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为什么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前不久,朋友圈里刷得羡慕嫉妒恨、眼珠子冒金星的段子:北京最舒服家庭结构,女方是国家层次的公务实权正处,男方是央企中层正职(正处),双方父母有公职或有退休金(不要养老,可能还会被反贴补),双方各有一套福利房(按道理不能有两套,但有两套福利的家庭多了),房价低的时候又买一套,用公积金贷款再买一套(国管公积金贷款利息最低到2.3%,贷多少就赚多少)。俩娃,利用国家层面公务体系的优势,基本都能一路进入好幼儿园好小学好中学。老婆有社会资源,看病住院等事情,可以资源串换,轻松摆平。老婆年薪30万(阳光收入),老公央企中层年薪80万。家里两台车,基本都在30-40万的档次,不能张扬。都是处级了,基本不用亲自干活了,都是正职,时间自己说了算。有一帮圈里的朋友,每周搞一次聚会,每周两三次打球,每一两个月出去郊游,每年几次旅游,一两次出国游,把年薪假用足。平时有事打个招呼就走人了。这种日子,给个年薪百万的小老板也不换啊。

很多公务员、央企人员看上去很有钱,那是因为他们真有钱啊。你问他们工资多少,他们说七八千吧,不多不少,不炫富,不惹人可怜。人家没有撒谎,基本工资就是七八千啊。

公务员的不了解,看看这位企业中层正职收入的秘密吧 。

基本岗位8000元,月预支奖15000,交通通讯误餐等补贴3000进工资,税前26000元,到手16000元左右。看上去也不高啊。可是半年奖12万,年终奖26万。不谈这些了,含泪看了他的工资条,其实,有许多“秘密”的。

隐形的收入:住房公积金,个人封顶交3340元,单位封顶交3340元,共计6680元(北京2020年封顶线)。医疗补贴打入北京银行卡里1300元。企业年金个人交1200,单位交2400元,激励年金一次性2万,合每月2000元,2020年个人滚存年金投资收益27000元,合每个月2200元。仅这几项工资外收入(福利收益)每月就达到了16000元左右。

也就是说,他每个月到手16000元,可支配其他福利性收入16000元。

判断一家央企或国企好不好,我就一个指标,工资到手收入与实惠收入是不是1:2?好央企好国企的实惠性收入,应该是2倍到手工资。

你猜他对我说工资多少?他给我说他工资8000元。其实是税前26000+16000=42000元。

他们花钱吗?可是不花钱过日子。单位食堂,一日三餐,都是免费自助餐。停车,单位有包场地。八规之前,加油卡不少的,现在自己花钱加油。西装和衬衣,单位用劳保或工装费,可以解决一部分。运动装,放心,工会每年举办几次团建,都给置办的妥妥的。打球游泳爬山跑马拉松,单位都包场出钱。读书?单位有读书会。看电影,固定发电影卡,这是合规的。过生日吃蛋糕,有蛋糕卡。生病了住院,有补充医疗保险,可以报销95%以上。工会和所在小组都会去慰问,动手术2000,不动手术1000元,等等,等等。

关键是退休金也高哇,处级退休后,退休金必定过万啊,60岁活到90岁,又是几百万养老。又高薪,又安稳,又长久,退休之后还有保障。他们不是看上去很有钱,而是真有钱。估计很多人跟帖:我是不是进了假国企,哪里有这么好,怪只怪你没进到好企业好单位好岗位。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哭。

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为什么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为什么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前些年,我侄女高考之后填志愿,在谈到未来就业方向时,她态度坚决地说:“将来一不当教师,二不当公务员!”可大学还未毕业,她的想法就变了,说其实当公务员才是不错的选择。

之所以发生这个改变,是因为高中生社会阅历少,思想太单纯,不知道“天有多高,海有多深”。等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生活并不是书中所描绘的那样美好,也才知道当今就业压力有多大,更明白要找一个收入不差而且稳定的工作有多难。

如今报考公务员的人越来越多,要说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

1.公务员只是工资不高,并非是收入不高,揭开表象,才知真相。

现在真正吃财政饭的,不外乎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咱们就以最具代表性的公务员和老师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从明面上来看,很多地方公务员的工资其实都没有教师高,但他们实际收入却比教师高出不少。

教师除了工资(包括绩效)以外,几乎就没有其它收入了。而公务员则不同,他们每个月都有交通补贴、出勤补助、高温补助、取暖补助、地区差别补助……仅这些补助,根据各地经济情况不一,就从小几千到上万不等。

至于工作时间,看起来公务员没有教师的寒暑假,但他们严格实行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工作制度,超出部分则按《劳动法》享受数倍补助。而教师,尤其是中学教师,多数时候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都超出8小时,但超出部分是没有任何补助的。

而且公务员还享受各种假期,如:探亲假,年假等。就拿年假来说,公务员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5年休假3天;满5年不满10年休假7天;满10年不满20年休假10天;满20年不满30年休假15天;满30年及以上休假20天。

从以上种种可以看出,公务员的待遇之好,是大多数行业都无法比拟的。

2.公务员已经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铁饭碗,受到青睐也是现实使然。

以前的铁饭碗有很多,包括老师、医生、文体和国企等行业,但现在这些铁饭碗都不存在了。

教师在实行聘任制的基础上,现在还推行了“县管校聘”,如果老师没有被聘,就会处于行业状态。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教师的岗位将面临更多更大的竞争和挑战;

卫生系统也早已实现了体制改革,医院开始实行自负盈亏,二甲及二甲以上的医院还好点,其它诸如乡镇一级的医务人员收入还是不高的。

国企就更不要说了,20、30年前如果是一名国企工人,不仅收入令人羡慕,而且找对象那也是优中选优。但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大量国营单位消失或转制,即便现在尚存的国企,也都是自负盈亏。好多国企生意不好,工人每个月只有2000、3000元的收入,过着撑不死也饿不死的日子。

可见,公务员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实际收入,都比这些曾经的铁饭碗好出不要太多,并且成了当今唯一还闪着璀璨金光的“铁饭碗”。

3.“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失去其生存的土壤。

两千多年来,尤其是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是为“学而优则仕”而奋斗的。大家勤奋读书最终、最好的归宿就是谋得一官半职,这种思想即便到了现在,也还深深地烙印在人们心中。

当然,现实也是如此。如果你在某局工作,大家就会关注你是局长还是科长;如果你是教师,大家就会关注你是校长还是主任;如果你是企业,大家就会关注你是董事还是总监……不怪大家这么关心官职,大家去看看,现在无论官职是大是小,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得到迎前送后的待遇,不管在哪里吃饭也总会被众人敬酒,似乎官职在身就无形中高人一等。

众所周知,要当官,首先就要成为一名公务员,然而再从办事员、科员、科级、处级、司级、厅级……往上升迁。如果能力强、运气好,一朝遇到伯乐,就飞黄腾达、光宗耀祖,全家人也跟着沾光。

仅凭这一点,在就业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就具有其它行业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原因所在。

结束语:

越来越多的人报考公务员,这既有主观思想上的原因,也有客观现实方面的需求。当然,进入公务员序列有利也有弊。

利就不说了,其弊主要是受体制所限,条条框框太多。尤其是现在,随着我国党建和政务规范化的深入,对公务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

如果你性格太清高,活脱又好动,不愿受太多约束,不愿过“被别人安排的生活”,那报考公务员就要谨慎了。否则,迟早也会在“优胜劣汰”中出局。

大家觉得呢?

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为什么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就说一件事;

公务员的收入不算高,这是有目共睹的,但就凭那点工资,他们是如何买房买车,养育子女的,有几个公务员是住平房,骑自行车上班的,有几个公务员的子女是读普通学校的,又有多少公务员的子女去了外国留学,钱从哪里来,开支从哪里来。

普通平民百姓,要做到这些,有几个没有房贷车贷的,又有多少孩子上大学家里捉襟见肘的,更不要说出国留学了,概率几乎为零。

人往高处走,是人的天性,本来公务员就有一个官方的象征,圈层关系也不一样,虽然那些工作也不好做,但毕竟有份未来保障,收入不高谁都知道,心照不宣人人都懂,只要有机会都想一试。

公务员有公务员的规章制度,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天职,但公务员不是志愿者,是追求报酬的,收入多少,从哪里来,有它自己的机制,公务员工作最大优势在于一周5天×8小时工作制,谁都知道这8小时是怎么利用的,如果折算到小时工资,恐怕别的工作得值月薪1万了。累不累另当别论。

所以,不要问为什么,有机会就去考,考上了就去干,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没文化人家还不要呢,是不是这个道理,公共管理总得有人去干,人生一世还得靠运气,更得事在人为,你懂得。

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为什么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为什么报考的人越来越多?用事实说话。

先说“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多少算高呢?

我们教师是“参公”,参照公务员的工资收入,都已经在网上被很多人“仇富”了。

公务员比照教师,有年底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等于或高于一年工资的总和;还有好像名目叫“精神文明奖”的奖金,一季度一发,还有车补,每月1000到几千不等……这些教师都没有,不是为教师自己抱屈,就是做个比较,收入多少算高呢?

当然,公务员的收入和年薪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996”的私企打工没法比,但是,这现实的社会中哪有白给钱的呢?那些年薪令人眼红的收入,也得有过人的能力支撑吧!也得有令人心惊的身心交瘁的付出吧!

还有,私企中“四十岁危机”的被裁员的忧患和焦虑吧。尤其是,一场疫情期间,私企的减薪,疫情过后,大量企业的倒闭裁员,更加彰显公务员工作“旱涝保收”,吃皇粮的优势。

说到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还是用事实说话。

还是以“参公”的,自己身边的事业单位在编的教师为例吧。

小A ,参见工作三年左右,忽然有一天,在学校里摔倒了,原因不详,越检查越治疗,事情越恶化,最后是卧床状态;一晃,近十年过去了,依然是卧床,但是依然是在编事业单位的员工,依然开资和医保卡按比例报销医疗费。不幸中的万幸啊!

老B ,女,多年前离异,据说精神不太正常了,应该是有医院的诊断和出具的证明吧。总之,一直没有上班,从年轻时离异,到已经荣升为老B 了,再有一两年就退休了,一直享受正常职工待遇。因为“有证”,所以清理吃“空饷”,也不在清理之列。

公务员的队伍里,有没有因病被辞退的呢?不知道。但是,哪个公家单位的领导,会和有病的员工过不去,而结私怨呢?

最后,再举实例,说一下公务员的令人羡慕的身份,在婚恋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不说别的,这竞争中凭自己能力考入的公务员,外貌就没啥说的,国家都替你把关筛选好了。)

邻居家的男孩,普通市属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

这邻居家的庭条件提不起来啊,爸爸体弱多病早退在家,有一份微薄的退休金,妈妈无业,靠打零工谋生。

天见可怜,这孩子凭专业考入了区级的司法机关,成为了公务员。

工作一落实,马上有人给介绍了一个女孩,女孩一见钟情,死打烂缠。这男孩长的有点像张云雷,话说那时张云雷还没火呢。

女孩家速战速决,容不得男孩和男孩家回过神来,出婚房办喜宴,一鼓作气,结婚。

婚后几年,女孩有了孩子,考虑到外孙子现在和将来在爷爷奶奶家的居住条件,姥姥姥爷出资,给亲家也买了一套房子,以改善居住条件……

话不多说,以上几个活生生的实例,能不能解释,对于普通家庭的普通人来说“为什么公务员的收入不高,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为什么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答:退休金比较高。

1、在这老龄化时代,退休金确实是老人生活的硬核。

2、所以,有一定实力者需要报考公务员。

公务员的收入并不高,为什么报考的人越来越多?

公务员不是收入不高,而是基本工资不高,但待遇好,这样那样加上,收入也可观。再说工作体面、朝九晚五,双休外加遇节便放假,呼息都匀称,只要不犯法,收入旱涝保收、稳妥妥的。谁不向往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