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沿海城市夏天不热?
河北秦皇岛的北戴河海滨夏天不热。
中国哪个沿海城市夏天不热?
半岛大连旅顺这两地方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夏天到了有钱人来连辟暑。🍀🌸
中国哪个沿海城市夏天不热?
海波房车旅行在路上第466天,2018年3月在苏州出发,计划着走遍中国,以走过浙江省,安徽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新疆,青海省,甘肃省,宁夏,陕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岛,因为孩子考高中,等到六月中旬出发318国道进四川省,西藏,贵州,云南,广西,大约还需要八个月时间,说实话走了这么些天挺累的,很多美丽风景都在路上…大家伙可以在我的日记里看到每天的故事,各大平台里都有(海波在路上),希望有梦想旅行的人不要等啊?让那些认识你的朋知道,这个世界我真的来过……
问题是中国哪一个沿海城市夏天不热?
海波分享一下个人观点,都是自己走过的沿海城市,山东青岛,威海市,烟台,大连市,丹东市,秦皇岛,厦门市,珠海市,三亚市,海口市……………在这么多沿海城市中,比较突出的海滨城市有三亚,厦门,青岛,威海,在这四个城市中选择一个,适合宜居全年居住的城市,而且是夏天可以避暑不热那就是(威海市)
首先是环境不错,第二是生活成本(物价实惠),第三本地人友善(不排外)…………
中国哪个沿海城市夏天不热?
中国哪个沿海城市夏天不热?夏季不热的沿海城市那一定是大连、秦皇岛。
炎热的夏季又到了,到哪儿去避暑呢?当然去海滨,要去比较凉爽的海滨,那首推大连,大连的夏季少有酷暑。大连既有很多很好的海滨浴场,如金石滩浴场、星海浴场、国宝浴场、黑石礁浴场等,又有大连圣亚海洋世界、星海广场、旅顺潜艇博物馆、旅顺日俄监狱旧址,旅顺军港等等景点、景区可以游玩儿。大连还盛产海鲜,到大连一定要一饱口福。
秦皇岛是著名的海滨避暑度假胜地,每年夏季都吸引着众多游人。那里有南戴河景区、北戴河景区、黄金海岸景区、天下第一关景区等等,这些景区都是非常经典和著名的。历史风云人物曹操曾在秦皇岛的碣石山写下名篇《观沧海》。诗中写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遥想当年,古人登上碣石山,看到这等壮观美好的景色,心情溢于笔尖。现代伟人毛主席也在秦皇岛留下了壮丽诗篇《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淘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古今名人在秦皇岛留下的足迹,更吸引着众多游人前往探寻。
火热的夏季来了,到海滨消夏,一定是最好的选择。看到大海,心中豁然开朗。踏浪海滩,海中畅游,多么令人向往。如果您已经准备好,那就来大连,来秦皇岛吧!
祝朋友们旅途愉快!
中国哪个沿海城市夏天不热?
谢邀!
威海啊,全国还能再找出一个三面环海,海山相连,城市就在群山山间山坡的城市吗?威海夏天不热啊,只要你不在太阳底下晒,小海风一吹,凉快着呢。
三面环海的海滨城市,是真正的三面被还海包围,楼房居民楼建在海边百米外,到处都是海景房的小城市,天天湿润清凉的海风吹着,你说凉快不凉快?
威海在山东半岛最东段,深入渤海湾,与辽东半岛扼守渤海湾,地理位置优越,龙须岛是中国大陆入海的最东段,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是当年秦始皇射鲸求仙失望而归到达的最东部。
现在,威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地方,当然来说从空气和气候都是适宜的。
再说了,威海有国家很多部委的疗养基地,当年英国占其为殖民地,英国海军大臣张伯伦就说过,威海是世界上气候最好的地方。逼迫清政府割让威海成为“英国海军的后花园”。
当然,这是我们的耻辱,但也说明威海气候的优越。
引以为耻,我们现在可以自己随便享受了。
中国哪个沿海城市夏天不热?
青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确切来说,是青岛主城区。别看往北几十公里,温差还是很大的。通常来说,即墨、平度34度的时候,市南、市北、崂山三区只有30度,黄岛略高一点点。
就温度最高的6、7、8三个月来说,青岛均温是在30度以下的。就在上周,山东全省高温预警,紧邻青岛的烟台威海30度,济南35度,青岛只有25度,如果再来点风,一个“冷”字好不夸张。即使这几天有所升温,一早一晚穿短袖也会觉得冷。
在7月中旬-8月中旬这个各地最热的时段,青岛日均最高温也不过就是30度出头,我印象中去年最热的一天就是33度,全年最高温30度以上天数不超过20天,而夏季日间最低温度那天是18度,没错,就在半个月之前,济南突破37度那几天,青岛出现过日间最高温度18度的奇景,让一众外地游客直呼太冷了……
当然,青岛最清爽的时间差不多过去了,接下来会升温,但就算是升温,在北方地区来说也还是属于避暑圣地。请参考下图,青岛2018年7月和8月最高均温是27度和28度,虽比6月均温高了4度,却依然能够完胜95%以上的城市均温。这两个月虽然晚上有点热,但既然是旅游,住空调房是肯定的,所以夜间温度可以忽略不计。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