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新装修的,应该如何放味?目前是一周关窗3、4天,再开3、4天,这样效果怎么样?

大家好,我是专注家居和装修知识分享的家居杂坛。在这里,我会尽可能地把我所知道的一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支持!

家里在装修完以后,大家会采取的措施都是开窗通风放味。因为我们现在装修所使用的材料虽然都是达标的合格的环保产品,但是也很难避免一些污染物的存在,而这些污染物会慢慢的向外释放。所以就会导致我们会需要去开窗进行放味一段时间才会入住。现在有朋友问这样一个问题:家里是新装修的,应该如何开窗放味,目前是每周开三四天,关三四天,这样的效果怎么样?

装修后为什么需要开窗通风
  • 家里装修以后室内很难避免的出现一些污染物,就像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甲醛,苯,氨,氡,TVOC混合物等等。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装修以后大家都不会着急入住,而采取通风来排除污染物的方法进行处理。
  • 室内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是以下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就是我们室内所使用的板材。特别是一些零星购买的大芯板之类的,还有就是木质家具中的污染。第二类就是我们室内所使用的油漆涂料等等,其中含有的污染物。第三类就是我们家中使用的一些胶类物质中所含有的污染物。
  • 室内污染物的释放,如果大家看过一些资料的话,都会知道这些污染物不是一下就能释放出来的,都是通过一个缓慢的释放过程。据研究资料表明,有一些物质中的污染物的释放可能达到十几年甚至长达几十年。所以说需要通风换气。
装修以后如何开窗效果最好
  • 个人认为室内污染物的释放跟室内的温度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室内种温度越高,释放的污染物也就会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冬天室内有地暖时,装修完以后我们进了屋内会感到的特别气闷的一个原因。
  • 第一种开窗通风的方法,个人认为是24小时进行开窗。也就是说开窗时间通风时间越长,肯定污染物的排放就越好。因为所有出来的一些室内环境污染的气体都会随时地排走,而不会造成污染物的累积。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24小时一直保持开窗。
  • 第二种开窗通风的方法就是白天开窗,夜里关上。这也是很多朋友采取的一种办法。于是有些人认为,窗户开一段时间,然后再关一段时间,这样的效果最好。其实个人不是这么认为的。个人认为白天开窗,晚上关上,主要是担心夜里下雨,雨水通过窗户进入室内儿,把室内样装修好的墙面和地面造成的浸泡。
  • 第三种开窗通风的就是很规律的开三四天,然后关三四天,接着再开三四天。个人认为这是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的。因为没有任何的经验数据表明,这种开一段时间窗户再关一段时间窗户的通效果比正常我们长期开窗的通风效果要好。
如何判定室内空气质量达到入住的条件
  • 第一种方法也是最准确的方法,就是采用专业的室内环境检测得到最科学最准确的数据,以后我们再决定什么时间入住。这也是目前所能做到的最可靠的一种方法。室内环境检测,目前来说一些权威机构做的还是比较要准确的。
  • 第二种方法就是我们自己来判断。根据个人的经验,就是我们在入住之前,如果窗户处于关闭状态,也就是关一天两天,这个时候我们去进入室内,如果发现室内有严重的气味或者是能感觉到明显的感觉气闷喘不上来气,个人建议大家此时也不要入驻。个人认为此时的污染还是很严重的。
结束语

关于家里是新装修的,应该如何进行开窗放味,是不是开窗三四天,关窗三四天,然后再开窗这样的一个方式,家居杂坛通过对室内污染物产生一个特点进行分析,最后个认人为最好的通风就是持续通风。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同的意见或者是建议,也欢迎大家分享出来,以供我们共同交流探讨学习,谢谢大家!

个人原创,头条首发,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即删!

家里新装修的,应该如何放味?目前是一周关窗3、4天,再开3、4天,这样效果怎么样?

这样做也可以,就是开窗的时间太长了,容易进灰。如果按你的上述频率,3-4天左右,你可以每次去通风一小时即可,如果房子通风好的话,一个小时,室内空气可以换新。

正常的做法是关门闭窗,让室内的温度升高,这样更有利于材料气味的释放,然后在24小时左右开窗通风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南北通透,通风效果好的半个小时即可,中户建议开门,开楼道窗户通风一个小时。如此反复循环。

如果是夏季,天气炎热,你可以南北窗户开小缝,长期通风。夏季的温度比较高,不用控制室内温度,越高越好,这样通风效果也不错。如果是冬季,天气比较凉,供暖通风,就不建议经常开窗,每隔两三天开一次窗户即可。

每次去,可以用拖布擦地增加室内湿度,湿度高一些,同样可以加速一些物质的挥发。

家里新装修的,应该如何放味?目前是一周关窗3、4天,再开3、4天,这样效果怎么样?

▶长寿秘诀:保持呼吸,不要断气◀

.

  1. 停药3天再打针4天:病能好吗

  2. 自然通风,形成对流:避雨溅入

  3. 找个闹钟:养点绿植,定期除尘

|停药3天打针4天 . 病能好吗|

  • 用我们人类来作类比,把装修污染假设成一种疾病,很多妙招就变成了“损招”。新装修的房子,装饰材料需要适应环境,相互之间需要相互磨合,让它变来变去,明摆着没病找病。

|自然通风形成对流 . 避雨溅入|

  • 长寿秘诀:保持呼吸,不要断气,这是人生智慧,也是除装修污染去味道的最有效方法。就算以各种噱头为卖点的高科技,它也不敢否认。建议:通风,但要注意避雨,不要被水淹。

|找个闹钟养点绿植 . 定期除尘|

  • 绿植真正的作用,是通过蒸腾作用,平衡和调节室内温湿度,吸附部分粉尘和有毒害物质。另外,它像个闹钟,能提醒您定期回家,定期扫除,顺带修修补补,解决装修上的小瑕疵。

| 换位思考 . 用简单表达不简单 |

  • 除装修污染,要用科学的方式,遵循自然规律。天下最浪漫的事,就是看你已变老,而我依然青春年少。建议:民间中医的方子,可信可不信,凡是以“加快”为目标的,都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真心感谢您:评论说同感,吐槽抬抬杠

| 小篇大道 . 另眼看平常 |

  • 装饰=遗憾+艺术 . 创新=失败+进步

.        ▼

  •   顺手关注 ☞ 小篇大道

看百度没有的理念 .听知乎不讲的真言

家里新装修的,应该如何放味?目前是一周关窗3、4天,再开3、4天,这样效果怎么样?

你还挺有经验的,还知道关几天再开几天。

为什么透风散味要关一会开一会交替进行呢?

温度对异味,甲醛的挥发有关键的作用,每升高五度可使甲醛的挥发成倍的增加,所以我们要关窗,使室内温度增高,加速味道的挥发,一定温度下,挥发的浓度达到一定量就会停止挥发,这时我们就需要开窗,将挥发出来的有毒物质排到室外,然后再关窗,积攒异味。

一般异味挥发前四个小时最为迅速,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关窗四五个小时,再开窗一个小时彻底透风,如此交替进行。

最好将一天中最热的时间,来关窗。

码字不易,望学习。

家里新装修的,应该如何放味?目前是一周关窗3、4天,再开3、4天,这样效果怎么样?

大家好,我是趣懂生活。专注于家居、生活的知识分享,只要是我知道的会全心全意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共同进步成长,谢谢!

关于装修甲醛的危害,大家可能都比较了解了,以前也回答过好多关于如何除甲醛的文章。如今市面上除甲醛的方法多种多样,最有效的还是开窗通风,但是有人说闷两天放两天这样的方式更快速有效,还有人说一直开窗通风效果好,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如何开窗通风。

装修完毕之后,墙面的乳胶漆没有干透,最好先闷两天或者是半开窗,等乳胶漆干透以后再开窗通风,防止伤害墙面。开窗的时候要保持室内的空气对流,这样才有利于甲醛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如果不是通透的户型,可以采用加装风扇等方式来进行强制通风,想要快速除甲醛的也可以用风扇吹。

夏天室外空气湿度比较大,开窗通风时间要缩短或者干脆关好门窗,因为潮湿的空气会导致家里的墙面、地板和柜子等发霉,五金件生锈等情况。同时也要保持室内的温度在20℃以上,才能使甲醛挥发,想要快速还需要尽量保持高点的温度。

接下来就是通风时间的问题。刚装修好的新房子肯定是通风时间越长越好,可以快速的把室内的甲醛释放出去,时间上建议在三个月以上,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安装新风系统。综上所述开两天关两天的闷放法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我们要知道的是甲醛的挥发期在10年以上,我们如果想要少受到甲醛的危害,那么就要从源头下手,选择环保材料。入住之前要找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才能住,千万不能大意。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家里新装修的,应该如何放味?目前是一周关窗3、4天,再开3、4天,这样效果怎么样?

唱反调的来了

15年家居环境检测工作,分析污染成因,寻找改善方法

首先,你家是南方还是北方,室内有无供暖

如果有供暖,每天早中晚通风,每次10分钟,完成一次换气即可。室温越高越好

如果是南方,没有采暖,窗户就别关了,开关窗户室温不变,加强些通风,效率能高点。

以上的通风的实施方法

其次有些冤枉钱没必要花

1、 所有的绿植,一盆都不要买。

2、炭包一个也不用(质量参差不齐,能达到活性炭级别的没几个)

3、橘子菠萝圆葱,就是骗自己鼻子的东西。如果你喜欢吸入好闻的甲醛,那当我没说

所有的净化空气的方法,都是通风的简配版本,而且比通风弱爆了!

4、不要随意喷洒莫名其妙的药剂,药剂首先要保证无毒无害,然后是持续高效。家里不是以毒攻毒的地方。真的要以毒攻毒,你不可能独善其身!

源头控制最有效,比如,我最近撕掉的很多家的壁纸,就是劣质的,本身污染释放量巨大,释放周期极长。这种垃圾不应该出现在注意环保,注重健康的人的家中。扔掉就是解决方案。

如果你有些基础的理科思维,你会知道我说的意思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