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年轻教师总说老教师是“领钱多干事少”,你怎么看?

老年教师“领钱多、干事少”,确实是普遍的事实。

大家也应该理解,年轻人精力足,体力壮,干活冲劲大,多干一些积累经验也是好的。但是随着年纪增大,精力衰退,干事少也确实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

不过我们的工资标准却不是这么制定的,一般来讲,大家都认可工作时间越久,贡献越大,应该发的工资就越高。

机关事业单位,只有三类岗位,分别是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和工勤岗位。

教师是以知识培育学生的职业,属于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岗位是走职称路线。职称越高,工资越高。不过职称的评选一般跟教学年限和教学成果有关系。而且职称一旦被评选上,再也没有被评选下来的可能。

除了跟职称挂钩之外,影响工资待遇的另一个因素是薪级工资。薪级工资是每年考核合格,工资晋级一档。相当于工龄工资。

其实岗位工资加薪级工资,就决定了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跟工龄有莫大关系。工龄越长,工资待遇越高。也就是说,越临近退休,工资待遇越高。

也有不少网友反映,有一些高级职称的教师和老年教师,都已经退出教学一线岗位,但是他们还占有着相应的职称待遇,导致年轻教师心里不平衡。

不少老年教师的认为是,每一名年轻教师都有老去的一天,他们的待遇年轻教师未来也能享受得到,他们是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三四十年才熬出的现在资格,做出了很多贡献,年轻教师没必要抱怨。

确实我们现有的职称制度存在着能上不能下,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情况,理论上是不应该存在的。应当优化职称制度改革,可以考虑参照公务员的非领导岗位方式,对于退出一线岗位的老师适当的降低一下岗位工资待遇。同时加强教学质量的评审,加大超课时津贴、设立教学质量奖等方式,平均一下老师们的收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