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多久后能拿到退休工资?
事业单位退休中人,退休后能多久拿到退休工资呢?
这个问题对于普通退休人员来说,一般是退休次月就可以发放当月退休金了。退休金都是当月发放,没听说延迟一个月发放的道理,跟工资不是一个模式。
工资是提供劳动之后的次月发放就可以,因为没提供劳动,不好预支工资。
实际上机关事业单位目前的养老金发放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由于计算因素不全,一直没有按照真正的养老金发放退休待遇。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很多地区还没有理顺。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原因呢?2015年,我们国家从2014年10月份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的目的是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社会化。
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将交纳养老保险,退休后享受养老金。以前他们享受的叫退休金。
国家规定的退休待遇计算新办法,实际上是完全按照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计算办法来的。唯一的不同是,事业单位多了一项职业年金。不过今年国家也实施了企业年金办法,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
这样在未来大家交费基数相等的情况下,退休待遇也将一样。
为了保证新老办法的待遇过渡,国家规定了十年过渡期。过渡期内的中人,实行新老办法待遇比较,大家首先按照老办法发放退休待遇,如果新办法待遇高,增加发放新办法比老办法的待遇高出一定比例。
由于老办法退休待遇跟基本工资有关,而2014年10月份,我们又实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基本工资增加了很大一部分。
为了保证退休人员前后老办法待遇计算标准顺利过渡,所以我们要用2014年9月的基本工资标准和职务确定的退休生活补贴标准。
为了跟老人的相应退休工资能够实现挂钩,保证待遇不降低。国家规定要在老2014年工资标准计算出的退休工资的基础上,每年进行养老金调增,除了2015年实现定额调整之外,以后全部实行工资增长率调整。
也就是说,2018年退休人员的老办法退休待遇要经过2015年定额调整,2016到2018年三次工资增长率调整。
另外,如果期间我们实现了职务职称的晋升,也会在后相应年份进行生活补贴的增加。
实际上工资增长率国家一直在理顺,2017年6月,国家才发布2016年的工资增长率是6%,2017年10月份国家又发布了2017年的工资增长率是4.5%。同时发布了2016年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8.31%,2017年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是7.12%。
2017年的时候,由于这些因素特别是老办法工资增长率没有发布,所以会产生退休中人比老人待遇低五六百元的情况,这是非常正常的。等这些因素理顺后,把工资增长率调整上去,我们的退休金就会基本相等了。
这些因素发布后,我们新旧老办法退休待遇的计算因素就齐备了。也就可以计算出2017年退休人员的老办法退休待遇。
如果当地的视同缴费指数表明确后,再加上公布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也可以计算出新办法退休待遇了。山东省是2017年9月发布的视同缴费指数表,江西省2016年就发布了。
这样,2017年以及以前退休中人的待遇会在2018年逐步理顺完毕。
就目前工作进度来看,只要2018年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以及工资增长率发布,2018年退休中人的所有的退休金待遇都将被理顺。
理顺之后,我们的退休中人就可以每年安享养老金调整了。
退休多久后能拿到退休工资?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资料齐全,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当月下旬之前提交资料,当月可以办理完毕,下月开始发放基本养老金。
以下提供无锡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办理退休办事指南,供参考;无锡市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公共服务《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核定支付》
1、申请条件
(1)到达国家、省规定的退休年龄;
(2)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均按照规定足额缴费;
(3)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5年以上。
2、办理材料
一、《职工养老保险手册》
二、其他相关证件
三、无锡市社会保险延长缴费人员退休申请表
四、办理异地发放的退休人员填写《社会化发放信息表》,并附银行个人结算帐号复印件
五、公民身份证原件
六、无锡市征地保障安置人员缴费年限核定表
七、享受优异待遇的证件或批准材料
八、《无锡市职工非因工伤残或非因病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无锡市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3、办理流程每月4-20日正常工作日办理。
一、申请。申请人持下列文件资料(按需)至社保中心各办事处窗口提出核定申请:(一)缴费年限申核表
(二)《职工养老保险手册》
(三)公民身份证原件
(四)无锡市征地保障安置人员缴费年限核定表
(五)享受优异待遇的证件或批准材料
(六)病残(工伤)鉴定表
(七)办理异地发放的退休人员填写《社会化发放信息表》,并附银行个人结算帐号复印件
(八)无锡市社会保险延长缴费人员退休申请表
(九)其他相关证件
二、受理核定:办事处养老保险经办人员A:
(一)、检查申报资料是否齐全、准确,材料不符合要求,一次性告知申请人;(二)、审核参保单位及个人是否按时足额缴费:
1、按时足额缴费的在《手册》上加盖“经批准,已办理退休(职)手续”章;
2.有欠缴养老保险费的,通知申请人补缴;
3.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按有关规定告知办理相关手续。
(三)、将受理的人员信息录入计算机;
(四)、按省政府令第36号等文件的规定计算养老保险待遇,打印《企业参保人员退休(职)核定表》、《企业参保人员退休基本养老金待遇情况公示花名册》;
(五)、单位按规定公示后,本人对《企业参保人员退休(职)核定表》确认签字,领取并填写《职工退休养老证》;
(六)、对特殊人员业务由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会审。
三、复核:办事处养老保险经办人员B:对养老待遇核定信息进行复核。
四、办理:办事处养老保险经办人员A:产生养老待遇支付数据,次月15日发放养老金。
退休多久后能拿到退休工资?
社保法规定达到法定年龄的下一个月起领取养老金!第一,正常情况下:
所谓正常情况下,就是指现行《社保法》规定的,缴费年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常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在你法定年龄的下一个月起领取养老金。那么这个正常情况都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呢?首先是无论你是参加的职工社保?还是居民社保?也无论你是单位给你办手续?还是你自己办退休手续?
主要是指在办理退休手续过程中,一切正常,其中包括你在申报审理,也就是职工社保一般需要当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的人社局审理确认后,到社保局办理退休手续;居民社保一般只需要个人在社保局直接办理退休手续。总之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达到法定年龄的当月办完退休手续,下一个月起就开始领取养老金。
第二,不正常的情况下:所谓的不正常,就是在申报办理退休手续时,你有一些问题不能通过人社局的审核或者社保局的复审等等。这方面职工社保个人档案中记载的问题比较突出。比方说你要按女工退休,你必须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工作十年以上,个别地方如吉林等省规定五年以上。
特别是一些需要按特殊工种或者病退的职工,手续不健全,有的是个人原始档案记载不明,有的是未能办理前置审批手续,有的身份证和档案年龄不符,而有的年龄达到了,可是缴费年限没有达到15年等等这样就办不了退休,自然拿不到养老金。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上半年退休的职工,由于当地上年度社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基数出不来,计算不了你的养老金。有的只能按前年度的基数算,在上年度出来之后多退少补。而有的只能让你到下半年再来办理退休手续,但有一条都是从你的法定退休年龄,下个月起补发或者领取养老金。
综上,我认为题主所说退休后多长时间能领取工资?其实就是领取养老金的问题,关键是看你办理退休的手续是否正常,如果正常的话,当月办完,下月就开始领取养老金;如果不正常,需要补充一些包括工资表之类的佐证材料,或者是你赶上了上半年当地上年度工资社平基数没出来,需要下半年再办理等等情况,那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就参差不齐了。
不过有一点你要给相信,就是只要你按时提出申请了,无论什么时候审批办理完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都必须从你法定退休年龄的下一个月起计发,这一点无可质疑。比方说你是今年一月份到岁数,那就从二月份起计发。但是这里要提醒你切记,如果是由于自己原因错过了申请退休的审批时间,一般只能按照审批完的下一个月领取养老金,而且跨年度不予补发。这一点务必引起重视,提前准备,最迟要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当月提出办理申报。
关注燎原杂谈,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退休多久后能拿到退休工资?
我最有权力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刚刚办完退休手续。
我是10月22日正式退休,单位是15号发工资,所以10月份的工资15号在单位领了。
我们这边规定退休的前一个月网上申请退休,我10月10号之前递交了退休申请,然后经过初审复审,公示等阶段,今天正式拿到核算表和退休证,11月20号左右就可以领到退休金了,直接打到社保卡里。
所以退休的第二个月就可以领到退休工资了,相当于工资没有间断,只是少了很多。不过退休了,身体健康最重要,可以不工作多领几年钱。
退休多久后能拿到退休工资?
我的邻居二零二一年三月十六日办理了退休手续,前几天他给我讲,人社局工作人员告诉他,四月十六日就可以梦想成真领到自己的养老金。
目前,银行卡早已办好,就等这一天的来临了。
其实,退休金是从退休之日开始计算的,这个月退休,下个月就可以领取首月的养老金。
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地方的中人养老金没有理顺,暂时没有全部兑现到位,但是,无论到什么时候,也不会少你的,而且,一分钱都不会拖欠的。
现在的养老金发放是非常非常规矩的,一般没有人敢于挑战养老金制度的。
退休多久后能拿到退休工资?
我是2021年2月份办理的退休,3月份开了临时养老金,注:为什么称临时,是因为省平是按照2020年估算出的养老待遇,正式的养老金需要等到9月份大概,因为2021的省平还没下来,9月份需要重新计算正式养老待遇,多退少补,借时会从2至9月份的全部给补齐,所以上半年退休的养老金都是临时工资,如果是下半年退休费不存在这个问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