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喜欢讲弯道超车,有哪些是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的产业?

基础研究是烧钱烧时间堆出来的,弯道超车是指跨越式发展,直接越过当前阶段进入更高级的阶段,现在国人最喜欢讲弯道超车,请问有这么容易吗?我们国家在哪个领域有真正有实现弯道超车的

弯道超车非常困难,所以大部分弯道超车都是弯道翻车!超车是可能的,但要弥补超车后遗症!

有没有弯道超车成功的呢?有!

中国没有完成工业化,就上了信息化的高速路!

中国工业化没有完成,我们在仅仅是工业化大国的基础上,就跟随日本,韩国,美国进入信息化的博弈中。这方面我国绝对强于工业化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我们的发动机工业还不成熟,信息化产业已经逼的美国全力对付我们。但因为芯片工业的差距,让我们的华为陷入了窘境!

所以弯道超车是有可能的,但超过了还需要去弥补超车付出的代价。补全自己!

中国人最喜欢讲弯道超车,有哪些是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的产业?

弯道超车本来用在科技产业领域就是个伪命题。

先搞明白什么是弯道,在这之前搞清楚什么是道,是不是道。

自第一次科技革命奠定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以来,直到二十世纪末,我们一直处在重走西方技术路的阶段,一直在积累,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很多领域都是在前人基础上的再发展,很多基础领域无论是钢铁汽车还是医疗产业,我们依然有很多欠缺,这是事实,偶尔在某些领域我们有了领先,但在规模和产业化应用上面,还是略有不足的。甚至有的方向是对是错还需要时间检验。单纯的认为单点突破就成为弯道超车的理由不能成立。

我们现在只有在互联网科技的应用领域实现了全面超越,但是别忘了,我们在基础硬件和技术领域,一直处于追赶者的地位。如果只是因为我们把科技的可应用化大幅提高就认为弯道超车成功,这多少有点自欺欺人。

真正的超越实在产业基础建设领域更加扎实,即使没有外国的科技作为铺垫,我们依然可以走出自己的路,这才算超车。这才是直线超车,弯道超车总有点让人觉得投机的感觉。

而且弯道超车的风险很大,一不小心就是灾难,因为很可能我们认为的弯道只是对方在积累沉淀的阶段,千万别盲目。

互联网应用再牛,但是基础系统和硬件软件的平台都是人家的,我们通过重新组合开发和应用品类的无限扩大化看似实现了超越,但是,让对方开始各种封锁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保持这样的领先地位呢?

还是少一点弯道超车吧,想想为何不能直线超车。

中国人最喜欢讲弯道超车,有哪些是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的产业?

除了金融/美术/教育轻型行业外,绝不可能弯道超车。生活中产品都是靠软硬件完成的,软硬件都是靠设计开发完成的。所以,中国要弯道超车必然脱离不了软硬件架构,跑步也要先学会走路。 另外,最简单的例子,电影特效制作,中国还没正式上路,欧美都已经把技术玩到天花板上去了,这就是软硬件技术的硬实力,仅仅是虚拟方面的。而现实,需要非常强大的工程支撑,在PC软硬件系统架构中,那简直就是无天际的事情,没有这些何谈弯道超车?一部车也要工程设计塞。

中国人最喜欢讲弯道超车,有哪些是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的产业?

创新引领未来,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就问超了的有多少呀?不多,十多项总是有的。

比如5G,有一国在拼命抵制和打压华为,就是因为华为技术先进,唯恐把钱赚了去,合伙抱团,也要将华为引领的势头给压住。由此可见,我们有了引领的技术,他们想人为设限,去挡横,挡是挡不住的,在欧洲,华为已与多国签了协议的。

弯道超车者还有量子通信,首个量子卫星,首台量子计算机,首部量子雷达,信号传输最难破译,确保了国防安全。以此民转军,或者军转民,走上一条军民融合的路,我们就能发展得更好,不是吗?

高铁可算是进口返销的一大瑰宝,先是进口吸收,消化创新了之后再返出去,如今已成为我们一张靓丽的名片。我们打开了国门,不再闭门造车,为得正是要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吸收不是为的吸收而吸收,要的正是创新式发展,高铁的发展即为明证。

听到交直流发电机的名字,人们容易与军用联系到一起,其实可广泛用于民用船泊制造,再不用复杂的机械传动,舰体空间得以从容布置,噪声低,安静性好,即有非常高的舒适性。据国士无双的马院士讲,领先要在15年以上,没准院士谦虚,只是一个初步判断,也未可知。

特高压输电技术,实现了领先。损耗少,输送效率高,有需要进口的趁早,在电力资源,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和地区,此项技术,可以大展拳脚。

激光技术,我们从未落后,开始研究早,如今国际学术研究会议,多在我们这进行,原因嘛,我们实现了引领。

此外,我们在超导超算超级材料等多个领域,各个方面,各大产业,都有自家绝学。自古就有能工巧匠的中国,在今天伴着民族复兴的脚步,正可使用一句名言,“吾国大有人矣”。

中国人最喜欢讲弯道超车,有哪些是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的产业?

我不喜欢弯道超车。因为现在的弯道超车无非是想走捷径。其实捷径没那么多,并充满不确定性。远比脚踏实地付出的成本高。虚幻带不来现实,这也就是我们很多产品粗制乱造,工艺不精,卖不出好价的原因。浮躁的心态是培养不出工匠精神的。

中国人最喜欢讲弯道超车,有哪些是真正实现了弯道超车的产业?

我个人一直不太喜欢弯道超车这个词,我也没有考究过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在我的印象里,是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那个时间点里,应该是在16年至18年里汽车行业里大家在谈讨时经常提起的词。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总给我的感觉是有取巧的意思,要么是破坏了规则,要么是像《头文字D》里那样,在五连卡处惊鸿一瞥,然后横空出世。但这也是因为他远远比别人更熟悉这个领域。

回到主题,中国现在在那些领域实现了超车?我们经常与外面比的几个大维度如国家整体实力,GDP,军事力量等肯定不是我们要谈的,所以我们只谈民用的工业化及商业化的领域。

个人消费的商业模式上已经超车

我们国家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已经将国人的消费模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包含叫车、外卖、购物等生活周边的一系列传统活动进行了改变。想当年我们学习别人模式而来的OICQ、搜狐、雅虎时还是一边新奇的用着国产软件,一边看羡慕国外的先进。

这里面最应该感谢的是阿里巴巴,因为马爸爸确实是进行了一场真正的创新革命。

通讯领域的5G研发已经超车

这个不需要过多的描述,关于华为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没有任正非不讲道理的拼命干活拼命给你钱的做法,华为的速度是提不上来的。

高铁的应用与实施能力已经超车

请注意,关于高铁,并没有说是在研发上已经超车,因为我个人确实还没有看到详细的资料说在高铁核心领域的技术已经完全超过了德国和日本,但在应用与实施上,放眼世界确实是没有对手的。

汽车---殇

想来想去,只想到了这么一个字,作为一个汽车人谈这个话题确实有一些抬不起头来,不说也罢。想弯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哀鸿遍野,万骨已枯却还没看到一将功成。

装备制造说超车太早,但绝对没有被拉下

从大型加工设备到机器人,整体水平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但让人担心的点还是在于从硬件到软件的纯正血统的国产、自制什么时间能做到?

家电业在量上的赢家

家电业因为整体科研门槛没有那高,所以基本上不存在超不超车的话题,如果没有京东方,可能在电视这一块,我们的腰板也没有那么直。

整体上

个人所了解的有限,用我自己的视野看来,除了华为的5G和阿里巴巴的B to C模式,其他领域上我们发展比较快,整体技术水平上升较高的原因也是吃了人口红利。不论是高铁还是互联网的应用技术,世界上哪个国家还能拿得出这么大的数据量让你去锻炼提升?哪个国家有这么大的需求量让你昼夜不停的生产去满足市场?几乎所有市场相关的领域我们都有最强的能力,但不能说全都有最好的科研技术。

我们不缺龙头企业,缺的是像阿里、华为这样的龙头民企,只有依造民营企业才能大胆的突破创新;

我们不缺终端大企业,缺的是整个供应链的深耕,从机器人到手机、从管理软件到汽车,几乎大家都在展示自己的供应链品牌,里面的自主有多少?

我们应该趁着国家高速发展的顺风车,全力直线超车,我们不需要弯道,只有更强劲的马力和更坚实的信念才能让别人连车尾灯都看不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