际上是等于当年的本人月缴费基数之和÷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
如果我们按照60%基数缴费一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是100%可以领取1%,如果是300%可以领取2%。
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平均缴费指数能达到2~3之间,如果缴费年限40年,退休能够领取60%~80%的社平工资呢。仅这一部分钱,就能达到四五千元。
(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的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每月划入的。国家每年还公布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记算利息,记账利率2016年以来也在7%~8%之间。
如果是说缴费基数是1.5万元,每月进入个人账户就是1200元,一年是1.44万元。如果退休时个人账户能积攒个二三十万,个人账户也能领取2000元左右的养老金。
有哪些过渡性因素?在企业实施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制度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实施社保缴费以前,由于没有建立起有关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会额外按过渡性养老金计算。
过渡性养老金的过渡性系数,一般是1%~1.4%之间。机关事业单位还有视同缴费指数,企业退休人员一般是按照实际缴费指数计算。
按照四川省的过渡性养老金计算方式,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以前视同缴费年限30年,平均视同缴费指数是1.5的话,过渡性养老金可以领取63%的社平工资,这一部分待遇也能高达三四千元。
实际上,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一般除了基本养老金以外,还有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相应年金待遇属于补充养老机制,最高缴费比例实际上高达12%,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两倍。一些老人退休时年金账户有二三十万也是有可能的,企业退休人员可以一次性提取。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过渡性养老金的年限会越来越少。而且国家也在推动年金制度改革,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年金制度。不管过去,至少未来退休待遇预算是一种标准的。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从2016年开始,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施统一调整。养老金调整的具体方式一般包括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定额调整贯彻的是公平部分,响应了大家增加相同养老金钱数的要求。同时还有挂钩调整,按照缴费年限挂钩和养老金水平挂钩。另外,还对高龄老人进行倾斜。这样的调整方式,一般是养老金越高的人群增加比例越低,养老金越低的人群增加比例越高。这样有关养老待遇比例的差距会越来越小的。
综上,实际上每月能拿七八千元养老金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的养老金水平还是在两三千元。未来养老金会越来越公平的。
退休金每月7、8千元,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是机关、事业还是国企退休人员?
现在每月养老金拿7、8千元的都是什么样的人?目前对于养老金的话题一直不断,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热点话题,在我们身边的确看到有部分人每月养老金拿8千员,甚至1万员以上的人都存在,虽然这部分人是少数,但是大家还是好奇,什么样的人每月能拿到7、8千元的养老金呢?根据我的经验和相关资料的分析,以下这几部分人是每月可以到7000元以上养老金的主要群体。
一是机关事业单位中的部分人员。
机关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才开始缴纳养老保险,虽然到现在为止的缴费年限只有六年多一点,根据国发(2015)2号文件精神,2014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之后办理退休的人员,就是我们所说的退休中人,他们由于既有视同缴费年限,又有实际缴费年限,本着平稳过渡的原则,在计算养老金时除了计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还要计发过渡性养老金。
在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中,要根据其在岗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因素来计算视同缴费系数。这个视同缴费系数既可以作为计算基础养老金时的历年平均视同缴费指数工资,同时也是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视同缴费指数工资。
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由于工作比较稳定,在职时的收入相对比较高,特别是那些职务职级比较高,或是拥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他们虽然实际缴费年限不是很长,但由于视同缴费指数工资比较高,所以按照养老金计算规则计发的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都比较高,相对来说,可能个人账户养老金要低一些。
除了计发基础养老金以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要享受职业年金,职业年金作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补充养老保险,本身就是养老金的组成部分。综合起来分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平均养老金要高于企业退休人员,而在机关事业单位中,那些长期担任领导职务,职级和技术职称比较高的人,退休后养老金就有可能达到7000元或是8000元。
第二,国有企业中的中高级管理人员。
国有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由于长期在国有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从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开始,都是按照本人的实际工资来作为缴费基数。在这部分人中大都实行年薪制,没有实行年薪制的其月薪也是普通员工的好几倍,所以几乎都是按照300%来作为缴费基数。在没有实行缴费之前的工龄,也是作为视同缴费年限来计算的,而且视同缴费系数大都是按照140%来计算,加上很多人在企业工作的时间大都在40年左右。所以在国有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中,养老金超过8000元的也是比较多的。
第三,部分垄断行业的工作人员。
在垄断行业工作的人员,很多人虽然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但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平时的工资待遇比较高,比如金融行业,电网行业、供电行业、邮电行业,烟草行业,石油行业等,这些行业的职工平时工资都是上万元,所以养老金保险缴费标准大都超过100%,有的可能达到200%,只要退休时工龄或是缴费年限超过35年以上的,这部分人退休以后每月养老金达到7000元或是8000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综上所述,除了上述例举的三类人员以外,其他的还有很多,比如外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从军队办理退休的人员、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等,他们退休后都是可以达到7000或是8000元的养老金的。
退休金每月7、8千元,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是机关、事业还是国企退休人员?
退休金高,是因为在职时工资高,缴费基数大;工龄长。退休金达到七八千的人员在现在社会占比并不高,可以说是退休人员金字塔尖部区域,其人员构成,并不仅限于机关、事业、国企。个人觉得主要有以下类别:
1,机关单位中,至少要达到县处级,包括正、副县级,调研员、助理调研员,只有职级达到县处级及以上才可以。出于地区差异,经济中等及发达省份差不多都能达到,中西部的话估计应该是地市级,如正副厅级,巡视员。
2,事业单位中,至少要达到高级职称,包括正、副高级,如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正副教授,出版中的编审、副编审。少部分人可能会是中级职称,因为历史原因,工龄超长的话也有达到月退休工资七八千的,但这属于个例,一般中级退休的,也就6000元左右。
3、国企中,如银行,银行分行行长级别,甚至中层;烟草公司,卡行政级别的话,一般科级或经理退休后基本都到七八千;电力公司,论行政级别科级或职称中级如工程师之类;大型国企,一个分厂的中高层应该就能达到,更别说总部的中高层。
4、民营企业,一般县域内的大型民营企业中高层退休后工资七八千一点问题没有;著名民企,如华为、阿里巴巴、京东等等,他们的中高层不用说,部门负责人估计也可以,毕竟他们在职时工资高,缴费基数大,是没问题的。
退休金每月7、8千元,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是机关、事业还是国企退休人员?
应该每个行业都有。
据了解,目前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水平最高的前三名分别为上海市4750元丶北京市4370元丶广州市3800元。退休金每月7丶8千元,比第一名上海市要高出2丶3千元,这个水平可以超过全国…80%以上的退休人员。
每个月退休金有7丶8千元,如果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退休前每个月的工资总额应该在11000元以上,因为按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养老金替代率70%~80%来计算,没有这么高的工资额是不可能有这么高退休金的;如果是企业单位退休职工,退休前每个月的工资总额应该在13000元以上,因为按照企业职工退休时养老金替代率60%左右来计算,没有这么高的工资额根本不可有这么高的退休金。
但具体什么样的人才有这么高的收入,这个还要看退休地。
首先,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机关事业单位中担任副县处级领导和评聘为副高职称5级岗位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高管退休后每个月的养老金才能达到7丶8千元。因为只有这些人退休前的工资总额可以达到11000元以上。
其次,在北上广深和长三角丶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中担任科级领导和事业单位中评聘为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后每个月的养老金就能达到7丶8千元。另外,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国有垄断企业中,也有不少职工退休后每个月的养老金可以达到7丶8千元,比如电力丶中石化丶中石油丶保险丶电信丶移动丶四大国有银行丶火车司机丶民航飞行员等等。
由此可见,退休金每月7丶8千元,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应该说机关事业单位丶国有企业各行各业都有,但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退休人员占比很小,北上广深等经济发达地的退休人员占比更大。但在全国退休人员中的占比应该不会超过20%。
退休金每月7、8千元,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是机关、事业还是国企退休人员?
退休金每月七八千元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是机关事业还是国企退休人员?这个问题很简单。你看一下自己四周的退休人员的具体情况就知道了。七八千块钱甚至更高的主要就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我们这儿退休教师一般都在9000块钱以上。国企退休人员相对也不高。企业退休人员普遍在三四千块钱左右。自己买了保险的人大概每个月两千块钱左右。目前现实就是这样的情况。
这与之前交养老保险的情况是密切相关的。交的多,退休之后拿的多,交的少,拿的少,这是根本的原则。当然,也有很多人愤愤不平。感觉自己下力多。出力多,贡献多,拿的太少了。眼红别人拿的多。实际上当初忘了自己的选择了……凡是机关事业单位都是优中选优,需要进入大学。需要经过考试筛选进入的。而进入企业的一般就不这么严格。也有很多农民强烈要求:跟工人一样的退休待遇,这也不可能,因为工人的进入序列要比农民更艰难,农民只要出生在农村,基本就能够入行了。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出生在机关事业单位,你很难再进入机关事业单位,进入是需要考试的,而且这个考试时百里挑一。有时候是千里挑一。所以不能比较。
知道这个差距之后。首先要面对现实,如果自己退休金要少的话,那就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支出,或者是开源节流。同时,在教育后代的时候,一定要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要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争取进入好大学。然后找到好工作。这才是正确的想法。其他的想法,眼红啊,抱怨啊,看不上啊。愤愤不平啊,只能是徒增烦恼而已,一点儿用处没有。
退休金每月7、8千元,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是机关、事业还是国企退休人员?
由于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并轨改革,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底前退休的人员都统称为中人,全国中人的养老金目前已经陆续兑现补发,所以以现在的时间点来谈谈我所知道的情况。
退休金每月7、8千元,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应该是退休时机关事业单位里的县处级公务员、职员;医院、中小学、大中专院校里的副高级以上职务(职称)人员;大中型国企里的中层骨干(包括军工);银行、税务、通讯、保险、海关、烟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各地水电气公司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军队正营职以上退休人员、其他各行业副高级职务(职称)人员。公务员中的厅级干部、国企中的高管、各级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军队团以上退休人员,每月退休金都在8、9千元以上,甚至1万元以上。个别经济效益特别好的企业,由于收入高,按比例缴交的社保费用高,退休时养老金就计发得高,多交多得,也不一定是高管,不足为奇。
不要嫉妒、不要骂娘。高有高的道理,低有低的原因。每个人领取多少养老金跟政策、机遇、个人努力都密不可分,国情不同,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行不通。会怪的怪自己,不会怪的怪他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