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是哪十八个人?都有什么本事?

看了大家的回答,让小睿这个没有信仰的人突然明白,原来十八罗汉并不是中国的,他们出自佛教传说。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标题的第一感觉这十八罗汉应该出自中国的少林寺,而实际情况并不是,我们中国少林寺是“十八铜人”,佛教传说中的是“十八罗汉”。为此小睿进行了仔细地查找,并进行了详细的整理,接下来将为大家进行详细的分析。

少林寺十八铜人

网络上关于少林寺十八铜人的说法多种多样,有说是为了考验少林弟子的功夫而设立的,如果少林弟子想下山闯荡江湖,必须通过十八铜人的考验;有的说是为了护卫少林寺,凡是想挑战少林寺功夫的人,必须先过十八铜人,方能进入少林寺进行挑战。

除了以上两种说法之外,还有一种说法是隋唐末年,当时的李世民身陷险境,少林寺十八位棍僧不仅为他解难,还一路护送,在李世民登基为帝之后,为了感谢少林寺十八位武僧,铸造了十八个铜人,以示纪念。

这种说法也是当今广为人知的说法,也是可信度最高的说法之一。

具体是少林寺十八铜人是哪些,各自的绝学又是哪些?现存的史料没有记载,也无从查起。

十八罗汉

其实最初并不是十八罗汉,而是“十六罗汉”,他们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到了唐朝末年,才有了“十八罗汉”一说,这十八罗汉由此前的十六罗汉外加二位尊者组成。

那么十八罗汉都是哪些呢?各自又有哪些本事呢?

降龙罗汉

他的本事就在他的名字里面,据传说他曾降服过爱发大水的恶龙,并将其收服,于是他就叫做降龙罗汉。

对于这位罗汉,相信出生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都曾看过一部电视剧《济公》,游本昌老师饰演的剧中的济公,就是降龙罗汉的人间体。

伏虎罗汉

和降龙罗汉一起被称为降龙伏虎,也叫宾头卢尊者。

他的伏虎技能不是打把老虎打败,而是他经常把自己的饭分给饥饿的老虎,而且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彼此之间有了感情,老虎也心甘情愿的跟着他,并被他差遣。

静坐罗汉

静坐罗汉也被称为诺距罗尊者。

他之所以静坐的原因,不是他一开始就喜欢静坐,而是他曾经是个武士,经常打打杀杀。他的师父为了惩罚他,让他一直静坐,来祛除心中的浮躁,久而久之就养成了静坐的习惯,于是被称之为静坐罗汉。

过江罗汉

过江罗汉被人称为跋陀罗尊者。

他的这个过江只是说的他生活中的一个动作,因为他要经常去世界各地传播佛法,所度过的江河湖海不计其数,而他度过的人更多,于是用过江来为他命名,最恰当不过。

坐鹿罗汉

坐鹿罗汉也叫宾罗跋罗多尊者。

他本是高官,看透人世间的纷扰和红尘之后,出家当了和尚。而他不仅自己出家,还说服了国王跟着他一起出了家。之所以叫做坐鹿罗汉,是因为他的座驾是一只鹿。

举钵罗汉

举钵罗汉也叫诺迦跋哩陀尊者。

说到这个罗汉,再形象不过了,因为他化缘的时候都是举着一个钵,而且还是那种对方不施舍就不放下的人,久而久之,他的这个举动也成了他们的名字,也是说他意志力坚定的意思。

长眉罗汉

长眉罗汉也叫阿氏多尊者。

这个名字是来自他的特征,就是说他用着两条长长的眉毛。但他的修行并不顺利,第一次直到死去,也没有修成正果,于是来世又接着修行,最后终于修得正果。

布袋罗汉

布袋罗汉也叫因揭陀尊者。

这个罗汉的取名也是非常直接,因为他喜欢背着一个布袋子,人们就叫他布袋罗汉了。他的布袋子不是用来装吃的,而是用来装蛇用的,他只要看到蛇,就抓起来放到布袋子里面,就是怕蛇咬到他人。

看门罗汉

看门罗汉也叫注茶半托迦尊者。

这个看门罗汉就更直接了,因为他要看门,而看的门并不是寺庙的门,也不是宫殿的门,而是因为他力气大,在化缘的时候因为敲门过猛,给人家把门敲坏了,于是惩罚他给人家修门,在修起来之前还要给人家看门。后来佛祖知道了这件事情,就给了他一个佛仗,化缘的时候把佛仗放在门口,遇到有缘人门自然会开。

探手罗汉

探手罗汉也叫半托迦尊者。

他之所以被叫做探手罗汉,是因为他的一个动作,因为他在打坐完以后喜欢举起双手伸个懒腰,于是人们就叫他探手罗汉了。而他的本事是精通医术。

沉思罗汉

沉思罗汉也叫罗怙罗尊。

这个沉思罗汉的名称也是来自于他的喜欢,原因就是他在打坐的时候闭着眼、面无表情,就像在思考事情一样,于是被人们称为沉思罗汉。如此一个经常沉思的人,一定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骑象罗汉

骑象罗汉也叫迦理迦尊者。

这个骑象罗汉就更直接了,因为他的座驾就是一只大象。而他的技能就是驯服大象,那时候的大象可不像今天这样好驯服。

欢喜罗汉

欢喜罗汉也叫迦诺伐蹉尊者。

既然是欢喜罗汉,那他生活中一定是一个十足的“逗比”。而他的本事是辩论,且在辩论中表情漂浮不定,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悲喜交加,所以也被人称为欢喜罗汉。

笑狮罗汉

笑狮罗汉也被称为罗弗多尊者。

他的名字来自他的生活,年轻时的他有着杀虎杀狮的能力,而他却被两只小狮子所感化,从此后不仅不再杀生,而且还经常逗狮子玩,于是就被称为笑狮罗汉了。而且他的神通有五种,最厉害的是不死的能力。

开心罗汉

开心罗汉也被人称为戍钵迦尊者。

这个罗汉的名字就更直接了,因为他平时都是笑哈哈的样子,让人感觉非常具有亲和力,好接触,于是就叫开心罗汉了。他的本事未知。

拖塔罗汉

托塔罗汉也叫苏频陀,是如来佛祖最后一名弟子。

这个罗汉名字和他手上的东西有关,因为他总是在手中有着七层宝塔,修得五行神通,有着超群的道行。因为托塔罗汉是佛祖收的最后一位弟子,为了纪念师傅,就经常托着塔,以此代表师傅一直在自己身边,所以也被后人称为托塔罗汉。

芭蕉罗汉

芭蕉罗汉也叫伐那婆斯尊者。

这个芭蕉罗汉的名字来源于他修行地方,因为在他修行过程中一直在芭蕉树下,久而久之就被叫做芭蕉罗汉了。并不是他喜欢用芭蕉扇。而他更是具有上天入地的能力。

挖耳罗汉

挖耳罗汉也被称为那迦犀那尊者。

这个罗汉的名字是因为他的动作,经常做一个挖耳的形状,所以被人称为挖耳罗汉。而他也是18位罗汉中法力较为突出的一位,所以有着很强大的法力,可以呼风唤雨,也是一位大能。

十八罗汉是哪十八个人?都有什么本事?

佛教传说的十八罗汉,均是释迦牟尼座下弟子,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十八罗汉原是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的,据佛家经典记载,释迦牟尼16位弟子受佛嘱咐,不入涅槃。

住在狮子国(斯里兰卡)的庆友尊者写了一本《法住记》,详细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名字和所在地。到了中国唐末五代时期,画家将十六罗汉画成了十八罗汉,将庆友尊者列为第17为罗汉,而第十八位大概是翻译《法住记》的唐玄奘,名字以第一位罗汉名字简写代替。

北宋时期人们发觉这一错误,苏轼最早将之记录在一篇描写十八罗汉的散文中,众说纷纭,清朝乾隆皇帝钦定十八罗汉最后两位为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即迦叶尊者和弥勒尊者,从此广泛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寺庙当中。

十八罗汉的名讳,以及传说的能力寓意基本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1、坐鹿罗汉(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端坐在神鹿上的尊者泰然自若,孤高自赏。他是婆罗门的贵族,曾骑鹿进皇宫给国王讲经论道。能力:禄入丰富。

2、欢喜罗汉(迦诺迦代蹉尊者),笑得最欢的古印度论师,即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和雄辩家,以笑容喜庆而闻名遐迩。能力:随机说教,让众生得欢喜。

3、举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得名于他的化缘时高举铁钵向人乞食的行为。看家本领:食之无忧,给予众生种植福德,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4、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手持七层宝塔模样。他是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一名弟子,将承载佛骨的塔随身携带,以示佛祖常在。能力:佛法通灵,五神通,非非想及非想定。

5、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过去是力大无穷的武士,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就算是静坐修行之时,依然是大力士的体格。能力:稳如磐石。

6、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常见背负经卷的模样。他的母亲怀孕后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能力:江上无碍,飘洋过海去传播佛法(爪洼岛),超越烦恼无边的苦海。

7、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他原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修成正果。看家本领:大概是驯象?象也是佛法无边,威力巨大的象征。能力:驯象,门路平展。

8、笑狮罗汉(伐阇罗弗多罗尊者),他的身材魁梧健壮,仪容端庄得体,一生与人为善,从不杀生,因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而得名。能力:百兽不侵,拥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民间百姓称他为“金刚子”,极为尊敬推崇。

9、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他曾是中天竺国的储君,他的弟弟起兵争储被制止了,尊者说“你做皇帝我出家”,心中只有佛,甘愿禅让。能力:笑口常开。

10、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常见打呵欠伸懒腰,自得其乐的模样。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修行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将一腿架在另一腿上,单膝打坐完毕,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能力:体勤无病,半迦打坐(试试看,很难的)。

11、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出生时恰逢月食,取名罗怙罗多。沉思罗汉面容丰腴,卧蚕眉弯曲、圆睁秀目,有逸秀潇洒的气韵。能力:智者其能,沉思冥想。

12、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顾名思义,你可以看见他在掏耳朵,意指六根清净。他是一位雄辩师,代表作《耳根》,能力:耳根清净,身无尘垢。

13、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身背乾坤宝袋,据说是印度的捉蛇人,捉住以后将蛇去除毒牙放至深山当中,因为发善心而修成正果,民间常将他同布袋和尚混淆。能力:捉蛇,囊中不足。

14、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听闻他出生时,雨打芭蕉沙沙作响,出家后又喜欢在芭蕉树下修行而得名。能力:学业不弃,深思好学,修行极快。

15、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慈祥老者的模样。一出生就长了两横白色长眉毛,传闻前世是修行未到家的和尚转世,旁人对他父亲说:“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于是出家当和尚成正果。能力:长命无极,福德智慧无量。

16、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这位罗汉出门化缘时常用拳头敲门,甚至将别人的大门都打坏过,释迦牟尼因此赐下一根锡杖去寻有缘人。能力:守财有道。

17、降龙罗汉(迦叶尊者),民间传说济公和尚是降龙罗汉转世,古印度曾经发大水淹那竭国,佛经被藏在龙宫,降龙尊者击败龙王取回佛经,立下大功成正果。能力:天海无恙。

18、伏虎罗汉(弥勒尊者),传说有猛虎因为肚子饿而在寺庙外咆哮,伏虎尊者时常将自己的饭食分享给他,久而久之驯服了猛虎,终日一起玩耍,故而得名。能力:入深山而不惧。

十八罗汉,各有神通,虽然样貌多变,稍微辨认下特点,一目了然,再到寺庙中去看时,没准就会多些熟悉的亲切感呢~

(关于十八罗汉的能力或有出入,仅供参考。图片来源网络)

十八罗汉是哪十八个人?都有什么本事?

小时候跟着父母去寺庙,你有没有数罗汉?罗汉们姿势各异,或倚或坐,或胖或瘦、或文或武,或喜或怒,兜兜转转排在坐台上,在淡淡的檀香中静默,也许在回味过去,也许在沉思现在,也许在眺望未来,他们,等你来数。

唐代兴佛,此时主流还是十六罗汉,但这非常不符合华夏对数字偏好的习惯,这是因为长期受道家“三生万物”的影响,吉数大多与三有关,所以到了唐末就加上了降龙、伏虎,凑成了十八罗汉,让佛家适应了这方水土。

坐鹿罗汉

坐鹿罗汉,本名宾度罗尊者,乃是优陀延王的大臣,深得国王的器重。

宾度罗本可享受着无尽的富贵荣华,但厌倦了王权之间的尔虞我诈,于是退入山林修行,再回首时已是得道高僧。

宾度罗骑鹿入王宫,优陀延王大喜,以为宾度罗不甘修行的清苦,终于回心转意回朝为官。宾度罗却对优陀延王讲解禅理,诉说人生的缘起缘灭,揭破欲念之私形成的富贵表相下掩盖的各种罪孽,最终让优陀延王觉悟,放弃王位随宾度罗而去。

权臣入林去,罗汉骑鹿归,是为坐鹿罗汉,弃富贵而得自在。

欢喜罗汉

欢喜罗汉,本名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是佛学有名的雄辩家,无论是阐禅还是论辨之时,面上均笑容满面,有如佛拈花一笑,故名欢喜。

何为喜?

迦诺迦代蹉答曰:五官之感乐而为喜。

喜从何来?

迦诺迦代蹉答曰:心觉佛在,其喜自来。

人们明白了人心自足之喜,又偏爱于迦诺迦代蹉脸上那一抹清笑,故称之为欢喜罗汉。

人生多坎坷,不如笑两分,是为欢喜罗汉,心欢喜得自在。

举钵罗汉

举钵罗汉,本名诺迦跋哩陀尊者,乃是一化缘和尚。

那时有不良僧人以钵撞人门以示僧来,不施舍不走,以种德为由,强索财物,众人布施之后甚是不喜但又无可奈何。

诺迦跋哩陀则高举铁钵向人化缘,以示布施之人高恩,施与不施都不恼不怨,颂经替主人祈福后离去,此举让不良僧人幡然醒悟,从此不再强索财物。

举高钵而示感恩,受恩惠而还祈福,是为举钵罗汉,众生平等得自在。

托塔罗汉

托塔罗汉,本名苏频陀尊者。

佛塔,是留存佛骨的圣地;托塔僧,必是亲传弟子,而苏频陀,正是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一位弟子。

无思无念为非想,有如翔羊挂角,终归有痕可循,把痕抹去,空空如己,便是非非想,这便是苏频陀修行的境界。

苏频陀为记师恩便托塔而行,佛坐塔中,塔外是弟子,一场修行,一世师徒情。

佛祖常在,衣钵之恩不敢忘,是为托塔罗汉,勿忘本得自在。

静坐罗汉

静坐罗汉,本名诺距罗尊者。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诺距罗正是位力大无穷的战士。战场永远充满着杀戮,敌我双方的鲜血开不出善良的鲜花,无论胜败背后都是无数亡者亲人伤心的泪水,诺距罗至此大彻大悟,自感罪孽深重,从此遁入空门修行。

暴戾之心不去,难成正果,所以打坐清心静气,消除祸根之源。

坐固步,可离乱;静修心,可明禅,是为静坐罗汉,弃暴从善得自在。

过江罗汉

过江罗汉,本名跋陀罗尊者。

印度有树名跋陀罗,花开见佛,一母于树下产子,便为其子取名跋陀罗,早早送入寺庙修行。

跋跎罗研习佛法多年,修为高深,见一江之隔的瓜哇岛无法可依,毅然乘船过江。

我来了,就如我悄悄地去,只留下一片善念,合着江水的拍子奔流不息。

一人为善,不如众生善,乘船渡江塑善念,是为过江罗汉。

骑象罗汉

骑象罗汉,本名迦理迦尊者。

迦理迦原是一名驯象师,由象及佛理,明白了奉献之理。

象有白玉牙,只作防卫器;大力不凌小,负重而致远。耐苦为众忙,涉水穿千山;前行唯一求,换民极乐天。

迦理迦由此开悟,出家修行,骑象传法,教民众心怀众生之善念,行奉献之举,故名骑象罗汉。

奉献无取得自在。

笑狮罗汉

笑狮罗汉,本名伐阇罗弗多罗尊者。

伐阇罗弗多罗,原是一位勇士猎人,可猎杀狮虎而毫发无伤,后见幼狮哭亡母而大彻大悟,于是遁入空门修行。证得正果之时,两狮自来。

伐阇罗弗多罗可谓是博学善辩的有道高僧,却不喜欢当众说法,他一直认为与其过度宣扬惹非议,不如静坐悟禅理。佛在那儿,你讲不讲都在;人心善,你说不说也不会转变,一切便该随缘。

当伐阇罗弗多罗打坐悟禅时,他收养的两只小狮子就趴在旁边;而当出行时,小狮子就摇头晃脑跟随左右,一僧两狮和睦地相处在一起,经声作陪。

法不多讲须自悟,潜心清修避是非,是为笑狮罗汉,莫强求得自在。

开心罗汉

开心罗汉,本名戍博迦尊者。

戍博迦本是天竺国的太子,是未来的储君,由此引来其弟的妒忌,打算兵变夺位。戍博迦独自面见其弟,声言自己身是出家人,佛在心头坐,这王位、富贵荣华皆是身外物,不会留恋,也不值得留恋。

其弟不信,戍博迦便揭开衣服,果然见其心中一佛安然而坐,隐隐约约有念经声传出,其弟便放下心来,从而避免了兄弟相残的悲剧发生。

富贵不如兄弟情,心开见佛了红尘,是为开心罗汉,惜情义得自在。

探手罗汉

探手罗汉,本名半托迦尊者。

半托迦是药叉神婆多之子,与另一国药叉神半遮罗之女订有娃娃亲。半托迦不贪恋富贵,也不留恋儿女私情,最终修成正果,并度化未婚妻修行。

半托迦打坐时喜欢单盘膝法,又称半迦坐法,当修炼完毕,半托迦便会双手探天,缓缓吐出一口浊气,顿时神清气爽,“伸个懒腰”而得名探手罗汉。

儿女私情终成空,双手探天修佛种,是为探手罗汉,弃美色而得自在。

沉思罗汉

沉思罗汉,本名罗怙罗尊者。

罗怙罗原是释迦佛唯一的亲生儿子,随父出家修行,为十大弟子之一,修为至密行之境。

“密行”之境,即身不动心动,于沉思中知天下人所知;身动而心不动,于出行时能至天下人所不能至之处,所以在罗怙罗修行之时,世人只见他常日沉思,却不知道他此时心在何处,故称他为沉思罗汉。

静思知天下,迈步达四海,是为沉思罗汉,知行守一得自在。

挖耳罗汉

挖耳罗汉,本名那迦犀那尊者。

那迦犀那本是一位论师,以耳根之说闻名,耳根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眼、耳、鼻、舌、身、意中的耳。

那迦犀那以手挖耳,并非指疏通耳朵堵塞,而是指修行之人应该心正,不听淫邪之声,也不听私密之语,所以耳根清净,心无旁骛,正德正行。

只闻佛家经声,不取半丝杂音,是为挖耳罗汉,心无旁骛得自在。

布袋罗汉

布袋罗汉,本名因揭陀尊者。

因揭陀原是一捉蛇人。山中多毒蛇,常常窜出咬人,因揭陀便携着布袋入山捉蛇。当他吹笛之时,毒蛇纷纷涌来,很快被他催眠过去。因揭陀将蛇拔去毒牙后,担心被人打或捉去就装进口袋带入深山放生,既让人得到了安全、又保全了蛇的性命,悲天悯人之心最终得以修成正果。

怜众生捉蛇,惜蛇命放生,是为布袋罗汉,安得两全法得自在。

芭蕉罗汉

芭蕉罗汉,本名伐那婆期尊者。

伐那婆期出生时,天下大雨,后院中的芭蕉叶被打得沙沙作响,仿佛正为这场豪雨的到来而欢呼,他的父亲有感于心,于是替儿子取名伐那婆期,也就是“雨”的意思。

伐那婆期出家之后,对芭蕉存有莫名的好感,常在芭蕉树下打坐修炼,看春来新绿,看秋往褪黄,季节反反复复交替中终于悟出生命无常的禅理,从而修成罗汉正果。

漫天夜雨抚芭蕉,芭蕉树下听夜雨,故名芭蕉罗汉。

长眉罗汉

长眉罗汉,本名阿氏多尊者。

阿氏多前生是天生长眉的和尚,终生修炼未得其法,待年迈时,脱剃长眉以表心志,但终究没熬过岁月席卷的洪流,眼望西天而逝。

阿氏多转世为人,两条长眉随风飘飞,有人见之惊叹不已,声称这与释迦牟尼长眉相似,极具佛相,必与佛门有缘,其父于是送儿子进入寺庙修行。这一世,阿氏多得偿心愿,修成罗汉正果。

前生无缘,今世相见,唯有长眉如故,是为长眉罗汉,守志得自在。

看门罗汉

看门罗汉,本名注茶半托迦尊者。

注茶半托迦化缘时,喜欢用拳头敲打别人家的大门,通知屋里人前来布施,别人见是化缘的和尚也就平息了怒气。有次注茶半托迦遇到一户贫苦人家,门户早已腐朽不堪,一拳头下去,顿时将大门砸了了大窟窿,这让注茶半托迦很是难过。

他道歉之后仍然难以忘怀,忍不住向释迦牟尼说了自己的苦恼。

释迦牟尼于是赐给注茶半托迦一根锡杖,上有九环,当走到布施人家门口,摇动锡杖,环环相撞发出声响,别人听见后便出来布施。施与不施均靠缘分,这样一来就避免了破坏别人家的大门,也改正了注茶半托迦性急的脾气。

化缘破人门,正果成门神,是为看门罗汉,知错就改得自在。

降龙罗汉

降龙罗汉,本名迦叶尊者。

佛经被盗,迦叶奉命追查,最终追查到龙王身上。迦叶只身前往龙宫讨取经书,龙王矢口否认,并在双方对峙时调来水兵围攻迦叶。迦叶大怒,翻江倒海大发神威,掀翻龙宫,击退十万水族大军,生擒了龙王,顺利取回了经书。迦叶之名遂传遍整个佛门,被尊称为降龙罗汉。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则是另外一个版本。

济公乃是降龙罗汉转世,前世助佛祖降龙伏妖,杀孽过重,心有魔障,始终修不了正果,在观音的帮助下,转世为人,普渡众生,积攒功德,了结了七世尘缘,最终修得正果。

“佛祖心头坐,酒肉穿肠过,你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的济公,至今仍是很多人一辈子温暖的回忆,那时谁没拿过一把破扇子招摇过市呢?

心中有酒虫,只手可降龙,是为降龙罗汉。

伏虎罗汉

伏虎罗汉,本名弥勒尊者。

弥勒在寺庙修行时,庙外山林中有只猛虎常常袭击过往路人,夜晚还会因肚子饥饿而长声咆哮,令周围村民闻之心惊胆寒。弥勒决定制服这只老虎,于是只身进入到山林,不久便被这只老虎尾随上了。见无危险,老虎对着弥勒便猛扑了过来,却被弥勒轻松躲过,不甘心的老虎将身子一掀,粗大的尾巴一剪,再次猛扑过来,一张大口直袭向弥勒的喉咙。

这次弥勒不客气了,一阵拳打脚踢,最后将老虎打成了病猫。老虎对弥勒很是畏惧,弥勒这时拿出自己的饭菜递给老虎,并就地盘坐讲诉经文,每日如是。老虎慢慢就放弃了猎食,生活在寺庙周边,与弥勒一起玩耍,成了一只吃素爱听经的老虎。

这只老虎还成了此山的守护神,方圆百里再无其他猛兽出现。

分食存善念,诵经消虎患,是为伏虎罗汉。

这便是十八罗汉的故事,不知道你当初数罗汉数的是谁呢?

(图片均来自网络,出自齐白石《十八尊者造像》图)

十八罗汉是哪十八个人?都有什么本事?

十八罗汉(佛教十八位尊者),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驻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到了唐末宋初时开始盛行十八罗汉。

释迦牟尼佛祖为了使佛法能够流芳百世,命其十六罗汉永驻世间,弘扬佛法。后来到了清代,世人为十六罗汉造像时,将另外两位庆友尊者和玄奘大师加了进去。组成了十八位罗汉。由乾隆钦定命名二位为: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至此十八罗汉名号最终确定。

十八罗汉排名如下:

一,坐鹿罗汉

宾头卢尊者__坐鹿罗汉。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后来醒悟做了和尚。他曾骑着一只鹿回到皇宫劝说国王修道学佛。因此得名坐鹿罗汉。

二,欢喜罗汉

迦诺迦代蹉尊者~欢喜罗汉,他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讨论佛学,演说,雄辩。有人问他什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之喜。他在演说时常带笑容,故得名欢喜罗汉。

三,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举钵罗汉。他原来是一位化缘和尚,因化缘的手法与众不同,手举铁钵向人乞食。后来修行成道后,被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四,托塔罗汉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七层宝塔,佛法通灵威而不怒,道行超群。这名罗汉名叫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一位弟子。因手中掌托一塔而得名托塔罗汉。

五,静坐罗汉

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清净修心,神态自若,安祥瑞庆,进彼极乐。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力大无比,常静坐修行,故此得名静坐罗汉。

六,过江罗汉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身负经卷,东渡传经跋山涉水,普渡众生。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这位罗汉其母亲在跋陀罗树下生的他,因此叫跋陀罗。后来因过江传教而得名,过江罗汉。

七,骑象罗汉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骑象轩昂,颂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象的梵文叫迦理,这位罗汉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八,笑狮罗汉

伐阇罗弗多罗尊者~笑狮罗汉。此罗汉身材魁梧,确从不杀生。广结善缘,一生无病无痛。被称为金刚子。因常于小狮子相伴。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九,开心罗汉

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开心见佛,各显神通,相互比莫,佛力无穷。戍博迦尊者传说是唐玄宗开元四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天竺国王之太子,后来笑着让位其弟做皇帝,自已一心向佛。出家做了和尚,后得名开心罗汉。

十,探手罗汉

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安闲自在,呵欠伸腰,神志灵通,自得其乐。这位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一腿架于另一腿之上,即为单膝盘法。因此被称为探手罗汉。

十一,沉思罗汉

罗怙罗尊者~沉思罗汉。此罗汉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眼大如神。凝重的风姿中带着飘逸潇洒的气韵。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中能行人所不能。故此得名沉思罗汉。

十二,挖耳罗汉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闲逸自得,怡神通窍,妙趣横生,意味盎然。此罗汉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闻名印度,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因论耳到家,挖耳随行,以示耳根清净。被尊称挖耳罗汉。

十三,布袋罗汉

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无量寿佛,乾坤宝袋,欢喜如意,其乐陶陶。此罗汉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为了路人不被蛇咬,捉蛇之后拔去其牙放生于山林。因发善心修成正果。常用一布袋载蛇。后得名布袋罗汉。

十四,芭蕉罗汉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罗汉。悠闲隐逸,傲视太虚,仙风道谷,超凡脱俗。伐那婆斯梵文意为雨的意思,传说他出生时赶上下大雨。父亲听带外边芭蕉树的响声,于是起名为伐那婆斯。后修成正果后得名芭蕉罗汉。

十五,长眉罗汉

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慈祥面善,得道高僧,通察大千,心领神会。这位罗汉,生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因长相跟佛祖相似都有两年长眉,其父便送他入了佛门。后被列入十八罗汉,号长眉罗汉。

十六,看门罗汉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威武刚烈,警觉敏锐,禅杖在手,勇敢邪魔。他是佛祖释迦牟尼最信任弟子之一。因经常外出化缘,用一根锡杖在施主门外站立摇动而得名,看门罗汉。

十七,降龙罗汉

迦叶尊者~降龙罗汉。此罗汉是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之前叫庆友尊者。以上十六位都是佛祖的弟子,只有他和下面这位是后来加进去的。传说有一本佛经藏于龙宫。于是这位罗汉运用佛法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所以后来被称为降龙罗汉。

十八,伏虎罗汉

弥勒尊者~伏虎罗汉 。佛祖释迦牟尼座下十八罗汉最后一位。他也是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因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一只老虎出来觅食。他就把自已的饭食分给老虎吃,时间一长猛虎被他降服了,常于虎为伴。故此称他为伏虎罗汉。

十八罗汉,(十八)是一个吉祥的数字。罗汉,寓意坚强,自信。十八罗汉代表着佛教修行以达到最高境界,已经到了极点。在没什么可学的啦。

后人常把十八罗汉用做装饰摆设和佩戴,寓意避邪消灾,逢凶化吉。升官发财,健康长寿。

十八罗汉是哪十八个人?都有什么本事?

说起十八罗汉,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但是让你说出来都是那些罗汉,可能你就不知道了。就算知道几个,估计也是平常在电视剧上见的那几个,比如降龙和伏虎罗汉。

据说十八罗汉是如来佛祖坐下的十八个弟子,其中有两名尊者和十六名罗汉,所以一起人称为是十八罗汉。最初在唐朝初期的时候也叫十六罗汉,到了唐朝后期才被称为十八罗汉,一直到了宋朝才开始盛行,估计也是宋朝繁荣的文化所造成的。

这十八位罗汉都有着对应的传说,并且每一个人都有着高强的本事,可以说是神通广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18位罗汉都有哪些神通吧:

降龙罗汉

第一位要说的罗汉,就是我们平常所熟知的降龙罗汉,看过活佛济公的人都知道,里面的济公就是降龙罗汉的人间体。降龙罗汉可以说是罗汉里面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了。

传说古印度,龙王喜欢发大水,临近的国家经常遭殃。其中的那竭国就被龙王给淹没,并且国内佛经被夺走。后来降龙尊者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来到龙宫将龙王收服,并且将经书带回。从这以后降龙尊者因为降服龙王有功,也被人称为降龙罗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降龙罗汉还是很厉害的,具有降服龙王的能力,可谓是神通广大。

坐鹿罗汉

坐鹿罗汉也叫宾罗跋罗多尊者,坐鹿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后来他看透人世间的纷纷扰扰,于是就出家做和尚,开始修行佛法。因为坐鹿罗汉能力十分出众,所以国王也舍不得他,于是就再三劝说,后来坐鹿罗汉还是出家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坐鹿罗汉又回到宫中被士兵发现,赶紧就报告国王,优陀延王一听说坐鹿罗汉来了也就立刻出来迎接,本来是想继续劝说坐鹿罗汉继续留下来做官,不料却被坐鹿罗汉说服自己,于是就跟着坐鹿罗汉一起出家了。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坐鹿罗汉道行很深,并且可以说服国王和自己一起出家,由此可见其能力出众。

举钵罗汉

举钵罗汉也叫诺迦跋哩陀尊者,是一个喜欢化缘的罗汉,因为自己每次化缘的时候都喜欢举起钵体,所以被人们称为举钵罗汉。因为举钵罗汉可以坚持举钵化缘,由此可见其意志力的坚定,我想举钵罗汉是一位意志力极其坚强的人吧。

过江罗汉

过江罗汉被人称为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是一位喜欢普度众生的罗汉,经常带着佛经去各地传播佛法。相传东印度岛的佛法就是过江罗汉传播过去的,

一位经常乘船过江,所以也被人称为过江罗汉,从过江罗汉喜欢普度众生来看,也是一位大能。

伏虎罗汉

和降龙罗汉一起被称为降龙伏虎,也叫宾头卢尊者。据说伏虎罗汉住的地方经常有挨饿的老虎嚎叫,伏虎罗汉因为出于善心,就经常把自己的饭分给这些老虎。时间一久就和老虎感情好了起来,于是这些老虎也就被伏虎罗汉给降服了,所以他也被人称为伏虎罗。

我认为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把老虎驯服,伏虎罗汉也是很有本事的了。

静坐罗汉

静坐罗汉也被称为诺距罗尊者,他本来是一名武士,并且力大无穷,体格极其健壮。因为自己一起经常打打杀杀,所以师傅就让他静坐,以此来平复自己躁动的心态,所以也被人称为静坐罗汉。如果说本事的话,我想静坐罗汉力大无穷也算是本事吧,此外有谁敢跟他比静坐呢?

长眉罗汉

长眉罗汉也叫阿氏多尊者,因为自己长着两条长长的眉毛,所以也被人们称为长眉罗汉。长眉罗汉前世因为修行了一辈子,直到两条长长的眉毛掉了,也没有修成正果。转世后,被父亲送去寺庙,经过艰辛的修行,最终修成正果。

因为修行的时候极其的艰辛,长眉罗汉可以坚持两世,我想其耐力也是比常人强大很多。

布袋罗汉

布袋罗汉也叫因揭陀尊者,相传在印度喜欢背着一个布袋抓蛇,所以也被人称为布袋罗汉。抓蛇是为了避免行人被蛇咬,可以说是很有善心了。后来分身数亿,散落在人世间。会抓蛇也能分身数亿之多,比孙悟空分身还多,由此可见布袋罗汉也是神通广大。

看门罗汉

看门罗汉也叫注茶半托迦尊者,是如来佛祖的亲信弟子之一。因为力大无穷,所以化缘的时候,喜欢用拳头敲门,一次不小心把人家的门敲坏了,被迫向人家道歉。后来佛祖知道了这件事情,就给了他一个佛仗,化缘的时候把佛仗放在门口,遇到有缘人门自然会开,所以被人称为看门罗汉。

探手罗汉

探手罗汉也叫半托迦尊者,据说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也是一个精通医术的罗汉,有着医术神通,是一位很厉害的人。之所以被人叫为探手罗汉,主要是自己打坐完以后,喜欢举起双手伸个懒腰,顺便打个哈欠。

沉思罗汉

沉思罗汉也叫罗怙罗尊,打坐的时候喜欢双眼紧闭,面部表情严肃,就像是再思考什么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为沉思罗汉。沉思罗汉也是一个比较聪明的罗汉,具有大智慧,据说神通不在其他几位罗汉之下。

骑象罗汉

骑象罗汉也叫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本来是一名驯象师,有着驯服大象的能力。后来看破红尘,开始修行佛法,最终修成正果,因为前世是一名驯象师,故被人称为骑象罗汉。

欢喜罗汉

欢喜罗汉也叫迦诺伐蹉尊者,欢喜罗汉是一位辩论师,在佛教的辩论中,有着出色的口才。因为自己在辩论中的时候,表情漂浮不定,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悲喜交加,所以也被人称为欢喜罗汉。欢喜罗汉一生都在和人辩论佛法,所以具有很高的辩论能力。

笑狮罗汉

笑狮罗汉也被称为罗弗多尊者,笑狮罗汉一生都不曾杀生,喜欢做善事,所以一生广交善缘,并且没有生过任何病。据说笑狮罗汉有着五种神通,具有不死的能力。因为喜欢帮助人,所以也深受后人的喜爱与尊敬。

年轻的时候有着杀虎杀狮的能力,后来因为有两只小狮子来到自己身边感化了笑狮罗汉,所以从那以后笑狮罗汉就不在杀生,并且经常把那两只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也被人称为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

开心罗汉也被人称为戍博迦尊者,相传开心罗汉是中天兰国王的儿子,在太子位继承的问题上,开心罗汉把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起初弟弟还不相信,后来开心罗汉将上衣打开,裸露出胸口,弟弟开见其胸前有一朵佛花,于是就相信了。因为开心罗汉平常都是笑哈哈的,给人的印象是十分好接触,所以也被人称为开心罗汉。

拖塔罗汉

托塔罗汉也叫苏频陀,是如来佛祖最后一名弟子。托塔罗汉手中有着七层宝塔,不威自怒,修的五行神通,有着超群的道行。因为托塔罗汉是佛祖收的最后一位弟子,为了纪念师傅,就经常托着塔,以此代表师傅一直再自己身边,所以也被后人称为托塔罗汉。

芭蕉罗汉

芭蕉罗汉也叫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罗汉也是一位神通广大的罗汉,据说有上天入地的能力。因为芭蕉罗汉没成佛之前,一直在自家的芭蕉树下修行,所以被后人称为芭蕉罗汉。

挖耳罗汉

挖耳罗汉也被称为那迦犀那尊者,因为论耳根最为突出,然后取挖耳的形状,所以被人称为挖耳罗汉。耳根的意思是说,不为外界的噪音所干涉,能保持着自己内心最纯净的那片净土。挖耳罗汉也是18位罗汉中法力较为突出的一位,所以有着很强大的法力,可以呼风唤雨,也是一位大能。

后来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影响的不断扩大,罗汉因其可以帮人除去烦恼、不再受轮回之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罗汉的人员也不断增加,后来竟发展到五百罗汉之众,虽然建造罗汉堂以供奉塑像,但实在是无法引经据典最终或多或少总是有点出入。但不管怎样,提起罗汉,人们首先认可的便想到的是十八罗汉。

然而如果说十八罗汉谁最厉害,应该降龙罗汉略微有点优势,试想下连龙都可以降伏,可见其实力有多高。当然也有人说沉思罗汉的佛法道行最高,因为他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

其实无论哪一位罗汉,都是有着自己不可代替的位置,每一位都有着自己的神通,他们守护着人世间,所以是值得我们去敬佩和尊重的。

十八罗汉是哪十八个人?都有什么本事?

感谢楼主问题的邀请,以下是我们经常提到到的十八罗汉。

我们常提起的“十八罗汉”一般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驻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也称罗汉或尊者,即得道者、圣人。十八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得来,他们皆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经唐代玄奘法师译出之后,便流行开来。相传经清乾隆帝钦定,十七、十八罗汉为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十八罗汉的名号才最终确定。当然现今关于最后两位罗汉仍存在不同说法。

乾隆帝钦定的十八罗汉包括:

1. 宾度罗跋啰惰阇(坐鹿罗汉,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2. 迦诺迦伐蹉(喜庆罗汉,古印度雄辩家,知一切善恶法)

3. 迦诺迦跋厘惰阇(举钵罗汉,托化缘的行者)

4. 苏频陀(托塔罗汉,佛陀关门弟子,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5. 诺距罗(静坐罗汉,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6. 跋陀罗(过江罗汉,贤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7. 迦理迦(骑象罗汉,佛的侍者,本是一名驯象师)

8. 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金刚子,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9. 戍博迦(开心罗汉,出家前为宦官,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10.半托迦(探手罗汉,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11.罗怙罗(沉思罗汉,释迦牟尼亲生儿子,以密行居首)

12.那伽犀那(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13.因揭陀(布袋罗汉,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又名布袋和尚)

14.伐那婆斯(芭蕉罗汉,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15.阿氏多(长眉罗汉,佛的侍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魏晋南北朝的梁武帝,据说是其化身受难)

16.注荼半托迦(看门罗汉,半托迦的弟弟,为人尽忠职守)

17.迦叶尊者(降龙罗汉,传说曾降伏恶龙,并降世于一凡人身上,该人就是济公)

18.弥勒尊者(伏虎罗汉,曾降伏过猛虎)。

个人认为十八罗汉故事中存在后人过分解读的部分。十六罗汉原型为公元2世纪师子国(今 斯里兰卡)庆友尊者所作的《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中提到的十六罗汉,其文中仅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名字和所住地区,而对其生前之事、相貌特征等状况的记载并不清晰。如被认为是化身为梁武帝的长眉罗汉,还有真身是曾降伏恶龙的济公的降龙罗汉,固然有真实的历史人物原型,但当民间历史和佛教传说结合,更增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

希望我的问答,对于这个问题有所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