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楼市“降温”后,房子却“难售”?
很少有人把房价当成股价一样,认为会有涨有跌。
过去我们出现了一个20年的房价牛市。但是,也经历过一些起伏。2007年、2014年前后,都出现过房主打砸售楼处的现象。这都是跟房价下跌有关的。
其实,房价要涨速度快的,让人想不到。几个月时间就可以实现翻倍。2017年3月到2017年底,青岛的部分小区价格就几乎实现了翻番。房价像吹气球一样,只是一个一个地方的吹起,整体的增长速度虽然快,但是还是被平均了。
随着2017~2018年的全国房地产调整趋严,全国普遍出现了楼市降温,但是一些业主却发现房子难卖了,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楼市降温,房子难卖”,跟房子交易时间有关系。
正常来讲,我们买房子,从看房、选房、订房、网签、审批贷款、过户成交这一套手续走下来最少几个月甚至半年。这不是买大白菜。
交易火爆的时候大家都是用抢的,会尽可能的提速,缩短时间。过去很多报道,说楼盘销售火爆的时候选房只给“一分钟”时间。
楼市降温,大家就不急了。可以从容选房,慢慢办理贷款,让自己能够看清后市,房子难卖也就在所难免。
第二,“楼市降温,房子难卖”,主要还是跟大家的降价意愿有关。
即使人们出售房子绝大多数都不急,也是持观望态度,谁也不肯亏本,降价出售。毕竟房子是非常大额的商品,在北京、上海多要一个百分点,就可能达到8~10万元。我们很多人一年都挣不了8~10万元,大家不愿意降价出售也在所难免。
第三,“楼市降温,房子难卖”,肯定还是降价的幅度不够大。
今年4月份网络报道过鹤岗的1.6万元白菜价房子。对,这些房子不是1.6万元一平米,而是总价1.6万元。10万元以下的房子比比皆是,一两千元房子的均价感觉很亲民。
鹤岗的房价,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人口流出太大,导致的房价下跌现象。
结果,红了网络之后,大家不仅去围观,而且真的去买房子了。有的中介称,原先寥寥无几的电话被立马打爆了,一些白菜价房子销售火爆,一个月内涨了50%。
其实现在很多房子主要还是卖房者持货观望,总认为房价不会跌,或者害怕别人将自己降价,然后往死里砍价。
总体来看,买房子的人确实在不断减少。一方面主要是房价够高,很多原先买不起房子的人,现在更买不起了。另一方面,是大家已经买的房子够多,大家都在等赚钱的机会好好抛售呢。
为什么楼市“降温”后,房子却“难售”?
聪明的炒房客在2018年前后就已经开始套现离场了,2019年再想跑其实已经有点晚了。
很多城市楼盘热销其实都是假象,毕竟在这个年代,如果100元雇不到一个人排队当托的话,150元加个盒饭也是没问题的。
现在的房价已经相当于股市6100点高位,距离巅峰时刻只有一步之遥。有钱的家庭现在普遍有多套房,而普通刚需家庭能买的已经买了,剩下的已经绝大多数都买不起房了。这就是房子越来越难卖的根本原因,要么不差房,要么买不起。
经济增速在下降,国际环境也暗潮汹涌,老龄化社会也加速到来,在这种情况下,楼市如果还继续升温,结果一定很催人泪下。
对于有钱的家庭来说,没有必要去接盘二手房,毕竟自己手上有好几套。对于普通刚需来说,掏空六个钱包都凑不齐首付,算算房贷月供,工资大半还房贷都不够。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过高的房价已经孕育极大风险,加上投资金额过大,出售困难,房产投资已经没有意义了。
过高的房价,使得投资需求和居住需求都出现持续下降,这是房子越来越难卖的根本原因。
虽然银行新增贷款半数都流入了房地产市场,但是银行对于贷款人的资质会有严格审查,也会对风险进行防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会有如下可能:1、城市外来人口会大量返乡,因为城市就业岗位会减少;
2、部分动用了过高杠杆的炒房客会选择降价抛售,避免因弃房断供带来更大损失;
3、部分资金紧张的房地产开发商为了生存会选择大幅降价,如果没人卡脖子的话;
4、多数城市房价在三五年内都会出现明显下降,或者指导价格不降,成交量低迷;
房价的支撑是居民收入,在收入很难明显上涨的情况下,房价一旦开始明显下降,买涨不买跌就会成为普遍选择。
房地产市场一定会持续降温,房价一定会下降,房子越来越难卖。对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满怀希望,充满预期,坚持房住不炒,多坚持坚持,过几年再考虑买房。
为什么楼市“降温”后,房子却“难售”?
谢谢邀请。
房地产市场降温了吗?相信关心房地产市场的朋友心里都有数。进入下半年以来,市场明显降温了。九月份已经过去了,开发商却沒有盼来期待中的‘’金九‘’,‘’银十‘’也好不到那里去。我们从恒大、万达等各大房企打折销售的情况来看,虽然销售量有了突破,但销售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下降的。即使恒大最低达到了7.4折,估计10月份的销售量也很难超过9月份的销量,因为购房者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大家心里一定很纳闷,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刚刚出现一点降温的苗头,买房的人就突然少了,房子不好卖了呢?虽然说存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同时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炒房的基本没有了。从2016年底中央提出‘’房住不炒‘’,到现在已快3年的时间了。三年来,通过对市场的严格调控,炒房者已销声匿迹,随意哄抬房价的情况基本上没有了,房价基本上处于平稳状态。购房者急于购房的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许多大城市还没有完全取消限购政策。有钱人想多买房,但不符合再购买的条件,想买房的有很大一部分人又买不起,加上二手房房贷利率大幅上浮,有些城市已停止了二手房贷款。所以整个市场表现相对冷淡,成交量大大减少。
3,对于改善型家庭来说,观望的多,购买的少。面对市场的变化,许多改善型家庭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由于不是刚需,大都采取等等看的态度,合适就买,不合适就先不买。还有的怕买了价格降了,干脆就不买了。
4,刚需不足以支撑市场的销售量。现在的刚需有多少?市场上的房子又有多少?真正的刚需者和待售房的数量比起来,明显的供大于求,而且大部分刚需手里又没有钱,所以在市场降温的情况下,就越发的谨慎,不是所有的刚需者,看到市场降温了,和过去那样一齐涌入市场,同样也在观望,看看情况再说。
市场降温只是相对而言,购房者的多少也因城市而异。回答只是针对个别地方和个别城市,绝非一概而论。
为什么楼市“降温”后,房子却“难售”?
现在楼市的房子已经很难卖出去了,楼市降温,让房价基本上维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变化,如果按照过去“买房必涨”的信念,那么房子会非常容易销售出去,不会出现“难售”的情况,那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被限制购买。国家对房地产要求的是限购,限贷政策,还对二套房实行了高额的首付比例,这些限制性措施的存在,即使很多人想买房,但是却无法绕过这背后的政策来购买,所以导致了房子难以卖给被限制购买的人。
二,房价太高,买不起。年轻人是买房的主力群体,但是现在的房价实在太高,大多数人只能是望房兴叹,看着房子,却没有足够的本金来购买,甚至可能无法给出要求的首付来买房,即使买了房子,背上几十年的房贷成为房奴也是可怕的事情。
三,供需关系改变。过去由于炒房客的存在,为房地产市场的交易增加了活跃的程度,起到了一定的鲶鱼效应,但是随着炒房客被政策禁入,合格的购房者和合格的房子数量之间的供需关系不平衡,所以房子也很难销售出去。
目前的楼市是房子难以卖出去,但是各大房企的营销中心似乎依旧火热,可能里面有托来专门混杂在人群里面看房子。至于为什么房子难以卖出去,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有钱的被限制不能买,没钱的因为没有资金不能买。
为什么楼市“降温”后,房子却“难售”?
有钱的早买几套了,没钱的还是买不起。只能“难售”
为什么楼市“降温”后,房子却“难售”?
作为律师,我的电话社会知晓率比较高,今年以来,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卖房的电话,多过法律咨询的。
很多楼盘的推销电话是打了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电话号码都被众多人标注了“骚扰”或“广告”,仍然契而不舍,不依不饶。
而去年、前年就没有,几乎没有推销楼盘电话。
因为那时候他们不需要主动推销,在家里照应客户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大海捞针,电话上随便逮人就打。
挺同情这些每天契而不舍打电话的小哥哥小姐姐的,出力出钱不说,还要忍着冷言冷语冷眼,粗暴无礼挂断,内心得多么强大才起睡一觉爬起来接着再打,不容易啊。
我有次正和客户交谈,她接到一个推销房子的电话,说:房子这么好,又保值又增值,你们自己留着多好啊,别卖了。房子为什么才两万五一平?再加个零吧,卖得越贵越好卖不是?
估计那头小姐姐早已经草泥马了。
前日和一房产业内人士交流,问房子好卖不?答:不好卖,很不好卖。
我眼睁睁看着很多二手房挂了一年之久,卖不掉,也不降价,有的还提价。某中介小哥哥说,提一下价格,制造房价要涨的样子,一些犹豫不决的人就会下手……
事实上这招不能说没有效果,智商欠税的大有人在。
不要小看了中国人对房子的崇拜和热爱,这也是房爷爷房奶奶们层出不穷的原因。在房产税出台以前,房子难卖的原因只有一个:老百姓手上没钱。
房市、股市、P2P,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你的钱包,各种割韭菜,眼看着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是不是有点儿像太监看着皇帝夜夜做新郎那样无能为力?
眼下的现实是,这几年趁热抢了房子想赚差价的,是真的砸在手里了。每持有一年,成本上升10%,有一个朋友两年前买了一套新房,现在想成本价卖(原价加10%的各种税费,资金成本不算),卖不掉。因为同小区报价还和他购买时的价格相当。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