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后会为应对新冠病毒不力付出多大代价呢?
我认为这个代价是巨大的。
这事绝对和特朗普有关系,如果是奥巴马执政。再怎么样也不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
昨天刷爆美国网络的是一个医疗事件。一个女士,4月检测的了新冠肺炎,5月治疗之后检测呈阴性,但是7月又一次住院成为重症患者!如果5月检测没有错,那么意味着所谓的群体免疫完全失败!
今天特朗普的采访又一次打破了人民的认知。疾病专家给特朗普建议,全美带口罩4周,不上班,就可以立刻缓解病毒。但是特朗普拒绝了!
根据上面的案例,如果美国不改弦易辙,那么可以肯定美国疫情绝对会彻底失控。目前已经基本失控!
而中国这个走在疫情最前面的都表示,最快今年12月底到明年的下半年,才有可能让疫苗研发成功。而且极有可能跟不上病毒变化的速度!
根据以上三个新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假设这次疫情延伸到12月。美国将会无法复工,经济下滑40%就会落实。中国由于第二季度上涨3.2%,美国下滑37%。很多人说中国GDP第一次超越美国。但还有人说中国和美国的计算方法不同,为美国辩护。不管方法是否不同,到了2021年1月,必须公布2020年GDP总量。如果到时候美国比中国低,会在世界引起渲染大波!中国,日本,欧洲是否会停止购买美国国债。如果是的!极端情况下,美元货币体系就会崩溃!加上美国本来的债台高筑,美国经济绝对损失惨重。
假设疫情蔓延到2021年,美国衰退就不可避免。谁也救不了美国!
中国唯一要小心的就是美国铤而走险!
美国最后会为应对新冠病毒不力付出多大代价呢?
新冠病毒对美国的影响可能远超想象,尤其是经济方面,或许会给美国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萧条,进而令美国丧失领先地位。
美国疫情已进入二次爆发阶段,这次第一次疫情来得更为迅猛。近期已连续多天新增确诊病例保持4万以上的高位增长。
但即便这样可能还不是真实数字的反应,6月30日白宫首席传染病专家福奇,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在处理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问题上完全“走错了方向”。
对于美国未来会出现多少感染者及死亡病例,福奇表示“无法预测”。不过按目前的形势来看,福奇表示即使美国每天新增10万以上的病例,他也丝毫不会感到奇怪。
从福奇的表态来看他对于美国疫情的前景非常悲观,而美国国会主治医生布莱恩则更为“消极”,他认为美国将有7000万~1.5亿人感染。
目前美国累计确诊数为273万,死亡病例已突破13万。按照布莱恩的预测,那么美国为疫情付出生命代价的人数将在333万~714万。
更为严重的是,受疫情影响美国经济可能会进入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萧条中,甚至要远比1929年的大萧条时期更为严重。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份美国的失业率已攀升至47.2%,这意味着美国已接近一半的就业人口处于失业状态。
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也预测,美国经济2020年或许会萎缩8%左右。2019年美国GDP为21.41万亿,如果缩水至92%,2020将会降至19.7万亿美元左右。
而排名第二的中国2019年全年GDP为15.54万亿,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2020增速大概保持在3%,这么换算下来,2020年中国GDP大概会达到16万亿美元。
这对美国来说还不是最糟糕的,据美国有关经济学家透露,鉴于美国当前疫情、骚乱等种种乱象,现在至少有20万亿国际资金正从美国撤离,转而投入到更安全的地方。
大笔资金撤离意味着世界经济与美国经济的联系会大幅减弱,另外据彭博社报道,有超过25%的跨国企业对美国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经济预期,持悲观态度。
尤其是美国之外的一些跨国企业,对美国的政策不确定性非常担忧。川普的单边主义,严重影响了这些跨国企业的全球布局,所以他们对与美国做生意的态度变得非常谨慎。
华尔街索罗斯风巨头近期纷纷发出警告,美国某些人长期固执己见、自我封闭,完全就是作茧自缚,这将导致美国进入大萧条雷区。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美国最后会为应对新冠病毒不力付出多大代价呢?
美国是自由民主国家,病毒在美国也没有限制特权自由,病毒多会把美国人折腾没劲了还看不出端倪,至于美国要付出多大代价这真还看不出来,等到白官被染黑了就知道了😄!
美国最后会为应对新冠病毒不力付出多大代价呢?
病毒是无国界的,所以对病毒影响某个国家也不能孤立看待,也不能把人类对抗病毒的共同努力,割裂成一个个的区域。
因为只要存在国际交往,病毒传播就是一个全球问题。
无论美国疫情、俄罗斯疫情、伊朗疫情、巴西疫情等等,最终都是全球共担风险。特别是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任何国家和他们都有密切往来,更别提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人文交流。
谁也不能忽视美国疫情而独立生存。
因此美国疫情的发展不仅仅对美国有影响,对全世界必然带来影响。
既然病毒的影响是全世界的,那么分析也要从国际角度着眼。
木叔的观点是,病毒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在于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式,而没有改变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
具体到美国,其实也是这个逻辑。
病毒既然有共性,那么影响肯定也是有共性的。
之所以说病毒影响的主要是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式——是说疫情之下很多服务业停工或者改变运作方式,人们不再向以前一样扎堆聚会,更愿意“云服务”。
比如云开会、云聚会等。
这会让生活方式带来很大变化。
之所以说病毒没有改变人类经济基础——是说病毒没有改变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也就是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会因为病毒的出现而停止或者发生彻底改变。
未来的互联网开始进入5G时代,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会越来越进步。这才是让一个国家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
现实就是如此:病毒哪有能力改变5G和人工智能啊!
所以人类社会顶多会被病毒绊一下,但不会摔倒,未来反而会更注意类似的情况,反而会行稳致远。
因此病毒对美国影响的分析也类似。
显然美国应对疫情不力,也就是和其他国家一样,出现政治波动或者经济失序,并且随着国际传播影响全球。
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需要整个人类共同面对的话题了。各位可以对此有一个基本的逻辑判断。
美国最后会为应对新冠病毒不力付出多大代价呢?
美国呼吁民众忍受病毒,后果将导致日增10万的惨剧
美国疫情一发不可收拾,现如今累计确诊已经约有2935770例,而现有确诊人数依然高达1543047例,截至目前为止累计死亡人数已经高达132318。美国疫情数据不断变化,而每天新增人数令人触目惊心,然而在疫情愈演愈烈情况之下,美国政府却发出了匪夷所思的信号:“病毒与我们同在,但我们需要忍受它的存在。”
呼吁民众继续忍受病毒,继续丢锅给中国据海外相关媒体报道声称,美国白宫经过研究表明,在未来几周内将对新冠状病毒采用全新新的计划——忍受病毒。据NBC News披露到,特朗普身边的一位官员表示特朗普希望所有人能够面对现实,承认新冠状病毒会在短时间内消失。在记者质问该官员美国应对措施之时,该官员却侃侃而谈地答到:“无论疫情如何,经济和生活都要继续,病毒与我们同在,我们需要忍受它的存在。”该官员对于记者的问题没有给出实际性的答案,而他的回复真是令人唏嘘。
其实该官员对记者的回答能够如此敷衍,并且给出令人喷饭的回答也是情有可原。因为特朗普在2020年7月4日下午,美国举行独立日庆典活动上发表以“美国已经挺过疫情”为主要内容的演讲,演讲内容令人大跌眼镜、匪夷所思。演讲内容提及美国极有可能在本年底就会拥有抗击疫情的方法或疫苗,甚至还呼吁美国民众强烈谴责中国,并且多次强调“中国必须对新病毒大流行负责”。
疫情继续恶化,特朗普:病毒即将消失,大家保持乐观而早在几天前,特朗普就已经发出了令人震惊的回复:“我确实相信美国现在已经非常安全”,特朗普甚至声称自己相信这种病毒即将消失,美国民众应该对生活和经济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而美国各大商业必须恢复营业。然而特朗普新计划却遭受到专家红色警告,美国疫情究竟有多严重才遭到专家如此警告呢?
据相关媒体报道声称,当地时间7月3日,美国西雅图一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目前至少对800多名学生进行了新冠肺炎检测,而检测结果令人触目惊心,至少有62名确诊学生同属一个社团,而宿舍区超100多名学生感染。
又如7月4日,美国德克萨斯州卫生服务部门发表数据声称,美国德克萨斯州新增新冠状炎病例8258例,这是该州继7月1日以来,日新增9308例之后的第二高病例数。而据相关人士披露,在过去两周里美国几乎所有州每天都有新增病例,而美国在7月1日以来更是创造了连续三天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5万的新纪录,其中7月2日单日新增病例更是达到了5.5万例。
不积极作为的结局:日增10万病例,美国将被吞噬美国疫情可谓是十万火急,然而美国白宫给出的应对方案却是要求美国民众忍受病毒的存在,真是令人咋舌。针对美国疫情现状以及美国政府的态度,公卫专家不得不发出红色警告,强烈要求美国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止疫情的扩散,并且积极引导美国群众进行抗击疫情,要求民众继续佩戴口罩、拒绝大型活动以及抗议活动等。
针对美国白宫某些官员的做法,美国“抗疫队长”富奇也明确表示,美国政府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来降低美国疫情的扩散,美国将会看到日新增超过10万的结果,整个美国都会被疫情吞噬。
钟南山院士曾经说过:应对疫情一个是早发现,一个是早隔离,美国人就是不听,结果可想而知。
然而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政府,对于各界人士的警告似乎置若罔闻,美国疫情引起了各界人士以及各个国人民的高度关注,然而却唯独没有引起美国的重视,而据内部人员透露,特朗普之所以执行该计划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心知肚明,他认为疫情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甚至在11月份可能大爆发。
特朗普的做法令人匪夷所思,然而美国疫情究竟如何,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美国最后会为应对新冠病毒不力付出多大代价呢?
7月24日,美国的新增确诊78009人,再一次突破了之前创下的最高纪录。目前,美国累计确诊人数达到425万,累计死亡数14万8千多人,即将突破15万的大关。这一场病毒,让美国失去了很多东西,美国终究会因为前期疏忽和对病毒的轻视付出很多代价,其中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
01:感染人数和死亡数病毒对美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感染人数的激增和死亡数的不断增加。
新冠肺炎是近来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强、致死率比较高的病毒,人类在它的面前实在太脆弱了,目前我们能做的并不多。一旦感染上病毒,没有特效药,更多要靠人体自身免疫力和病毒抗争。所以,有很大一部分免疫力不够强的人,会因病毒遭受到生命危险。
因而,病毒让美国付出最大的代价一定是人口的缩减。
目前,十几万人已经死于肺炎中,而美国的疫情拐点迟迟还没有来临,所以,这425万的确诊和14万的死亡还不是终点。美国因肺炎最后的数据可能比现在翻好几倍。
也就是说,再任由病毒这样发展下去,就不仅是十几万人的生命为代价了,或许是20万人或是几十万人,一定会有非常多的无辜民众在此次病毒中遭殃,这是美国要为病毒付出的代价之一。
02:社会动乱,矛盾激化其次,病毒可以作为引发社会矛盾的导火线,美国的社会矛盾会更加激化,可能引发社会动乱。
美国是一个合法持Qiang的国家,民众的自由意识也很高,一旦他们觉得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会不顾一切去维护。病毒让很多人失去了亲人,家庭支离破碎,受病毒的影响,无数的企业倒闭,大量的民众失业,他们的生活过得并不好。
一方面是病毒的包围,另一方面是生活的不如意,再加上美国本身就潜伏有不少社会矛盾,例如肤色偏见等,这些矛盾都会因为病毒而显现出来,譬如前阵子的白人警察跪压黑人事件就是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
所以病毒的不断蔓延会带来社会矛盾的激化,引发骚乱。而动乱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难以去处理的,何况是美国一个能合法持Qiang的国家,这会让联邦政府很头疼,因而这是美国要付出的代价之二。
03:经济的倒退2019年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让我国经济暂停了好几个月,疫情对于美国也不例外。尽管美国是个超级大国,但是仍然顶不准这种烈性病毒的攻击。
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截止7月18日,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为141.6万人,美国已经连续18周有超百万人,申请失业救济;同时在失业数据方面,美国人口普查局调查显示:7月的第1第2周美国就业人数减少410万。
目前,美国的实际失业率将近30%。因为疫情超过一半的企业永久性的关闭,并且这些岗位再也不会重新开设,也就是说有无数的人因为疫情永久失业了。
而美国又是一个比较提倡超前消费理念的国家,很多民众在疫情期间并没有足够的存款来抵御长期的无业状态。群众的正常工作、企业的正常运转是启动经济的引擎,当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受到疫情的威胁时,美国的经济倒退是必然的,而且再持续下去,很有可能面临像十二年前一样的危机。
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预计美国经济第二季度将暴跌37%,美国经济衰退正向萧条迈进。也就是说,疫情再这么持续,经济前景将更惨淡,等待美国的只有更糟糕的局面,这是美国要付出的第3个代价。
04:民众减少对政府的信任疫情期间,特朗普为首的联邦政府对于病毒防治不到位,导致疫情迅速蔓延,无数的民众受到病毒威胁。
其中主要包括特朗普在初期,没有及时的关闭边境,仅单方面限制中国游客入境,导致了欧洲和其他国家的病例输入;同时特朗普对于本土病例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国内的防疫物资囤积也不够,自身对病毒防治的意识不够强,一直提倡民众不戴口罩,也不采取强制性的居家隔离措施,疫情人数才会数以倍增。
虽然说美国民众比较崇尚自由,无法配合居家隔离导致病毒的扩散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联邦政府的领导不力。
特朗普并没有能长远的考虑新冠肺炎,这个灾难,导致他做的很多决策都不具有前瞻性,只是按部就班甚至是亡羊补牢地去做应对,但这对于防治患肺炎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民众会在疫情的发酵中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他们本可以更好,但却因为联邦政府领导不力无辜受害,所以会逐渐失去对他们的信任。
05:国际声誉最后,是美国在国际的声誉。作为综合实力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国,在疫情处理方面却排名世界倒数第一,这种反差让特朗普脸上挂不住,和美国的实力完全不匹配。
并且在疫情中,特朗普的一些决策也让很多国家摸不着头脑,他的威严会随着病毒的蔓延而逐渐下降,因为这侧面证明了美国能力不行。这种局面对美国的国际声誉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这是它要付出的第5个代价。
总的来说,新冠病毒是美国近来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如果处理不好,它造成的代价可能比现在还要预想的还要更加严重。
目前能拯救美国的只有特效药或是病毒的疫苗,在疫情已经失控的局面之下,美国貌似没有能拿出更加有效的对策。所以这也警示我们:未雨绸缪,要用动态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如果一个管理者的格局不够高,那么将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很多民众也要受到牵连。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