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不愿意提高教师的待遇,但却乐意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呢?
我们的教师队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数量高达1600万。教师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育事业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础。
目前却存在老师要求和社会要求之间,却存在着一些不可调和的因素,主要原因可能有下面几个。
一是确实是制度要求落实不到位。从我们国家1994年实施教师法开始,就提出确保教师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水平。但是对这一要求,各地都是结合自己的情况落实的,各地财力不一样,保障力度也不一,而且各地有不同的解释,也有不同的落实进度。目前估计只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落实,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差距还是有的。
我们的教师待遇地区间的差异非常大,有的地区到手工资只有两三千元,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可以达到一两万元。而且对比一些较好的民营教育机构,动辄几十万的收入,确实也让公办机构的老师坐不住。北京深圳即使一两万元工资,年轻教师也真的很难稳定下来。
二是确实是教师队伍和个别家长都存在问题。社会上广泛认为,老师教课不尽心,熬日子混时间的情况特别突出。其实大家也很清楚,进入了事业单位就跟进入了保险柜差不多,只要不出问题,踏踏实实的混日子混职称,工资会越来越高。至于孩子们的成绩,真的跟评职称、发工资有关系吗?似乎不多。而且一些过分的老师,尤其是初中高中关键阶段,在外边儿开小班的情况特别突出。我们同事就在吐槽他们孩子的老师开小班,一节一个半小时的课200元,同时教十个孩子,基本上每月都有三四万的入账。而且家长们的心态还是觉得老师开的小班教的好,肯定有更好的知识,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宁愿多花些钱。但是心里确实对老师的行为不耻,已至延伸到整个教师队伍。而且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宣传,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
而教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家长们的认识也不够。就因为说几句话,打孩子几下,发错几条信息,就被家长追究,离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亲身经历就是孩子的同学,在学校打闹被同学铅笔戳伤,回头家长阴阳怪气的找老师麻烦,老师下课后只能赶忙去还是家中落实情况,互相调节晚上11点才处理好。老师也有家庭和孩子,并不是孩子的保姆。因此,遇到这样的事,老师也会对家长有一些怨言。
还有一部分就是是工资的分配也有问题。老师的工资走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路线,是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但我们老师的工作又有一些体力劳动者的味道,教学的那些知识很容易掌握。
年轻的教师,思维更活泛,体力更充沛,干的活更多。可是由于职称,是需要相应的职业经验配套,所以高级职称基本上被老年教师占据。而年轻教师感觉教学水平差不多,而且自己更出力,就是得不到相应的工资增长或者职称认可,也是相当郁闷的。
而年轻教师更是处于花样年华,需要结婚生子供养老人,虽然工作稳定,但是工资收入确实无法负担人生的发展。
所以,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实教师也不要把社会要求,理解偏颇为教师的道德要提升。社会的要求只是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而已,这是一种职业,只要尽职尽责就好,不需要多高尚的品德。但是我们带着脾气工作,产生问题就归咎于道德要求,那实际上是不合适的,应该属于工作责任。
2018年1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希望随着意见的落实,让教师待遇要求确实落实到位,让教师的工资制度更加合理规范,让我们教师的工作责任更加清楚明确。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越来越和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