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的地方有人在买大米囤粮,大家认为有这必要吗?
自从疫情发生以后,有的地方出现了囤粮的现象,担心出现粮荒,超市的大米被抢购一空。
说实话,疫情发生后,我也担心买不到粮食。因为各个地方都封锁了,不能出去。超市的米卖完后也不能去进货,家里的米吃完就没米下锅了。但随着之后的一些防疫措施实行,这种顾虑就打消了,虽然不能出门,粮食和蔬菜等物质保证正常供应,村里专门派一个人出去采购生活物资,确保人们的正常生活,柴米油盐正常供应。
疫情期间,如果有人去囤粮,就会给大家造成紧张的气氛,纷纷效仿去囤粮。我们国内的粮食储备充足,去年的时候,粮食出口的总量还要大于进口,完全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如果囤粮太多,自己家又吃不完,粮食有保质期,时间长了就会长虫或发霉,造成一定的损失。疫情的时候,生活物资供应的措施很完善,有需求的话就可以买得到,完全没有必要囤粮。
总之,疫情发生后,粮食的关注度大增,囤粮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但也要看看实际情况,如果买得到粮就不要囤积。
现在有的地方有人在买大米囤粮,大家认为有这必要吗?
最近有不少亲朋好友开始打听大米的价格,都怕疫情会影响到国内的粮食产量,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大米生产和销售的从业者,我认为目前各地有人在买大米囤粮食,或是大范围囤积各类物资,这种行为完全没有必要。
首先从我国的主粮安全来说,为什么1994年以前我国大豆不进口,之后这些年进口数量急速攀升,一方面是因为这几年我国的居民消费豆制品的需求上升,而另一方面是我国为了保证主粮的安全,将大部分种植大豆的土地,引导种植粮食类作物,大豆涨价可以少吃点,可以找其它替代品,但是如果我国的主粮要是靠外国进口的话,那么风险太大了,主粮价格要是完全依靠进口,是会出大事的,所以目前我国的主粮是安全的,市场上每年的粮食产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的需求。
再有就是我国有大量的粮食储备,虽然现在粮食储备的具体数量是个未知数,但是早在十几年前我国的粮食储备企业就有将近2万户,仓库容量将近3亿吨,10万吨(2亿斤)以上的大型库容点423个,这么大的库存储备一方面是防止市场上的粮食价格过度上涨,另一方面是防止自然灾害导致的缺粮问题。
还有就是目前很多人买大米囤粮,是因为在疫情的影响下,大家的恐慌心理导致的,人在面临灾难的时候总是希望囤积一些能有安全感的东西,所以大米成了大家抢购的目标,但是在市场不缺粮食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进行大量囤积了。特别是马山就要进入夏季了,随着气温的逐渐上升,家庭中无法进行大米的安全储存,特别是南方的梅雨季节,会造成大米的发霉变质,最后导致损失更大。现在有人在买大米囤粮,大家认为有这必要吗?欢迎大家讨论,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现在有的地方有人在买大米囤粮,大家认为有这必要吗?
现在有的地方有人在买大米囤粮,大家认为有这个必要吗?目前有的地方有人在买大米囤粮,是受四种原因影响:①是看到全球疫情的大爆发,耽心世界粮食非常紧张,导致国内粮食紧张。目前,全球已经确诊病例人数超过64万人,美国疫情最为严重,确诊病例超过14万例,世界各国确诊病例人数已经过万人的有10个国家,可见全球疫情的严重性。这些疫情严重的国家,各行各业不用说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瘫痪状态,大众对粮食的需求该是一个怎样的需求状态。②是看到许多国家停止粮食出口,害怕影响国内粮食紧张。近期确实一些粮食输出大国,已经叫停了所有粮食的出口外输,关闭国门。闭国自守。这就意味着世界上粮食即将出现危机。③是耽心国内疫情反弹,导致重新恢复防疫抗疫时期,害怕缺粮。我国目前输入性疫情非常厉害,新冠病毒在国内仍然存在,大众耽心疫情反弹,必然导致粮食一度紧张。④是历史经验的反应。积谷防饥,囤粮防灾,人之常情。这是大家的历史经验之谈,是防止特大自然灾害的自我保护措施,也是大众必要的自救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从这一点上看,家庭囤粮也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多储少储意义一样,但不反对私家储粮。~
因为,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我国的粮食储备量巨大,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充足有余。我国连续5年粮食都是丰收年,年总产量保持在6.5亿吨以上,粮食储备非常充足丰富。以2019年我国粮食为例,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超过4亿亩,小麦种植面积也过3亿亩,水稻、小麦、玉米总产量达到6.1亿吨,年总粮食产量达到6.6亿吨。若是14亿人口平均可以分得900斤,一年之内每人每天可以得到2.5斤原粮,若按每人每天食用主粮1.2斤,一年的粮食产量可以供14亿人口食用两年有余。作为我国连续5年都是丰收年,储备粮食的数量该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据。不言而喻,我国的储备粮食的丰富程度是一个什么状态,可食用的时间,就可想而知了。所以,我国家庭囤粮意义并不是非常大,根本不用耽心会发生缺粮现象。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鄂东三农,一起探讨三农问题!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现在有的地方有人在买大米囤粮,大家认为有这必要吗?
我认为我国人民完全没有必要去屯粮食,目前我国粮油库存储备非常充足富裕,可调控物资基础雄厚;再者,我国农业生产能力非常强。根据2013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形势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特别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么多年,我国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岁月静好的背后,是一堆为中国事业默默付出的广大劳动者们。尤其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完全有信心相信中国速度,相信中国力量,强大的祖国不会让我们挨饿!
现在有的地方有人在买大米囤粮,大家认为有这必要吗?
有没有必要,的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来考虑。我看电视上说,有的地方比如贵州山区有一个贫困的山顶农村,所有的人都住在山顶,山路陡峭难行,像走天梯。下山一趟,非常不易,所有的生活用品都要下山去赶集去背,如果是那样的山路,下山一次可能要储备些大米,粮食,蔬菜,生活物资等等。而在我们沿海发达地区就根本不需要了。
妹妹家他们虽然是城中村的农村,可是大队福利待遇好,每年每户家里都要分粮油米面,而且全部都是凭票证去取就行了,家里房改都住上楼房,地暖,是不方便囤粮的。
家里囤多了粮食尤其是大米不好保存。记得前年地质队分大米,我爸爸分了300块钱的大米,对于长期以小麦馒头为主的人来说,根本吃不了,大米的保质期只有半年,吃不了就要生虫子,弄得小娥满家飞是很讨厌人的,所以我们都是过年时候直接分给了亲戚朋友,谁家没有大米都告诉他们不用买了。大米确实很好吃,都是小袋包装的,比普通的大米要贵一点,但是口感好,我们这大米都是隔三差五才吃一顿,我家是熬粥比较多。
五月份以后气温升高,家里的大米真的存不住,我每年的大米收藏不到位,都会生虫子,所以我现在也不囤粮了,就是买一点吃一点,因为超市离得都近,特别方便,所以没有必要屯粮。我们烟台地区生活物资供应非常丰富,即使疫情期间,米面粮油里也都没有大幅度涨价,所以大家还担心什么呢?
从国际形势看,大家从电视和新闻上也了解到现在因为疫情关系,多国地区都停止向外出口大米。而我国进口的大米大多数都是属于高档米,比如泰国越南的米一般都是七八十来块钱一斤的高档大米,那种大米销售额也是有限的,国内供应大米粮食都非常的充足,国家储备库也有8000多万吨的储备粮,每年农民的粮食都是大丰收,所以大家没有必要买大米屯粮。
种庄稼的农民可能会有担心,可能会因为疫情的关系,在家里储备一定的粮食,玉米,小麦等等,但也不会储存时间太久,小麦玉米过两三年再吃口感也会下降,一般存够两三年吃的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囤粮过多。部分群众担心局部地区涨价也只是一时的,国家会宏观调控好的。
现在有的地方有人在买大米囤粮,大家认为有这必要吗?
说一下我们家的真实情况,我们目前在深圳,大概从国外开始闹蝗灾的时候,通过一些趋势经济学家的分析建议,我们就意识到了应该要屯一点儿粮食,可因为疫情的问题,这个决定一直没有行动,就在上个星期天,我们囤了大概10个月的粮食,现在打算再购买些,保证储备量可以支撑一年半左右,并且我们也建议在老家的父母,一方面现在不要卖粮食,家鸡家鸭家鹅养的数量要控制一下,另一方面今年如果有条件,可以收拾一些原来长满杂草的稻田,用以重新耕种。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倒不是说要节省多少钱,主要是担心到时候有钱都难买到想要的东西,比如之前的口罩等,防范于未然,在当下这个形势下来看,总归是有好处的,可能有朋友会觉得我们太敏感了,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蛇绳的感觉,其实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小时候经历过没饭吃的那种痛苦,再联想到前段时间,到处买口罩的窘境,所以对于这方面,我们的神经是要敏感一些,我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也没有特别过度的紧张,真空大米存放的时间比较长,也不占什么地方,其实我也建议朋友们适当也储备一点。
民以食为天,除了储备大米、小米、黑米之外,一些干货也可以适当准备,比如红枣、干海带、绿豆、黄豆、黑豆、干山药、萝卜籽、莲子、花生、生地等等,如果以后某一段时间里,你只能呆在家里,哪里都不能去,那么有这些提前储备的食材,可以确保咱们很好的生活着,至于蔬菜之类的,可以用绿豆、黄豆或者萝卜籽发成芽菜,也是相当美味的。
关于这方面,如果你内心对将来也感觉到了一点儿风险,那么现在适当储备一下,以后不给他人添麻烦,这总归是有好处的。同时你也不需要过度紧张,要相信我们国家有应对这种风险的能力!这是毫无质疑的!祝愿我们伟大的国家越来越强胜!
以上,仅是我个的一些观点,供朋友们参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