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说荆州是累赘,诸葛亮说荆州是定国之关键,谁说的对?如何理解这句话?
都对
诸葛亮在隆中时,对刘备提出,当时刘备一点地盘都没有,要想成就大业第一部必须占据荆州,当时荆州在刘表治理下的确,百姓安居乐业,兵马强壮,一旦刘备拥有了荆州,有了根据地,其次有了钱粮兵马,可以一跃成为诸侯。
庞统也没有说荆州不要,庞统在投奔刘备是在赤壁之战以后,荆州九郡已经被曹操、刘备、孙权三方瓜分了,谁都没有拥有全部的荆州,当时由于连续兵祸,造成荆州百姓四处流落,民生凋敝,庞统在此时建议刘备夺取益州作为根据地,并没有说要把荆州拱手相让的,庞统是从眼前实际情况,像刘备进言的。
诸葛亮所说时,荆州在刘表治理下,欣欣向荣,可是刘备偏偏要做君子,刘表要让刘备接替荆州之主,刘备推出公子刘琦,诸葛亮以为刘备会接的,而是现实却很残酷,所以诸葛亮心里的幻想破灭;庞统在赤壁之战后,根据荆州目前的现状像刘备提出的,因为现阶段荆州不在是刘表在时的荆州,也不是诸葛亮隆中时所想的荆州,从现实出发来说,庞统所说是非常正确的,荆州是四征之地,兵祸连连,要想长久发展,必须找到一个适合的根据地,当时三分天下已经形成,也只有取益州立足。
庞统说荆州是累赘,诸葛亮说荆州是定国之关键,谁说的对?如何理解这句话?
两个人说的都对。因为两个人是在不同的大背景下说的,都恰如其分的分析了蜀国所处的形势。
1.诸葛亮为何说荆州是定国之关键呢?
其一,当时赤壁之战虽然是孙刘联盟取得了胜利,但是曹操却并没有伤其筋骨,只是损失了一小部分的兵力,仍然是当时势力最大的一股力量,而曹操想要南跨长江一统天下,就必须要夺取荆州,所以诸葛亮识破了曹操当时的野心,建议刘备拿下荆州,赤壁之战后的刘备,却依然是三方势力中最弱小的,所以刘备集团没有选择,只能坚持联合东吴的方针。
其二,当时的孙刘属于结盟状态,既然孙刘联盟没有破裂,曹操就会有所忌惮,短时间内不会采取对于荆州的军事行动,而承认荆州归属于东吴,则会暂时解除了来自东面的威胁,曹操这样做带来的后果就是为刘备赢取了大量的时间,让他乘机夺取了西川、汉中等地,最终发展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这也是诸葛亮提议占荆州的核心因素。
诸葛亮说这番话的时候,荆州还在刘表的统治之下,而在刘表多年的苦心经营之下,荆州的确是非常繁盛,拥有众多的人口,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
2.庞统为何认为荆州是累赘呢?
实际上,人们对庞统说的话断章取义了,庞统的本意并不是在说荆州是累赘,而且庞统所说的话也有对形势的考虑。
史书记载庞统说了这样一番话:荆州荒凉,没有什么人了,且处于曹操和孙权的包夹之中,是很难形成鼎足霸业的。而现在益州国富民强,想要什么应有尽有,如果将其掌握在自己手中肯定是可以成就大业的。
刘表死后,曹操就夺取了荆州,在这块地方先后爆发了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等战胜。经过了这些叛乱以后,荆州早就没有那么繁华了,于是庞统说荆州荒凉也是实话。
而且刘备占据的也就是南部荆州而已,北边的南阳郡和襄樊地区还都掌握在曹操的手里,这些地方是要比南部荆州更要繁华的。仅次于南阳和襄樊的江夏也掌握在孙权的手中,而刘备只占据了比较落后的土地。庞统认为光凭荆州是很难成就霸业的,必须要占领富裕且人口众多的益州才有希望实现刘备自己的梦想。于是,庞统说这番话也是为了劝刘备赶快占领益州,并没有说荆州是个累赘,这都是后人随便猜想的。
实际上,庞统劝刘备占据益州的目的和诸葛亮隆中对的策略是特别相似的。
庞统说荆州是累赘,诸葛亮说荆州是定国之关键,谁说的对?如何理解这句话?
诸葛亮说的是对的!对于国土地理来说战略收缩让自己的地盘变小就像是把自己困毙,让别人占了地盘尤于增长了别人的作战半经而失去迂回空间让自己变被动,在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国家时就会对你施实收缩包围和挤压而让你无法施展,之所以诸葛亮要联合东吴抗曹也是因为自身的国力不足,这样就可用两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而弥补自己的军力防守不足,而将强大的曹魏之国抵挡在第一第二防线之外,用我们现在的话来理解的话就是首先将来敌抵挡在第三捣链之外,让敌锋力量离自己本国中央行政区能远多少远多少,能有足够的回撤伸缩余地,因此,作战半经向外伸展还是要根据自身实力来作出平衡思考的,收缩太很了也不行会被动挨打让对方变得太主动了,时间一长增长了对方国家的实力发展和气势就像现在的美国一样!因此,荆州就像蜀国最前沿的前线抵挡阵地能让自身处于主动地位!
庞统说荆州是累赘,诸葛亮说荆州是定国之关键,谁说的对?如何理解这句话?
蜀国最早灭亡的,褚葛亮被三国演义托大了。庞统眼光长远但命短 荆州土地肥沃,地形险峻,面积太小,连年征战,日薄西山。 三国人材太多,而司马懿一统天下,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欢迎指导,谢谢。
庞统说荆州是累赘,诸葛亮说荆州是定国之关键,谁说的对?如何理解这句话?
看看诸葛亮的《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说的很对,荆州和益州都很重要,益州适合作为物资补给的大后方根据地,荆州适合作为冲击中原的咽喉要道。要占据益州作为根据地并统一中原,首先要据有荆州,然后才能铺展开去。
但是你要知道诸葛亮说这话的时间,是公元208年冬春时节,此时刘备驻军新野依附刘表,还没有一个自己的真正的地盘,《隆中对》是他为刘备规划的一个战略远景。
庞统的话出自《九州春秋》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庞统说这话的时间是公元211年,时间已过去了几年,荆州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历了多次战火。此时看来,荆州却是一个动荡不安稳又凋敝的地方,面临东吴和曹魏的威胁,时刻都有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攻取益州,安心发展战备,荆州让人操心,干脆不要了省心。
庞统说的对呀,刘备现在实力不容小觑,何不夺取益州做长远打算?
其实二人说的都对,只是时间不同形势不一样了,荆州的重要性也不同了。
庞统说荆州是累赘,诸葛亮说荆州是定国之关键,谁说的对?如何理解这句话?
九州春秋曰: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庞统说荆州是累赘,不知道是出自哪里。还有人说庞统建议刘备放弃荆州,进取关中,也不知道出自哪里。裴松之注《三国志·庞统传》里倒是有上面一段庞统与刘备的对话。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荆南四郡,又从孙权手里借到南郡,占据荆州五郡,庞统也在这个时候归顺刘备,于是就有了九州春秋中记载的庞统与刘备的对话。
荆州本来是个富庶之地,但是自从曹操南征开始,先后经历了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刘备接手的荆州经历了好几年战乱的荆州,不再是刘表时期那样富强的荆州。
刘备仅仅拿着荆州五郡,既没有兵源,也没有钱粮,荆州又是个四战之地,确实难以与曹操、孙权争雄,形成鼎立之势,所以庞统建议刘备去打益州。
庞统并没有说荆州是累赘,也没有说过要放弃荆州。只是认为荆州不能作为大本营,劝说刘备去拿下益州,以益州作为大本营干大事。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诸葛亮在草庐中对刘备说的话,大家都很熟悉了。
诸葛亮让刘备拿下荆州、益州,再以两路北伐,成就大业。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相互攻伐,但诸葛亮说这话时,荆州在刘表手上基本上维持了近十年的和平,什么都不缺,是个很好的根据地。
这时候的天下只有曹操、孙权、刘表、刘璋几个势力了,刘备却是一无所有。刘表和刘璋好欺负,所以诸葛亮建议刘备拿下荆州和益州,等时机成熟,刘备亲自从益州出秦川,荆州派一个上将北伐。
刘备既然是在益州,说明诸葛亮也是要刘备以益州为大本营的。事实也是如此,刘备拿下益州后,荆州只是留下关羽镇守。
在我看来,诸葛亮和庞统的态度是一致的,都是要刘备拿下益州作为大本营。诸葛亮说的时候,荆州、益州都很富庶,刘备还没有根据地,所以诸葛亮要刘备拿下荆州和益州,以益州为大本营。庞统说这话的时候,刘备已经据有元气大伤的荆州五郡,实力不够。庞统因此要刘备去拿下沃野千里的益州作为大本营,有一块得天独厚的根据地。
庞统不过是在催刘备实现诸葛亮隆中对中夺取益州这一部分战略。如果荆州经历战乱,大伤筋骨,就放弃荆州,刘备拿下益州后,也是经历了几年苦战,结果益州疲弊,难道也扔掉益州?
荆州不要了,全力去攻打益州,要是益州没打下来,后面孙权或曹操又把荆州给占了,不就成了肉夹馍了?孙权约刘备一起打益州的时候,刘备就有这种担心,拒绝出兵,只答应给孙权让路,要孙权自己打去。孙权也担心刘备捅他后路,因此不了了之。
从九州春秋中庞统的话中,能看出庞统力劝刘备去夺益州作为根基,并没说过荆州是累赘,只是说守在荆州没什么发展前途,不能将荆州作为大本营。庞统说这话时,可能刘璋已经向刘备发出了入蜀的邀请,庞统看到了机会,劝刘备趁机夺益州。庞统与诸葛亮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不存在高低比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