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到底如何选择?
十一岁的儿子知道三胎政策放开了就给我说“妈妈再生一个吧!这样我和妹妹就能斗地主了。”你要是喜欢踢足球,我还要给你生个足球队不能?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高兴的人数不多,不再像二胎放开时那么积极。三胎放开更多是讨论谁会生,谁敢生,自己不生看热闹。
你要是不打算生就不用做任何选择,也不要被其他人所动摇,坚持自己的原则。别人说的都是片面的,只有自己更清楚生与不生的差别。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两个孩子了,孩子也有伴了,自己养育两个孩子的压力现在还可以承受。再要一个你感觉还有必要吗?
除非你的经济条件很好,不在乎多养一个孩子的费用,有人帮忙带那你可以考虑。
好有就是你现在两个闺女,想再要一个儿子,就是三胎还是闺女你也可以欣然接受,你可以考虑再要一个。
那些有一儿一女的,或是有两个儿子的真是要慎重再慎重的考虑好,不然一个孩子让你回到解放前。
只是个人的一点小建议,最终还是自己做好选择。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到底如何选择?
午间休息时,我们办公室的一帮小年轻们竟无一人伏案打瞌睡,都兴致勃勃地议论着国家刚刚出台的三孩政策。他们观点各异,却也都有根有据,令笔者不由得不深思:三孩政策实施后,能改变我国出生率低迷的现状吗?
那些年轻同事的观点主要如下:
设备点检员小冯:我算是提前响应了三孩政策,但是我真后悔要了二胎。老大正上小学,虽说不收学费,但各种资料费、作业费,每月也要好几百元。而两个小的上幼儿园的费用,每月更是需要4000元,这叫我感觉压力山大。小冯,男,36岁,是我们部门的设备点检员,主办干事待遇,每月到手的工资约4000元多一点。他妻子是我们公司一个车间的操作工,月工资约2800元左右。
他们的大儿子五岁时,正赶上国家开放全面二孩政策。在双方父母的反复劝导下,他们也随大流要了二胎。却不想二胎竟然怀的是双胞胎。因为他们两口子收入不高,双方父母也没有能力在经济上支持他们,所以怀了双胞胎对别人也许是件高兴事,可是他们却忧愁了起来。
无奈之余,小冯又希望妻子最好怀的是两个女儿,哪怕一儿一女也行。如果生下俩小子,到时候不说别的,光3个儿子的婚房就能把他们两口子压趴下。
天不遂人愿。小冯的媳妇生的偏偏就是两个儿子。在媳妇休产假期间,小冯一个人的工资应付这两个小家伙的奶粉以及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已经捉襟见肘了。偏偏两个宝宝还三天两头生病,花钱更是如流水一般。小冯一度甚至因为给俩小儿子看病而不得不向同事们借钱。
小冯媳妇休完产假后,一天多余的假都没敢续,就赶紧去上班了。因为请不起保姆,在媳妇回公司上班前,小冯便去乡下把岳母接来给他们管娃。小冯岳母家距离我们公司家属区有20公里,顾了他家就顾不了自己家,因此也不可能在他家长住。
因此,等这对双胞胎儿子稍微大了点,小冯便把他们送回老家丹凤县龙驹寨,让父母给照看。
一转眼,两个小儿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尽管公立幼儿园收费比较低,但那是按学区划分的,我们单位的学区距离单位家属区很远,且幼儿园还没有校车接送孩子,需要家长早晚自己接送,很不方便。并且接送孩子的时间还与我们单位上下班时间相冲突。
因此小冯只能将两个小儿子送到私立幼儿园,并且是收费最低的私立幼儿园,可是每个孩子每月也要2000元,两个孩子就是4000元。上小学的大儿子,尽管不收学费,但是平时的资料费,作业费等等杂七杂八的费用,每月少说也要好几百元。小冯的工资基本刚够负担儿子们上学和上幼儿园的费用。一家人的吃饭和其他生活开支,就只能靠他媳妇那不到3000元的工资勉强支撑了。
为了省钱,原本有些烟瘾的小冯,在生了二胎后,硬生生把烟给戒了。可是当初买单位盖的集资房时,小冯在亲戚朋友处借的账,到现在还没有还清,靠他戒烟省的那点钱够什么呢?于是他又在每天下班之后送起外卖来,平均每天能挣个40来元,对家里多少算是个补贴。
最让小冯忧心的是,3个儿子长大后总得谈恋爱结婚吧?可是要结婚就得有婚房,3个儿子就是3套房,他们两口子不知啥时候才能攒够3套房的首付呢?
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小冯认为,全国像他这种经济状况的人估计不在少数,他们中的大多数,即便想生恐怕也不敢生第三个孩子。
材料计划员小余:要是我再年轻几岁,还真想再要个第三胎。两个女儿老是羡慕别人都有哥哥或弟弟,她们却没有,因此经常闹我,让给抱个弟弟。但是毕竟年龄不饶人,所以还是算了吧。只要尽我所能,啥都给两个女儿最好的,叫她们无忧无虑地长大成人,过她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就心满意足了。小余,女,39岁,是我们部门的材料计划员,主办干事待遇。不过她老公是一名正科级公务员,工资不低。并且,她老公家原来的老房子有五层楼,占地很大,户内建筑面积也不小,前几年西街片区拆迁改造时,给他们兑换了8套大房子,另外还给了200多万元现金补偿。现在,小余家光是房租收入,每年就是10多万元。她和他老公的工资收入之和,每年更是远远超过10万元。她的公婆已经去世,她家没有了赡养老人的负担。因此小余家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由于家里经济条件较好,小余夫妇几乎每一个寒暑假都会带着两个女儿出去长见识。两个女儿小小年纪,就已经去过国内十多个省市,还去过新马泰,在一众同学中可谓是最见多识广的。
对于三孩政策现在才下来,小余多少有些遗憾。要是政策早几年下来,她铁定是要生第三胎的。但是现在,她毕竟年龄大了,如果再生小孩,就是高龄产妇了,风险太大。因此她和老公想来想去后,还是放弃了要第三胎的打算。
电气工程师小宋:现在一儿一女刚刚好,如果再生一个娃,以我们家的经济条件,无法保证他(她)从幼儿园开始就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他(她)极有可能输在竞争的起跑线上。与其让他(她)日后埋怨我,还不如干脆不让他(她)来。小宋,男,35岁,是我们部门的电气工程师,副主任科员待遇,月收入5000多元。他妻子和他是高中同学,在商洛某医院工作,是一名外科医生,包含工资和绩效奖在内的年综合收入大约20万元左右。
他们夫妇俩共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即将小考,十分聪明可爱。小宋打算让女儿去西安上初中,提前为以后进入名牌大学打基础。他的儿子还在上幼儿园,也很聪明。
小宋的父母在商州城郊有一座四层小楼,距离我们单位和他媳妇的医院都不远,且随着城市的扩展,以后极有可能会拆迁。因此小宋夫妇没有在城里买房,而是和父母住在一起。因此他家有的只是收入,而没有债务。
由于家庭收入不错,又没有什么负担,因此,小宋没让女儿去上所在学区的小学,而是让去上了商州城里一所比较有名的私立小学,当然了,学费也很可观。他儿子上的也是当地一所收费较高的私立幼儿园,月收费3000元左右。
小宋夫妇之所以不打算借政策的东风要三胎,一方面是担心以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可能无法为第三个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同时还会使现有的两个孩子无法继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这对孩子来说,是不负责任的;另一方面,小宋的媳妇目前在事业上正在稳步发展,已成了他们医院一名很有名气的外科医生,她不想因为生孩子而使自己的事业中断。
设备技术员小周:像我这样农村出来的,得多少年才能攒够房子首付呢?结婚?生孩子?我想都不敢想。我没房没车,又没背景,人家女孩凭啥跟我呢?所以我都打算“躺平”了。小周是95后青年,毕业于一所二本大学,2018年刚一毕业就被招聘进了我们公司。小伙子不抽烟不喝酒,生活十分节俭,平时就住在公司安排的单身宿舍里,只是周末了,才会上一次城。他工作至今,满打满算还不到3年,每月到手的工资只有3500元左右,但是他竟然已经有了75000元存款,算起来,他每月只花费1000元多一点,真不知道他平时是怎么生活的。
小周尽管工作很勤恳,也很会持家过日子,人也长得很精神,但是在谈对象方面却屡屡碰壁。
这也难怪,我们公司由于最近几年效益不太好,工资待遇跟行政事业单位比起来,差得那不是一点点。而小周由于父母都是大山里的农民,在城里无根无基,自然也就没有房子,这成了他找对象时的一个关键短板。
经人介绍,他倒是跟好几个女孩见过面。可是跟他见过面的女孩最关心的就是房子和彩礼,没有房子,拿不出彩礼,一切都免谈。房子和彩礼已然成了小周找对象的拦路虎。由于一直找不到对象,小周似乎已对谈恋爱结婚这事看得很开了,他经常在办公室里说:“我这样要啥没啥的人,人家女孩凭啥跟我呢?我已经打算‘躺平’了!”
结语听了这些年轻人的议论,我不由得思考起来,并有以下浅显看法:
(1)首先,国家现在出台三孩政策,很及时也很必要,从长期看,对改善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缓解老龄化,肯定会发挥很大作用。但是,就目前来说,正如我部门那些年轻人议论的那样,现在生孩子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是说生就生那么简单。
(2)随着平均结婚年龄的上升,当下已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的年轻夫妇,大多数都已超过3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处于职业生涯上升期,经济压力也相对较大。他们中的大多数,内心其实还是有继续生孩子的意愿的,但在考虑到经济因素,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等问题后,真正将继续生孩子付诸行动的人就相对要少多了。
(3)现在二十五六岁的人,已步入婚姻殿堂的尚不多,大多数还正在找对象。在找对象方面,女青年面临的压力相对小一些。可是男青年呢?婚房就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正如我同事小周说的那样,没有房子,谁跟你呢?当然了,女孩子找对象时,希望男方有房子,这也不能怪她们。毕竟现在是经济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即便有女孩愿意为了爱情而自甘清贫,但是谁又忍心让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呢?
(4)至于00后,由于社会的进步,互联网的发达,他们的思想观念较之于80后、90后,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相应的,他们的生育观也与80后、90后们显著不同。如果说80后、90后们面临的是敢不敢生的问题。00后们则可能是想不想生的问题。说到底,生孩子是个比较个人的问题,要是人家小两口不愿意生,你又能拿他们怎么样呢?
(5)在目前三孩政策已经落地之后,正如一些专家说的那样,要让人不光生得起,还要养得起。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整个社会坚持不懈的努力。
另外,生孩子的前提是要结婚。而这些年形成的天价彩礼、结婚必须有婚房的社会风气,已经把很多适婚男青年,特别是出身寒门的男青年压得喘不过气来。对他们来说,恋爱结婚已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更遑论生孩子!
因此,移风易俗已成当务之急,只有将拦在大量男青年面前的天价彩礼、婚房这些拦路虎拿掉,适婚人群才会踊跃结婚。如果没有了这两大拦路虎,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们,经济宽裕度势必显著增加,生孩子的意愿当然就会增强了。但是,移风易俗也不是容易事,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的人口出生率仍将持续低迷。
但笔者坚信,我国人口出生率达到更高水平的那一天必将到来,而那时的国家也必将更加美好。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到底如何选择?
「三孩」生育正式入法,大家不要再吵了!
全国人大20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之前有很多专家说人口数量多,是无用的。有人说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业人员素质提高了,可以填补人口下降带来的损失,不会影响经济。
事实是这样吗?
这张图显示的就是文盲率,可见北京最低,只有0.8%,第二就是辽宁,只有0.9%,辽宁甚至比天津的1.23%和上海的1.61%还低。
其实整个东北地区文盲率都很低,受教育程度很高,这是我们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工厂和最熟练的工人的基础。
但是东北的经济,明显不如其余文盲率低的地区,为什么会这样?
最大的区别就是人口,北京天津上海都是人口正增长地区。
东北之前是计生政策执行得最彻底的地区,现在有最严重老龄化问题,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也孔雀东南飞。
全世界几乎没有人口负增长地区,经济还能再次起飞的。除非引入外来移民,难道我们也要引入移民?
目前全国的情况都不容乐观,我国总和生育率已低于国际警戒线!
“总和生育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位妇女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考虑到有伤病夭折,无法生长到成年的情况,要达到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保持上下两代之间人口数量的基本平稳不变,总和生育率至少要达到2.1。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总和生育率就降到了2.1的更替水平之下,即便考虑可能存在的误差,我国的生育率水平不仅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41),也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60)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90)。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是1.3,从历史和国际社会经验看,总和生育率1.5左右是一条“高度敏感警戒线”,一旦下滑至1.5以下,就有掉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基本没有爬出来的先例。
人口问题不能再拖了,有人已经行动起来了!
7月28日,四川省攀枝花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并详细解读了攀枝花市《关于促进人力资源聚集的十六条政策措施》。新政中,包括高层次人才待遇激励、提供创新创业支持和奖励、提供就业补贴、外地和本地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等多项具体措施。
其中,对按政策生育二、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是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发放育儿补贴金的城市。
恭喜攀枝花市民,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6月12日及以后生育的,符合上述基本条件的即可领取育儿补贴金。
每月500元,一年6000元,可以领到孩子3周岁,也就是每个孩子能得到补贴了18000元。
看起来不多,但在攀枝花这种三四线城市,还是能起到补贴家用的作用的,有总比没有强,最起码让整个社会看到了计生政策的切实转向。
我们知道国外有很多鼓励生育的案例:
1、日本:有「育儿减税」方案,而职业妇女在家照顾幼儿,则有「留职有薪」方案,妇女可领工作时40%的薪水在家专心育儿。另外,日本政府也鼓励幼儿园延长托儿时间,减轻双薪家庭的育儿压力。2、韩国:针对结婚、生育、子女养育等环节制定了奖励政策。例如,政府面向月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新婚夫妇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为怀孕女性提供一定的产前诊查费用,子女不满6岁时,女性可以有1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可领取40万~50万韩元的底薪,并保留职位等。3、俄罗斯:在俄罗斯,生育子女多的妇女会被人们称为“英雄母亲”,不仅放产假3年,而且工资奖金照发,职位保留到产假期满。4、新加坡:在产假方面,强制性的产假有八周,产假期间 员工领全薪,非强制产假则有16周,假期长短由雇主与劳方协议,员工在非强制产假期间领半薪,工资成本由政府负担。此外,每个小孩的育儿津贴折合台币约每 月7500元,两个小孩以上的家庭,给予高免税额及特别扣除额,生到第三个小孩,还可分配到国宅。另外还有「婴儿红利」计划,政府会在一对夫妇生第二个或 第三个小孩时,将钱存入夫妇的户头,供应其支付托儿所或幼儿园的费用。除了产假与津贴的发放外,星国政府也积极设置婴儿托管服务,目前约有二十多家婴儿托管中心,可照料三百个婴儿,星国政府更计划在未来五年,将婴儿托管中心增加至三千个。5、瑞典:为了鼓励父亲多休产假,瑞典的社会保障部门还设立了奖金,在休够法定的60天产假后,父母每多休30天产假,就可多领取3000克朗奖金,如果父亲和母亲在休产假上做到“完全平等”,即每人休假240天,这对父母可领取135000克朗的最高奖金。
我们发现国外鼓励生育的政策,不只是单纯的发红包,还有很多住房,育儿,工作假期等后续政策跟进。
有很多人说国外都这样做了,人口也还是在下降,所以国内没必要跟进。
我要说的是,如果国外不这样做,他们的人口会下降得更快,他们的国家早就萎缩了。
还有很多人说强制要求企业给孕妇放假,全额发工资,会导致女人在职场受歧视。
其实产假期间发放的工资,完全可以国家掏钱。
有很多人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应该搞这种高福利,透支国家经费。
我要说的是,现在我们的福利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继续这样下去才会透支国家的潜力。
一个瘦子才吃几天饱饭啊,就开始担心糖尿病了。
大家不要一出什么新政策就瞎担心,难道让大家一起坐看4代之内,8个变1个 ?
第4代那个独苗,如果还是丁克不婚怎么办?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到底如何选择?
通常我们认为生二胎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经济条件和老人帮带,但只有这两个吗?看了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我认为还有以下几点:
1、生不生二胎,另一半很重要。剧中南俪一家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南俪平时工作繁忙,但老公夏君山是成熟稳重的大学教授,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他承担,可谓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当代家庭最重要的一件事莫过于孩子的教育,在南俪家,也都是老公在承担。反观田雨岚的老公颜鹏,说白了就是个巨婴,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玩游戏,与其说是老公,更像是田雨岚的另一个儿子,更别说管孩子了。田雨岚是个对孩子极度负责的妈妈,在这种丧偶式婚姻中,一个孩子还自顾不暇,怎么可能再要二胎?
2、生二胎对事业的影响:田雨岚是个心气很高的人,从他对孩子的高要求就可以看出来,这样的人,往往对自己的人生也有很高的追求,但由于原生家庭环境不好,只混得个三本毕业,但就这样的学历,能走到现在的岗位,其中付出了多少艰辛可想而知。现在岗位竞争这么激烈,新人辈出,生二胎无疑要放弃很多,对于完全靠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事业,田雨岚赌不起。再者说,田雨岚从小生活在妈妈是小三的阴影里,受尽了旁人的冷眼,婚后,由于老公不务正业还要依靠父母,在公婆面前也一直抬不起头,放弃事业后必然要继续过着啃老的日子,这也是她最不能忍受的。
3、高龄产妇面临的健康问题:
田雨岚已经37岁了,属于高龄产妇,那么,就可能要面临高龄产妇合并症,比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高龄产妇的胎儿出现问题的几率也比适龄孕妇要高。另外,近几年,高龄产妇患产后抑郁症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这些都是不得不考虑的一些问题。
但是,一个孩子确实太孤单了,要不要二胎,还是要看当事人怎么衡量。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到底如何选择?
三孩政策出来后,我发了个截图给老公看,老公说,趁着肾好,看卖哪边的合适。
后面他又说了句,算了,一个肾啥事都干不了,还是不生了。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是,再生一个孩子,对于我们这种已有二胎的工薪家庭来说,也许下半辈子的任务就是养孩子了。
我们家的情况是老公主力,公婆在经济上稍作支持。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有公婆,为什么不帮带。
说一下公婆的情况,婆婆自小弱视,佩戴2000度的近视眼镜只有0.2的视力。
带孩子,不敢松开孩子半分钟,一转眼,孩子跑进人群中,都找不到自己的孩子在哪?要么单独带到没人的地方,一定范围内,还能看的到孩子。(这是二胎月子的照顾状态)
在认识老公的前一年,患有急性胰腺炎,治疗费用十几万,身体要特别注意。
综合考虑,同意二老在姑姐家的公司,做一些无关紧要的轻松杂事,相互有个照应。也能有些收入。
清楚的记得,婆婆在照顾完月子后,说自己也不能帮上太大的忙,她们的工资就当是给我辛苦照料孩子。
虽然当初心里不舒服,明明说好孩子生下来他们帮忙带的,而且我的工资也是他们的总和。
但是,孩子是自己的,婆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原本野心十足的我,也做起了全职妈妈。
一个孩子太孤单,长大了也需要有个能商量的至亲,所以,尽管生活不易,还是生了二胎。
一胎女宝,天使宝宝,带起来稍稍费钱但完全不费心,满以为经验丰富。自打二宝来后,才发现人生并非一直运气好,两个性格完全不同,几度怀疑人生。
如今两个孩子都已慢慢长大,争吵打闹,每天都在上演,也慢慢明白了小的时候,只要我们一闹,妈妈就提了木棍。
看到三孩政策,只想说,我还想再活几年,孩子还需要亲妈!
三孩生育政策来了,到底如何选择?
首先,对于国家出于推动经济发展或者减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的目的出此政策,不做评判。但是,不论是否开放二胎三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考量要不要去生,国家是鼓励,并没有强制,所以决定权还是在各位宝爸宝妈身上。
说说我为什么不打算生吧,最重要的,一定是从经济角度考虑,小朋友一直在消耗而不能给家庭带来财富。以我的宝宝为例,美国出生,花费28万,母乳喂养到一岁,断奶以后就加了辅食,所以奶粉暂且一个月800吧,尿不湿一个月500,衣服一季两三千能买好多,旅行机票啥的,这些都是小钱不细算了。大钱是早教托班这块儿的费用,1岁多的时候花了2.4万报了一年的早教班,现在马上两岁了又已经给找好了托班,一个月8800,报了6个月的托班过渡一下,准本3岁送幼儿园。另外,从宝宝2个月开始就请了育儿嫂,已经一年多,这其实也是一笔挺大的费用。所以现在宝宝还不到2岁,已经40多万花出去了。以后的舞蹈班,英语班,逻辑思维,钢琴版,课后辅导等等等等都是花费。上学的话,没有北京户口,学区房省了,可是上国际学校这个费用依然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所以,我还敢生三胎吗,二胎都不敢想了。每天搬砖不停,不敢请假,因为一睁眼每天就是几千的支出。
除了金钱上的投入,整个孕期的孕吐,生孩子时受的苦痛,以及产后漫长的修复塑身,我再也不要经历一次了。好不容易练出来的肌肉,腹肌,不要因为生孩子再还回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