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和宁夏的秦腔为什么不去陕西演出?
不敢去。谁敢班门弄斧?字不正,腔不圆。自己听听也就罢了。别叫人家笑话。我在西安听过秦腔,柔美而凄婉。非常好听。可是兰州的只会吼秦腔。听着怪吓人的。我从来不听,我感觉快要自生自灭了,没有秦腔我的感觉是清净了许多。我认为兰州的秦腔还没有陇剧好听。
甘肃和宁夏的秦腔为什么不去陕西演出?
秦,陕西省的简称,从戏曲的名字来看秦腔肯定和陕西有很大的关系,陕西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里埋葬着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也是具有八百年江山社稷的周王朝之龙兴之地。由此可见秦腔是最古老的一种戏曲,随着西北风飘荡在西北五省。我记得有人说过秦腔是戏曲的爷爷,很多的戏曲都是从秦腔演变而成的。有人说秦腔近几年低迷,我认为低迷的不仅仅是秦腔,随着流行歌曲的到来,占据了大多数戏曲的市场。以前文化娱乐比较单一,电影都不是多见,人们在选择上就有了局限性,所以大多数人都看戏曲,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融入到了世界这个大家庭里面了,多种娱乐项目冲击着秦腔的市场,现在看秦腔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七零后看秦腔的人也不多,八零后九零后更不要说了。所以秦腔的市场份额逐步减少,秦腔生存的生态环境肯定也在逐年萎缩。随着时间脚步的前进,喜欢看秦腔的观众就会逐年减少,相对来说秦腔演员的待遇也会降低,年轻人就缺乏了学习秦腔的积极性。
有一句歌词唱的好“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人爱吼秦腔,一碗干捞面喜气洋洋,不调辣子嘟嘟囔囔”这其实就是关中人的真实写照,其实真正爱看秦腔的是西府人(宝鸡,咸阳地区的人),东府人(渭南人)没有西府人对秦腔那么迷恋,陕北人爱看秦腔的人少,他们爱看一种戏曲叫陕北道情,陕北宜川县唱的是蒲剧,洛川、黄陵、富县人和渭南人一样和秦腔有感情基础的。
我是陕西洛川县人,洛川县地处陕北和关中的链接地带,靠近渭南市的白水县,所以风俗和白水差不多,老年人对秦腔比较痴迷,每年前季乡村里的庙会很多,可以说基本上都可以一场连一场,你家完了他家登场,这样对秦腔的市场贡献很大,但是唯一不足之处就是这些庙会都是附近农民自发组织的,金钱相对少,请不起西安的大剧团,都是附近的小剧团,洛川人把这种剧团叫“加戏”。
甘肃相比于陕西,经济相对落后一点,所以受到别的娱乐项目的冲击比较小,秦腔的生存环境就能好一点,他们的演出市场就好一些,有很多的陕西秦腔演员就去甘肃发展,秦腔人才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秦腔这个古老的戏曲,自身上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新,多方寻找自己的市场,我想秦腔的未来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陕西省这些年来对秦腔的传承比较重视,这方面的人才相对就多,再加上陕西人认为陕西人唱秦腔唱的地道。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这些年很重视秦腔人才的培养,陕西电视台也推出了好几个表演秦腔的板块,最有名的就是“戏迷大叫板”还有“寻找王宝钏”都能得到戏迷朋友们的喜爱。因此上甘肃秦腔团来陕西演出没有人文环境就缺少市场,没有了演出市场甘肃的秦腔团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去陕西演出。
甘肃和宁夏的秦腔为什么不去陕西演出?
作为一个西北人,对秦腔的热爱是从骨子里的。但是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山西省关于秦腔申遗这事,对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的老秦地人是一种伤害。如果你了解历史你就能理解原因。
1.历史上的秦地是西到临洮(现在临洮县),东到岐山(现在蓝田县)的范围。其中静宁,平凉庆阳地区有一个小国犬戎。后背秦灭了。可查有考证的秦发源地在今礼县。后来的山西是秦扩张得到的。这一点秦在历史上在民国之前不是山西的简称,只是出现兵马俑后有“秦”“山”代表陕西省的简称。秦腔最早是秦人祭祀的文化。最具代表的是“龙王祀”“黄河祭”,现在黄河边,渭水河边都会有,擂鼓,吼吟。老人都叫念经。这是秦腔的前身,所有现在唱戏-秦腔一般庙会和重大纪念活动较多。
2.秦腔什么时候形成,按古文化演变看,形成于明朝繁荣于清朝,延续于民国,衰退于现代。怎么说呢?大家都知道诗经,唐诗宋词元曲。都是一个文化连,最早记忆传承是“经文”。以前文化普及不高只有变成歌传唱。就像现在西北有一种传唱叫“花儿”“花令”“酒令”“弹词”“经文”“有令”“仪诚”等。
(1)“花儿”,一般是生活感悟,农事经验传诵。
(2),“花令”“酒令”一般比较喜庆,娱乐的较多。比如“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3)“弹词”一般以教育,孝贤为主,凉州孝贤词,行军词为主。比如“长恨歌”也是弹词。
(4)“游令”主要以寄托类多一点比如陕北的信天游,甘肃的“漫花”。例如:“世上的穷人多,竞有件烂皮袄,狼把领撤破……”
(5)“议诚”多为庙会祭祀的多。多为祭文类。这些都是秦腔的元素。说了这么多,那么秦腔怎么形成的,就得想到元曲,曲者有谱。如果把前面的“花儿”“令”“弹词”“议诚”用曲统一,再分章段。这样一部秦腔就出现了。就是明朝中叶形成的戏曲。秦腔也是西北各民族文化的柔和形成的戏曲。
为什么陕西省,尤其是西安,为什么没有甘肃宁夏那么热心于听唱秦腔。主要的是没有底蕴柔和元素,现在就是信息科技发达时代。你让他唱秦腔,就像两个广东人说客家话,你一个讲上海话的,他一个讲东北话的。能聊出个好歹来么?
甘肃和宁夏的秦腔为什么不去陕西演出?
其实原因很简单:
陕西没有秦腔的群众基础。
陕西人在丧宴唱秦腔,甘肃人在庙会唱秦腔。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准确说是灭七国,还有当时杀死周幽王后,占据陕西西安(丰镐)的犬戎一国。
只不过当时占据陕西的并不是汉人,而是杀死周幽王这些汉人败类的游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灭陕西的时候更快。
这也是为什么西安人早已不会唱秦腔,顶多丧宴上出现一下的原因。
有些人提到了宝鸡地区。
“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宝鸡西府话与西安关中话完全不一样。 宝鸡话更接近甘肃陇东庆阳平凉话。或者说宝鸡讲甘肃陇东话,不讲陕西西安关中话。
宝鸡人爱吃西北浆水面,西安人爱喝中原河南胡辣汤。
本来就应该陕北划归宁夏;汉中划归四川;西安关中划归中原河南;宝鸡划归西北甘肃陇东。
甘肃和宁夏的秦腔为什么不去陕西演出?
本人给大家谝两句,纯粹不是什么区域的剧团到什么地方演唱的问题。而是请戏的地方人和唱戏的剧团有相应的互相走动。例如,我们这里要唱戏了,几个人以商量,再派一两个人去请戏,也有剧团演员经常给自己的剧团跑业务的,打听啊达有庙会了,也就会跑去联系业务了。至于啊达人,唱秦腔唱的好,唱的正宗呢?那就先查查是什么时候总称为之名叫秦腔的!至于谁征服谁,古代之今天我征服你这个区域,明天你征服我这个区域,后天我又去征服你这个区域。听好了!根根本不存在谁征服谁!当今现代时代的定论是,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古时以梆子腔为鼻祖!后经改革总称秦腔,主要原因是为啥要叫秦腔呢?因为正宗的原汁原味区域太小,所聋儿统之的在三秦大地上,挂羊头卖狗肉的总称之为秦腔了!
甘肃和宁夏的秦腔为什么不去陕西演出?
情况不详不敢妄加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