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十四连涨,企业退休养老金能有事业单位一半吗?

从2005年开始,我们国家养老金就开始了稳步上涨的步伐,不过一开始是企业养老金、事业单位养老金分别增加,不过总体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差距还是越拉越大的。

为了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缩小企业退休人员和事业退休人员的养老差距,降低国家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事业单位实行了2014年10月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6年开始,我们国家的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开始采取企业和事业单位一同调整的模式。通过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增长比例,逐步缩小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比值。

目前来看,由于纳入了一个系统并没有具体的比值信息发布。

2014年10月,我们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企业退休计算公式和事业退休计算公式,采取的是一种模式。也就是形式上破除了双轨制。

至于待遇的差距问题,实际上还是存在的。产生这种待遇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历史原因,二是缴费基数原因,三是缴费年限差异,四是社会职业不同。

历史原因

历史原因,就是事业单位从2014年10月开始缴纳社会保险,之前没有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时间,都是统一使用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没有体现出个人账户的贬值因素,因此是非常合算的。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是全国一盘棋,显示不出地区差异。因此,除了各种工资待遇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地方性补助补贴、改革性津补贴等等,而企业退休人员这方面是很少的。这些补贴、津贴都需要慢慢规范。

缴费基数原因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国家雇员,交费基数是完全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缴纳,而企业和个人交费通常选择最低的档次。毕竟我们的养老保险基本原则就是多缴多得,渐渐的我们的退休待遇差距就会拉开。

交费年限差异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龄通常认定较长,认定条件也比较宽松,几乎不存在中断。比如转正后的民办教师,是从其进入教学开始认定的。

企业退休人员只认定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视同交费年限,一般只有国有企业固定工身份,上山下乡知青,复退军人等等。而随着下岗失业职工的不断增多,很多人的缴费年限中断。

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的工龄,普遍比企业退休人员高出许多。

社会职业的不同

机关事业单位是一个人生逐渐上升的职业生涯。

而企业工人普遍对知识积累的依赖性不强,人生体力最好的三四十岁反而是他们工作最黄金的阶段,之后劳动能力降低,失业风险增大,很多人到了四五十岁就很难再从事原先的工作,也就成了我们4050就业困难人员。所以说提升工人的技能水平,延长他们的职业寿命也是非常重要的。

各种因素才形成了现在的结果。如果工人想要跟机关事业单位一样的退休待遇,一般来说,就需要从入职开始缴纳养老保险,按照实际社保交费基数要求交纳,而且要不断提升自己,尽量延长自己的工作年限,让我们成为企业离不开的专业技术人才直到退休,这样我们的退休待遇才能够跟机关事业单位一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