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黄盖与西蜀黄忠,谁的武艺更高更勇猛?
黄盖虽然勇猛,岂是黄忠的对手,黄忠可是和关二爷打败三百回合的
东吴黄盖与西蜀黄忠,谁的武艺更高更勇猛?
黄盖固然勇猛,但他岂可与黄忠相提并论!
黄盖使一对钢鞭,是江东三朝元老,很早就誓死追随孙坚,征战四方,劳苦功高。黄盖跟随孙策期间,临阵逢战必冲锋在前,“擐甲周旋,蹈刃屠城”。黄盖跟随孙权期间,年事已高,但他从未想过颐养天年,而是极力主战。
在江东诸将中,笔者只佩服两个人,一是太史慈,再就是黄盖。黄老英雄直率坦诚,敢于直言,曾经把围攻诸葛亮的群儒一顿臭骂。黄老英雄牺牲自我,主动请缨上演了苦肉计,并且大义凛然地说道:“某受孙氏厚恩,虽肝脑涂地,亦无怨悔”。此等豪言壮举,让周瑜再拜而谢。
黄盖的武力如何定位?且看其武力表现和斩杀战绩:1.孙坚跨江击刘表,双方列阵而斗。黄盖出马,刘表阵营内蔡瑁出战。“斗到数合,盖挥鞭打蔡瑁,正中护心镜”。蔡瑁吓到面如土色,伏鞍后狼狈回阵。
2.岘山之战,孙坚被乱箭射死。黄盖听到岘山一带喊声震天,急忙引水军杀来,“正迎着黄祖。战不两合,生擒黄祖。”
3.跟随孙策讨伐刘繇,牛渚之战,黄盖出阵单挑,刘繇部下的张英出马。“不数合,张英退走”。
4.讨会稽王朗,与其部将周昕混战单挑。“黄盖飞马截住周昕厮杀,正斗之间,王朗后军大乱”。
5.苦肉计,被打了五十脊杖,皮开肉绽,鲜血进流,以致于昏绝数次。
6.诈降,乘船直奔曹操大船,文聘立于船头大声阻止。“弓弦响处,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
7.引燃大船后,黄盖望见曹操下船而逃,于是手提利刃,催船急追。“张辽拈弓搭箭,觑着黄盖较近,一箭射去,正中肩窝,翻身落水。”
此战过后,黄盖基本消失在大众面前。
纵观黄盖上述所有战绩,他两次败敌(蔡瑁、张英),一次生擒(蔡瑁),一次伤敌(文聘),但竟然没有一次斩杀记录。客观公正地讲,黄盖的武力表现,实在不算突出。
黄盖的武力,如何定位呢?1.黄盖数合杀败蔡瑁,后来又两合将其生擒,算什么档位呢?蔡瑁,水战能力突出,并不以武力见长,后来在刘备跃马檀溪时,蔡瑁在赵云面前唯唯诺诺,根本不敢直视赵云的眼睛。客观估计,蔡瑁在陆上的武力,也就是二流偏弱水平。
在孙坚与刘表的最初一战时,蔡瑁曾极力主战,并与襄阳城外布阵,与程普单挑。“程普挺铁脊矛出马,与蔡瑁交战。不到数合,蔡瑁败走。”
2.孙坚麾下四员猛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黄盖排在第二位,其武力值与程普、韩当应该差距不大,但绝对强于被华雄斩杀的祖茂。以黄盖、程普与蔡瑁的交手回合数来看,二人的武力基本相当,都可以数合完胜蔡瑁。
在讨伐刘繇期间,程普曾经单挑太史慈。“程普大怒,挺枪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此后,刘繇紧急鸣金(后营被周瑜带兵侵袭),太史慈十分不爽,埋怨道:“我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由此来看,太史慈是有把握生擒程普的,如果要战败程普,绝对用不了五十回合。因此,我们得出,黄盖的武力,在太史慈面前,也难以支撑五十回合。
3.黄盖与周昕厮杀,回合数不明,但从“正斗之间”这种措辞语气可以看出,应该有一定的回合数,至少也有五七合吧,但黄盖并没有占据明显的上风。在后来的战斗中,周昕死于孙策之手, “周听舞刀来迎,被策一枪刺死,余众皆降”。由此可见,黄盖与孙策的差距,十分明显。
小结:黄盖的武力,与程普极为接近,大概是一流偏弱水准,应该低于同阵营内的凌统、周泰;在太史慈、孙策这种强一流武将面前,难以抵抗五十回合。
黄盖与黄忠相比如何?其实这两人没有可比性!黄忠是蜀汉阵营的五虎将之一,是公认的超一流武将,武力值绝对能够进入演义前十。
我们大致看一下黄忠的主要战绩:
1.战长沙,单挑壮年关羽,150合战平,然后一箭射中关羽盔缨;
2.黄魏争功,一箭射死邓贤,救下马失前蹄的魏延;
3.智斗夏侯尚、韩浩,“力战二将,各斗十余合,诈败而走”;
4.天荡山,一合斩杀韩浩;定军山,一合生擒夏侯尚;
5.单挑张郃,二十余合后,张郃感觉后军不稳,急忙撤军;
6.单挑夏侯渊,二十余合后,夏侯渊多疑,拨马而回,坚守不出;
7.定军山,一刀劈死夏侯渊;
8.为关羽报仇,三合速败潘璋。
上述为黄忠的部分战绩,从这些战绩来看,黄忠的武力档位,是黄盖所远远不及的!
太史慈、孙策,武力与张辽、张郃等人基本接近,他们都是强一流武将,在黄忠这位超一流武将面前,很难抵挡上百回合。如果算上弓箭的杀伤力,黄忠又要甩出他们一个身位。
鉴于黄盖与太史慈、孙策的对比关系,我们不难得出,黄盖与黄忠的武力对比,悬殊巨大。
结语:黄盖虽然赤胆忠心、作战勇猛,但他在老将黄忠面前,还是相形见绌太多。如果黄盖挑战黄忠,客观估计,可能撑不过三十回合。东吴黄盖与西蜀黄忠,谁的武艺更高更勇猛?
黄盖是东吴第一代领导人孙坚的部下,是孙坚四大猛将程普、黄盖、韩当、祖茂之一,当然这个猛将的级别只是东吴范围之内,在魏、蜀、吴三方之中,只有东吴没有超一流武将!东吴将领武力值的天花板是张辽,因为东吴将领中孙策与太史慈实力最强,然而太史慈与张辽七八十合不分胜负,是吴将与魏、蜀两方猛将的最佳战绩!
黄盖曾经数个回合打碎蔡瑁护心境,程普两个回合就击败蔡瑁,可见程普稍高于黄盖,黄盖还曾生擒黄祖,平定江东时击败张英与周昕,黄盖击败的这些将领都是没什么武力值的,故不引人注目!黄盖曾在火烧赤壁时献哭肉计诈降,献火攻之计,且在大江上射中文聘,但被张辽射中落水,被救后退出战争舞台。
黄忠是属汉将领,与关羽大战一百五十合不分胜负奠定了超一流猛将地位,黄忠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先战二十合不分胜负,又突袭斩杀夏侯渊,这是三国少有的斩名将纪录,黄忠曾射中关羽盔英,射死夏侯尚,一箭射掉曹操两个门牙!
综合分析,黄盖的武力值参考华雄一刀斩杀偷袭的祖茂,拥有一流以下、准一流的武力值;而黄忠则拥有超一流的武力值;黄忠箭术也在黄盖之上。黄忠的实力比黄盖高的多,若在战场上相遇,黄盖用钢鞭比黄忠拥大刀武器上也占劣势,估计黄盖在黄忠手下能走上几个回合,最多不会超过十个回合!
东吴黄盖与西蜀黄忠,谁的武艺更高更勇猛?
黄盖和黄忠相比,武艺还是要差着一个层次。
《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什么武将排名榜,而黄盖和黄忠的活跃时期又刚好错开,并没有实际交手经历,因此只能从他们的战绩来推测谁更强一些:
黄盖首次和人厮杀,是孙坚得到玉玺,离开联军返回长沙,刘表命蒯越、蔡瑁带一万人马来拦截之时。此战孙坚命黄盖出战,蔡瑁挥刀来战,两人厮杀数合以后。黄盖挥鞭打中蔡瑁的护心镜,蔡瑁败走。
孙坚跨江击刘表时,黄盖再次随行出战。并在孙坚战死时,两合生擒了刘表手下大将黄祖。最终孙策勇黄祖换回了孙坚尸首,双方罢战。
而在孙策平定江东时,黄盖也是表现不错。首先是在牛渚之战对刘繇手下的张英。两人打了数合以后,蒋钦、周泰在张英寨中放火,张英军中大乱,张英只能败走。
接着在会稽之战中,孙策和会稽太守王朗交手时,王朗部将周昕上来助战,被黄盖截住。两对人正在厮杀时,周瑜与程普引军从两翼杀来,会稽军大败,王朗和周昕败走。
当然,黄盖最有名的事迹是赤壁之战时用苦肉计诈降,一把火烧了曹军水师大营。这一战黄盖虽然主要是用计,不过在诈降时,文聘率船来拦截,被黄盖一箭射中左臂。不过黄盖随后被张辽一箭射中肩窝,翻身落水,幸亏被韩当救起。
此后黄盖大概因为年纪大了,再未出场。
所以我们就根据上面几次战斗来看看黄盖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在跨江击刘表时,程普也曾经和蔡瑁交过手。两人战了不到数合,蔡瑁不敌败走。黄盖和程普都是几个回合就击败了蔡瑁,不过黄盖还一鞭打中蔡瑁的护心镜,表现应该是略强于程普。
而程普在此后平定江东时,和太史慈战了三十个回合不分胜负。虽说后因周瑜袭取曲阿,刘繇紧急收兵,太史慈抱怨“正要捉拿贼将,何故收军”,一副看不起程普的样子。不过至少从战斗结果看,程普的武艺并不比太史慈差多少。
因此综合看,黄盖的武艺应该也只是比太史慈稍逊一筹而已,在演义中可以算是一流或者是接近一流水平,也算不错了。然而这个水平和黄忠相比,还是要差着不少。
黄忠首次出场,就在长沙城下和关羽战了一百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接下去两天,关羽和黄忠又连战两次,也是以平手告终。
关羽在演义中属于顶尖级别的高手,黄忠能和他战这么多次未分胜败,那么即使不如关羽,那么也只是差着一线而已,同样可以算是超一流的猛将。
而此后在汉水北山之战中,黄忠被张郃、徐晃二人围攻,力战大半天不失。
张郃曾经战平张辽,张辽则战平过太史慈,武艺都在黄忠之上,徐晃的武艺更是在张郃之上。结果两人联手对黄忠,依然不能将他击败,显然一对一打起来,黄忠比他们任何一个都强,自然也强于黄盖。
而且黄忠的箭法也非常出色,长沙之战时曾经一箭射中关羽盔缨,将他逼走。所以综合来看,黄忠的武艺要比黄盖高一个层次,两人有着不小的差距。无论是单挑还是比箭术,都是黄忠必胜无疑。
东吴黄盖与西蜀黄忠,谁的武艺更高更勇猛?
黄盖是东吴的老将,是东吴第一代的老将军,他最出名的应该是赤壁之战。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大都督周瑜的领导下,黄盖的苦肉计和诈降,骗过了曹操,也让自己功成名就。黄盖缺少与其他猛将对阵的记录,应该武功不会太高。
西蜀黄忠是刘备手下的老将,在汉中之战,黄忠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从而名垂青史。黄忠与关羽能大战80回合左右,可见战斗力之强。
综合来看,西蜀黄忠武艺更高更勇猛。
东吴黄盖与西蜀黄忠,谁的武艺更高更勇猛?
我以为,黄盖和黄忠,不比武艺,单评人品。
黄盖,东吴老将。黄盖的可用之处在于,人虽老,但为国家效力不减。黄盖不但是位武将,而且颇有心计。能够看懂周瑜用的计谋,所以上演了一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计的好戏。为赤壁之战战胜曹操,先赢了一回。
黄忠,蜀之大将,有一点与黄盖相同,为国家效力,不服老。黄忠与法正合作,智取夏侯渊,断了曹操汉中退路,为刘备取成都立下汗马功劳。
黄盖,黄忠都是可用之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