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怎么施肥?施肥量是多少、施肥期在什么时间、施肥方法要点有哪些?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在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营养补充,在合适的时间,用科学的方法施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施肥的措施,是种植水稻高产的关键因素。

水稻对各种肥料的需求特性

1、氮肥

氮素供应充足时,水稻新根才能发生,分蘖才能正常进行,叶片才能伸长。施用氮肥能提高根系活力,当氮肥施在表层土壤时,能促进水稻上位根活力,虽能促进分蘖,但下位根重及其活力较低,抽穗以后,下位根活力迅速下降,使有效分蘖和每穗颖花数减少,影响产量。

2、磷肥

磷是水稻根系生长、分蘖及颖花分化和多种代谢所必需的元素,足量磷能促进体内糖的运输,有利于淀粉合成,加速灌浆结实,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子粒结实率。但磷肥必须早施,在水稻开花以后追施磷肥会抑制体内淀粉的合成而阻碍子粒灌浆。

3、钾肥

钾能促进水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多种代谢过程,尤其是施钾能提高水稻的抵抗力,并减少病虫害发生,所以有人称钾肥似“农药”。

4、锌肥

缺锌是水稻生产上较为普遍的问题,研究发现,缺锌水稻叶片中脉及其两侧退绿且黄白化,叶绿体体积变小,因而阻碍二氧化碳同化及光合作用,还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而影响分蘖。

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特点

1、水稻和晚稻对于肥料的需求量不一样

水稻各个生长期对养分的吸收,因品种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别。一般,从移栽到分蘖终期,早稻吸收的氮、磷、钾量占一生中总吸收量的百分数比晚稻高;从出穗至结实成熟期,晚稻对氮、磷、钾的吸收百分数又高于早稻。

2、水稻生长各个时期的需肥量

中稻从移栽到分蘖停止时,氮、磷、钾吸收量均已接近总吸收量的50%,整个生育期中平均每日吸收三要素的数量最多时期为幼穗分化至抽穗期,其次是分蘖期。杂交水稻在分蘖至孕穗这一阶段是三要素吸收高峰期,约占总吸收量的60%~70%,且对氮的吸收以分蘖期稍多于幼穗形成期,对磷、钾的吸收则以幼穗形成期为最多。

3、水稻齐穗以后,要注意增施穗粒肥

从齐穗至成熟期对三要素吸收较多,约占20%~30%,这可使植株在生育后期维持较高的营养水平,确保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使迟开的弱势花得到充足营养,从而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所以,在杂交水稻抽穗前后,仍有必要看苗增施穗粒肥。

总之,不论何种类型的水稻,在抽穗前吸收的三要素数量已占总吸收量的大部分,所以各类肥料均早施为好。

种植水稻施肥的方法

1、肥料施用量

(1)施肥量要参考各方面的因素:田间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土壤、气候、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具体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土壤较肥,雨水较多,品种的耐肥性能差,或栽培技术水平较高的,施肥量可在适宜范围内偏少些;如果土壤较瘦,日照较充足,品种的耐肥性强,或者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的,施肥量需在适宜范围内偏多些。

(2)水稻生长前期和后期的施肥量不一样:如浙江省水乡河网平原地区,连作稻一季每亩产500千克稻谷,大多以500~700千克有机肥作基肥,20~30千克碳酸氢铵和15~25千克过磷酸钙作面肥,栽后15天内施1~2次分蘖肥(合计10~16千克尿素);中后期根据稻苗生长情况再施3~5千克尿素和7~8千克氯化钾作穗肥、粒肥。

2、肥料施用时期

在水稻种植中,施肥环节分为3个时期:

(1)以水稻移栽至有效分蘖终止期作为前期。

(2)有效分蘖终止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作为中期。

(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后作为后期。

各种施肥方式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基肥、追肥的比重及追肥的时期、数量的不同上,在三要素肥料的施用时期上,磷、钾肥比较简单,磷肥通常作基肥或种肥;钾肥除在质地较沙的土壤上提倡分次施用外,也提倡适当早施,一般作基肥或分蘖肥。

3、施肥的肥料分配方案

(1) “前促、中控、后保”法

此法要求把肥料的70%~80%集中在前期施用,当分蘖达到预期目标后,再采用搁田或烤田的方法,控制氮素吸收。后期复水后,对叶色退淡严重的稻株,于孕穗期酌施保花肥,以提高根系和叶片活力,减少颖花分化,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此法适用于本田生育期短的双季稻,以及供氮能力低、阳离子代换量大的土壤,尤其是在施氮水平较高时,采用此法更为适宜。

(2) “前稳、中攻、后补”法

该法要求前期肥料应适当控制,前期栽培着眼于促根、控叶、壮秆,而重点攻大穗,重施促花肥,以,抽穗以后,可看苗补施粒肥。具体操作上,要求稀播壮秧,栽足基本苗,在亩施纯氮10千克(折合21.7千克尿素)时,基肥与追肥各半,追肥中减少分蘖肥,增加穗肥比重,即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1.5∶2.5∶1。本法在中、迟熟品种,南方保肥性差的稻田,以及施氮水平较低情况下采用较为经济有效。

(3) 前促施肥法

这是我国南方双季稻区广泛采用的施肥法,其特点是将全部肥料施于生长前期,一般采用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的方式。一般认为,对于双季稻和单季稻中的早熟品种,由于生育期短,特别是双季早稻和早中稻生育前期气温较低,土壤供肥强度低,与水稻需肥特性之间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因此应以增穗作为栽培的主攻目标。对于土壤保肥能力较强,而有机肥比重又较大时,一般适于采用这种“前促”的施肥方法。

(4) “稳头、顾中、保尾”施肥法

此法的特点是缩小前、中、后期氮肥分配比例的差距,采取比较均匀的供肥方式。在品种生育期长,要求塑造穗粒并重的群体结构,特别是在分蘖肥、苞分化肥采用深层追肥而形成稳长的供肥特点等条件下,采用这种方法能较好解决水稻生长过程中植株吸氮不断上升而土壤供氮逐渐下降的矛盾,是一种比较平衡的供肥方式。

不同季型水稻的施肥特点

1、双季早稻施肥特点

  • 双季早稻大田营养生长期短,秧苗小,移栽时温度又低,故早活早发显得特别重要;早期需要速效氮肥的程度比单季稻和后季稻更为迫切。湖北、江苏、上海等省市近几年来的大量试验证明,双季早稻的氮肥在耕层的位置施基肥较好,但在后劲较差的田块上则应适当施用保花肥,而在肥力高和晚发田上,基肥用量应适当控制,穗肥则一般不宜施用。
  • 一次全耕层施肥法在保肥力较好的土壤上较适用,但在高温多雨地区及土层瘠薄、保肥力差的田则不能照搬此法,而应重视穗肥的施用,且穗肥以保花肥为主。另外,早稻还应重视施足磷肥,基肥不宜施得过深而以混施全耕层为宜。

2、双季晚稻的施肥特点

双季晚稻的特点是秧龄长,秧苗大,插秧深,故氮肥以深翻到耕作层下层最好;另外,早稻收割时是一年中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的时期,故双季晚稻应重视钾肥的施用。将早稻秸秆切断还田,不仅可提供养分,尤其能供应较多的钾,又起到松土、改土作用,秸秆还田数量一般为每亩150~250千克。

3、常规单季稻的施肥特点

  • 常规单季稻的生长周期比较长,生殖生长期和营养生长期为衔接型或分离型,由于在大田的营养生长期比较长,移栽后的分蘖成穗的比例较双季稻高得多。但由于秧田时间较长,故重点仍应放在稀播培育带蘖壮秧上,因愈是早生的分蘖穗型愈大,成活率愈高。所以,单季稻适合壮秧和浅栽,移栽后的分蘖也就没那么重要。
  • 根据各地的试验证明,适当控制分蘖阶段的长相,适时适量施用穗肥,是单季稻稳产高产的关键。所以,单季稻施肥主要用基肥和穗肥来增加养分,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速效化肥,到圆秆拔节期叶色转淡时施用适量促花肥(75~105千克尿素/公顷),稍后再施相同数量的保花肥,如抽穗后叶色明显落黄,则应每公顷补施18~23千克尿素作粒肥。

4、杂交水稻的施肥特点

杂交水稻生产单位数量稻谷所吸收的氮、磷量,比一般品种稍少,而吸钾量则显著增加。因此,对杂交水稻要注意增施钾肥,提高钾氮比;在施肥方法上,则应以基肥为主(约占施肥总量的70%~75%),有机肥为主,辅之以化肥,并应以深施为主。每亩产千斤以上的大田都采用重前期(基肥、蘖肥),保后期(穗肥、粒肥),控中期的施肥技术。

结语:水稻的品种很多,播种的季节不同,生长时间也不同。施肥的时候,要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环境,在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科学施肥,才能起到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给水稻全面的营养补充。

水稻种植怎么施肥?施肥量是多少、施肥期在什么时间、施肥方法要点有哪些?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秧田施肥,秧苗叶片1、5一2叶,亩施尿素3、5公斤。

二,大田面肥,亩,含绿3个l15复合肥3o千克。

三,营养生长期施肥。插田后三到五天露田,亩施尿素10千克,寸水,加除草剂。

四,生殖生长期施肥,(第四期)亩施绿化钾3、5一5公斤。

五, 生殖生长期第六集。(叶整平)愤施磷酸二氢钾。

庄稼一枝花。

全靠肥当家。

要想产量高。

必须用好它。

谢谢邀请。

水稻种植怎么施肥?施肥量是多少、施肥期在什么时间、施肥方法要点有哪些?

水稻一生当中需肥量很大,包括氮磷钾,硅肥等,自然也不可或缺一些中微量元素,如,钙,镁,锌,硼等,虽然用量少,但是不能缺少。如果我们对水所需要营养元素有所了解,我们也会在选择肥料时有了靶向目标。肥料备齐了,到了施用的时候我们该如和正确施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相关问题。

水稻种植怎么施肥?

水稻种植怎么施肥,毋庸置疑,必须科学施肥,根据水稻不同时期吸肥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来获得更高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水稻前期营养生长阶段,生长发育较快,氮素水平需求较高,中后期逐渐下降,所以我要必须本着前重,中稳,后补的施肥原则。来满足水稻各个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

种植水稻各阶段应该施用多少肥?

在实际生产中,水稻种植施肥量的多少?这个没有太硬核规定,我们只要科学合理的按照自己所种田块肥力标准,及每年水稻长势,适度调整施肥量。总体来讲还是要本着因地制宜的施肥原则,土质好地力条件好的田块少施,土壤瘠薄,肥力条件差的田块多施。中等肥力条件下,如果我们水稻目标产量在1200斤/每亩左右时,大田全生育期每亩施用尿素一般为25~35斤/每亩,氮,磷,钾,比例为:2:1:1~1.5。施生物硅肥10斤/每亩,施用生物菌肥10斤/每亩。如果我们确定了每块田单位面积施用氮肥总量,我们可以按照水稻各个生育阶段对肥料需求,来分配氮肥的施用量。分配比例如下:

1.基肥为氮肥总量的30~40%。

2.返青分蘖肥为总量的30~40%。

3.调节肥为氮肥总量的10%。

4.穗肥为氮肥总量的20%。

5.磷肥100%施用基肥。

6.钾肥50%施用基肥,另50%施用穗肥。

实际生产中,我们这10%的调节肥,也仅仅是那脱肥施哪,瘠薄田,漏水田长势相对较若的田块。

现在水稻种植户大多施用复合肥料或摻混肥料,所以氮肥的总量全部移到,返青和分蘖肥当中。所以要分配好二者的施肥量,将氮肥总量30%施用返青,40%或50施用分蘖。10%做为调节肥施用,10%或20%做为穗肥施用。建议穗肥不要单一施用氮肥,可以摻混钾肥施用,或施用氮钾追。效果不错。

在什么时间施肥呢?

实际生产中,稻农们对基肥的施用,是在旋地前把肥料用人工或机械施于未旋耕带有稻茬的稻田里,然后再进行旋地,打埂上水打浆耙地。

返青肥最好是施用在插秧前,然后带水栽插,或随插随扬返青肥。这样可以使根部提早吸收到养分,不缓苗返青快,分蘖早。

分蘖肥可在返青后秧苗叶龄在5.5~6叶龄期施用。这样可使肥效反应在分蘖临界点,有利于多分蘖,亦可避免过早脱肥。

调节肥亦可适当调整施肥量,施用于田间群体生长量不足的瘠薄田块。当然不可过量施用。

穗肥施用时间,一般施用在倒二叶露尖,也就是颖花分化阶段,也是水稻倒四节间开始拔节阶段。此时施用穗肥能保花促花增加颖花数量,有利于形成粒多大穗。当然穗肥的施用也要根据田间水稻长势来决定。如果此时段出现拔节黄,底部和上部叶片均正常,我们可以施用,若底部叶片枯黄,或上部叶片有病斑,我们需要放水晒田,给稻株根系补充氧气。以水调气,以气养根。叶片有病斑的我们要先施药,防治病斑,再施用穗肥。亦可采用叶面肥料代替穗肥的施用。

施肥方法有哪些特点呢?

总体看施肥特点,我们还是要本着因地制宜施肥原则,科学合理施肥,控氮稳磷,增施硅钾菌肥。前重,中控,后补。适时,适量,安全施肥,确保水稻植株稳健生长,安全成熟。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同探讨交流。

水稻种植怎么施肥?施肥量是多少、施肥期在什么时间、施肥方法要点有哪些?

水稻种植是较为连贯的过程,期间会有不同的肥料施入、病虫草害的防治、水分管理等过程,各个过程虽然相互独立却又与水稻的产量、品质和效益密切相关。下边,我就来谈谈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肥料施用问题。

水稻的生育期较长,从水稻移栽时开始计算直至水稻的成熟,至少需要120天以上的生育期。一些叶片数量较多、对有效积温要求较高的晚熟品种有可能会达到140天以上的生育期。在这么长的生育期内,对养分的供给、供给时期以及供给方式等都有不同的要求。以黑龙江的寒地水稻种植为例,常规的施肥方式可以分割为基肥、返青肥、分蘖肥、穗肥以及调节肥。如果使用侧深施肥的方式呢,则需要依据水稻的长势来判断是否需要追施穗肥。

1、常规施肥方式。前面我们说到了水稻生育期长的问题,对养分的需求较高。而在移栽后的水稻生育期内,又可以分为返青、分蘖、幼穗分化、抽穗、扬花、灌浆以及成熟等多个生育阶段。如果以常规施肥方式为主的话,建议采取分段施肥的方式施用肥料,既在相应的是时期施用底肥、返青肥、分蘖肥和穗肥,如果有需要的话还可以适当的追施调节肥。

1.1底肥。可以理解成秧苗移栽之后吃的第一口饭。而最常见的底肥施用方式就是移栽前施用,准确的说是水整地期间施用,以尿素、钾肥和二铵为主。由于施用之后有水整地过程的参与,也可以叫做全层施肥。在黑龙江东部的垦区,水稻的底肥用量由于地力、种植品种的不同有一些差异。总的来讲,底肥中尿素、二铵和钾肥的用量分别各个肥料总量的30-40%、100%、50-60%左右。也就是说,底肥的用量占到肥料总量的50%以上。

底肥的施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水整地之前在田面尚未泡水或者已经泡水的时候施用,随着水整地的作业将肥料均匀的耙入土壤的深层,肥料养分15厘米左右的土壤深度内缓慢释放,所以叫做全层施肥。对于全层施肥来讲,肥料损失的少。但是肥料过于分散,秧苗移栽之后由于根系的生长量不足,不能有效的利用土壤深层中分散的养分,会影响秧苗的返青速度和质量。所以,使用全层施肥方式施用底肥的地块,移栽之后建议施用返青肥来促进秧苗的返青。

还有一种底肥施用方式,是在移栽之后将底肥撒施在田面的表层,这种方式比较特殊。从原理上来讲,移栽之后撒施肥料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但是这种方式由于肥料在水中直接溶解、会有一部分渗入浅层的土壤,非常有利于秧苗返青期和分蘖期的利用,从而表现出较好的促进返青和分蘖的效果。只不过,由于是表层撒施,肥料施用之后的水绵滋生以及养分随着进排水过程造成的流失也是比较明显的,在肥料利用率和肥效持续期方面有着一定的劣势。

1.2返青肥。加速秧苗返青的肥料,主要以硫酸铵类的速效氮肥为主,也有一些农户采取撒施尿素的方式追施返青肥。但是肥效反应速度和肥料施用效果方面与硫酸铵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水稻在移栽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根系损伤,机械移栽的植伤和根系损伤表现的更为明显,根系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抑制,从而表现出地上部的叶片萎蔫、干枯甚至是秧苗死亡的情况,这都是秧苗对根系损伤而出现的应激反应。所以,适当的施用一些速效氮肥、加速秧苗根系的生发和返青有着较为直接的作用。在黑龙江东部垦区,返青肥中的硫酸铵用量可以达到5-10公斤/亩左右。而且,由于硫酸铵的肥效持续期较短,并不会影响后期分蘖肥的施用,也不会造成秧苗的徒长、旺长等情况的发生。

1.3分蘖肥。分蘖肥比较关键,供给水稻分蘖需求的养分,以尿素为主。分蘖肥施用的一个关键是施用时期。通常情况下,黑龙江的旱地水稻在秧苗叶龄达到7.5叶左右达到分蘖的盛期,也是对养分需求较高的时期。但是,分蘖肥需要在5-5.5叶龄的阶段施用,为什么?因为水稻的肥效反应公式是n+2,也就意味着5-5.5叶龄施用的蘖肥,在秧苗7-7.5叶龄左右才会表现出最大的肥效反应、才能满足分蘖盛期对养分的需求。所以,蘖肥施用过程中,施用时期是一个关键。

其次是尿素的用量。对于分蘖肥来讲,主要以尿素为主。用量少了,影响分蘖的速度和质量;用量过高,会造成水稻的旺长、徒长、影响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还会造成水稻的生殖生长分化延迟,导致抽穗延迟的情况发生。所以,蘖肥的用量建议将尿素控制在尿素总量的30-40%左右,不建议超过50%。

1.4穗肥。就是供给水稻幼穗、花粉、颖花分化以及抽穗、扬花、灌浆等生殖生长过程所需养分的肥料,以土施的尿素和钾肥为主,辅以一定量的叶片喷施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由于水稻的生殖生长在水稻倒4叶完全抽出之后就已经开始了生殖生长的转化,其还有3片叶的营养生长进程。所以,穗肥中也需要有一定的氮素供给满足后3片功能叶生长、拔节以及叶绿体合成所需的氮肥。因此,肥料中剩下的尿素和钾肥就是穗肥的来源了。对于穗肥的施用,建议采取“宁早不晚、重钾轻氮”的原则来使用。

穗肥施用过晚,尿素的肥效持续期过度的延迟,会造成秧苗的贪青、晚熟、以及倒伏的情况发生,不利于水稻的安全生产;氮肥用量过大,也会造成水稻的贪青、晚熟、倒伏、结实率低的情况发生。所以,在穗肥的施用过程中,建议在水稻的倒4叶即将完全抽出时就可以使用了,避免穗肥过晚造成的不利情况发生;而对于肥料用量来说,建议适当的增加钾肥用量,促进水稻的灌浆以及提高结实率、增强茎秆的韧性,科学、合理的施用的尿素,避免尿素过量有可能造成的贪青、晚熟等不利情况的发生。

1.5调节肥。可以酌情的选择叶色过早失绿的区域撒施少量的尿素,并不是必须施用的肥料。而且,以现有的肥料产品来讲,完全可以通过叶片喷施一些氨基酸、腐殖酸肥料来替代调节肥的施用。

2、侧深施肥。侧深施肥是通过插秧机实现的。通过在插秧机上加装侧深施肥的设备,实现在水稻移栽的过程中将复合肥料施入水稻根系侧方5厘米、深3-5厘米的位置,实现浅层施肥,加速秧苗的返青;利用田面的泥浆把肥料封闭在土壤中,使得肥料在土壤中逐渐的释放养分,减少肥料的损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水绵的发生程度。同时,也更有利于秧苗的根系吸收养分;侧深施肥技术采取“肥料成线”的方式施用,养分集中、不分散,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和利用。对水稻的长势、产量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一些有机质缺乏、营养土层较薄的地块,使用侧深施肥技术有着较好的增产效果。同时,由于侧深施肥的肥料利用率高、肥效持续期较长,可以酌情的根据水稻的长势来判断是否需要追施穗肥和调节肥,对减少劳动量和用肥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水稻种植怎么施肥?施肥量是多少、施肥期在什么时间、施肥方法要点有哪些?

谢谢邀请回答了,水稻一生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主要长根,叶,茎,称为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至开花授粉和籽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在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中,肥料对水稻的产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水稻生长的时期及需肥规律,进行适时追肥,是保障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那么水稻如何追肥呢?

1,首先是基肥要足,基肥是水稻插秧前使用的基本肥料,它的作用是使插秧后,秧苗早生快长,同时,也可改善土壤结构的肥力水平,基肥应用有机肥,如绿肥,饼肥,圈肥,应于化肥同时使用,防止过早脱肥,基肥用量应占总施氮量的60%左右。

2,追肥要早。水稻主要依靠分蘖成穗夺取高产,分蘖肥要早施,要用速效肥,以利水稻早分蘖,应在移栽后的7至10天,追肥主要是氮肥,大致用量应占大田总施氮量的30%。为提高利用率应浅水撒施,水面保持3至5公分,以利植株的根系吸收,减少肥料流失。

3,攻穗肥。攻穗肥的作用主要是促进颖花分化,保护颖花发育,以增加颖花数量,提高结实率,具体追肥时期应在倒三叶出生时和剑叶展开时分别使用一次,而且以剑叶展开时期为主,使用穗肥同样选用速效氮肥,使用量在总量的10%至15%。

4,适当增施粒肥,粒肥

主要是增加叶片的含氮量,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粒肥应配适量钾肥,如在扬花期,必须避开开花时间,最好在下午时间,另外,应结合叶面喷百分之0.3至0.5的磷酸二氢钾,保证穗大粒饱,产量高,品质好。

水稻种植怎么施肥?施肥量是多少、施肥期在什么时间、施肥方法要点有哪些?

水稻主要以尿素、硫酸钾、磷酸二铵和硅肥为主。施肥要注意有机无机相结合,前期控制氮肥的用量,耕作油稻轮需减少磷肥的用量。

 

本田基肥施肥前首先要有一次旋耕或翻地的准备工作,这样肥料易于吸收,肥效时间长。追肥要在田水干的情况下施肥,再进行灌溉,使土壤保存便于水稻吸收。

 

氮肥基肥蘖肥,占氮肥总量70%,磷肥100%,钾肥60%-70%,硅肥100%一次性施入。氮肥基肥提倡一次性施用,在育秧时要求耕前在水靶地前施用,用量7-10kg/667m2就差不多,尿素要在在播种前3天施用,粳稻氮肥的用量是14-16公斤/亩,磷肥3.5-5公斤/亩,钾肥4.5-6公斤/亩。在中等费力的稻田中施肥纯氮的用量在12-15kg,氮、磷、钾的比例在1:1:1.4为宜。

 

采用侧身施肥可提高产量,深度在45-50毫米,肥料与稻跟的距离在30-50毫米之间,在水稻的中后期诊断叶龄结合长势调节肥料,叶面肥追肥在2-3次。   

 

要知道水稻施肥量首先要知道田地土壤的供应量,按照上一年产量的50%-70%产量估算,一般江河水的土壤增肥力高,旱田改水田的有机含量要释放的小一些,集中施肥比撒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追肥要在幼穗发育前期利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