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脚线的阳贴好还是阴贴好?
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居和装修知识分享的家居杂坛。喜欢的就点击一下关注吧!
我们家里装修的时候,对于客餐厅的墙面和地面接茬的部位也就是墙根,一般都要安装踢脚线。家装踢脚线的种类非常的多,像我们最常见的瓷砖踢脚线,木质踢脚线,不锈钢踢脚线,合成材料的踢脚线等等。而对于踢脚线的安装方式主要两种:一种是凸出墙面,称之为阳贴踢脚线;另外一种就是与墙面一平,称之为阴贴踢脚线。那么对于踢脚线的安装方式,我们家装时如何选择呢?家居杂坛以下面的问题为例来给大家解答踢脚线安装方式选择的问题。
踢脚线的阳贴好还是阴贴好?踢脚线的阳贴好还是阴贴好,家居杂坛给出的个人观点就是对于踢脚线的阳贴和踢脚线的阴贴,一般取决于我们墙面处理的方式。就是大家不用考虑阳贴和阴贴安装以后的问题。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家居杂坛首先给大家分析一下踢脚线阳贴和踢脚线阴贴的具体的做法,然后来给大家解答如何选择安装方式。
踢脚线阳贴和阴贴的具体做法都有哪些?踢脚线的阳贴和阴贴,主要是针对于我们踢脚线完成以后与墙面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凸出于墙面的就称阳贴,与墙面一平的踢脚线称之为阴贴。所以,对于这两种不同的安装踢脚线的方式,我们需要注意以下的具体的要求。
①:踢脚线阳贴。踢脚线阳贴,其实非常的简单,就是我们的所有的墙面在完成以后,我们利用踢脚线的粘贴材料直接进行安装就可以了。例如瓷砖踢脚线直接使用水泥砂浆或者是结构胶进行粘贴,而对于木质踢脚线,一般在墙面上安装踢脚线的安装构件,然后把木质踢脚线安装上去。对于其它的一些合成材料的或者是不锈钢材料的踢脚线,都可以采取这种安装方式。这种安装方式适合于绝大多数墙体,而且安装简单,费用低,不会对墙体造成任何的破坏。
②:踢脚线阴贴。我们要想实现踢脚线的阴贴,必须把墙面做成一个凹槽,这样来实现我们的踢脚线再粘贴完成以后与完整的墙面是一平的。所以说,对于墙面上是乳胶漆或者是壁纸之类的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对墙面处理的工程量特别大。因为要沿着墙根的部位进行开槽,开槽的深度一般是底角线的厚度,高度是踢脚线的宽度,所以这个工程量是比较大的。而一般对于墙面粘贴瓷砖的时候,或者是做木饰面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墙砖或者是木饰面预留出相应的位置来安装踢脚线。
家里装修,踢脚线的阳贴和阴贴如何选择?家里装修时,对于踢脚线的阳贴和阴贴如何进行选择,家居杂坛给出的个人观点是就是看我们墙体表面处理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墙体的表面处理方式,我们可以采取与之对应的踢脚线安装方式,这样既简单方便,而且不会对墙体造成破坏。为此个人给大家提供以下踢脚线安装的选择方案。
①:对于墙面上是刷的乳胶漆或者是贴的壁纸之类的墙面踢脚线,个人建议大家阳贴踢脚线。也就是我们的踢脚线直接粘贴在墙面上,最后踢脚线凸出于墙面10mm左右。具体的做法就是先将墙面上所有的乳胶漆完成,如果是贴壁纸的话,就把壁纸粘贴完成,然后根据我们选择的踢脚线类型,在墙体的根部直接粘贴踢脚线。
②:对于墙面上是瓷砖时,个人建议大家的踢脚线选的方式是阴贴。为此大家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处理:我们在粘贴墙面瓷砖的时候在墙体的根部预留出150mm到200mm的距离不粘贴瓷砖。在瓷砖粘贴完成以后,我们再去选用专用的粘贴材料来贴踢脚线,这样就完成了踢脚线的阴贴。另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类型瓷砖在第一层粘贴,这样也可以做成踢脚线的效果。这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对于踢脚线的厚度尽量选择与墙面瓷砖厚度一致,这样贴出来效果是最好的。
③:对于墙面上是木饰面时,个人建议大家踢脚线既可以选择阳贴,也可以选择阴贴。因为我们的木饰面一般是在墙体上进行粘贴的,粘贴以后也是凸出于墙体约十毫米左右。因此我们在木饰面下面的踢脚线的时候,可以根据提木饰面的厚度来进行不同的选择方案。例如选择题踢脚线的厚度与木饰面厚度一致,那么我们的安装完成以后就是阴贴;如果我们的踢脚线的厚度比木饰面的厚度厚,那么在安装完成以后,就出现了阳贴。
提示建议:①、对于室内所安装的踢脚线,大家千万不要为了实现阳贴或者是阴贴而特意处理我们的墙面。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在墙面上开槽,然后来做成阴贴,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②、我们无论采用哪种粘贴方式,其实最终都取决于我们踢脚线的厚度以及安装方式。所以对于不同的踢脚线,大家一定要注意不同的安装方法。
结束语对于室内踢脚线的安装,其实在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点就是如果我们的墙面上粘贴类的装饰,例如瓷砖和木饰面,那我们的踢脚线可以做成阴贴;对于其它的类型的墙面装饰,建议大家踢脚线就做成阳贴。其实大家不用担心踢脚线上面堆积灰尘的问题,因为例如有灰尘,我们用鸡毛掸子打一下也就很干净了。
【个人原创,头条首发,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踢脚线的阳贴好还是阴贴好?
我见过阴贴的施工现场。
一句话概括,尘土飞扬,噪声震耳欲聋;只能说所有的美丽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踢脚线阴贴,施工的工人要把墙角全部挖一遍,虽然最后都会用踢脚砖补好补齐。
但是,还是感觉原来的墙角好,为什么非要挖它呢?
1
踢脚线阴贴的好处就是不容易积灰,看起来更美观一些。
但是其实踢脚线本来也没有多厚,0.9公分厚的踢脚砖,即使是积灰,也积不了多少灰。
一年能打扫个一两次也就了不起了吧。
而且家里容易积灰的地方很多,比如说吊顶,有很多人喜欢给天花板上搞很多的的灯。
这样子灯光效果很好,其实积灰效果也很好,还不容易清扫。
踢脚线积得那点灰相对来说真的根本不算什么。
2
踢脚线阴贴的第2个好处就是家具容易对齐墙角。
但是家具和墙角之间留一定的缝隙,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一点缝隙都没有,容易毁坏墙面。
而且这么小的缝隙一般是观察不出来的,其实根本不影响全屋整体的美观。
3
如果你的房子墙壁特别厚,不在乎挖墙脚之后再贴砖。
如果你装修的资金预算充足,有家具非要对齐墙的强迫症。
当然也是可以的考虑地脚线阴贴的。
大部分人一般会考虑阳贴,原因无他,阳贴省时省力又不破坏墙角。
踢脚线的阳贴好还是阴贴好?
踢脚线阳贴
优点:施工简单、可选择的材料种类多样、施工费用较低、更换维修容易、有立体层次感。
缺点:容易集灰、对墙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容易脱落、家具和墙面无法靠平。
踢脚线暗贴
优点:不集灰层、家具可以和墙面靠平
缺点:墙面需要开槽或者墙面需要找平、施工费用较高、可选择的材料不多、无层次感
补充:如果是极简现代风格,那么用暗装极窄不锈钢会非常高级
希望对你有帮助
踢脚线的阳贴好还是阴贴好?
踢脚线阳贴好还是阴贴好
踢脚线阳贴是指踢脚线贴在墙面上是凸出来的,踢脚线阳贴是指踢脚线贴在墙面上是与墙面齐平,或者凹进去的|:
踢脚线阳贴的优点是施工方便,直接将踢脚线安装在地面墙角,用粘接剂粘接,或者用安装卡扣的方式将踢脚线卡在墙角。另外突出墙面有一定装饰层次感。缺点是凸出的踢脚线上面容易积灰,脏污,靠墙摆放的家具无法紧靠墙面,会留有与踢脚线厚度相同的缝隙。
阳贴踢脚线有瓷砖材质,玻璃材质,不锈钢材质,木质,不锈钢,铝合金,树脂等。改善阳贴踢脚线顶部落灰的方法,就是将顶部做成斜面,不做成平面,避免落灰。但顶部多少也还会落点灰。
踢脚线阴贴的优点是与墙面齐平,没有阳贴踢脚线凸出部分,不会落灰,消除了卫生死角。缺点是施工繁琐,需要在墙角剔槽,根据踢脚线的厚度,然后将踢脚线嵌入槽内,最后由油工找平墙面与踢脚线齐平,当然贴踢脚线的时候就要与原墙面尽量做平。因需剔槽施工费用高。在铺设地面瓷砖前开槽,在铺完地面瓷砖后进行踢脚线安装。
踢脚线的阴贴一般用瓷砖材质的踢脚线,当然其它材质也可以。其它材质的也有另外的做法,就是墙面做护墙板,或者石膏板装饰,然后在底部墙角留出踢脚线安装的位置,后期做嵌入式安装踢脚线。
无踢脚线:不安装踢脚线,用打胶的方式进行处理地面与墙面的夹角处。在地面与墙面的地脚处,墙地面上先贴美缝纸,然后用中性装饰胶进行装饰,打成圆角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无踢脚线装饰,房间墙地角看着更简约,做法类似于美缝。缺点是地面只能用吸尘器或者抹布清理。
踢脚线阳贴是常规做法,阴贴是在瓷砖踢脚线开始流行的时候,逐步流行的,大约在10几年前开始这样做的,第一次见阴贴踢脚线在09年自家装修房子,在早就是油漆涂刷的踢脚线,护墙板。
阴贴与阳贴踢脚线
两种各有优劣,在装修的时候可以根据自身装修需求进行选择。阴贴地脚线很多人不选择就是施工比较繁琐,对于墙面抹灰层厚的墙面,用切割机开缝,用电镐进行剔掉抹灰层即可,但是现在城市的房子墙体很多钢筋混凝土的,开槽很困难,动则上千的开槽工费,为了踢脚线不落灰,确实不合算。有些房子内的隔墙是砌块墙,砌块中空,如果抹灰层薄,两侧剔槽,会破坏砌块的两侧,影响墙体结构。在就是如果做阴贴踢脚线,地面走线管,在地脚线处开槽要开深一些才行,否则影响后期踢脚线的安装。而阳贴踢脚线就没有这么多麻烦事。
踢脚线的阳贴好还是阴贴好?
如果是瓷砖踢脚线
一般有二种贴法,就是入墙贴(阴贴)和出墙贴(阳贴),入墙贴人工要贵一些,好处是不容易积灰
如果是木地板的踢脚线
或者配的是木踢脚线,一般就是直接贴在墙上,出来的效果就是出墙了(阳贴)
踢脚线的阳贴好还是阴贴好?
谢邀,我是专注家装领域的设计师陈龙,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问:踢脚线的阳贴好还是隐贴好?
答:问题问的是明踢脚线好还是暗踢脚线好?对于我个人而言,还是认为明踢脚好,为什么这么说呢,没对比就没有伤害,请听我具体分析。
一、暗踢脚
①暗踢脚造价成本相对较高,要在墙面上开槽,然后砖还有另外加工。
②装修中尽量不要在墙面开大横槽,有损墙体。
③暗踢脚后期墙纸,墙布不好收口。
④家具一放墙边就靠墙了,时间长了,墙体也容易损坏 。
二、明踢脚
①明踢脚线造价相对较低,不用在墙面开槽,用实木踢脚就可以了,卫生也不难打理。
②明踢脚线,后期贴墙布等好收口。
③明踢脚线家具不容易抵到墙边。
④明踢脚线更具有层次感
综上所述,还是建议大家用明踢脚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