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瓷砖前为什么要泡水?

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居和装修知识分享的家居杂坛。喜欢的就点击一下关注吧!

以前瓦工师傅在铺贴瓷砖之前,都是先把瓷砖放到一个桶中,然后加满水,对瓷砖进行浸泡,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瓷砖泡水。那么瓷砖泡水到底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呢?家居杂坛就以下面的问题为例来给大家分析瓷砖泡水的问题。

贴瓷砖前为什么要泡水?

贴瓷砖之前把瓷砖泡水,基本上都是针对传统的水泥砂浆湿贴的方法。至于贴瓷砖之前泡水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粘贴材料的性能,二是瓷砖背部的特性,三是瓷砖背部表面的处理。下面家居杂坛就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分析瓷砖粘贴前泡水的具体原因。

一:粘贴瓷砖使用材料的特性

所谓的粘贴瓷砖使用的粘贴材料的特性,主要就是指我们所使用的瓷砖粘贴材料能够粘贴瓷砖所依靠的原理。只有实现其这个特性的原理,才能保证把瓷砖牢牢地粘贴住。

作用原理:我们使用传统的水泥砂浆来粘贴瓷砖,是依靠水泥砂浆凝固之后形成的固体与瓷砖的背部孔隙之间形成一个类似纽扣的结构。这样实现把瓷砖和粘结材料锁扣在一起,从而实现瓷砖的粘贴。

泡水原因一:由于瓷砖的背部有很多的空隙,这个空隙的存在就是方便我们粘贴瓷砖的。在平常的情况下,瓷砖背部的孔器隙内都是干燥的,所以说,我们使用水泥砂浆来粘贴这类瓷砖,要尽量的保持孔隙内部是属于湿润的状态。这样有利于水泥砂浆的凝结。

泡水原因二:防止粘贴材料失水而导致失效。因为我们使用水泥砂浆粘贴瓷砖的时候,是在瓷砖的背部涂抹水泥砂浆。这些水泥砂浆会进入到瓷砖的孔隙中,如果瓷砖的孔隙是特别干燥的,那么会大量地吸收水分。而这些进入孔隙的水泥浆的水分就会被吸收,然后水泥砂浆就无法正常凝固,当然也就不能够形成其应有的强度,达到其锁扣的作用。结果就是导致瓷砖的脱落。

重要提示:

我们如果使用传统的水泥砂浆来粘贴瓷砖,我们一定要保证瓷砖泡水,而且必须泡透。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尽量保持墙面是处于湿润的状态。这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水泥砂浆失水。

二:瓷砖背部的特性

所谓瓷砖背部的特性,其实上面已经给大家简单介绍过,就是瓷砖背部的孔隙。只有瓷砖的背部存在孔隙,我们才能够使用水泥砂浆来粘贴,否则水泥砂浆是粘贴不住的。而孔隙的存在就要求泡水。

原因一、由于瓷砖背部大量孔隙的存在,而这些孔隙平常都是处于特别干燥的状态。所以这种干燥的孔隙会大量的吸收水分。例如,如果我们把瓷砖直接放到水里,就会发现很快冒出来很多气泡,这就是吸水的一个特点。

原因二、我们把瓷砖泡水可以保证瓷砖整体的含水率是一致的。在含水率一致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有的地方吸水过多,有的地方吸水过少,这样可以保证我们所使用的水泥砂浆达到同样的凝固强度。其实这一点在防止瓷砖的开裂上,也是非常有效的。

操作提示:我们如果是使用水泥砂浆来粘贴瓷砖,一般是要求提前一天把砖放到装满水的桶中进行浸泡,而不是简单的过水。这么做才能保证瓷砖整体的含水率是一致的,有利于我们粘贴和防止瓷砖的开裂。

三:瓷砖背部表面的处理

瓷砖背部表面的处理,主要就是针对瓷砖在生产过程中和运输过程中背部所存在的灰尘,油污,脱模剂等等。因为这些材料的存在都是不利于瓷砖粘贴的,而泡水是有效的处理和检测途径。

原因一、我们把瓷砖放在水中进行浸泡,这样就可以使瓷砖背部所沾附的一些灰尘、粉末类的物质全部溶于水中。使这些物质从瓷砖的背部脱落,可以保持瓷砖背部是比较的干净。

原因二、瓷砖泡水其实还可以起到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检查瓷砖背部是否有脱模剂的存在。我们把瓷砖泡水以后,然后把瓷砖拿上来,此时观察瓷砖背部的情况,基本上都可以判断出是否有脱模剂。因为脱模剂是类似于蜡质类的物质,表面的水是挂不住的。所以可以发现脱模剂。如果发现脱模剂,还需要对瓷砖的背部进行打磨处理。

重要建议:我们在粘贴瓷砖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瓷砖背部的情况。除了要把瓷砖背部的灰尘、粉末等物质冲洗干净,还要对瓷砖背部的脱模剂进行打磨处理。以免出现粘贴材料与瓷砖出现分层,而导致瓷砖的脱落。

瓷砖是否一定需要泡水?

瓷砖粘贴之前是否需要泡水,其实应该取决于我们所使用的瓷砖的粘贴材料,并不是取决于瓷砖的本身。所以应该分成两种情况来进行分析。

情况一:对于低吸水率的瓷砖,一般是使用瓷砖的粘结剂进行粘贴的,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瓷砖胶。那么瓷砖胶在粘贴瓷砖的时候,个人建议大家不需要把瓷砖泡水,即使泡水还需要晾干。我们唯一处理的就是瓷砖的背部。

情况二:对于高吸水率的瓷砖,如果我们计划采用水泥砂浆进行粘贴,那么这时必须把瓷砖进行泡水,而且一定要泡透。这样才能够实现水泥砂浆粘贴瓷砖的特性。

结束语

如果我们家里粘贴瓷砖,一定要根据瓷砖去选择合适的粘贴材料,另外就是要根据不同的粘贴材料对瓷砖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以,如果是需要泡水的,一定要把瓷砖泡透。而对于瓷砖胶之类的粘贴材料,不建议大家对瓷砖泡水,泡水反而效果并不会很好。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观点呢?

【个人原创,头条首发,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贴瓷砖前为什么要泡水?

我们几年前装修粘贴瓷砖,在施工之前,粘贴砖师傅们,都会把瓷砖放在加满水的塑料桶里面,瓷砖泡水有哪些效果呢?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其实,瓷砖泡在水里面是有道理的,更好的清洗瓷砖背面脱膜剂,水分更好的有利于瓷砖吸收,减少施工粘贴难度。

瓷砖在粘贴之前,通常需要泡在水里面,瓷砖泡水有以下几种原因

1、瓷砖清洗脱膜剂

瓷砖在粘贴之前泡在水里面,让瓷砖吸收水分,同时有利于清洗瓷砖背面的脱模剂,因为瓷砖在生产加工的时候,背面都有脱模剂,因为脱膜剂比较光滑,在施工粘贴之前,需要放在水里面浸泡清洗,并且瓷砖背面的灰尘脱模剂清洗干净,脱模剂不洗掉或者清洗的不干净,影响瓷砖和粘结砂浆粘融合质量,瓷砖在粘贴之前,需要把瓷砖放在塑料桶里面,加满水进行浸泡清洗。

2、不同的瓷砖材质

同样都是瓷砖,材质上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装修瓷砖有两种,一种是墙砖,也叫瓷片,另一种就是地砖,虽然都是瓷砖,材质、规格、厚度、密度、纹理不一样,但是瓷砖在经过泡水处理和时间长短,以及后面清洗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施工粘贴之前,针对不同材质的瓷砖,进行不同程度水泡处理,施工粘贴流程顺序不一样,对粘贴时间和材料的使用,选择粘贴瓷砖部位也不同。

墙砖和地砖泡水时间是不一样的

一、瓷砖泡水原因 : 瓷砖材质不一样,吸水量也是不一样的。墙砖比较薄而小巧,多数300*600的规格,墙砖表面材质好,可以做到不吸水,瓷砖背面材质和瓷砖表面材质不一样,吸水率相当的高,墙砖背面材质粗糙,密度不是很好,有很多的细小的小孔,用眼睛是看不出来的,只有不泡水或者泡水时间短,粘贴的时候才能感觉得到。

二、瓷砖泡水原因 : 瓷砖泡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我们在粘贴瓷砖的时候,感觉瓷砖干透凝固比较慢,像这种情况,就是瓷砖没有泡水,或者吸水量不足的原因。尤其是墙砖,水泡处理时间短,瓷砖没有充足吸收水分,在进行施工粘贴的过程中,瓷砖就会吸收粘结砂浆里面的水分,粘结砂浆失去水分过快,早期收缩凝固干透特别慢,粘贴不牢固,容易出现自然松动空鼓和脱落。

地砖和墙砖材质区别,泡水处理方法是不一样的

地砖材质规格 : 地砖和墙砖的区别,无论是材质、规格、纹理都是不一样的,地砖的规格,800*800的规格起→1.2米*2.4米、1.2米*1.8米的规格,墙砖在粘贴之前,不用说必须经过泡水处理,可是大规格地砖怎样泡水呢?其实,地砖是不用泡水的,因为地砖质硬密度好,做到零吸水率,可以直接施工粘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瓷砖表面,和坯底是同一种材质的纯通体砖。

地砖/墙砖区别 : 地砖材质、规格、厚度、密度、纹理要好于墙砖很多,长方形400*400规格的地砖,可以粘贴卫生间墙面,600*1.2米、600*1.8米大规格长方形瓷砖,可以进行粘贴电视背景墙,只要用湿毛巾擦干净瓷砖背面的脱模剂就OK。是不用经过水泡处理的,墙砖材质、规格、厚度、密度和地砖完全不同,在施工粘贴之前,通过浸水处理才能施工粘贴。

Tips 温馨提示 : 根据瓷砖材质,进行后面的泡水处理,墙砖使用水泥砂浆,还是瓷砖粘结剂进行粘贴,都需要通过泡水处理,因为墙砖吸水量特别高,没有充足吸收水分,容易出现粘贴质量问题,使用瓷砖粘结剂也不例外,为了必免出现掉砖,确保粘贴瓷砖质量,还是浸水处理更好,地砖表面材质和坯底是同一种材质,瓷砖背面脱模剂擦干净,不用泡水可以直接粘贴。

总结 : 贴瓷砖前为什么要泡水,以上内容介绍的很详细,瓷砖材质、规格、厚度、密度、纹理等,施工方法和粘贴部位不同,在贴砖之前,选择不同泡水处理方法,这样粘贴瓷砖平整结实,不会空鼓和脱落

以上解答分析,希望给提问者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我是北京优质家居领域女装修工长,欢迎关注、支持陈小华!🌻

原创首发 2020.5.24日发布北京。

贴瓷砖前为什么要泡水?

装修现场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刚买回来的瓷砖,会被工人放进大桶里泡。

这与瓷砖干不干净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瓷砖铺贴前要做的一道工序,叫“瓷砖泡水”。

贴瓷砖前为什么要泡水?

我们接触的瓷砖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内部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缝隙和气孔,这导致它本身具有了一定的吸水能力。

当调和好的水泥砂浆遇到有吸水能力的瓷砖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瓷砖吸收了未干燥的水泥砂浆的水分,导致水泥砂浆的水含量降低,水泥砂浆的水减少了,会导致粘粘不牢固、易开裂、易鼓包等各种问题。

给瓷砖泡水,就是为了瓷砖在泡水过程中先吸饱水,这样,瓷砖在接触水泥砂浆后就不会再吸收水泥砂浆里的水分,铺贴后就更牢固了。

瓷砖泡水时间

瓷砖的泡水时间,受瓷砖本身的吸水率和空气湿度两部分影响。

吸水率,决定了瓷砖的吸水能力。

瓷砖可以分为瓷砖(小于0.5%)、半瓷砖(0.5%~10%)和陶砖(大于10%)。吸水率越高,需要泡水的时间也就越长。吸水率小于0.5%的瓷砖,完全不需要泡水。

空气湿度,决定了瓷砖本身的含水率——在瓷砖泡水之前,已经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空气湿度越高,泡水时间也就越短。

具体时间较难确定,主要是因为空气湿度和吸水率的变数太多。一般几十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有经验的师傅一般会通过查看水中气泡状态来确定泡水时间。正在吸水的瓷砖放在水里会产生气泡,气泡消失,代表泡水完成。

地砖泡水时间可以多一些,比如有时候工人疏忽,把瓷砖放在水里一泡就是好几天——这种瓷砖拿出来直接铺在地面上,一点影响都没有。

墙砖却不同,必须待气泡消失后马上拿出来用。如果泡水时间太长,则会导致瓷砖吸水率过低——这种瓷砖贴到墙面上,由于受到重力影响,会导致水泥砂浆在干燥之前就产生脱落和空鼓(吸水率低于0.5%的瓷砖,即使不泡水贴墙面,也会发生这种问题)。

墙砖泡水时间太长了,或者买到的墙砖吸水率太低了,怎么办呢?可以使用瓷砖胶辅助铺贴(水泥里加瓷砖胶),或者直接用瓷砖胶干挂。

瓷砖泡水的方法

泡水前,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大的盆或者水桶,找到水温与室温相近的水,以免影响瓷砖的吸水速度。

泡水时,需要保证瓷砖的正面朝上,防止挤压造成瓷砖表面损伤。

泡水后,不能直接拿出来铺贴。需要先晾干表面水渍,以免过多的水滴入水泥砂浆中,导致水泥砂浆的水含量过高。

贴瓷砖前为什么要泡水?

我们虽然不会调配,但也知道水泥砂浆在搅拌时需要加水。类似于和面——加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水泥砂浆的黏合。

贴瓷砖前为什么要泡水?

瓷砖分全瓷砖和半瓷砖,如果是半瓷砖,在贴瓷砖前确实是要泡水的,全瓷砖是不用泡水的,是要用粘接剂加背胶来贴的。

半瓷砖的吸水率比较高,不泡水的话,和好的素灰中的水分,大部分都会被瓷砖给吸掉,进而引起墙砖不刮水泥,导致墙砖空鼓、甚至脱落。

什么是半瓷砖

半瓷砖主要是吸水率比较高,大于0.5%小于10%,半瓷砖硬度低、易碎裂、易渗透、光泽度一般,重量比较轻。

常见的半瓷砖规格都不是很大,市面上常见的大规格的600*600的,300*600的,400*800的。一般用于外墙瓷片,内墙卫生间、厨房、阳台。

什么是全瓷砖

全瓷砖是吸水率小于0.5%,全瓷砖的硬度高、不易破碎、抗污能力强、吸水率低、平整度好、釉面光亮、耐磨、质量比较重。

像常见的抛釉砖、通体大理石砖、精钢石砖、微晶石砖等都是全瓷砖。

常见的全瓷砖规格也比较多,300*600、300*800、600*600、800*800、600*1200、750*1500等。

一般用作地面的比较多,不过现在墙砖辅料也越来越好,选择几乎所有规格的全瓷砖都可以贴墙面,而且贴出来大气、上档次,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

贴瓷砖为什么要泡水

这里说的瓷砖也就是半瓷砖,为什么要泡水,这还是因为砖的吸水率比较高,避免水泥砂浆里边的水分被瓷砖吸走,导致瓷砖空鼓,甚至脱落,所以贴瓷砖前要先泡水。

怎么区分全瓷砖半瓷砖

1、最主要的还是吸水率,把瓷砖反过来,用水倒在瓷砖的背面,一般半瓷砖会马上把水给就吸收完,而全瓷砖基本上不吸水。

2、再有就是用硬物划瓷砖的背面,半瓷砖轻轻划一下,就会有划痕,而全瓷砖硬度高几乎没有划痕。

3、重量对比,拿两块同意规格的瓷砖,领在手里就会有明显的不一样,由于全瓷砖密度大,自然质量就重些,半瓷砖密度小,相对轻不少。

半瓷砖和全瓷砖的贴法

半瓷砖

半瓷砖和全瓷砖贴法是不一样的,半瓷砖在贴前是要先泡水的,墙面也要推一遍墙固,防止墙面吸水过快或者掉粉。

和的水泥要干湿均匀,如果怕水泥干的过快的话,可以参入少量的砂浆伴侣或者瓷砖粘接剂,来增加水泥的黏稠度。

找好墙面水平后,开始贴砖,要均匀的铺满瓷砖背面,不能太厚了,如果是留缝砖的话,要卡卡子,贴完后要及时的清理砖上的污渍。

全瓷砖

贴全瓷砖的话就不能泡水了,这个就要用到瓷砖粘接剂了,如果有条件最好用上瓷砖背胶,在贴砖前墙面也要刷墙固的,由于砖的质量大,墙面要先找平,贴起来不能贴的太厚了,太厚的话和好的粘接剂容易下垂,导致墙砖空鼓。

一般全瓷砖都是要预留伸缩缝的,推荐墙砖用2mm的卡子,贴时按瓷砖背面的箭头方向来贴。

总结

在选瓷砖前,一定要分清是全瓷砖还是半瓷砖,也能选择相应的辅料,一般全瓷砖的价格相对偏高些,辅料也贵,半瓷砖是需要泡水的,不怎么用辅料,上边是我列的全瓷半瓷的区别,以及施工方法,也希望能帮助大家。

我是装修设计师 阿Lin,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可以关注我,我会给你解说。

贴瓷砖前为什么要泡水?

有的瓷砖是陶土的,吸水率比较高,如果在铺贴之前不泡水,后面就会因为热胀冷缩造成空鼓或者拉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