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感觉工作没有动力、没有希望,感到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

有一种病叫作“肌无力”,有一种爱叫作“爱无力”,有一种奋斗叫作“奋无力”。年轻人中很流行一句很丧的话,“你不努力奋斗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绝望”。这说明了什么?不能简单地责怪年轻人没有上进心了,不愿意奋斗了,甚至不愿意结婚了。这是一种时代“病”。应该标本兼治,全社会共同治病。

第一,行业周期性加快,技术迭代加快,职业淘汰加快,年龄成为累赘,经验成为包袱。不能埋怨年轻人,就连家长也不知道什么职业有前途。所以,家长眼里只有公务员、事业编和国企,因为只有这三种职业才觉得稳定。其他的职业,变化太快了。挣钱太不容易了。与其辛辛苦苦、奋斗几十年,依然不成功,还不如老老实实端一个铁饭碗,撑不着,也饿不坏,一辈子平平安安才是福。比如说,薪酬最高的是互联网和高科技,结果呢?越是朝阳行业,也是残酷无情,奋斗到35岁就淘汰出局,哪里有安稳感和归属感呢?

第二,为什么没有动力?这个时代看似成功概率大了,途径多了,一夜暴富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为什么大多数人依然感觉“奋无力”了呢?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功的概率反而低了。容易一夜暴富的领域其实就那么几个:互联网项目玩风投,高科技项目玩上市,金融项目玩套现,艺术领域玩选秀,媒体领域玩割韭菜,等等。对大多数人来说,勤劳致富,简直就是讽刺,越勤劳越不能致富。职场逻辑是不是变了?只有割韭菜才能暴富吗?正经的职业,好像都看不到头,只能解决一个正常的生存。

第三,为什么感到奋斗也没有意义呢?就是你再奋斗,也是量变,不能质变,你年薪20万够高的了,对比你们的父母,你一年就是他们一辈子的收入,可是你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子、让孩子上不起学区房。你从事正常的职业,年薪20-30万已经是极限水平了,可是面对这么高的生活成本,你奋斗的量变如同杯水车薪,所以,还不如不那么拼命了。这就产生了一批年轻的“即时快乐”的群体,要么玩游戏,要么佛性。因为他们实现不了质变,从年薪20万能裂变成几千万几个亿,不可能。

综上,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也是一个高成本的社会,让越来越多年轻人觉得奋斗,只能带来微笑的量变,月薪从3千提升到5千,可以生活成本从5千已经提升到2万,怎么也追不上啊。有人说,那是因为年轻人的欲望跑得太快,虽然有道理,但谁不想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呀。所以,追求美好生活的欲望没有错,还是社会要创造劳动带来幸福的条件和土壤,需要所有社会人都共同营造,让灵魂跟上欲望的脚步。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感觉工作没有动力、没有希望,感到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

收入与消费的比例越来越没边了打工的没盼头了也就没有动力了甚至有点失望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感觉工作没有动力、没有希望,感到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

直白些,没有废话,

1,房贷,车贷,养老,医疗压力越大,自己挣得钱负担不起这些

2,社会风气一切向钱看,所谓的“高阶层”不断鄙视所谓的底层。公知在利益集团的驱使下把整个社会价值观带偏

3,企业老板和各种企业管理层不断地深入增加工人时长

4,社会竞争压力大,看似工作机会多,实际一个萝卜一个坑,

5,互联网迅速崛起,占95%的一线职工和农民工待遇低下生活成本增加和占5%的高产阶级和企业家的奢侈生活完全暴露在公众视野中,阶层矛盾加剧,但是低产阶层必须继续隐忍,因为对内已经成为一盘散沙,个体承受不起反抗所带来的代价,有可能妻离子散,银行追债等等等等

6通货膨胀严重,工资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速度失衡

7,成家立业的成本发生畸形,结婚的年龄中彩礼,房子,车子都要现成的,年轻人压力太大

8,缺乏信仰,精神生活匮乏 。

①比如说,信仰共产主义,就实实在在的奔着为人民服务去,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

②如果信仰基督教,就崇尚自由普世,

③如果信仰良心,就不会有那么多违法犯罪,老人倒地就不会讹人,

④如果信仰儒家,就人本,和性善,如果信仰道教,就就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多积德。⑤也可以自己创造信仰,只要是积极的,向上,提出自己的人生格言,也是信仰。前提都得是积极向上的。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感觉工作没有动力、没有希望,感到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

人要在物质上及精神上都有追求、提升,才能摆脱颓废的境遇。如果过份追求物质上的提升,往往达不到目标时,就容易产生焦虑、烦恼、紧张、迷茫、颓废,甚至觉得生命没有意义而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

物质上的追求需要【为学日益】,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比如人际沟通、企业管理、投资理财、销售技能……等跟绩效有关的事物,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还要不断地更新换代,不然跟不上形势,就容易落伍、怀才不遇、越混越差,就容易遇到各种困境,最后出现精神困扰。

精神上的提升是【为道日损】,要获得精神上的富足,按道德经的说法,就是要做减法,致虚极守静笃,相当于停止大脑的逻辑思维及判断,让自己回归内在,发现生命的意义。可以通过静坐、冥想、静瑜伽、禅修等方式去感受、体验。建议听闻一些国学经典,对感悟天命有帮助:《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庄子》《金刚经》《心经》等。

任何事物阴阳互生,物质与意识相互影响,账户转化,缺一不可,因此唯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才能解决人生中出现的各种困扰。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感觉工作没有动力、没有希望,感到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

任何一代人都有他所处时代给予的时代烙印:

八年抗战: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三年困难时期:大跃进与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文革10年:

“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百科

改革开放40年: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博弈的40年,是穿越狭缝,走出困境的40年,还有人说是“人口红利”的40年。

到如今,“人口红利”时代基本结束,西方国家无法却也越来越容不下一个更强大的中国,逆全球化开始。

无论是大环境还是某些时过境迁的政策,60、70、80、90年代的人,或许没有人为自己所处的时代感到额外轻松,忍过饥挨过饿,下过岗待过业,都是苦过来的。

汉朝平民的想象图,大概是与匈奴作战的后勤一员,嘴里谈论的是西北战事。

唐朝平民的想象图,大概是河西走廊开拓者的家属,嘴里谈论的是西边书信。

明朝平民的想象图,大概是远下西洋货船的供货商,嘴里谈论的是长颈麒麟。

现在呢?是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建设、合村并镇、5G建设,乃至眼下的地摊经济的一员吗?大概都会被一个词湮没,那就是“房价”。这个词从60后开始,目前影响到10后,合村并镇,还将影响农村的遗老们,甚至包括1900后,无它,是根系被合了。

不用怀疑,我们在经历时代,而且将是全球较大动荡、内部较大改变的时代。

一、新冠肺炎及全球化经济低迷导致了目前的金融、资本环境低迷,市场萎缩,产能过剩,进而导致社会经济波动(危机),影响了大面上的民众收入。

截止目前,全球新冠确诊人数超过了1000万,死亡人数超过50万,世卫组织认为最糟糕的时刻没有到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月份的报告将全球经济2020年增长下调至负4.9%,将是自大萧条(1929-1933)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在历史上,美国股市总计有5次熔断,今年就出现了4次。

全球经济发展动力澎湃的时候,大家都在电梯上,不论是挂着的还是单脚立着的,都能享受这个便利,如今全球经济衰退,低权利低等级的自然被赶下电梯,或许有人的还能走楼梯走的累些,但有的则直接掉到一层了。原则上,经济民生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与金融资本(其持有者为国家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或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大鳄级的资本家)对话,因为这是资本主导的世界。这一点比较晦涩,但却是我这篇文章的立足点,所以还得阐述出来,但要想真正的理解,建议多听金灿荣、温铁军教授的座谈。我再讲温铁军教授的几句话或观点:

“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的内生性矛盾。”

“中国的近几次经济危机(波动),都与消化产能过剩有关。”

二、逆全球化,西方国家回收实体产业,国际摩擦,敌对深化,实体产业继续转移出中国。

虽然被提烂了,这个问题又不得不提“人口红利”。我的观点是,虽然人口危机是必然趋势,但是近几年,我们相比西方国家仍有“人口红利”优势。

2020年我们的劳动力是8-9亿,而西方国家总共才4亿左右,劳动力价格低廉仍是比较优势。

以上是国家过集体才能体现的优势,在个人身上,还有个词叫做“内卷”,打个比方,就是山东的50万学子挑灯夜战不眠不休,把本省的高考平均线拉倒700分,进清华的也是10个,北京的学子“素质教育”进清华起码200个。山东就是局部内卷,也不全是内部竞争的原因,盖因为还有省内高等教育资源少、教育政绩化等原因。在工作上呢,都叫做“奋斗狗”、“加班狗”,2020年出的几个新闻都对普通劳动者不怎么友好,一个是华为对离职员工的违反犯罪举报,一个是拒绝加班被判赔偿,大家对奋斗狗的不满,不是因为他多得一块骨头,而是因为他们不是资本家却站在了资本家一面,而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是本质性、根本性的矛盾。你能想象都是一个锅里的豆子,有个青豆吵着对厨子说,多加盐,来点酱油的事?

大内卷与小内卷,都卷的同一群体总价降低。也正是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在赡养欧美高福利社会的论调基础,人口红利的近义词就是廉价劳动力,世界工厂(是真工厂)。

三、家族式企业是常态,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也将是家族企业,阶层固化。

大多数人都是低头捡芝麻的碌碌者,少数抬头看的才能看到天花板。有人这样评价新加坡:“各项福利都很好,工资也不低,法律体制也健全,但是在新加坡的每一个人,在上升到一定高度,都会遇到一个天花板,那就是李氏家族。”

从高考顶替案看,也有人提出阶层固化的观点:寒门难出贵子,首先是得不到最优质的的教育资源,再次是最公平的考试可以被一群人合起来把那么复杂的程序一件件做通了,你就是那么无助无奈。

王朔说:“父官子商是最成功的中国模式,也是当今权贵阶层最流行的造富方式!如父不倒,子女经商都无往而不利,个个都是商界奇才。最近20年里崛起的能源、地产、金融、科技领域中的大亨们,往往都源于这种模式。这种模式下产生的企业家没有一个失败者,而同时民间创业失败的企业家每年都横尸遍野。”

家族企业无可厚非,毕竟是这个姓氏进行的原始资本积累,但是这样一种企业文化,里面的八大姑七大姨,这个局那个处的小舅子就都会少了,普通年轻人迷茫、没动力错了吗?

一个层级固定一个层级的阶层,年轻人初到社会,不懂关窍简直是屡屡碰壁,之前喊“投资不过山海关”,也是一种体现吧。

四、信息爆炸时代下没有运化信息的能力。

多媒体、融媒体,使得传统的宣传工作变得颠覆,越来越多真实的、即时的消息、知识都向你扑面而来,如果你的处理器跟不上,仅仅是宽带提速,也不能使你整体提速,反而有宕机的可能。

没有深度的学习,没有思考的时间,就容易把人变得纸片化,一点即燃,一触就湿,一吹即飘。理论上的雄兵,实践中的矮子。

信息时代让你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也接触了更黑暗的地底,知道了远处也知道了禁足,了解了社会规则也惧怕和疲惫于社会规则。迷失于虚假宣传、套路作假,看到那些名车豪宅,俊男靓女是那么轻松写意不劳而得哪还有什么动力?

这使得年轻人们游离网络与现实,该错的还是错,该经历的还得去经历,“掌握那么多知识和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还谈什么动力与希望。

五、物欲爆炸,人文消泯。

人生一世总得有些高级一点的文化追求,过早的享受声色犬马是打击意志的,古文有太多这样的劝诫,玩物丧志是也,这与开头的一段呼应。

刷4个小时手机,如散步或锻炼或看书后的精神气质简直天差地远。

意志力与拼搏心不是突然消失的,而是在长久处于舒适区,拒绝改变与上进的时候慢慢腐蚀掉的。

部分年轻人不再经历忍饥挨饿,也不必为家庭奔波,父母疼爱,零花钱比工资还高,那也是没有什么斗志了,所以需要有更高点的追求,来作为你前进的动力。

综上,年轻人切莫有迟暮之心,每个年代都不轻松,任何人的生活也不一直轻松,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本和运动,提高追求为之努力,脚踏实地的实现人生规划,就算不做英雄与大圣,做人事,听天命,也无愧于为人一世了。

职场进阶鹤阳笔记:成功呈现一种概率分布,我能做到的,能让你更好。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感觉工作没有动力、没有希望,感到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

这是来自两端的挤压造成的。什么叫“两端挤压”?即来自两头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端技术和产品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高端技术对人才的需求量是“少而精”,因此,大部分人被排挤出这个领域。

随着农民工的第二代也不愿意当农民工这个现实,低端劳动力市场反而需求量越来越大,迫使被高端人才市场挤压下来的中端人才进入低端市场,这些人自然心情不好,感觉没有动力,没有希望。

但这是我国今后的一种趋势,而且还在发展,因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促使企业大量使用机器人,又挤压掉一些中、低端工作岗位,迫使一些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再降身价,甚至改行到更低端的服务行业。

毎个时代的人都要受这个时代现实的影响,作为今天这一代年轻人,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正确对待,坦然面对。有道是:行行出壮元,只要把心态调整好,认真去做每一件事,都有成功并享受风光的可能。

(免责声明: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