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到死都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是谁?

水镜先生司马徽

庞统的叔叔庞山民

应该还有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三国时期到死都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是谁?

三国中至死未曾出山,最被大众低估的顶级谋士,一共有两位!一位是水镜先生,另一位是谁?

说起三国,除了武将的战场比拼,最精彩的莫过于谋士的指点江山,而说起三国谋士,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诸葛亮、司马懿、荀彧、贾诩等顶级谋士,毕竟这些人实在是太出名了,成绩太亮眼了。事实上,三国时期,人文荟萃,除了这些知名的顶级谋士,还存在着不少至死未曾出山,且被大众低估的顶级谋士!今天本文就为大家介绍两个最被低估的顶级谋士,欢迎斧正!

司马徽

司马徽号称“水镜先生”,精通奇门、兵法、经学,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诸葛亮、庞统这种绝世大才,和司马徽的关系非常好,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和诸葛亮、庞统等人玩得非常好的人,绝非泛泛之辈!司马徽当时隐居在荆州,名气大,才识高,深受众人的敬仰,但是他却并没有选择出山帮助其他人,可谓是绝对的隐士。那么司马徽空有一身才华,又为何不愿意出山呢?实际上这里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司马徽未遇明主

司马徽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荆州,而荆州的主公便是刘表,这个刘表还是非常有能耐的,曾经单骑平荆州,令天下震撼。而且荆州在刘表的治理下,繁荣富强,和天下其他州郡相比,宛如一个世外桃源。有如此英明的主公,按理说司马徽是完全可以一展抱负的,结果他却并没有选择辅助刘表,因为他知道刘表这个人心胸狭隘,一定会谋害善者,所以一直缄口不言,不投奔刘表,不谈论时势。

《司马徽别传》: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

司马徽的名气非常大,刘表手下的人听过他的大名,所以向刘表推荐,说司马徽是奇才,可以帮助刘表安定天下,希望刘表主动去邀请司马徽出山。这一点倒是有点像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只不过刘表没有刘备的耐心,仅仅去过一次,刘表便做出了如下结论!

《司马徽别传》:人谓刘表曰:“司马德操,奇士也,但未遇耳。”表后见之曰:“世间人为妄语,此只小书生耳,其智而能愚者皆类。”

刘表去见了司马徽后,回来的评价是司马徽也就那样,见识和普通人差不多。这里面一方面是因为司马徽本身不看好刘表,不愿意在刘表面前展露才华,还有一方面倒是有点像是司马徽在故意考验刘表,就好像当年诸葛亮故意考验刘备一样,需要三顾茅庐才最终出山,结果刘表耐不住性子,所以最终双方一拍两散!不得不说,相比于刘备,刘表在识人方面,确实差了一点!

二、司马徽年纪大了

司马徽年轻的时候,没有遇到明主,所以即便刘表亲自上门拜访,双方最终也落得个不欢而散。而等到司马徽遇到明主的时候,他的年纪也大了,于是他只能把诸葛亮推荐出去,并说了一句: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上了年纪后的司马徽,遇到的明主便是刘备!刘备白手起家,从一介平民做到了一方诸侯,无论自己遭到何种挫折,无论被打得多么狼狈,身边都紧紧围绕着一堆文臣猛士,这足以说明刘备这人才能不凡,人品极佳,不然别人早就弃他而去了。刘备是个真正的仁义之人,且本事不错,更为重要的是,刘备集团什么都不缺,就缺顶级谋士,所以对于司马徽来说,刘备这种主公,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明君,能够让自己发挥出自己平生所学!于是在刘备闯入司马徽隐居之地时,司马徽对刘备的处境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剖析!

原文:因问玄德曰:“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镜曰:“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

司马徽问刘备,您名声享誉天下,且才能绝佳,又有猛将相助,为何会落魄如此,寄居荆州?刘备的回答则是命运多舛,显然他是把自己的不顺归因于命运了。然而司马懿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刘备之所以奋战二十来年还如此落魄,主要是因为刘备缺人!刘备一听,当即反驳,说自己文有孙乾、糜竺,武有关羽、张飞,根本不缺人!可以看到,直到此时,刘备仍然对自己集团的发展没有清晰的认知,仍然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命运,于是司马徽又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原文: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水镜先生点出了刘备集团的致命缺点,那就是缺乏顶级谋士,缺乏经纶济世之才!至此,刘备彻底想通了,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弱点。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奈何当时的司马徽已经年纪大了,不愿意再出山了,于是司马徽说出了卧龙凤雏之名,希望刘备寻求这二人相助,而且见刘备始终未去寻找这两人,司马徽还专门去找刘备,去推荐卧龙,暗示刘备重用诸葛亮。只不过,在临行之前,司马徽说了这么一句话: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事实上,司马徽临行前说的这句话,也正好是他自己内心的真实写照,他空有一身才华,前半生未能遇到明主,无法大展才华,等到他遇到刘备这个明主时,自己年纪又大了,且天下局势已经日趋明朗了,曹操在北边已经势成,刘备很难再一统天下了,所以他才会感叹,“不得其时”啊!

司马徽才华出众,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未能出山辅助明主,未能一展才华,可惜、可叹!而下面这位被人低估的顶级谋士,他虽然一直在操弄风云,却从未真正的效命于某一个主公,而是完全忠于自己!

陈登

说起陈登,很多人的印象都不深,稍微有点印象的,也对陈登评价不高,认为他配不上顶级谋士的称号,而且陈登一直为官,算不上从未出山,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何说陈登有顶级谋士之才,为何说陈登算是从未出山?

陈登乃是徐州的一个世家子弟,自幼博览群书,才华出众,有匡世济民之志,二十五岁,他被举为孝廉,开始在徐州牧陶谦手下为官!看起来陈登这人是一个典型的做官之人,根本算不上是从未出山。但我们看陈登接下来的骚操作,便会发现,陈登这人,简直就是东汉末年的弄潮儿,所有人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其才能,其利己之心,令人叹服!

兴平元年(194年),陶谦病死,于是陈登拥戴刘备继任徐州牧,看起来陈登非常欣赏刘备,是把刘备当作明主了。

可转眼的建安元年(196年),吕布偷袭了徐州,陈登便在吕布手下做起了高官。就在大家以为陈登看好吕布时,陈登转头又把吕布卖了!

建安二年(197年),陈登破坏了吕布和袁术的联姻,削弱了吕布的实力,之后更是向曹操面陈攻击吕布之计,深得曹操嘉许,被曹操任命为广陵太守。而这一期间的吕布,被陈登卖了还在帮忙数钱,压根不相信陈登会坑他!

击败吕布之后,徐州落入了曹操手中,曹操一心想要收服刘备,但刘备有更大的志向,于是刘备借攻打袁术之计,反叛了曹操,并借机攻下了徐州,斩杀了曹操的徐州守将车胄。而刘备之所以能攻下徐州,斩杀车胄,其实就是陈登在背后出力。后来曹操命手下前来攻打刘备,也是陈登在为刘备出谋划策,建议刘备联合袁绍,抵挡曹操。此时,被认为忠于曹操的陈登,又在为刘备效力了!就在众人认为陈登是刘备的迷弟,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时,陈登转头又把徐州献给了曹操!

原文:陈登献了徐州。曹操大军入城,安民已毕,随唤众谋士议取下邳。

看看陈登这一通操作,谁敢不服!吕布、刘备、曹操,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天下豪杰,结果陈登却屡次抛弃他们,另投新主,关键是,这些人还一点都不记恨陈登,都认为陈登是好人,这等智慧、这等手段,有几个人可以办到?

十年之间,徐州之主,从陶谦换到刘备,从刘备换到吕布,从吕布换到曹操,从曹操换到刘备,再从刘备换到曹操,主公一茬一茬地换,但陈登家的红旗却始终不倒,这是何种能耐?徐州经历的四位主公,性格各异,脾气不同,但是陈登却能恰到好处地得到他们的重用,将他们玩弄于股掌之中,此等智谋,绝对算得上是顶级了!

可以看到,陈登多次变换城头,这说明他并非忠于那些主公,什么吕布、刘备、曹操,这些人都不是陈登忠心之人,陈登真正忠心的人,只有自己!这便是本文为何说陈登从未出山的原因,因为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并非出山辅助某个主公!

对了,临末说一下陈登的结局,这家伙就是好日子过多了,喜欢吃生鱼片,最终感染寄生虫死了……

结语

综合来看,三国中至死未曾出山,最被大众低估的顶级谋士,一共有两位!一位是水镜先生,另一位则是陈登!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司马徽别传》)

三国时期到死都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是谁?

此人之才胜过诸葛亮,若刘备得到他,恐怕天下早就一统

从刘备的军旅生涯来看,他的前半生几乎没碰上什么好运气,连吃败仗而且居无定所。而等到他将诸葛亮请下山后,这种状况有所转变,他渐渐地转败为胜,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而诸葛亮早在隆中的时候就为刘备画下了一个大饼,说要攻取荆州、益地之地,然后联吴抗曹,而事实证明,诸葛亮出山后也的确是这么做的,他希望实现他当初吹过的牛×。

然而,由于关羽丢失荆州,刘备借机伐吴,这都打破了诸葛亮的原定计划,让原本付出多年的努力,来之不易的战果付之一炬。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明知伐魏兴汉大业不可为,但又不得不为之。作为一代忠臣良相他是合格的。他的治国能力和军事能力也是全天下有目共睹,然而诸葛亮直到累死也没有完成复兴汉室的心愿。

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诸葛亮能耐和精力有限,诺大的蜀国重任寄于一身”,没有人替他分担自然是不行的,如果刘备要是早知道荆州南阳山中还有奇才,而且才能远超诸葛亮,早点将此人请下山的话,让诸葛亮与他2人共同合作辅佐刘备的话,或许天下早就统一,汉室大业定能复兴。

那么此人是谁呢?为什么说他比诸葛亮还厉害?他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其实此人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黄承彦为东汉末期淮南(今湖北襄阳)名士,与当时的庞统、司马徽、徐庶等是好友,在三国演义中虽然黄承彦的出场不多,但是似乎他每一次出场都带着神秘色彩。

比如黄承彦第一次出场就是为了嫁女,他专门找到诸葛亮,问他是否娶过妻室,而青年诸葛亮回答还没有,黄承彦又说:我女儿生得貌丑,黄发黑肤,但是她的德行和才华都不错,询问诸葛亮是否愿意娶她为妻,诸葛亮回答:非常愿意。

要知道诸葛亮在历史上的长相还是很帅的,就像我们电视中看到的谦谦公子一般,让这样的美男子娶一个丑女,可见诸葛亮是下了多大的决定,而诸葛亮娶了黄月英,也留下了一段重才不重貌的佳话。

但反过来一想,黄承彦明知道诸葛亮长的是个帅哥,而自己女儿配不上他,那么为什么也向诸葛亮介绍自己女儿了?这很有可能是黄承彦故意考验诸葛亮的,如果诸葛亮真娶了黄月英,那么黄承彦一定把一身本事传授给他,而如果诸葛亮不娶黄月英,说明他难成大器,很可能黄承彦就将女儿嫁给同样貌丑的庞统为妻了。

第二次出场是在刘备去寻找诸葛亮的路上,黄承彦手拿一个酒壶,一边会着诗: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麟甲飞,顷刻遍宇宙。这首诗似乎很有先见之明,他早就预言了三国时代的结局,而且似乎他也是有意念给刘备听的。

至于究竟是不是为了帮助女婿诸葛亮牵线搭桥这一点暂且不知,但仅从黄承彦的这4句诗可以看出,他的才能绝对要比诸葛亮高的多,诸葛亮在隆中只是预言天下会三分,而黄承彦则认为三国后期必定是帝王相斗,而刚好后期东吴、曹魏、蜀国都建国称帝了,所以黄承彦预言成真。

第三次出场,东陆大将陆逊被困于诸葛亮的八阵图中,这种阵法威厉无比,进去后很容易迷路出不来,而黄承彦却看破玄机独自闯阵带着陆逊从生门离开,并告诉陆逊不要赶尽杀绝,小心曹魏的偷袭,陆逊也很快明白了黄承彦的意思,放过了刘备残军回到了东吴。

而在这里就有疑问了,黄承彦是怎么识得诸葛亮的八卦阵的,而且他还知道生门出口,如果找不到答案,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八阵图就是黄承彦创的,而诸葛亮就是在黄承彦处学来的八阵图,相传诸葛亮的水牛木马也是跟黄月英学的,那么黄月英又是怎么构思岀这个新发明的了?也许她就是从父亲黄承彦处偷师的。

试想:若当初刘备能识得黄承彦这个大才,将其招入帐下效力,或许天下真有可能一统,复兴汉室的梦想大有可为。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三国时期到死都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是谁?

三国时期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一个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另一个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1:司马徽:刘备檀溪跃马,遇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刘备认为自己屡战屡败,是因为得不到命运的眷顾,司马徽一语道破了刘备失败的原因,直接戳中了刘备集团的要害。

司马徽告诉刘备,你手下关,张,赵云。都是当世名将,唯一欠缺的是没有一个帮你运筹帷幄的人,刘备恍然大悟,虚心请求司马徽给推荐贤才,司马徽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司马徽隐居山村,对天下大事了如指掌,他能一眼看出刘备集团的不足,让刘备心悦诚服;他还能知道天下哪些人是奇才,说明司马徽不仅能谋天下事,也是识别人才方面的高手。诸葛亮扶保刘备后,司马徽说得一句话,更显示出司马徽的高深莫测,

司马徽去新野看望好友徐庶,徐庶已经离开了新野,到许都见母亲去了,司马徽听刘备说了事情经过,马上断定:

此中曹操之计矣!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

事情和司马徽预料的完全一样,徐庶到了曹营,母亲就自杀了,才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司马徽料事如神,堪称顶级谋士。

司马徽得知徐庶临走时,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辞别刘备时,司马徽仰天大笑道:

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刘备等人听了不解其意,司马徽说完飘然而去,刘备赞叹说:真隐居贤士也。司马徽称得起高深莫测,诸葛亮未出茅庐,他已经看透诸葛亮未来的命运。

2:黄承彦:黄承彦是荆州刘表的连襟,也是诸葛亮的岳父老泰山。

诸葛亮和几个好友去黄承彦家串门,刚进门口,两条狗迎面扑过来,可把诸葛亮吓坏了,掉头就想逃跑,就见一个侍女在两只狗的背后按了一下,两条狗在也不叫了,诸葛亮这才看清楚,原来狗是用木头做的。

诸葛亮等人来到黄承彦家客厅坐下,就见黄承彦按了一下桌子上的按钮,两个侍女走进客厅,给每个人端上了一杯热茶,诸葛亮仔细一看,原来两个侍女也是用木头做的,黄承彦告诉诸葛亮,这些都是他的女儿黄月英做得,诸葛亮十分佩服,决定娶黄承彦的女儿为妻。

黄月英能做出这样精巧的机械装置,主要是得益于父亲黄承彦的传授,可以看出黄承彦是一个能工巧匠,诸葛亮后来能设计出出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器械,也离不开黄承彦和妻子黄月英的支持。

三国演义里,陆逊在夷陵之战大败刘备,率吴军一直追到了鱼腹浦,遇到诸葛亮用石头摆得八阵图,陆逊带领几十人前来观阵,本来陆逊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等进了阵,找不到出阵的道路,才知道诸葛亮阵法的厉害,眼见就要被困死阵内,黄承彦出现了,他轻松的把陆逊带出石阵。

黄承彦不仅仅是一个发明家,而且深通阵法,诸葛亮的八阵图,连魏国顶尖谋臣司马懿都不能破阵,黄承彦轻松就能破阵,而且他救陆逊,有更深层的考虑,如果不放陆逊回去,魏主曹丕就可能趁机灭掉东吴,刚刚经历惨败的蜀国也很难坚持下去,陆逊回师抵挡住了曹丕的进攻,才有了吴蜀第二次结盟,共同抵抗曹魏,这样不仅救了东吴,也救了蜀汉。黄承彦的表现,称得起是当时一位顶尖谋士。

三国时期到死都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是谁?

既要称顶级,说明要有对比,和谁对比呢?

如果仅仅是纸上谈兵、而没有真实的政绩、战例来配合说明,是无法说明他的能力的,也不能称之为谋士。

也许有人因此会想到同时与三国两位顶级(三国演义故事)谋士卧龙凤雏关联的一人-司马徽。《三国志》称,”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

也正是通过司马徽的提醒推荐,才有庞统的归刘征西川半路中伏而亡,诸葛亮也才有后来的屡次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然功亏一匮,但总也是凭其顶级能力绵延了蜀国几十年的国祚。

但司马徽在史书中却也是被两位千里马的推荐人而已,作为他的两位小兄弟虽然各属顶级谋士。但确实不能说司马徽因为善相马,他就能称顶级谋士。引用个人观点,司马徽一则没出山,没有替任何人筹划什么方略,二则,这样的话,能称为伯乐到是更适合 。

一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这就如之前出的什么美国神药一瑞德西韦,仅靠什么语言叙说多厉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没有临床验证的是不能称之为神药的。

当然,这样的顶级隐士在其他时代并非没有。

譬如兵家鬼谷子,这就是一个堪称顶级,但却从没有出山的神人。因为他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张仪、苏秦、尉缭子这些人来验证。但三国书中,显然这些顶级谋士的师傅们都未曾怎么交代,自然也没办法侧面验证了。

三国时期到死都没有出山的两位顶级谋士是谁?

司马徽和庞德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