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岳飞实力相当的吴玠,为何缺席中兴四将?
一是资历浅。相对于其他四将,他的资历是最浅的,最高实职仅至奉宁、保定军二镇节度使,其他人大都是三镇节度使,或枢密副使、枢密使。二是地偏远。相对于中原战场,天高皇帝远的西北战场没有得到朝廷的足够重视;三是人早逝。吴玠去世时才47岁,可谓英年早逝,所以后来他的战功便未表彰到应有的高度。四是有瑕疵。他曾助张浚陷害名将曲端,有不义之嫌。
与岳飞实力相当的吴玠,为何缺席中兴四将?
中兴四将有不止一种说法,其中的确没有一个版本提到吴玠。
第一种说法,中兴四将为岳飞、韩世忠、张俊、刘錡,《宋史.张俊传》提到当时有“张韩刘岳”的流行说法;
第二种说法,中兴四将为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出处是南宋画家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
第三张说法是刘錡、岳飞、李显忠、魏胜,出处是南宋后期史官、《宋南渡十将传》作者章颖,他写了一本《皇宋中兴四将传》,把这四个人列为“中兴四将”。
之所以没有列入吴玠,很可能和吴玠率领的是偏师有关:吴氏兄弟长期在远离江淮湖汉主战场的川陕作战,在僻处临安的南宋“主流派人士”看来无关痛痒,关注度不够,恐怕知名度也未必很高。当时川陕交通和信息对外还是很闭塞的,否则也不会连钱都另搞一套纸币系统了。
吴玠兄弟墓碑
个人看来上述三个版本其实都有很严重的问题。
第一个版本似乎是以是否追封王爵来划线的,比后面两个版本合理些,但刘錡其实就打赢了一个战役性质的颖昌之战,和另外三位并列有些牵强;
第二个版本以刘光世替代刘錡,“指挥级别”上倒是合理了,但问题又来了——如果按时间划线,前三位当“大帅”时岳飞可还是个统制,再说,宗泽呢?
岳飞手书《前出师表》
第三个版本就更恶搞了——李显忠和魏胜都是后起之秀,他们担任一路统帅时岳飞不但死了,而且都平反了,如果这样的也算,那么是不是连吕文焕、张世杰、余玠也要列进去?
顺便说,绍兴五年时南宋主力为神武中、前、后、右、左五护军,五护军主将分别为张俊、韩世忠、岳飞、吴玠、刘光世,这一年是公元1135年,南宋军事形势初步稳定,如果将这一年视作“中兴”的节点,那么这个“节点”上的“中兴五将”,应该是上面这五个人。
与岳飞实力相当的吴玠,为何缺席中兴四将?
其实吴氏兄弟算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与“中兴四将”无关。宋人及之后的论者反倒有把刘光世从四将中除名、引入刘锜的说法,比如民国著名小说家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中说:“史称南渡诸将,莫如张、韩、刘、岳。……刘光世一庸将耳,毫不足道,或谓以刘锜当之,理或然欤?”
【刘松年《中兴四将图》】
当然,“刘光世还是刘锜”这个话题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今天要讨论的是吴玠,巧的是,蔡东藩在上段评论之后也提及了吴氏兄弟(吴玠、吴璘),他说:“惟吴玠兄弟,保守陇蜀,迭建奇功,乃不与韩、岳并称,殊令后人无从索解。”
蔡东藩疑惑功勋卓著的二吴为何与韩岳无缘,这其实也可以理解。我认为,这主要是缘于二吴的战场异于其余诸将及其资历、年纪较轻。
首先,吴玠在南宋时期,一直都是处在四川地区抵御金军的。而反观“中兴四将”及被称为堪入四将之列的刘锜等人,基本都是南宋在长江中游、下游和两淮地区的主要军事将领。
简而言之,吴玠属于“四川战区”,而四将都属于“两淮战区”、“京湖战区”(这个说法在南宋初期提其实并不是很妥当),故而可以将四川视作南宋半壁江山,而四将只是另一半疆土中的几位大将。
其次,不论只比吴璘小一岁的岳飞(吴璘生于1102年,岳飞生于1103年),韩世忠、张俊、刘光世都比吴玠大4至7岁。当然,年龄未必能说明什么,更重要的是,刘光世出身将家,地位非常,早在北宋末年便是抗辽诸帅之一;张俊与韩世忠更是早随高宗赵构出入生死之间。如此来看,直到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仍是统制官曲端部将(后经张浚发掘)的吴玠无论亲疏、官阶甚至战功都不能与韩、张、刘三人作比较,吴玠甚至一次都未入朝觐见过高宗(尽管他的责任重大,路途也殊称遥远),故而其不列入中兴四将,也算在情理之中。
【吴玠、吴璘塑像,取自网络】
总而言之,吴玠虽然在高宗绍兴年间取代曲端、张浚而成为南宋四川地区最高指挥官,但论其所处地区、其人之资历、与高宗之亲疏,终究是难以列入长期在淮汉、长江一带抗金的四将中的。当然,若仅论及战功,吴玠想把刘光世、张俊排走都不难。只是,二吴兄弟似乎已经自成与“中兴四将”齐名的一脉,不必再牵强附列其中。
与岳飞实力相当的吴玠,为何缺席中兴四将?
南宋中兴之战,并不光是与金的战争。实际上,中兴之战,是从剿平内乱开始的,然后是与伪齐政权的战争。
很多人以为南宋开国时,敌人只有金国一个,这是不对的。当时南宋朝廷的处境是很不妙的,除了金国之外,还有金国在中原扶植的刘豫伪政权,还有国内无数的变民流寇集团。此期的流寇、变民武装集团多如牛毛,不下两百个,来源也五花八门,大体上说,主要有农民起义军与叛乱的军人。在这些武装集团中,最重要有李成、孔彦舟、范汝为、曹成、杨太等。这些武装集团少则数万人,多则数十万,这些都是朝廷要摆平的。
因此,中兴之战,其实是由三部分构成:剿灭流寇/变民集团之战,讨伐刘豫伪政权之战,以及宋金之战。
所谓的中兴四大名将,包括岳飞、韩世忠、张俊以及刘光世。他们都是在剿抚叛乱武装集团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成为手握重兵的实权人物。在中兴四大名将中,又以岳飞的战功最为显赫。
兀术北去后,金在中原扶植刘豫伪政权,加之张浚在西北牵制金兵,东南军事压力骤减,朝廷把重点放在清剿变民流寇集团上。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宋以张俊为江淮招讨使,岳飞为副使,负责平定江淮一带李成、张用等乱军。岳飞自请为先锋,大破李成军,俘敌八千人。在张俊、岳飞的穷追猛打下,曾经占据十余郡、拥众数万人的李成被击败,李成北逃降于刘豫。至此,江淮乱军得以平定,张俊向朝廷表功,奏称岳飞功第一。
绍兴二年(1132年),朝廷以岳飞为荆湖东路安抚都总管,进剿拥众十余万的曹成。曹成以十万人守蓬头岭,岳飞率所部八千余人,大破曹军,曹成逃往连州。岳飞嘱咐部将,仅诛其首,而抚其众,慎勿妄杀。部将张宪进击曹成,沿途招降两万余人,曹成遁入邵州。后来,曹成在另一位中兴名将韩世忠的围逼下,率余众八万人投降。
绍兴五年(1135年),宋高宗令岳飞进剿杨太。当时有人认为岳飞的部队多是北人,不习水战,但岳飞从容答道:“兵法无常,顾用之如何耳。”当时岳家军以号令严明而著称,杨太的部下听说岳飞前来,个个面有惧色,有些甚至干脆投降了。岳飞仅仅用了八天的时间,便彻底击败杨太,收降二十余万人,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
在平定流寇后,接下来就是对刘豫伪政权的进攻。
对伪齐政权的反攻,从岳飞收复襄阳等六郡开始。刘豫吃了败仗后,向金国求援。金太宗命宗辅、挞懒、兀术率五万金兵,协同伪齐军队军队南侵。然而,这次由伪齐与金国联合南侵的军事行动,遭遇南宋军队的顽强阻击,最终以失利而告终。这也是宋金战争爆发以来,金人第一次大规模南下却无功而返。
此时南宋最精锐的武装力量,都握在岳飞、韩世忠、张俊以及刘光世之手。张俊屯兵盱眙,韩世忠屯兵楚州,岳飞屯兵襄阳,刘光世屯兵庐州,成为南宋朝廷的四根支柱,同时威胁北方的刘豫伪政权。
绍兴六年(1136年)九月,宋高宗由临安抵平江,摆开御驾亲征伪齐的架式。刘豫风闻消息后,赶紧派人向金熙宗求援。当初金国立刘豫为傀儡皇帝,本来就是希望以汉制汉,牵制、打击南宋军队。岂料刘豫此等没用,进不能攻,退不能守,每每向金国求援兵,反倒成为金国的一大负担。这次金国不想派兵相助了,只是令兀术驻兵黎阳,助助声威、摇旗呐喊罢了。
刘豫没办法,只得全力自保,拼凑一支三十万人的大军,兵分三路出击。然而伪齐兵力虽貌似庞大,实则战斗力低下,三路出击,竟然全线溃败。这种结局,令金人对刘豫更加不满,绍兴七年(1137年)十一月,遂废刘豫为蜀王,伪齐政权就此宣告终结。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到,南宋的中兴之战,是打掉了几十万的流寇,几十万的伪齐武装。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宋高宗一登基,大家都听他的。不是的,政权是靠武力打出来的。今天的读者,多不太清楚当时南宋政权面临的问题。
倘若以对金战争的成就而言,吴玠/吴磷兄弟不亚于任何一个中兴名将。但是站在整个战争全局来看,流寇/变民武装是南宋的心腹之患,从保卫朝廷的角度上说,吴氏兄弟的功劳就显得没那么突出。“中兴四大名将”,首先是剿平内乱的名将,知道这一点,就不奇怪为什么吴氏兄弟没入选了。
与岳飞实力相当的吴玠,为何缺席中兴四将?
其一:吴阶主要是西北战场,虽然以战局观来说,战略意义非凡,但在当时正统的观念下,主战场还是长江以北以中原地区,是正面战场。因而吴阶虽然在和尚原、仙人关等战役中屡败金军,对南宋朝廷来说,西北离都城临安太远了,只有威胁到临安的战局更会被朝堂更加重视。
其二:吴阶前期是以义军或游击队的形式存在的,后才被编入正规编制。在正统地封建社会中,正统是评价标准中重要的一条。
其三:岳飞和韩世忠是战功卓著,名气也响。张俊在刘苗兵变中靠勤王上位的,资格比较老。刘光世托上一代是福,是个典型的军二代。在谈资论辈的年代。资格和辈份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标准。
其四:朝堂无后台。吴阶在在富平之战中被张浚发掘的,一直在西北打仗,未有效深入朝堂,广交人脉,因而也没效树立过年的威望。
你们认为呢?
与岳飞实力相当的吴玠,为何缺席中兴四将?
吴阶的战功远超刘光世和张俊,先后取得和尚原、仙人关大捷,我心目中中兴四将应该是岳飞 吴阶 刘琦 韩世忠。吴玠之所以没有被南宋史家列入中兴四将,可能是因为当时四川过于偏远,对于南宋来说主战场还是中原战场和长江战场,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四川的重要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吴阶年龄比刘光世、张俊、韩世忠都小,却去世最早,1139年就过世了,没赶上后来完颜宗弼毁约南下的战役。当时,南宋主力中,韩世忠的前护军8万人; 刘光世的左护军6万人;张俊的中护军8万人; 岳飞的后护军10万人; 吴玠的右护军7万人。吴阶去世后由弟弟吴璘统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