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的影响有哪些?

关于延迟退休,70后最忐忑,80后最郁闷,90后最坦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遇上退休年龄延迟,肯定不会高兴的。目前,年龄最大的70后已经50岁,如果是女性最早的话应当今年就正常退休了。但是,国家的延迟退休政策究竟如何?至今没有一个消息,80后等得很郁闷。对于年纪最大30岁的90后来说,未来的日子还有很多,延迟退休根本就是无所谓的,几乎板上钉钉的遇到他们了。

延迟退休方案什么时候提出的?

早在2013年,国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为什么是这个时候呢?实际上2012年是我国15~59岁劳动力的最高峰,2013年我国的劳动力数量就开始逐年减少,至今已减少了3500多万人。劳动力减少,代表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做好延迟退休的准备也是未雨绸缪的。

经人社部门统计,原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我国的职工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4岁,是世界上最早退休的国家。退休年龄越早,对于养老保险基金构成的压力就越大,这样又牵扯出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问题。

九十年代我国参保缴费人员和退休人员的比值是5:1,到了2018年这个数值变成了2.55:1,其中还有约20%处于暂停缴费状态。

2016年,人社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将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当时的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给社会充分的接受时间,不会立即实施。接纳时间至少会有5年。

因此,当时有虚假消息提出了一种2017年出台延迟退休草案,2022年实施延迟退休的方案。后期,相关延迟退休的方案一直没有公布。人社部在回答网友和人大代表关于延迟退休的关切的时候,基本口径是:

“关于延迟退休问题,人社部将从国情出发,综合考虑劳动力总量变化、就业形势、社保基金状况以及社会接受程度后,适时提出方案建议。”

劳动力总量变化、就业形势、社保基金状况以及社会接受程度,被称为影响延迟退休的四大因素。

劳动力总量在减少,但是目前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毕竟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很多人和灵活就业人员都处于失业状态,国家采取积极扩大公益性岗位、招录公务员、招录研究生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

社保基金压力凸显,但是还有余力。按照人社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37830亿元,总支出34631亿元,当期结余3199亿元,累计结余50869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至少能够维持16.5个月的养老金支出。另外,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者高达2万亿的社保风险基金,国家还将国有企业10%的股权划归社保基金。我国对于养老金的发放,短时间内还能支持。

社会接纳程度需要不断引导。人是摆脱不了经济人的一方面的。如果能够确保延迟退休让劳动者获益,那么社会阻挡的压力自然就没了。一般来说,最好的方式还是提升延迟退休的养老金待遇。另外,如果能够在现有退休年龄之后选择自由延迟退休,大家肯定也不会拒绝。

总体来看,虽然说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但是延迟退休短时间内不可能立即实施的,即使实施也会保障普通职工的利益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