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人”的退休金比“中人”高吗?

正常来讲,2019年没有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新人。我们所谓的新人,实际上是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参加工作并办理退休的人。

我们国家涉及到两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次是企业,一次是事业单位。

企业是从1992年到1996年期间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是2014年10月开始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参加工作并退休的人员叫做“老人”,在改革以前参加工作以后退休的人员叫做“中人”。机关事业单位开始交保险不过四年多,法律规定的最低退休年限是缴费15年。所以,不可能出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新人。

中人的退休待遇主要体现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上。没有建立个人账户,因此就缺少个人账户养老金,国家给出的方法就是通过过渡性养老金予以补偿。

比如山东省的事业单位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计算公式,过渡性养老金等于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本人的视同缴费指数乘以视同缴费年限,乘以1.3%。

个人账户养老金一般是按照缴费基数的8%划入个人账户,然后每年按照相应的记账利率增加利息。即使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缴费,也只能1年增加0.7%左右的社会平均工资,过渡性养老金是1.3%。

不过机关事业单位还有一部分补充养老保险机制叫做职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划入金额是个人账户的1.5倍。这样算起来,机关事业单位多缴费一年,能够增加1.75%的社会平均工资的退休待遇。

这样难道说,新人的退休待遇会比中人要高吗?不一定。

因为,我们存在着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对贬值。每年个人账户的记账利率是按照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来执行,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但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却维持在8%到10%之间。这样就会有一部分相对贬值的情况,时间长了会缩水,比较厉害。

尤其是职业年金的记账利率,全国各地公布的记账利率多数只是4.5%,所以时间长了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职业年金缩水很厉害。

我们国家中高速发展的态势并没有改变,在二三十年之后,现在累积的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究竟能领取退休时多少社会平均工资,很难确定的。

而且中人的退休待遇计算公式有一个好处,就是视同缴费指数的测算。中文是通缴费指数,是按照本人退休时的职务和职级来确定的,主要分为级别指数和薪级指数以及调节指数三部分。

但是对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新人,他们的缴费指数已经完全确定,就是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社会平均缴费基数。后来即使职务提高,也不可能改变以前的交费记录了。

所以,机关事业单位新人的退休待遇计算公式,比较科学和实际,不会再因为退休级别、职务决定我们的退休待遇。贯穿的是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当然,新人最终的待遇却并不一定会比中人的退休待遇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