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去西藏旅游最好不要开房车,是真的吗?

陈先生一家3口,自驾60万的房车去西藏旅游,在中途发生意外,现场只剩下零碎的骸骨,无法识别身份,只能靠DNA辨别,看到眼前的场景,救援人员陷入一片沉思……

对于众多旅行爱好者来说,人生中必须去一趟西藏才算圆满,很多人对那里充满向往,但去西藏的路上,并非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顺利,随时都有意外的情况发生。如今交通便利,人们可以选择各种交通工具去西藏。

曾经听资深驴友说过,去西藏旅游,最好不要自驾房车。当时还觉得纳闷,房车的设施一应俱全,在里面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就不能去西藏。后来自己去了一趟,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们说的话也是经验之谈。

江苏陈先生一家开车前往西藏旅游,开着豪华房车,没想到在路途中发生事故,一家三口葬身火海

陈先生和妻子都在教育部门工作,家境殷实,只有一个女儿,高中毕业之后,考上了上海一所名牌大学。

四年寒窗苦读,终于不负众望,陈先生女儿被保送到本校就读研究生,一家人沉浸在喜悦之中。

放假之后,陈先生一家决定自驾车去西藏旅游,体验不同的蓝天白云,也算给女儿的奖励。

针对这次旅行,陈先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买来各种食物和生活物资,还有电子地图、导航仪等辅助工具。

还好家里有一辆60万的房车,三口人在车内生活,不用到处找吃住的地方,就要比别人方便得多。

按照制定的计划,整个行程大概需要25天,从宁波出发,途经青海进入西藏,如果路上顺利的话,就可以按时回家。

前面一段路程还算顺利,18天的时间就已经到了那曲,按照这个速度,还可以在西藏多玩几天。

陈先生开着车刚从那曲向当雄方向出发,妻子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胸口闷,感觉透不过气,而且还在呕吐。

身边带的药物不管用,陈先生带着妻子去当地的医院输液治疗,就这样又在那曲耽误了两天时间。

为了赶路,陈先生只能加快行驶的速度,当车子行驶在距离当雄40公里的地方,突然发生追尾。

那条公路不像普通的沥青路和水泥路,表面凹凸不平,陈先生驾驶的房车,由于车身太重,轮胎与地面摩擦爆胎,导致车子位置偏移,撞向路边的山坡发生了自燃。

路上的行人见状,马上拨打急救电话,救援人员火速来到现场,但还是来晚了一步。整台房车已被烧成了废墟,现场散落着零碎的骨骸,都已经分不清真实身份。

后来经过DNA比对,才分辨出地上的骨骸正是陈先生一家3口。望着眼前的惨状,救援人员都不相信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交通事故。

出事前几天,陈先生还将沿路拍的相片发到朋友圈,其中有一张相片很特别,一家人在唐古拉山的合影,没想到几天之后却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

房车自重大,轴距长,在西藏的路面行驶,很容易发生陷车

房车的结构复杂,除了驾驶室以外,后面还有庞大的车厢,车厢内有各种家具和生活电器,人们完全可以在里面生活,在旅途中比小车更加舒适。但是房车的面积大,承受的重量也要大,在西藏崎岖不平的路段行驶,就会造成较大的负担,很容易发生移位或陷车的现象。

房车在普通的路面行驶没什么问题,但是西藏地区的公路,人烟稀少的地方大多是非铺装路面,比如说哈拉湖、三江源等路线,路面都是沙泥,房车在上面行驶,会陷入淤泥中,最后只能找拖车才能脱困。

在西藏无人区,手机没有信号,房车被困在路上,无法与外界联系,想求助都没有办法,这对于旅行者来说是致命的伤害。若是带的物资不够充足,保暖措施不到位,在又饿又冷的情况下,房车又动不了,真的会让人感到绝望。

房车需要及时补给,去西藏旅行不太合适

人们选择自驾房车去旅行,时间相对要漫长一些,可以在车内吃住,对于车主来说,可以节省成本。但是房车需要及时供应物资,有的食物保质期太短,不能储存太多,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采购各种物资。

西藏的地形大多是山地,地广人稀,尤其是藏北和偏远的村落,到处都是戈壁和草原,人烟荒芜,想买点生活物资都难,需要到很远的服务站才能买。补给供应不上,房车也就成了空壳子,它的优势还比不上小车,会给旅行者带来更大的负担。

西藏的温差比较大,到了晚上天气寒冷,在房车内睡觉只能打开空调,车内的水和电消耗比较大。在西藏供房车充电充水的营地很少,甚至连找一个加油站都比较困难。试想一下,在荒芜的隔壁,那么大一辆房车没电没油,想想都会觉得害怕。

房车去基础设施完善的地方没什么问题,但是西藏很多地方环境恶劣,自驾房车不适合去西藏旅行。

房车的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定制,在路上出现状况,维修有难度

一台房车,动辄几十万,好的甚至上百万,目前市面上的房车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区间较大。房车内部的装备,与普通车辆不同,有很多房车都由客户定制。

去西藏旅行,在路上行驶,某个地方发生故障,想维修会有很大的难度。

去找当地的修车店,由于是定制的零件,很难买到,师傅能不能修好还要看运气。若是在当地修不好,车主也只能向房车厂家求助,规划好的旅行也只能中断。

写在最后

自驾房车去西藏旅行,从表面上来看,车内的设施齐全,旅程会更加舒适。但以当地的环境来说,房车旅行也会有很大的弊端,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打算自驾去西藏旅行,出发之前最好根据自己的路线,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有人说,去西藏旅游最好不要开房车,是真的吗?

2016年也不知道发了哪门子疯,突然想去西藏看看。

我和妻子计划和准备了几天,就带上孩子开上房车车,朝着梦想的地方奔去。

虽然那天家乡下着大雨,但是也没有浇灭我们西藏之行的激情,带着自信和憧憬上路了。

开着房车去西藏,靠谱吗?

我们夫妻俩倒班开车,走走停停经过几天的颠簸,目的地越来越近了。路上经常会看到许多的背包客与这个“求搭”的牌子或者约着大拇指,但是我不想给自己惹麻烦,所以选择事不见了。车水马龙的,一个挨着一个,什么车都有,想超车门都没有。有的川牌和藏牌的越野车也不知道是当地人还是外地人出来玩租的,不知道他们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车技好还是车好,经常强超强塞,搞得全路段塞得死死的。从中午12点到下午4点还没通车,看到那些骑行者从身边穿梭而过,自己却原路不动,真是无可奈何。幸好自己的房车可以解决吃和休息问题,引来不少司机的羡慕的目光。

带我们去高尔寺山时,一路上坡。因为堵车,汽车的高反又厉害,半坡起步有时很困难。这个时候就体现那些大排量车的优点了。

晚上我们把车开到了波密。看到许多车停在那,在找旅馆住宿,听旁边的司机说,标间已经350~400了,而且比较少了。而这时就体现我们车的优点,不管旅馆涨不涨价,跟我们都没有关系。休息了一下,就开始找商店充实生活必需品

之所以选择开房车去西藏旅行,是因为可以在车内吃住,可以节省成本。但是有些食物的保质期太短,不能放太长时间,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采购各种物资。不然到了偏远山村,到处都是戈壁和草原,想买点生活物资都难,只有到服务站才能买。在这种情况下,房车成了空壳子,会给车主带来很大的负担。

西藏救援拖车有多贵,和修车师傅聊了一会,这价格把我吓住了。

漂亮的美景伴随的是一路的“杀机”,因为。要穿过近1100多公里的无人区,中途除了那曲安多和各位小城之外,其余都是美丽的平原戈壁和雪山路上。

穿越之前,找了个维修点,找师傅给车维护一下,在和他闲聊时,把我吓住了。

救援拖车十七块钱一公里,一百公里就一千七,你若是敢掉沟里,来回1000公里,就是 两三万啊!并且换件和维修费也会惊掉你的下巴。

像我们房车,除了驾驶室以外,还有庞大的车厢,因为人在里面生活,车内还有各种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在这种情况下,在西藏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驶,就会对对房车造成较大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房车是很容易发生移位和陷车的现象。

另外在西藏人烟稀少的地方,例如哈拉湖和三江源等路线。路面都是沙泥,房车在上面行驶,极容易陷入淤泥当中。

当房车跑不动了,有的地方手机可能没有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想找人求助都没有办法,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伤害。

就算联系到了救援,价格也会吓坏你。就算不在乎拖车费,房车与普通车不同,有很多房车都是由客户定制的。如果要在路上出现状况,特制的零件,在当地的维修店是买不到的,最终可能只能向厂家求助,旅游规划也被中断。当然这也要看个人的运气了。

开房车进西藏的几大优势和弊端:

优势:

1、方便:全程解决住宿,交通,餐饮的问题。

2,省钱:比自家轿车要省一半的费用。

3,舒服:车上所有的用品都是自己的挑选的,熟悉的,好用的,所以会舒服。

4,自由:不受制于固定的行程。

弊端:

1、房车自重大。

2、房车需及时补给。

3、房车的质量不同,路上出现状况,维修难,费用贵。

写在最后:开房车进藏旅游有利有弊,如果恰好你也想开房车去西藏旅行,不妨多思考一下这种方式是否适合你 。不管是什么车,只要路上小心驾驶,什么车都上去西藏,只要有自信和信心就可以去我们梦里向往的地方。(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有人说,去西藏旅游最好不要开房车,是真的吗?

这个需要看你开什么房车去,而且进去玩之前,最好还是有老司机带路会更好吧。多听听老司机的建议,老司机建议需要准备的东西,尽量准备充足。不要按照自己认为需要或是不需要的就不备或少备。不要单独一个人或者一家人出行,本身去一个新的地方,就充满了未知。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遇到非常态的情况要能冷静解决。去西藏旅行本来就满是期待并且从中发现的很多小美好,包括出行中遇到的一些小麻烦等等。如果有一个对路线很熟而且经常开房车去的人领路的话,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即便是途中有麻烦的还有人一起帮忙解决,分担。

有人说,去西藏旅游最好不要开房车,是真的吗?

去西藏啊,你会发现当地人都开霸道…问为什么这么统一?他们都说:不容易坏,抗造!在西藏那样的地方,车坏在途中是非常危险的…因为随着道路起伏,每个地方的高度不一样,一旦坏到4000以上,人长时间呆在那个高度,很不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